联想小新潮i57000:北大女高材生当“油漆工”引发的社会讨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4:56:53
北大女高材生当“油漆工”引发的社会讨论
http://www.gmw.cn 2011-03-25 15:49:02 来源:光明网-教育频道 [字体:大中小]
编者按: 39岁河南女子苏黎杰在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放弃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返回南阳老家,当起了一名普通的油漆工。据她称,这样的日子很踏实,精神也很放松。头顶北大研究生的光环,坐拥社会大众翘首而瞻的“211大学”的高阶学历,为什么不在北上广深等全国一流城市发展,而是返回相对偏远的南阳市呢?一时之间,争议四起,说辞各异。有些人认为学知识就是为了谋生,油漆工也是一种谋生方式,所以高材生当油漆工属正常之举,而另有一些人针对这一事件对社会和教育进行了反思。
【北大女当油漆工属正常之举】
不要炒作女硕士当油漆工
叶和平认为一个人的文凭高低与职业没有正比关系,不能说文凭高就一定该从事高智商的职业,这在西方很普遍。偏偏在中国是个稀奇事,这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大学生是知识分子,天之骄子,与众不同,应该从事文雅、体面的职业。如果仔细想想,中国每年毕业数百万大学生,都追求文雅体面的职位,都想留在一线城市,怎么可能?不但造成一线城市人口超限,而且也给就业者造成心理压力。
国家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大学生多途径选择就业。实施许多就业工程例如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计划、特岗教师等等,旨在引导大学生,把目光放到农村,放到广大的西部。这既利国也利学生。<<<详细
当油漆工的北大女硕士生是向工农学习的积极分子
文世奎认为知识分子要向工农学习,要走进广阔的农村,为基层广大群众服务.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硕士生当油漆工,只是一种学习的经历和过程.长期以来,我们都知道理论知识,只是知识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实践知识.硕士生在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恰恰是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一个阶段,硕士生当油漆工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明智选择.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先就业后择业,确实也是大势所趋。<<<详细
“油漆工”也可刷出一片天
余小忆认为作为北京大学的硕士,理应是温文尔雅的知识女性,何以一身工装,满身油漆,不免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对于知识的贬值,多年的教育付诸东流。笔者认为,此种认识不可谓之不浅薄,古语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恒心,有创新,“油漆工”亦可改变其不受重视的处境,漆出自己的一片天。<<<详细
北大女硕士当油漆工不是不可以!
朱新峰认为关于大学生自主找工作,应该得到推崇。这与那些大学毕业高不沾低不就呆在家里啃老一族要强百倍。北大硕士成为油漆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人把这件事与什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相联系。细细琢磨,却觉得沒有这么严重。对于这一问题,应该弄清楚产生的原因,而不能牵强附会地扣上大帽子。 <<<详细
北京大学女硕士当油漆工当属正常
罗竖一认为“北京大学女硕士当油漆工”会引发社会热议,首要的原因是,很多知识分子、文化人等社会群体把所谓的学问、名牌大学等太当一回事了,且就业理念不成熟,而存在职业歧视。世界上谁规定有学问的人,有名牌大学研究生桂冠的人,就不能干油漆工呢?有学问、有名牌大学头衔的人,就一定有超常的能力吗?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干油漆工作,就一定是浪费吗?
据报道,苏黎杰在北京也干过别的工作,但都一一告终,而且未能考上公务员。由此可以初步推断,苏黎杰不适合有关工作,且无力考取国家公务员。因此,苏黎杰重新做出选择,也就是当油漆工,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详细
硕士油漆工,喝彩又何妨?
陈玺撼认为如此普通的事件被冠以 “雷人”的标签,引爆某些舆论,笔者认为并不合适。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难道高技能的知识型人才一定要从事高要求的工作岗位?难道本硕博毕业后进的单位一定要有“面子”?不是每个人都能直接跳过基层岗位的磨炼而成长为人才,植根于平凡或许能有更多收获。带着有色眼镜去审视类似 “大学生当油漆工”这一社会现象,既是对选择者的不尊重,也是对普通或特殊岗位劳动者的偏见。苏黎杰们不应当是“雷人”,无论是涂油漆还是卖猪肉,对于他们的选择我们应该给予更多掌声和鼓励。<<<详细
【北大女当油漆工值得我们反思】  女硕士当油漆工不是她的错
甘清介认为北大女硕士生在就业屡次受挫,为了生存做油漆工。是因为读书时所选择的专业不对,才导致她就业不顺利。本科的历史专业和她在北大读研究生读的是环境设计专业,这两个专业都冷得发抖。据我所知上述两种需要跟80岁的老太婆需要化妆品一样稀奇。
所以说女硕士去当油漆工根本不是她的错,而是学校设计专业、招收学生根本不科学,严重脱离实际,明知社会需要这类人才很少却拼命扩招,结果学生毕业了只好当掏粪工油漆工。科研成果转化为财富才是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正确出路,而不是靠盲目扩招来招财进宝。胡乱设置专业、盲目扩大招生,导致大批大学毕业生学无所用,让广大中小学生找到一条不好好读书的理由,他拿着这条理由把老师驳得哑口无言。<<<详细
女硕士当油漆工是对知识贬值的问责
徐冬梅认为国家的改革包括了教改,就是让大学生自己走出校门找工作,从那时起,我们的国家就放弃了发展国家必备的劳动按需分配,而是采取了放任不管,这就让很多的大学生们毕业后无法找到对口的工作,以至于十年的苦读成了泡影。这就是当代的知识贬值,知识无用论。如果说北大陈生的卖肉是奇人的奇举,那么苏黎杰的刷油漆,就是谋生的无奈之举。
苏黎杰做了油漆工,是对我国固有教育体制的鞭挞,也是对国家现行的教育体制的耳光之举。社会的劳动力的不均,必然会造成更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后无奈选择。这点更是要我们的有关部门好好反省,别再鼓吹什么大学生掏粪是社会发展之类的言论,大学生们能转变就业观念是对社会的认清,而我们的政府更需要认清自己的责任,回避和拖延才是对这个国家未来的不负责。<<<详细
北大高材生做油漆工不值得提倡
詹永祥认为高学历拥有者降低身段,俯下身来踏踏实实做工作是个好兆头。但如果高学历都以这种方式抢夺普通工作职位,那对于低学历人来说,凭空掉下的“空降兵”是不是真的会抢走属于自己的食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学历拥有者的这种选择不值得欣赏,更不值得提倡。这种从高处往低处以自由落体方式下沉的现象除了折射出他们惧怕竞争,不愿意完整地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做详细的规划外,更多的还体现了他们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目标的模糊。
同时,这种现象也掩盖了社会、高校等在就业导向上的无为和冷漠。不客气地说,如果这种现象延续下去,今后的社会不但会加剧高学历低就业的矛盾,也容易混淆各个机构和部门在就业方面的职责,更有可能的是,社会上一度甚嚣尘上的读书无用论必将再次抬头,直接延缓党和国家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种种努力。<<<详细
学以致用实现就业是“第一需要”
王坤认为抛开教育的成效不谈,单以苏黎杰数次的求职的情况来看,她学到的知识并没有与实际“对接”,否则,怎么会数次就业都以失败告终呢?在这种情况下,苏黎杰能够正视自己的“软肋”,放下“北大硕士”的架子,低头学习油漆技术,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苏黎杰的经历告诉人们,学以致用实现就业才是“第一需要”。当前的就业形势如此逼人,广大大学生要沉下心来,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某项技能的突破,争取掌握“一技之长”,这样,就能够迅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实现“撑杆远跳”。<<<详细
北大生当油漆工是教育理念滞后的产物
苗蛮子认为,不管北大生或高学历者当油漆工还是卖猪肉,继续纠缠于是否浪费人才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有多大实质意义。反倒是这种言称“知识贬值”的观念倒值得讨论。现实中,很多人还停留在“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种传统的思维窠臼中。在很多人眼里,诸如卖肉卖菜、种田养猪等事情是下等人干的。如果哪家的孩子读了大学尤其是名校,还进厂做普工或回家务农,总之是“天之骄子”吃不上“官饭”,则被认为是没出息的,就是一种人才浪费,是知识贬值。当事人就会成为别人背地里的谈资或拿来教育子女的生动教材。<<<详细
北大硕士当油漆工是高等教育的悲哀!
人民网-强国社区文章观点认为这个女研究生返乡只能做油漆工,无法发挥更大作用,这无疑是对我们整个社会官本位和教育行政化的最好批评。如果我们基层干部能够把责任放在权力之前,能够坚持责任重于权力,那么女研究生返乡后就不至于因为不甘于啃老而做起来油漆工。如此一来,我们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培养研究生还有什么意义?因此,我们的农村也应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决不能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就知足常乐。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广大领导干部更加尊重劳动,更加尊重知识,更加尊重人才,更加尊重创造,积极发展生产,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详细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王莉]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相关内容
·不要炒作女硕士当油漆工( 2011-03-23 15:50:51)
·北大高材生做油漆工不值得提倡( 2011-03-23 15:57:09)
·女硕士当油漆工是对知识贬值的问责( 2011-03-23 15:40:31)
·北京大学女硕士当油漆工当属正常( 2011-03-23 15: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