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决战王者下载:老马识途录“历史”(品书札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33:37

老马识途录“历史”(品书札记)

白 烨

《 人民日报 》( 2012年02月18日   08 版)

  读马识途先生的近期新作,感到马老年近百岁,创作活力却一以贯之。他在不同时期都有扛鼎之作问世。上个世纪60年代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70年代有小说集《找红军》,80年代有散文集《西游散记》、《景行集》,小说集《三战华园》、《夜谭十记》,长篇小说《巴蜀女杰》、《她,一颗闪光的流星》和《京华夜谭》,90年代有《沧桑十年》,新世纪之后,又有《在地下》、《马识途文集》等。对他而言,革命经历与文学生涯是合而为一的,但让人为之惊异的,是他与时俱进的观念、不拘一格的写法。他可以写正气十足的革命历史题材,也可以写深蕴谐趣的民俗乡土题材。他不仅在四川担任过与文化、文学有关的重要领导职务,而且还参加过从第一次到第八次的历届文代会。他年近百岁,笔耕不辍,表现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可以说,他的写作不仅是文学史的一部分,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文学史的缩影。

  《党校笔记》(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7月版)这本笔记性的著述,既是他个人的党校学习笔记,也是思想解放时代的一份历史记录。他所涉及的话题,思考的问题,都是事关当时政治的拨乱反正、思想的正本清源和社会的改革开放。笔记涉及和论及的,以与政治、政体相关的思想观念的反思为主。许多看似质朴无华的表述,都在断想中闪耀着思想的火花,在实话实说中显示出敢讲真话的胆识。像马老这样直言不讳地坦陈看法、直抒胸臆地发表己见的,委实比较少见。

  我个人更关注《党校笔记》里有关文化、文学问题的一些思索与感言。这一部分内容因为既具开放性,又具前瞻性,即使今天读来,仍然不失其锋芒与新锐,或如惊雷贯耳,或如春风拂面。如《学习笔记:文艺理论必须来个大突破》,就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人道主义与人性论、文艺批评的标准3个热点话题,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对长期以来流行的观念进行质疑与反思,许多看法都接近于日后文艺论争中所形成的共识。文中还认为,因为“把文艺问题当政治问题”,“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三十年来我们的文艺创作没有很大的繁荣景象,很少有无愧于时代的作品”。这些生发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关于文化问题的看法,因为立足于长远,着眼于群众,今天读来不仅不觉过时,而且别有先见之明,其基本内核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不谋而合。

  马老之所以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我以为其原由在于他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与文艺实践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守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恪守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这样的一个立足点与出发点,使得他不摇摆,有定力,更使他不盲从,有定见。这些有胆有识的见解与言论,也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诠释了马老名字的含义,“老马”端的“识途”,“识途”的马老值得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