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嘴给我听:初中思想品德考点解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4:10:37
九年级第一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一课,应用)
1.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了解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1)责任产生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2)责任与角色的关系: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2.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增强责任意识:
①首先是对自己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②对他人负责。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们周围有许多人,他们履行社会责任,从来不言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③对集体负责。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④对社会和国家负责。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⑤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2)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我们许下诺言,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②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③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④我们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考点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第二课,应用)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3.关爱集体,人人有责。关爱集体的表现:
(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3)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核心观点
1.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相互依存的,我们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三、典型例题
1.张明有过一次不愉快的“网络购物”经历:在某网站上,他发现一款心仪已久的手机,价格竟然只有商店的一半,经联系,商家要求必须先付款后发货。可是张明汇款后等来的却是一部经过翻新的假货,根本不能使用。再联系商家,却以包装损坏为由拒绝退货。
张明后来通过调查发现,这种网络诈骗的现象很普遍。为了不让更多的人上当受骗,他把自己的调查结果通过电子邮件反映给了工商管理部门,引起了高度重视,及时清理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同时他总结自己的教训,编写了网络购物“十大防骗法则”发贴在网上,很多跟贴者表示很有用。
联系材料说明,谈谈张明是怎样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的?
参考答案:
①他上当受骗后,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自身权益的维护,这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②他总结编写网络购物的“十大防骗法则”,并在网上发贴,防止更多的人上当受骗,维护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是对他人负责的表现。
③他能及时开展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使诈骗网站得到及时清理,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网络购物环境,这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④他上当受骗后没有忍气吞声,履行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义务,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这是对国家负责的表现。
所以,张明是个负责任的公民。
2.材料一:为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江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毕业两年以内并从事经营的的高校毕业生,3年内免收有关事业性收费,优先安排创业项目和享受培训补贴,这一政策促使目前江苏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已达上万人。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愿赴西部和苏北从事支教和自愿者工作,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振兴。
材料二:“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温家宝总理在清华大学发表讲话: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没有青年的前途。同时,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身上。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
运用材料二中蕴涵的观点,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
参考答案:
①材料二中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告诉我们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国家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而国家利益是每个社会成员努力的结果。
②材料一中江苏出台政策鼓励、促使大学生自主创业,表明国家为大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条件,说明只有维护国家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③材料一中大学生自愿赴西部和苏北工作并促进当地教育、经济的发展,表明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个人而存在,说明国家利益是每个社会成员努力的结果。
④总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是相互依存的。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3.李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校,成为一名初中生。在新的班级里,李军从不参加班集体活动,他认为自己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参加班集体的活动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影响自己获得成功。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李军的观点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①  该观点是片面的。
②       李军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的想法是正确的,从学生这个角度看是有责任感的表现因为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是中学生应尽的责任。
③       李军认为参加班集体的活动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影响自己获得成功的想法是错误的,是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表现。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要增强责任意识,要对集体负责。关爱集体,人人有责。因为关爱集体,人人有责;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个体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④       作为中学生应该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自觉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九年级第二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 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   九全第三课)
1.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表现在: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考点2: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了解九全第三课)
1.地位、作用
(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1)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3)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3.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考点3: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应用  九全第三课、九全第七课)
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成就既体现在我们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上,又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3.至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了解 九全第三课)
马列主义、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考点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了解   九全第三课)
1.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根本要求;(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考点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理解    九全第三课)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考点7: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了解    九全第三课)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3.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考点8: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理解   九全第四课)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②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③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做法:
①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开放。
②要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③总之,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考点9: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了解  九全第四课)
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及其影响: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②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③影响: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我国的环境形势: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是,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②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③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3.实施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1)我国的资源现状: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2)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4.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说到底都是发展问题。
考点10: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   九全第四课)
1.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要求:
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②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必要性: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考点11:科教兴国战略(理解       九全第四课)
1.我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已经在一些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3)总之,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发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4)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5)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3.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途径:
(1)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3)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考点12:中华民族精神(理解全第五课)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②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阅兵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种种考验面前沉沦和屈服,反而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奋起。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3)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3)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二、核心观点
1.我们要正确认识基本国情。
2.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3.我们要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4.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5.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6.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7.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
三、典型例题
1.思想品德课上,小彤展示了关于“战胜金融危机,我们充满信心”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如今的中国已不仅是简单的“世界加工厂”。截至2008年底,我国累计受理专利申请485.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达162.3万件。而自主创新正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中国是一个大国,强调的是步调一致,提倡的是万众一心,这13亿人的脚步要往前走,就能排山倒海,就能创造天下奇迹,战胜金融危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存款(元)
外汇储备(亿美元)
1978
3645
21.9
1.67
2008
30.067万
1.67万
1.95万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 “战胜金融危机,我们充满信心”的原因。
①从材料一中我国累计受理专利申请485.4万件,说明了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这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所以“战胜金融危机,我们充满信心”。
②从材料一中13亿人万众一心,就能创造奇迹说明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有13亿人在党领导下的紧密团结,所以“战胜金融危机,我们充满信心”。
③从材料二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存款、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为战胜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所以“战胜金融危机,我们充满信心”。
(2)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度难关是我们的责任。为了战胜金融危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实际行动?
(要求: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列举一条即可)
样例:积极响应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鼓励父母积极消费。鼓励失业的亲戚朋友,努力创业。努力学习,多看科普读物,培养创新精神等
2. 2009年“保稳定、保增长”成为街头巷尾谈论最多的话题。去年以来,南京市重视发展环保产业,在新能源项目上的投资总额达3亿美元;教育投入总体也大幅增长,去年南京市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支出2亿多元,比上年增加23.1%。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今年前9个月南京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14.47亿美元,增长19.1%。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市是如何做到“保稳定、保增长”的?
①南京市重视发展环保产业,在新能源项目的投资总额达3亿美元,说明我市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有利于增加投资的吸引力和经济的竞争力。有利于“保稳定、保增长”。
②教育投入总体大幅增长,说明我市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有利于迅速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保稳定、保增长”提供智力支持。
③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说明我市坚持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这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保稳定、保增长”。
3. 材料一:中学生小刚和同学们在上网查找资料时,发现有人在网上恶意发布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帖子。他们非常气愤,在网上发帖对这种行为表示谴责。
材料二:面对金融危机,大学生、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坚持自主创业,自谋出路。
材料三: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颁给了全体中国人,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憾的民族力量。”
从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谈谈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①政治:在网上发帖对这种行为表示谴责,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序。
②经济:坚持自主创业,自谋出路弘扬了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伟大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人们劳动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③文化: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颁给了全体中国人弘扬了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有利于我们战胜困难与挫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
九年级第三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         (理解、九年级第六课)
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2.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 ,是因为: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与普通法律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②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4.我们认真学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考点2:依法治国      (应用、九年级第六课)
1.含义: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2.地位、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3.要求:
(1)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必要保证)
(2)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重要环节)
政府是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3)对公民: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考点3: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了解、九年级第六、七课)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1)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3)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我国现阶段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考点4:建议权、监督权      (理解、九年级第六课)
1.建议权和监督权的内容:
(1)建议权: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2)监督权: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
通过人大代表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媒体工具(电视,广播,报纸)进行监督。
3.怎样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②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③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④依法行使权利时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考点5:维护国家安全          (理解、九年级第六课)
1.国家安全的内容: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2.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1)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2)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自己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3.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1)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2)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具体做法:保守国家秘密,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和协助。
考点6:树立法制观念             (应用)
1.学法:认真学法。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树立宪法意识,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 。
2.守法:(1)自觉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2)依法行使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参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3)正确行使权利:①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的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4)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④在积极履行法律义务的同时,还要积极履行道德义务。
3.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既不要忍气吞声,纵容违法犯罪行为,也不能以牙还牙,采用不法手段,否则既不能维护自身权益,还将受到法律制裁。
4.护法:要勇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考点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应用、九年级第八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含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重要性: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3)基本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2)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1)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4.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5.我们的行动: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核心),集体主义(原则),诚实守信(重点),自觉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辨别消极文化并自觉抵制;
(3)共同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核心观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2.积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为公民要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
3.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4.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5.增强法律意识,自觉树立法制观念。
6.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自觉辨别消极文化并抵制。
三、典型例题
1.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广泛征求民意,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和来信等方式接受了来自社会各界和公民的建议和意见上万条。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过投票表决,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高票通过。新宪法的实施对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大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上述材料能够体现课本中的哪些主要观点?
①宪法的修改广泛征求民意,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如建议权和监督权等,也说明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最高权力机关;
③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高票通过,体现了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加严格,宪法是国家的根本 。
④新宪法的修改和实施推动了政治文明建设,体现了我国积极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某小区内的书店私下向居民租售淫秽书籍,居民张某发现后,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但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未及时进行查处。
(1)对此事你是如何看待的?
(2)公民在行使批评权、监督权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①书店租借淫秽书刊,是违法行为,违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②张某向有关部门能够及时举报不法行为,是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表现,具有社会责任感,行使了监督权,履行应尽的公民义务。
③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没有采取相关措施,说明有关部门没有依法行政,违背了依法治国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权威。
(2)①公民在行使批评权和监督权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③公民在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时,要采取合法的途径和方式,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3.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南京市四中高一年级的学生针对我市非机动车和行人在路口遵守红绿灯的情况开展了调查。在调查中他们发现:一些市民遵守红绿灯的自觉性较差,路口闯红灯情况十分普遍;部分路口红绿灯设计不合理,对涉及行人的交通标志、标线、隔离护栏等设施不齐全、不规范。针对上述现象,他们在给有关部门的报告中提出了以下建议:
A.交管部门要制定详细的《路口非机动车和行人管理规则》,并加大管理和处罚力度;
B.应用先进科技手段研制感应式红绿灯装置,自动根据路口人流量切换信号;
C.在主要路口形成几个遵守交通规则的“文明路口”示范点,带动市民自觉遵守规则。
(1)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南京四中学生参与上述活动的意义?
(2)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有效的建议,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选择这一建议的理由。
(1) ①南京四中学生针对非机动车和行人遵守红绿灯的情况开展调查并给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这是积极行使自己的建议权和监督权的表现,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自身的法制观念,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对自己)
②参与上述活动对减少交通中的违法行为、形成示范效应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
(2)说明:选择任意一个建议都可以。
建议A:交管部门制定《路口非机动车和行人管理规则》并加大管理和处罚力度的方法是在积极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是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这有利于应用法律的强制性强化市民的法制意识,自觉去遵守交通规则,从而推动我市文明城市的创建。
建议B:应用先进科技手段研制感应式红绿灯装置在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通过科技手段,能够使我们拥有更加先进的技术来进行交通管理,保障市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从而推动我市文明城市的创建。
建议C:在主要路口形成几个遵守交通规则的“文明路口”示范点是在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形成示范效应,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从而推动我市文明城市的创建。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解,九全第九课)
1.正确认识小康社会:
(1)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跨入新世纪,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2.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要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我们应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3)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考点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运用,九全第九课)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2)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3)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
考点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了解,九全第九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考点4、艰苦创业精神。(运用,九全第九课)
1.为什么要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2)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
(3)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改造世界的工程也就越艰巨。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
(4)任何时代都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5)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2.我们如何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1)学习上:顽强拼搏;(2)生活上:艰苦朴素
考点5、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了解,九全第十课)
1.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1)学习生活中总会感受到压力的存在,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
(2)学习压力对我们的影响: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我们了解学习压力,不是要消除它,而是要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2.正确对待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对我们的影响:适度的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2)我们要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从容地面对考试。
二、核心观点
1. 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要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我们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在学习上顽强拼搏;在生活上艰苦朴素。
三、典型例题
例题1:在学校组织的春游中,小红同学没有像有的同学那样大包小包准备许多吃的,只是简单的带了妈妈给她准备的干粮。小影看后说:“你们家那么富,你怎么这么小气?”小红答道:“我妈妈常对我说,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要注意节约,何况我国还不发达。”
运用所学知识,评析小红的言行。
【答案】
①小红只简单带了点干粮,注意节约,说明小明能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生活上艰苦朴素。
②小红能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说明小红能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做到孝敬父母。
③小红知道我国目前还不富裕,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明小红能从我国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了解我国的国情。
④我们应该向小红学习,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例题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主题。几年来,和谐南京的建设已初见成效,某校初三(2)班的同学收集了以下资料:
信息一:南京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持续提高,安全感指数达到98.2%;
信息二:南京市实施再就业新政策,除了扩展《再就业优惠证》申领范围、延长大龄失业人员社保补贴外,继续对下岗工人提供免费再就业教育,并对市民自主择业提供优惠政策;
信息三:“绿色南京”建设全面启动,以明城墙风光带为主线,结合护城河水体、山林及周边公共绿地,形成完整生态景观绿带。
上述信息对南京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影响?
【答案】
①南京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说明南京正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南京实施再就业政策,体现了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有利于激发社会和个人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让社会充满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③“绿色南京”建设全面启动,体现南京在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优化人民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体现了南京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④综上所述,南京通过坚持依法治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了南京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孝敬父母和长辈。(第一课,理解)
1.孝敬父母和长辈的原因: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他们还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2)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2.孝敬父母和长辈的做法:
(1)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2)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3)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4)如果父母作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如果他们触犯法律,我们要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
考点2: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认识逆反心理。(第二课,理解)
1.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1)怎样看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1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2父母关心爱护我们,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
3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
(2)怎么做:
1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
2.认识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青春期渴望独立,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经常产生矛盾。
2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导致我们与父母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
3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常常导致我们与父母的冲突。
(2)辨证看待逆反心理和行为:
1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我们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
2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的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同时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
(3)克服消极逆反心理的做法——与父母积极沟通
(1)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
(2)和父母发生矛盾时要冷静,心平气和地和家长商量。
(3)掌握有效沟通的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二、核心观点
1.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我们要孝敬父母和长辈,从小事做起,不能愚孝、盲从。
2.我们要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认识到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体谅、理解父母。
3.逆反心理和行为,不能一概说是错的,要具体分析,我们要积极与父母沟通,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
三、典型例题
1.在一商场的数码柜台前,小宇要求妈妈为他买一台3000元的MP4,妈妈认为太贵了,不符合家里实际情况,可小宇始终不肯让步,与妈妈大吵了一架。
初中快毕业了,小宇的学习越来越紧张,可小宇每两个星期都要参与班级黑板报的设计制作,父母对此强烈反对,批评他太没紧迫感了,小宇心里不快。但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与父母沟通,最后得到父母的支持。
(1)“逆反心理是不孝敬父母的表现。”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请你猜想小宇与父母沟通时可能采用的办法。(写出两条即可)
【解题思路】
第一步,对所给的观点进行判断(正确、错误、片面)。
第二步,结合材料,对题目中所给的观点分别进行判断并分别说明理由,即题目中正确的观点是什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错误的观点是什么,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步,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
(1)①上述观点是片面的。
②小宇为买高价MP4与妈妈大吵是逆反心理的表现,违背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理解和体谅父母,没有履行好孝敬父母的责任,这种消极的逆反心理是不孝敬父母的表现;
③小宇为参加集体活动遭父母反对而心里不快,是逆反心理的表现。小宇能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但小宇的父母存在错误的教育观念,对此产生的逆反心理不无道理。小宇能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积极主动沟通,这也是履行孝敬父母责任的表现。
④因此,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不能一概说是错的,要具体分析,与父母平等地交往。
(2)①向父母保证出黑板报不会影响学习,并拿出刻苦学习的计划,以消除父母对他学习的担忧;
②语言上赞赏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赢得父母的理解;在倾听中能体会出父母的心情、期望和用意。
③请老师与父母沟通等。
2.南京市某校随机抽取600名学生,开展了《中学生尊长敬老情况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序号
内容
所占比例
1
主动向父母长辈问候
71%
2
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40%
3
父母生病时能端茶递水,表示关心
83%
4
不听父母唠叨,凡事自己做主
44%
5
平时能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情况
55%
6
与父母发生冲突时,能体谅父母
35%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请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上述材料中的调查数据说明,中学生在和父母交往中有好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足)。
①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爱,能够做到继承和发扬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对父母有礼貌,关心体贴父母;但也有部分同学将孝敬父母具体落实在行动上面做得还不够,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减轻父母的负担,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②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有了自主意识,渴望独立,这是正常现象,但也要学会正确对待;作为子女主动和父母进行沟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相互尊重理解,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冲突,需要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做到求同存异,体谅父母的苦心,冷静理智地解决问题。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与同学交往的基本要求(了解,八上第三课)
1. 认识闭锁心理的危害,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
2.积极与同学交往的原则:
(1)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
(2)学会欣赏他人、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
(3)坦诚相待,但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4)慎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3.男女同学之间进行正常、健康交往的要求:
(1)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
(2)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3)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4)只要我们真诚待人,坦然大方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就一定能获得异性同学的尊重和友情。
考点2:与老师沟通的方法,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理解,八上第四课)
1.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1)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3)原谅老师的错误。
(4)礼貌待师。
(5)注意场合。
(6)勿失分寸。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1)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老师的批评是爱护,鞭策,也是期待。表扬和批评带来的成功和挫折的体验都是人生的财富。
(2)受到表扬要再接再厉,受到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当老师批评错的时候,要原谅老师的错误,尊重老师,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
二、核心观点
1.我们要积极与同学交往。
2.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积极与老师沟通,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典型例题
1.进入了中考复习阶段,父母对小明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小明根据自己的实际采纳了父母的一部分建议,果然取得了比较好的复习效果。周末,小明积极参加了主题为“捡起每片垃圾,让紫金畅快呼吸”的“虎凤蝶”活动,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小明表示自己会再接再厉。
除了承担好自身的责任以外,你还能运用哪些所学知识来分析小明的行为。
①小明能采纳父母的合理建议说明他能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与关爱,这也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②小明积极参加“虎凤蝶”活动,有利于保护环境,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③小明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表示要再接再厉,说明他能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2.快要一模考试了,妈妈给明明提出要进入班级前三名的目标,为此明明开始夜以继日地紧张复习。一天到校后发现数学作业没有完成,情急之下就向同桌求助,看着同桌为难的表情,明明很不开心,说:“我们是好朋友,好朋友就应该相互帮助嘛”。老师发现抄作业的事后,狠狠批评了明明,明明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心里对妈妈却有了埋怨,回家后对妈妈展开长达一周的“冷战”。
请运用所学知识评析小明的言行。
①明明按照妈妈的提出的目标认真复习,说明了他能够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
②明明说:“我们是好朋友,好朋友就应该相互帮助嘛”。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友谊。
③明明向老师承认错误,说明他能够尊重老师,能够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老师的批评是爱护,鞭策,也是期待。表扬和批评带来的成功和挫折的体验都是人生的财富。
④明明展开对妈妈的“冷战”这是错误的,这是消极的逆反心理。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的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同时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我们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与父母多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
⑤总之,我们要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积极与同学交往、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坚持诚信做人。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
一、考点分析:
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          (了解、八上第五课)
1.丰富多彩的文化
(1)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2.和谐的文化乐章
(1)文化存在差异,没有优劣。每一种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2)全球化趋势: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3)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① 对待文化差异,不应该是排斥,而应该是沟通,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② 面对文化的差异,我们应有开放的胸怀。我们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时,也要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它们也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二、核心观点:
1、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2、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应有开放的胸怀,采取沟通、客观、平等、尊重的态度。
三、典型例题:
由于本单元只有一个了解能级的考点,所以不单独出材料题。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八上第七课)
1.礼貌显魅力
(1)什么是礼貌: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我们讲文明、有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的品质。
(2)为什么要讲礼貌:礼貌是文明的体现。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3)如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①语言文明,要求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②态度亲和,要求我们态度真诚,待人谦恭和气。
③举止端庄,要求我们做到内在真心诚意、外在彬彬有礼,注意举止的规范,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
2.礼仪展风采
(1)礼仪的要求:就个人礼仪来说,表现在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衣装得体、讲究卫生等方面。
(2)讲究礼仪的意义:
①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②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被人接纳。
(3)如何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
①社交礼仪的掌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观察和思考。
②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展示我们优雅风采和高尚品德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前提。
③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繁琐礼仪,而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④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
考点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了解,八上第九课)
1.换位思考的实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2.换位思考的要求: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3.与人为善: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
考点3:认识宽容(了解,八上第九课)
1.什么是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境界,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2.为什么需要宽容: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宽容: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无意之中伤害别人,我们要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诚地赔礼道歉,请求他人的原谅;同样,我们也可能受到别人无意之中的伤害,对别人的道歉,我们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
3.如何做到宽容:宽容并不意味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考点4:诚信的基本要求及其复杂性(运用,八上第十课)
1.什么是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2.为什么要诚信:
①为人诚实,言而有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②不讲诚信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3.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
(1)“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2)不要轻易许下诺言。
(3)诚信做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4)诚信的守则:
①坚持实事求是。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②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的一边。
③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④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4. 诚信的复杂性:
(1)我们应该正确把握诚实与尊重隐私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尊重他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其公开,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应有的品德。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2)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说谎。但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 ,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3)诚信的核心是善。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信原则、与人为善,出于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二、核心观点
1. 我们要自觉做到讲礼仪,懂礼貌,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
2.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3.我们要学会相互宽容。
4、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5、诚信的核心是善;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我们应该正确把握诚实与尊重隐私关系。
三、典型例题
例题1: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月考中,小刚要求同桌小明考试时“照顾”自己。小明便在考试时将答案写在纸条上偷偷给了小刚。结果,两人 被语文老师发现,受到语文老师的严厉批评。小明觉得自己很无辜,他发誓再也不听语文老师的课了。
班级同学认为:“小明因为小刚的要求帮小刚 的,情有可原,得饶人处且饶人。”
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对上述事情的看法。
【答案】
①小刚要求小明考试时帮助自己 的行为是错误的。违反了学校纪律,是没有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两个人考试 的行为是缺乏诚信的表现;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不讲诚信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②语文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也是期待;小明被语文老师批评后发誓不听老师的课是不能正确对待老师批评的表现,我们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③班级同学与人为善,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态度是好的,但是,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
例题2:小宁喜欢和同学一起出去玩,但她经常不遵守约定的时间。这天,小宁和同学约好在公园门口见面,几位同学准时到达,等了许久也没见到小宁的影子。
半个小时后,小宁不紧不慢地出现了,同学们纷纷表示不满,小宁不高兴地说:“不就晚了一会儿吗?何必小题大做。”
请结合上述材料,对小宁的言行进行评析。
【答案】
①小宁不守约的行为,以及对此不以为然是缺乏诚信的表现,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②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也是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这既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尊重他人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应有的品德,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诚信待人,为他人着想。
③在交往中缺乏诚信、不尊重他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长此以往,小宁就会失去同伴的信任,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会损害他人利益。
④小宁应慎重承诺,并努力兑现自己的诺言。作为中学生,我们做到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诚信的品德。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社会公平(理解,八下第九课)
1.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1)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实现这点。
(2)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
(3)有了公平,我们才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同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2.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1)公平总是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2)公平总是相对的,不可能有绝对公平,但我们仍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3)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不公平的现象时,我们应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4)公平与否的判断,收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觉得委屈时,不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
(5)见到不公平的现象采取什么态度和行为,反映出我们的精神境界。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
考点2:维护社会正义(运用,八下第十课)
1.掌握正义的判断标准:
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是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2.社会发展需要正义的原因:
(1)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推动社会的进步;
(2)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的支持和保障;
(3)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
3.如何做有正义感的人:
(1)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自觉维护正义就要遵守正义的制度。
(2)面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乐于把正义的崇尚之情赋予行动。面对非正义的行动,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的情绪,乃至采取行动维护正义。
(3)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4)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5)总之,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求我们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为自己、还会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
二、核心观点
1. 公平总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要努力追求社会公平,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2. 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我们要自觉维护社会正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做有正义感的人。
三、典型例题
例题1:春节前夕,几个农民工怀里揣着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准备踏上回乡的路途。谁知刚上汽车,小偷的贼手就伸向他们的口袋,还好,机警的农民工当场抓住小偷。抓住小偷后,义愤填膺的农民工不顾小偷的求饶,将小偷打成重伤后扬长而去,旁观的市民拍手称快,恨不得一起上去加入痛打小偷的队伍……
(1)农民工的行为是正义的吗?请你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2)正义感是人类的高贵品质,当正义与制度、规则和程序融为一体时,公平与和谐才有可能实现。请谈谈你准备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答案】
(1)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农民工抓小偷的行为是正义的,他们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凡是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抓住小偷后将小偷打成重伤,这是违法行为,是非正义的行为,这样做不仅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2)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要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采取正当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当然,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要去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
例题2:李伟是班上的宣传委员,一次学校进行板报比赛,班主任让李伟负责此事,他当即表示一定完成任务。放学后,李伟说自己有事,把工作推给张晓红等同学,自己一走了之。张晓红等同学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经过评比,板报获一等奖,李伟因此获得优秀宣传员的称号,受到表彰。
结合公平的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答案】
(1)李伟受表彰是不公平的,因为李伟没有付出劳动,没有分担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却得到了荣誉。这种现象会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2)面对李伟受表彰,张晓红对此不能采取不理智行为,因为公平总是相对的,我们要理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3)张晓红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权利与义务。(第一单元,应用)
1.什么是权利、义务:
(1)权利、义务的含义:
①公民权利: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②公民义务: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
所谓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所谓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2)基本权利、基本义务的含义: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义务称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义务。
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3.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4.如何履行义务:
(1)道德义务:
道德义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履行道德义务,每个人责无旁贷。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义务。
(2)法定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二、核心观点
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三、典型例题
1.某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组织了一次“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的课堂讨论会。石辉同学发言说:“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使自由和权利。”
请你对石辉同学的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参考答案:
①石辉同学的这一观点是片面的。
②在我国,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广泛、真实的自由和权利这是正确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③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行使自由和权利是错误的。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不得随心所欲。否则,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
④因此,公民在行使、享有自由和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
2.一位老人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提出:他自己由儿子赡养,财产都由儿子继承,女儿不继承财产。后来儿子生活陷入困境,对老人的赡养力不从心,老人只得要求女儿承担部分生活费和医疗费用,但女儿认为自己没有享受继承财产的权利,也没有必要履行赡养的义务。
请运用权利义务的关系谈谈对女儿行为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①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依照法律规定,女儿与儿子平等地享有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女儿应该增强权利观念,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③女儿认为自己不需要履行赡养的义务是错误的。作为子女,赡养扶助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如果不履行这一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总之,女儿缺乏法制观念,应该认真学法,增强自己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行使自己的权利,也应该积极尽到自己的义务。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生命健康权(了解 八下第三课)
1.生命健康权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2.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1)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和民族未来。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童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2)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重要任务。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加以保护。
(3)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①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原因:这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
②如何行使生命健康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4)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①任何人都有不得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尊重他人就是保护自己。
②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考点2:人格尊严权(理解     八下第四课、八下第五课)
1.人格尊严权的涵义:任何人都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就是人格尊严权,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的体现: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同时也表现为生命健康权、自由权不能受到伤害和侮辱。
3.法律维护公民的名誉权
(1)侵害名誉权的表现:侮辱、诽谤。
(2)后果: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4.法律维护公民的肖像权
(1)侵害肖像权的表现: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2)维护方法: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5.法律维护公民的姓名权
(1)侵害姓名权的表现:盗用、冒用。
(2)维护方法:被侵权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尊重他人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
6.尊重他人隐私,依法维护隐私权。
(1)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尊重隐私的道德要求包括:
①尊重他人隐私,要树立隐私意识;
②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③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2)依法维护隐私权。维护隐私权的方法包括:
①当隐私没有被侵犯时:我们要增强法制意识,在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但是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
②当隐私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勇敢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3)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的意义:能够自觉地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二、核心观点
1. 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2. 我们要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3.法律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我们要依法维护公民的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和隐私权。
三、典型例题
1.酒后驾车的吴某连走“S”形,在通过一十字路口时,车头撞倒了行人,并企图逃窜。一位热心市民见状驾车追了数条街,拦下了逃逸的肇事车,并将肇事司机扭送到交警部门。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件事谈谈自己的认识。
①吴某酒后驾车,撞伤行人,并想逃避处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法律意识比较单薄,侵害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吴某的行为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热心市民的做法是正确的,履行了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责任,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有利于制止违法行为。
③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
2. 一天,我的好朋友小明向我求助,说他的同桌小刚喊他外号,经常取笑他;有时还趁他不在,偷偷翻看他的日记。小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准备喊我帮忙一起去教训小刚,说干脆揍他一顿算了。
请对以上人物的言行加以评析。
①“小刚喊外号,取笑他人;偷看他人日记”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同时也是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的违法行为。
②小明准备教训小刚,揍他一顿,具有维权意识,但没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能会侵犯小明的生命健康权,不仅不能有效的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且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
③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权。
八年级(下)第三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
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理解、八下第六课)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1、受教育的权利:
(1)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2)原因: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3)维权方式:当我们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取非诉讼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2、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原因:我国普及义务教育不容易,父母供子女读书不容易,我们应该珍惜;为了自己的发展、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
(2)内容:第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第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第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3)要求:①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②要勤于学习,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学会学习;③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
考点2:
合法财产所有权(了解、八下第七课)
主要内容:
1、合法财产所有权
(1)含义: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
(2)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2、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
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3、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和荣誉权,如果成果权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考点3:
消费者的权益      (应用、八下第八课)
1、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
(1)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监督权等
(2)消费者所履行义务:要履行作为消费者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商场购物态度要谦和,说话有礼貌;选择商品要实现考虑好,以免耽搁其他顾客的购物;对营业员的服务要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2、保护消费者的意义: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美好生活。
3、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1)商品交易前: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懂的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2)商品交易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乏经营者可乘之机。
(3)商品交易后: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诉讼。
二、核心观点:
1、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2、我们要正确行使并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自觉履行作为消费者的义务。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典型例题:
1、(本题10分)王师傅15岁的儿子小羽在我市某中学读初三。一个星期前,学校突然通知王师傅,要他到学校面谈。原来小羽一贯学习不认真,经常去游戏厅,成绩较差;学校怕他参加中考影响学校均分,就劝他自动放弃参加中考,并承诺颁发毕业证书。学校拿出一份事先写好的“自愿不参加中考声明”,要求他们签字。无奈,王师傅和小羽共同在“声明”上签了字。
作为小羽的朋友,你准备怎样帮助他?
参考答案:
①针对小羽学习不认真、成绩很差的错误行为,告诉他作为学生应该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对自己负责任,这样才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
②针对小羽经常去游戏厅的错误行为,告诉他应该学会抵制不良诱惑,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避免其对自己的伤害。
③针对小羽在“声明”上签字的错误行为,告诉他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
④和他一起找学校、老师、父母协商,积极争取学校保护,家庭保护,改变学校和父母的错误做法,依法维护他受教育权利。
2、顾客李小姐在某小超市购买一瓶洗发水,使用后一星期掉头发。李小姐找到超市讨说法,而超市的老板说,我只管卖,其他一概不管,你去找厂家吧,旁边的一位市民说不就十几块钱吗。算了吧!
(1)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上人物的言行进行评析。
(2)如果你是李小姐朋友,请为她出主意,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参考答案:
(1)①李小姐找到超市讨说法是正确的,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超市老板的做法是错误的,他的做法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了李小姐的合法权益,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他应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维护好消费者的利益。
③市民的想法不正确,表明他维权意识淡薄,不能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反而会纵容违法行为,使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伤害时,应运用法律武器积极维权。
(2)①、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②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③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10年中考考点解析(七年级)
南京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心组
使用说明:
1.本材料由南京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心组提供,仅作为2010年中考考点解析的建议供大家参考,不具有任何指导性。
2.在使用过程中,建议各校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本资料进行适当加工,选择性使用。
3.本资料在南京市教研室政治学科网站和南京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心组在线网站上公布,具体时间:七年级第三周公布,八年级第四周公布,九年级第五周公布。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
由于本单元没有考点,所以不提供材料。
七年级上第二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珍爱生命。(理解,七上第三课)
1.为什么要珍爱生命?
(1)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及价值。
(2)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人的生命独特性更多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3)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2.如何珍爱生命?
(1)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命。在肯定、尊重、悦纳、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同样善待他人的生命。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3)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考点2:青春期心理与生理变化。(了解,七上第四课)
1.青春期生理变化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2.青春期心理变化
(1)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2)青春期心理矛盾构成了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但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也会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阻力。
(3)要学会调控青春期心理矛盾:我们可以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保持心理健康将有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3.我们要悦纳青春期生理变化,学会调控青春期心理矛盾。
考点3:认识自我的要求和途径。(了解,七上第四课)
1.认识自我的要求
(1)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3)每个人都是变化发展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2.认识自我的途径
(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学会自我反省。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二、核心观点
1.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珍爱生命,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2. 正确认识和调控青春期心理矛盾。这些内心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构成了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也会成为我们向前发展的阻力。
三、典型例题
例题1:
丛飞,2005年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他10多年来,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150多人,金额超过300万元。后因患胃癌入院治病,在辞世前他还决定死后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丛飞走了,但他在人们的心中却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有人说“丛飞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生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①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丛飞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死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他的行为表现出在肯定、尊重、悦纳、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善待他人的生命。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②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丛飞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行为让自己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他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虽死犹生,丛飞的生命价值获得更长的延伸、更充分的体现。
例题2:
电视剧《青春的童话》描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个女孩得了先天性心脏病,每过一天她都在日历上画一个红圆圈。对她来说,那标记是生命的印证,证明她那天没有白活。因为她随时可能离开这个可爱的世界。本来医生诊断她已经没有希望,可是她从不放弃生的希望,以顽强的意志力,一直支撑到国外发明了一种新的医学技术,做了心脏移植手术, 并读完了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答:①她从不放弃生的希望,以顽强的意志力,一直支撑到国外发明了一种新的医学技术,做了心脏移植手术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难和逆境是难免的,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珍爱自己的生命。
②做完心脏移植后,她坚持读完了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可以看出每个人的生命是可贵的,都是有价值的。我们要学会从日常的点滴小事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③作为青少年,我们要认识生命的意义,要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的价值。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调控情绪的方法(应用、七上第六课)
主要内容:
1.情绪具有多样性: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通常把情绪分为喜、怒、哀、惧四大类,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组合成很多复杂的情绪。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2.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面,积极的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这是情绪对人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消极的情绪会使人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犯罪的事情,这是情绪对人的消极作用。
2.调控情绪的方法
(1)情绪是可以调适的。我们应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2)调节情绪的方法: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3)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
考点2:从众心理和好奇心(了解、七上第七课)
主要内容:
1.好奇心:
(1)青少年正处在兴趣高峰的时期,好奇、好动、好学、好模仿,对许多问题都有兴趣。(2)我们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
2.从众心理:
(1)盲目从众心理的危害:
盲目从众,跟着“群体”参加无意义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活动,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正确对待从众心理:
我们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核心观点:
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情绪对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情绪是可以调适的,我们应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三、典型例题:
例题1:
小刚、小强是同桌。小刚多才多艺,又能说会道,每次班级活动他都是活跃分子。小强一开始觉得小刚太爱出风头,弄得自己像是他的陪衬,因而心中很不自在,希望调换座位。后来学习了《做情绪的主人》,小强开始改变看法,发现自己有这么一个同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让自己也变得更开朗了,从此,小强愉快地跟小刚做起了好朋友。
请你运用《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课知识谈谈小强的改变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①小强前后情绪的改变产生了不同后果,说明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情绪犹如双刃剑,既可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又可能对人产生消极影响。
②小强通过学习成功地调适了自己的情绪,说明情绪是可以调适的,我们应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③小强调适情绪的方法主要是改变自己对事情的态度,说明情绪与个人的态度紧密相连,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往往有更多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拒绝不良诱惑(理解,七上第八课)
主要内容:
1.我们身边的不良诱惑有:黄赌毒、封建迷信、邪教等。
2.不良诱惑的危害有:
(1)侵蚀人的肌体,毒害人的精神;
(2)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3)可能会使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付出沉重的代价;
3.我们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不良诱惑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伤害。
考点2: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方式和途径(了解,七上第九课、七下第八课)
主要内容:
1.防范侵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也要有自我保护的智慧和方法:面对不法侵害,学会依靠自己的智慧,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保护自己;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要冷静,学会用最有效的方法求助,把损失降到最小。
(3)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4)要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时要机智勇敢,不能硬拼,讲究智斗。(如: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等)
2.了解保护自己的方式和途径
(1)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服务所、公证处等),还需要了解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
(2)了解维护合法权益的两种有效手段:
①非诉讼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常用有效手段。
②诉讼手段(打官司):是我们维护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考点3: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用,七上第九课、七下第八课)
主要内容:
1.作用(原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自觉依法自律、依法做事、依法维权,既能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2.如何做:①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②当国家、集体、他人的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③我们在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时要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
二、核心观点
1.我们要自觉辨别和抵制不良诱惑;
2.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学会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典型例题
例题1:
观察下边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漫画中小鱼面对钓饵的诱惑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解题思路】
本题是一道漫画题,对于漫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审题:①审标题(漫画的题目);②审主体画面或者数据,准确把握漫画的主题;③审题注和画注,题注和画注往往是对漫画的特别提示,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漫画的主题思想。
审题结束后,至少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漫画直接说明了什么,即漫画直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二是漫画间接说明了什么,即漫画内容的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或原因是什么,这需要根据书本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
①我们身边存在许多的不良诱惑;②不良诱惑可能会使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付出沉重的代价;③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提高自已的判断力,防止上当受骗;④要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已的控制力,在自已的心中筑起一道抵制不良诱惑的坚固长城;⑤面对不良诱惑,我们要防微杜渐,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例题2:
一天下午,兰兰、小虎、小强三人去公园玩,在路上遇到了几名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强行搜走他们身上的钱,还威胁说:“不许报警,以后每个星期还要交30元钱作为保护费。否则,杀了你们全家。”三人又气又怕,兰兰说:“惹不起,但躲得起,我们想办法凑点钱给他们算了。”小虎说:“我去找些朋友来帮忙,狠狠教训教训这伙烂仔,让我们也解解恨。”小强说:“还是告诉老师,想办法报警吧。”
请对他们三人的看法加以分析。
答案:①兰兰凑点钱给他们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我国法律是保护国家和人民,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我们应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不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是一种忍气吞声的态度,会助长犯罪分子的气焰。
②小虎找些朋友来帮忙和教训的看法也是错误的。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但要合法,不得以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这本身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否则不仅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可能使自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③小强告诉老师并报警的看法是正确的。当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着应对,这样的做法是依法自律、依法做事、依法维权,既能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④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学会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自尊和知耻(第一课,了解)
主要内容:
1.自尊即自我尊重,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尊要适度,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
2.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待人有礼貌、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人格。。
3.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惟有自重,才有自尊。如果我们产生沉重的耻辱感,对我们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二、核心观点
我们要学会自尊和知耻。自尊要适度,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三、典型例题
由于本单元只有一个了解能级的考点,所以不单独出材料题。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自强不息的表现及意义,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应用,七下第四课)
1.自强精神表现:
(1)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
(2)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3)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4)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等。
2.自强的意义:
(1)自强,进取的动力。
(2)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主观上是否想自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要自强不要自弃。
(3)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
(1)理想,自强的航标。有了理想,就有了进去的恒久动力。
(2)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只有战胜自我,才能自强,才能进步。
(3)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要想自强和成功,就要发扬长处,避开短处。
二、核心观点
自强是个人进取的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我们要学会自强,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
三、典型例题
例题1:
大学生小曹一次参加招聘会,用人单位直言他在吃苦能力、承受挫折能力上有欠缺。他下决心从最苦最累的事情干起。
小曹很快在一家餐饮店做起了服务员。第一天就有一位顾客因为嫌等餐时间过长向小曹“叫板”,小曹忍住了心中的委屈,用一句充满智慧的玩笑,缓和了紧张的气氛。
你认为大学生小曹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言行评析题解题思路:
第一步:找出所要评析的所有言行,并一一判断其实质。
第二步:说明理由。要对题目中正确和错误的言行,根据书本知识进行分析说明,指出它们正确或错误的原因。一般来说,正确的要指出它“符合……”,“有利于……”;如果是错误的应指出它“违背了……”、“否认了……”、“没有认识到……”,并进一步指出“它的危害是……”。
第三步:归纳总结。如果是正确的言行应指出“我们应进一步……”、“我们应继续……”;如果是错误的言行应指出“正确的做法(观点)应是……”。
答案:①小曹下决心从最苦最累的事情干起也体现出能够正确面对挫折,正确认识自己,具有自强不息的品质,这些有利于他的不断成长。
②小曹面对顾客的“叫板”,忍住心中委屈缓解了矛盾,说明他能及时自我调节情绪,表现出宽容的美德。
③我们要向小曹学习,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保持乐观的情绪。
例题2:
一个失去右臂的乞丐来到我家乞讨。我以为母亲会慷慨施舍,谁知,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母亲不生气,俯身故意只用一只手搬砖, “你看,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呢?”
乞丐怔住了,终于俯下身子,用仅有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乞丐搬完砖后,已是汗水淋漓。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他擦汗后,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给他20元钱,他感动地说:“谢谢你。”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你怎么能叫一个没有右臂的人搬砖呢?”母亲意味深长地说:“对于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多年后,有个失去右臂却气度非凡的人来到我家。他动情地对母亲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叫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然后,他转身对我说:“你的母亲是伟大的,是令人敬佩的,是她教会了我……”
请回答:母亲到底教会了乞丐什么?
①妈妈叫乞丐搬砖赚钱,教会了他自强的精神。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自强者不怕困难,积极进取。母亲让我们懂得,要自觉克服不劳而获的行为,从小事做起,战胜自我,走自强之路。
②妈妈让了乞丐凭自己的力气挣钱,最终乞丐成为了公司的董事长,教会了他尊重他人的品质。尊重他人既能激发起他人奋发进取的力量,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又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挫折和逆境    (应用、七下第五课)
1.挫折的含义:挫折,俗称碰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2.人生难免有挫折,遭遇挫折的原因:自然因素(天灾)、社会因素(各种人为因素等)、个人因素(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
3.面对挫折和困难不同的人生态度,会导致不同的人生结果。
⑴胆怯、懦弱的人;遇到挫折和困难,放弃目标,一事无成。
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不能坚持到底,离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锋利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4.如何理解挫折是把“双刃剑”?(挫折的作用)
①挫折的消极作用:使人前进的步伐受阻;产生忧愁、恐惧等消极心理。②挫折的积极作用:有利于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最终走向成功。
5.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②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③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④学会自我疏导,善于自我排解,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
考点2:磨砺意志   (理解、七下第六课)
1.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意志坚强的人,⑴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⑵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⑷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2.坚强意志的作用:
坚强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
⑵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
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
⑷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3.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4.坚强的意志是怎样炼成的?
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 ⑶善于管理自己。 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二、核心观点:
1.人生难免有挫折。面对挫折和困难不同的人生态度,会导致不同的人生结果。挫折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正确认识挫折,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战胜挫折。
2.坚强意志,是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做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
三、典型例题:
例题1:
小伟和小强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不适应初中学习,在连续的几次考试中,两人成绩都很不理想,小伟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而小强却屡败屡战,不断摸索,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高中。
有人认为:人生难免有挫折,困难和逆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7分)
解题思路:
本题可认定为观点辨析题。其解题步骤一般为:1、判断:片面;2、肯定正确的部分,并说明理由;3、否定错误的部分,并说明理由;4、小结。本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正确的部分有两个方面,即:人生难免有挫折和困难、逆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两个方面,所以,在要点上应有所增加,学生应把握这里的变化。
参考答案:①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分)
②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总是不断认识、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两人成绩都很不理想,说明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1分)
③认为:“困难和逆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正确的。小强却屡败屡战,不断摸索,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高中,说明挫折具有积极作用,说明对于意志坚强的人,有利于人们磨砺意志,增长才感和智慧,(2分)
④但是没有认识到挫折的消极作用。而小伟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说明对于懦弱或意志不坚定的人来说,挫折具有消极作用。(2分)
⑤我们应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逆境,积极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不断战胜挫折。(1分)
例题2: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上,一幕名为《永不停跳的舞步》催人泪下。领舞者小李月原本是一位学芭蕾的孩子,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虽承受巨大内心痛苦,但她一刻也没放弃对芭蕾的追求,不想让舞蹈的梦想屈从于残酷的命运。她重新起舞,向世界、向伤残的小伙伴,也向自己证明:地震折不断我的梦想,超越自我,就仍能高高飞翔。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李月是如何面对挫折和逆境的?(3分)
(2)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怎样磨砺李月身上体现这种高贵品质?(5分)
参考答案:
(1)①她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一刻也没放弃对芭蕾的追求,说明她能正确认识挫折,直面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畏不惧,不气馁,不消沉;
②她不想让舞蹈的梦想屈从于残酷的命运说明她善于自我疏导、自我排解;
③她重新起舞,超越自我,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成功的新思路。(3分)
(2)①在小李月身上体现了坚强意志的心理品质。(2分)②确立明确的目标;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得3分)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法律的特征及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理解)
1.法律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我国法律的作用: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①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考点2: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犯罪的基本特征(了解)
1.违法行为的含义:凡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行政违法 、民事违法 、刑事违法。其中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为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3.犯罪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3)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考点3: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理解)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2.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2)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3)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考点4: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四道防线及其专门法律(了解)
1.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2.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专门法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核心观点
1. 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2. 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
3. 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
三、典型例题
例题1: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1)请运用“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赵某的行为为什么是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防患于未然。你认为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答案:(1)①赵某手持三棱刮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这样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说明他的行为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③赵某依据刑法被判处其有期徒刑,说明这是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综上所述,赵某的行为是犯罪。
(2)加强自我防范,我们要:①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②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③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例题2 :
观察右边漫画。请回答:
漫画中的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案:①漫画中的未成年人一开始抽烟,说明他没有抵制不良诱惑;我们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 等不良诱惑,否则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付出沉重的代价。
②漫画中的未成年人从抽烟发展到吸毒再发展到抢劫最后进入监狱,给我们的启示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
③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小事做起,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