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缓期执行在哪: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用人的理念和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3:14:59
2012年02月17日08:54腾讯读书我要评论(9)
字号:T|T
文章摘自:《曾国藩用人智慧全鉴》
作者:林乾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版次:2011年07月第一版
本书简介:本书是中南海讲学博导林乾在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讲座“曾国藩识人用人”的文字增订本,是其潜心研究曾国藩十年的结晶,更是其在中石化、发改委、中石油、浙江余姚市委、中移动等近百家党政机关、国企、上市民企所作高端国学培训的精华!
曾国藩认为:人生是非常有限的,即使那些领时代潮流的风云人物,哪怕他们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但一生所为,也只能办一两件对时代有重大影响、让后人记得住的事。在这样的思考下,他特别强调“成大事者,以多找助手为第一要义”。就是说,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要找那些能帮助、辅佐你的人。
关于人才的重要性,曾国藩经典的一句话是:“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俗话讲,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人能力再强,也不能包打天下、独打天下。近代以来,社会竞争更具有对抗性,人才出现了二个重要变化,一是地域性,二是集团性。一个组织,一个集团,一个地域,或者一个大的企业,必须出来一两个出类拔萃、非常出色的全国性人物,才能将这个组织带出来更多的人。
他还告诉人们:人才访求到以后,就要加以任用,重要的是人尽其才。即使是优秀的人才,如果用得不当,还不如庸俗的一般人。栋梁可以支撑大厦,但不能用来堵窟窿;价值千金的剑,用来劈柴火还不如用斧头。用人如果当其时、当其事,一般的人才就会产生奇特的效果,用人不当就会最终没有成就。因此,世上不怕没有人才,只怕使用人才的人不能器重而又使用不当。
曾国藩还有这样一种认识:人生是非常有限的,即使那些领时代潮流的风云人物,哪怕他们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但一生所为,也只能办一两件对时代有重大影响、让后人记得住的事。在这样的思考下,他特别强调“成大事者,以多找助手为第一要义”。就是说,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要找那些能帮助、辅佐你的人。这句堪称经典的话是跟他的弟弟曾国荃讲的。有一次,他与赵烈文密谈,说他弟弟用人不出家乡十里之外,怎么能不出问题、怎么打拼天下啊!
1.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曾国藩的用人理念,最可贵的莫过于“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他以一生经历,在给自己的儿子写的遗嘱中,有这样一段话,他说: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这里引用的是《 论语·雍也 》,孔子解说何者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这也是曾国藩能够聚拢天下人才,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自立立人,自达达人,是儒家的重要思想。
咸丰九年五月初八,他与九弟一起谈话,特别讲到“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思想,并把它上升到“四知”中,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
四知之目,即《 论语 》末章之“知命、知礼、知言”,而吾更加以“知仁”。仁者恕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进人,恕道也。立者足以自立也,达者四达不悖,远近信之,人心归之。《 诗 》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礼 》云:“推而放诸四海而准,达之谓也。”我欲足以自立,则不可使人无以自立;我欲四达不悖,则不可使人一步不行,此立人达人之义也。孔子所云“己所不欲,勿施诸人”,孟子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皆恕也、仁也。知此,则识大、量大,不知此则识小、量小。故吾于三知之外,更加“知仁”,愿与沅弟共勉之。沅弟亦深领此言,谓欲培植家运,须从此七者致力也。
看来,他不但自己努力践行儒家的“立人达人”之“仁道”,而且嘱咐他最亲近的人也要这样做。他还指出,家运旺盛也离不开这一纲领。对此,曾国藩的幕僚说:在军营里,每每听到曾国藩谈到收复安庆的事,他总是归功于胡林翼的筹谋划策,多隆阿的艰苦战斗;谈到后来攻下金陵,则又归功于各位将领,而没有一句话提及自己以及他的弟弟曾国荃;谈到僧格林沁进攻捻军的时候,赞扬他能吃苦耐劳,说自己比不上他的十分之一二;谈到李鸿章、左宗棠时,称他们是一代名流,是说自愧不如,就是说谋略莫及,这从他的奏折和信函中都能看出来。
立人达人的效果如何呢?
有人依据《 辞海 》进行过统计,自曾国藩组建湘军开始,湖南占据半部中国近代史。近代政治人物中,湖南籍占四十四人,居全国之首;其次是浙江,二十二人。现代政治人物中,湖南六十三人;第二位是广东,四十四人;第三位是四川,四十人。
从曾国藩这里出来的人才,他的妻子欧阳夫人曾开玩笑说:“我丈夫胯下出来的都是将军。”湘军系统仅幕僚走出来的就有;大学士二人:李鸿章、左宗棠;军机大臣二人:左宗棠、钱应溥;封疆大吏和部院堂官二十三人:丁日昌、刘蓉、刘瑞芬、许振袆、沈葆桢、李兴锐、李明墀、李宗羲、李瀚章、何璟、庞际云、陈士杰、陈兰彬、陈宝箴、恽世临、倪文蔚、涂宗瀛、钱鼎铭、郭柏荫、郭嵩焘、梅启照、黄赞汤、勒方锜;布政使、按察使、盐运使二十六人;提督、总兵各二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学者十三人。最盛的同治初年,其人才占据半壁江山。八个总督,有五个总督由曾国藩这里走出来;十四个巡抚中,有八个出于湘军阵营。副省级的职位有五十三位之多,省以下的更无法统计。
曾国藩依靠众人成就大事的做法,对近百年的风云人物有很大影响。
黄埔军校刚开办的时候,作为校长的蒋介石把蔡锷为滇军编的一本叫《 曾胡治兵语录 》的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蒋介石把这本教材拿来后,感觉不太满意,就自己亲自操刀加了一章,叫做“治心章”。
蒋介石又专门作了一个序,在序言当中,他特别讲到,如果单独把湘军中每一个领袖人物拿出来,与太平天国那些领袖进行比较,一点儿也不突出,但为什么曾国藩他们最后把太平天国打败了呢?他认为主要是因为曾国藩的用人理念。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能够自立,不但自己立得住,也让别人立得住,不但自己发达,也让别人发达,仅此一点就足以作为我们的老师了。”所以他提倡黄埔军校的所有人,都要学习这一点。曾国藩特别强调,一个人单独发达,就像一棵树长得很高大但是没有枝,没有叶,很多人就不会在你下面,受到你的荫庇。风吹日晒、阴天下雨的时候,大家也不会在这棵没有枝干、没有繁茂树叶的树下面,他们会跑到另外的地方去。所以他用人强调择将分支,让他们各展宏图,不能像母鸡似的,一直不把小鸡仔放出去。
曾国藩除了用人理念之外,更重要的是他非常重视的“三缘”:“地缘”、“血缘”、“业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