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残雪在线观看:为人处世之道(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21:04:15

为人处世之道(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07-12-27 15:30:47|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在论语中出现多次。最具代表性的一次对话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恕的意思,这是人人皆知的一句孔子名言,在联合国大厅的铭牌上就刻有这一句话,足见国际上对这一句话的重视程度。

前几天百家讲坛上指出一个事实,就是目前国际上每三天就开设一家孔子学院,国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聚会时发表的宣言也重申,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活下去,就要到中国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学习智慧。现在外国人都冲着中国来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上升,可以认为这有远近两种原因。远的是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提出了“用之四海而皆准”的最高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近的则是中国现在也正在大步向富裕国家行列挺进。

在民间,穷人有一个大肚子那是草包,湖北人称之为稀屎肚子;富人有一个大肚子则是富态,是福相。东西也一样,穷人家的宝贝被人看成垃圾,而富人家的垃圾被人看成宝贝。国家也一样,当我们穷的时候,我们的好东西不仅外人不重视,连我们自己的子孙也不重视。话说远了,回头来说。

为人处世的礼仪多不胜数,学不胜学。仅平常人家的婚丧嫁娶各种规定就可以编成一大本教材,更何况还中西方不同。平时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的标准礼仪要求几乎无处不在。现在年轻人有些连与亲戚之间的称呼都弄不清,什么姑老表,姨老表弄得晕头转向,就不要说更多了。最近我们中央电视台出的一些节目,什么“你的家父”都拿出来了。所以要我们现在年轻人再回头学这些,也实在是太难了一点。这里实在也没有事事要教要学的必要,只要掌握一个最高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这个最高原则出发,就要能做到:喜事同喜,丧事同哀,责己从严,待人从宽,尊老敬贤,尊师重道,情见乎词,情发于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人溺己溺,推己及人。事事如此,自少差错。

了解自己是了解他人的捷径,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己之所欲亦是人之所欲,己之所恶亦是人之所恶。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正是别人想要的东西,不要急着伸手,看看有没有比你更需要的人;自己所厌恶的事物,也正是人家所厌恶的,自己烦别人这样做,首先自己就不要做。由此出发,可以走遍天下。

我们国家的传统礼法,很多是由家庭教育完成的。言行举止,各有规范;待人接物,各有分寸;称谓应答,各有标准。就是女儿出嫁,初次作爱(过去叫行房事)都应由当妈的教给女儿该如何如何,要准备什么应用物件,要如何迎合丈夫的需求,要怎么防止听房,怎样对付各种恶作剧等,无不交代清楚。我们解放这几十年来,这些东西早就没有人教了,到现在为止,目前四十岁以下的中年人本身就不懂,他们当爹当妈就更加没有什么教给儿女的东西了。所以,我们国家谈教育改革,学校教育都还是老一套,但家庭教育倒是彻底改了过来——干脆听其自然,各自把儿女当成宝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为所欲为,予取予求。就算是懂得这些老礼节的祖父母们来教孙子孙女,他们也不敢当真,只知依顺,并不是他们不懂,他们落一个不疼小孩子们的名声,让儿女埋怨,因此只知一味纵容,比谁更加会溺爱。这就更加深了我们的后一代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没有容人之量,不知克制自己的欲望和个性,受不了半点委屈,人人都是小太阳,人人都是小皇帝。

过去,骂人一声“没有家教”是很严厉的指责,现在几乎大多数的小青年是处于没有家教的状态之下。走到社会,最终吃亏的都是自己。缺乏家教的危害,大多数年轻人自己只要走上社会也能体会到自己吃亏受蹩,但却又感到十分茫然,不知从何学起。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养法则,是格外重要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