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癖:千算万算,算不过银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21:20

千算万算,算不过银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8日03:26  正义网-检察日报

  其实,事情的结局一点儿也不奇妙,反倒有些苦涩。事情是这样的啊:家住成都水碾河的汤婆婆,1977年将400元存进银行,没想到33年后却遭遇取款困难。因为当年的中国人民银行牛市口营业所的招牌早已易主,汤婆婆奔波了4个多月,还没有找到当年的存款记录。

  经过长达一周的查询,在牛市口支行的账本库房里,农行终于找到了汤婆婆存单的原始记录,并通知汤婆婆的儿媳妇黄女士前来兑付。黄女士兴冲冲地来到银行取钱,却发现存折连本带息仅能取出835.82元。原来呀,那时银行还没有转存等服务,在过了定期时间之后,汤婆婆的存款就只能按照活期利率来计算了,所以利息不高。黄女士哭笑不得,决定暂不取钱,把这张存单作为文物来收藏。

  叫俺来说,说什么当“文物收藏”,不是聊以自慰呀,就是无可奈何。因为呀,1977年的400元,在当时可以买下一套房子,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按当时的物价水平,用这笔钱可以买400斤猪肉,1818斤面粉,727盒中华香烟或者50瓶茅台酒。但按现在的物价,800多元只能买420斤面粉,69斤猪肉,15盒中华香烟或者1瓶茅台酒了。

  更有好事媒体,用万科的股票来为汤婆婆算了笔更“狠”的账:1991年万科的配股价是4.4元,如果汤婆婆当时再添40元钱,就可以买100股。她若持股“睡大觉”至今,这些股票的市值将达到惊人的152238元(复权价),投资收益为345倍。

  这倒不是瞎说。中国近年来的巨变,创造了众多的理财神话,而购买万科股票的超级散户刘元生,是这些神奇故事的超现实版。1991年1月29日,万科A以14.58元的价格挂牌。如今,万科A复权股价已高达千元,刘元生的400万元投资,在万科股价最高时可值33亿元。

  从上世纪50年代直到80年代初,我国的物价都比较平稳。要说,汤婆婆们那时把钱存入银行,也没啥错。可后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通胀也很厉害,存钱利息往往赶不上物价上涨,这才出现了汤婆婆存款这样的事例。于是有评论说,汤婆婆的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的理财教训课。其实,没有一种投资是绝对保值的。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崩溃,日本房价持续下跌,直到今天都风光不再;最近金价狂涨,似乎不可一世,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黄金遭一些国家、炒家打压,一下子跌了近40%。但是,在当前的中国,投资者受宠,投资收益被有意或无意地放弃监管,以致幸运的或有背景的投资者得以获取暴利,暴富的故事天下流传。而工薪阶层或实业界不仅沦入不堪,还成为不会理财的笑料。

  不过在俺看来,不论新时代的新型理财方式如何活色生香,但是在我们这个国家,更多的还是汤婆婆那样只会把手中那几个小钱存入银行的普通百姓,他们也只能分得些残羹剩汤,这使他们与财产性收入者相隔云泥。汤婆婆式投资成为笑柄,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现今中国,是不是一件很苦涩的事情?

  特别是今年,市场上“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油它去”逐个来袭,小民们面临着远为沉重的压力。而在现代投资者那里,譬如银行界,生财那是易如反掌。近日,俺单位财务的通知,他们可以代办ETC通行卡,银行收费每张200元。要是自己去办,要交450元。俺就纳闷:一张卡,2元成本,收10元即可,凭啥收这么多?财务说,岂止如此!我们去银行提款,提5万元它就要收5‰的手续费。我取自己账户的钱,凭什么银行要收这么多手续费?瞧,人家多会理财!

  汤婆婆,咱不办,咱也没车。千算万算,还是算不过银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