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用户群体职业分析:监管层喊话银行理财资金入市·每日商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21:32:32
监管层喊话银行理财资金入市银行:股市风险太大,咱玩不起2012-02-18

  记者 洪叶

  

  一方面忙于新股发行制度,一边积极引导新增资金入市。近日,证监会监管层表明心意,希望更多银行理财资金入市。这里指的入市,不仅仅是让理财产品参与打新股,更呼吁理财资金直接进入二级市场买股票。

  监管层率先发出这一呼声的是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主席助理吴利军。他表示,要加强更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在投资组合中增加相对安全、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引导银行理财计划更多面向二级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而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在最近的一次“私募基金年会”上就银行理财产品入市问题发表观点:银行理财产品进入股市不能含自有资金。

  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听到这一观点的人,第一个想到的问题是——风险如何控制,收益如何保证?杭州某资深银行业从业人员表示,其实银行设计理财产品的初衷就是赚钱,在风险设定的前提下,什么地方获利厚,资金就往那里流;什么地方不赚钱,资金自动会流出。就跟股市一样,春节过后股指上涨了二百多点,新开户的投资者就显著多起来了。因此,理财产品入不入市,不是某个监管层喊一句话就能实现的,只要股市走好走稳,资金自然就会大量涌入。

  投资者从股市转而投向理财产品,风险得到控制,但相应的收益也大大降低。目前在售的1500多只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预期回报率都比较低,与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差不多,维持在5%左右。这样低的回报率,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风险。只要大盘处于相对低点,买入封闭式基金或开放式基金,做一个波段就可以得到这样的收益。但如果直接买股票,则可能亏损。银行理财产品不可能纯粹做股票型投资,只能以较小的比例参与基金,间接入市。

  理财产品曾涉足二级市场

  

  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数投资标的为国债,部分属于混合型产品,国债、货币、股票、艺术品、贵重金属都是其投资对象。在东方财富网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中,与股市挂钩的产品目前有QDII产品、打新产品、类基金产品、挂钩型理财产品、混合类理财产品等。

  不过,目前中国银行理财产品与股市直接挂钩的很少,直接投资股票的几乎没有。因为银行以风险控制为首要目标,这两年股市一跌再跌,连打新也不能稳赚了,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上是远离股市的。

  据估算,与股市有关的银行理财产品,占这些理财产品总资金额的3%以下。而且,这些理财产品是买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ETF基金,这与银行业缺乏股市操作人才有一定关系。更主要原因在于银行比其他投资机构更重视防范风险。这种基金的风险比较容易控制,不需要研究公司基本面,因而是对股市的间接投资。

  其实,在2008年股市走熊之前,除了热衷于“打新股”外,银行理财产品也曾投资过二级市场。

  当时采取的方式是由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然后把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运作,主要以开放式基金作为投资对象。涉股类理财产品的命运变化发生在2009年7月。根据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禁止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二级市场股票或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

  银行理财资金被禁止投资股市,与其之前撞上“收益门”有很大关系。

  2007年10月,A股从6124点开始下跌,导致部分涉股类理财产品亏损。

  本报当时也曾报道过华夏银行“创盈7号”理财产品巨亏事件,就是成立在那个时期。那款募集资金用于委托平安信托设立 “华夏平安福1号单一资金信托”,投资范围主要是国内证券基金,2009年1月到期时的客户实际收益率为-43.72%。

  高端理财市场或可涉足

  不过,银监会的上述通知明确“对于具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资产净值客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私人银行服务满足其投资需求”,不受 “禁股令”的限制。如果证监会所称的引导银行理财计划入市是指来自私人银行,那么并没有太大的新意。究竟有多少私人银行资金愿意入市,取决于股市本身的吸引力。假如引导银行理财资金入市包括普通理财产品,则有待银监会在政策上“开口子”。

  但问题在于,要兑现这个利好并非容易事,甚至在短期内不具有可行性。为何银行理财产品近年来的规模急剧扩张,与股市一跌再跌有很大关系。假如股市没有大的起色,即便开放银行理财入市计划,也不会消除银行与投资者共同存在的担忧。拿投资海外股市来说,在首批银行系QDII产品遭遇熊市 “触礁”之后,中资银行基本上未再推出新品。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让人不得不正视的事实,就是中资私人银行为主体的高端理财市场在发展4年之后,仍是一片蓝海,近百万超高净值人群强烈的资产配置需求依旧难以得到满足。

  在证监会的入市倡议下,是否会在今年有所突破?某国有银行从事理财业务的人士预计今年的资本市场形势会较前两年好,所以银行可能会趁机推出更多证券投资类产品,QDII产品的发行也会提速,银行理财资金加速入市,可能会是今年高端理财市场中的一个亮点。

  “允许理财资金进入二级市场可能也会提上议事日程。只有这样,中资私人银行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证券投资能力,从而胜任更广泛意义上的全权委托资产配置。”该人士称。

  2011年,证券投资类的银行理财产品仅发行18款,主要是中资行私人银行推出的一些阳光私募产品。比如,中行于2011年9月推出的首款带有“安全垫”的分级阳光私募组合基金理财产品,即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以单一信托计划分别将理财资金投向5家类结构化阳光私募集合信托计划(子信托)中,并通过子信托投资顾问跟投12%且率先承担子信托10% 以内损失的架构安排实现分级效果。

  尽管证券投资类产品有很多弊端,但今年资本市场的形势预计会比较好,所以估计私人银行还是会推出一些这类产品,在结构设计也会有更多创新。上述国有银行人士称。

  入市对银行未必是块大蛋糕

  不过从银行理财资金入市一说,银行也表示出种种担忧。

  某股份制银行杭州分行贵宾理财中心负责人阮先生表示,哪怕是监管层为此开了口子,对银行来说吸引力也不是很大:“最大的问题在于股市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有可能连本都回不来。如果我们推出这样的产品,一旦无法还本付息的话,对银行声誉影响很大的。”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倘若低门槛允许银行理财资金涉足股市,还可能重新出现销售误导问题。目前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主要是为了获得风险较低的稳妥的利息收入。这些客户对收益要求不高,对风险控制要求则很强。

  “所以要让银行理财资金直接进入二级市场投资的话,前提是我国的二级市场已经比较成熟,是个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为导向的市场。”阮先生说。

  前几年,这方面理财产品的销售投诉有很多。有的银行客户缺乏必要的风险认识,往往把理财产品等同于储蓄存款,涉股类理财产品一旦亏损就容易产生纠纷。银监会2009年出台的《通知》,被视作保护中低收入投资者的有效举措。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说,有股市投资需求的客户可以购买基金,银行客户则偏向于追求稳健收益,更适合保本产品。

  去年12月,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要确保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人,“低收入人群和以退休金为生的人群就可能不太适宜参与(中国股票市场),应当建议他们更多考虑风险较低的投资和储蓄工具”。按此说法,对银行理财资金的引入需要讲究尺度,购买理财产品的中低收入者显然不是适合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