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卓婉清诛心:拓柳岸边的柳永为何终生没能为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8:12:51

拓柳岸边的柳永为何终生没能为官(作者:席宏斌)

2012-02-16 09:23:22

归档在 历史的天空 | 浏览 2536 次 | 评论 0 条

 北宋的著名文人大都身兼军国重任,唯独一个人例外,他就是柳永。 

柳永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原名三变,福建察安人。是宋代第一个专门写词并对宋词的词题、内容、语言、风格进行全面开拓的大词人。千古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就是出自柳永之手。但是他的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他落魄仕途的罪魁祸首。

早年的柳永曾踌躇满志幻想有朝一日功成名就,成就一番伟业。他曾在宋真宗年间第一次赴京参加贡院考试,无奈造化弄人,柳永失败而归。为发泄心中不满和牢骚他作词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从词的字面意思看,似乎柳永并不在乎能否金榜提名,只要有才,照样能够施展抱负。与其浪得虚名,不如推杯问盏。但事实上这确实是一首牢骚之词。只是柳永没想到,这么一首牢骚满腹的词竟不胫而走,流入市井,传入宫廷。从此给朝廷留下了狂傲的印象。柳永一连五次参加科考,好不容易第五次考试得到贡院之榜,却被仁宗批为“且去填词”,把他拒之门外。

仕途无望,柳永只能流连于歌楼舞榭,沉醉于声色词曲,来往于市井俗民之间,过着和唐朝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一样的生活。仁宗将柳永推离了高贵的仕途生活,却拉近了他与妓女及下层社会的距离。柳永这种扎根民间的创作一直持续了17年。在47岁那年,柳永终于通过考试,做了一名小官。但后来柳永还是因为作词得罪了仁宗皇帝。据说当时仁宗看了柳永的词后勃然大怒,把词稿扔在地上。从此,柳永彻底与为官绝缘,大概在1053年前后,悲惨地死去了。

柳永故去的年份大概和范仲淹同时,其时间的巧合不能不让人发出“其从政者死,其不从政者也死!”的感慨。

仁宗皇帝以仁义和爱才闻名,但惟独在柳永身上例外,这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有人曾推测,在十分重视朝臣道德的年代,象柳永这种公然流连于勾栏妓院的才子是不会得到重用的。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柳永没能得到任用,多半还是因为没有治国的才干。毕竟,作词只是业余爱好。类似的情况,唐朝也有,孟浩然的山水诗十分了得,但最终还是未获得贤相张九龄的认可,其结局和柳永十分相似。这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

但无论北宋才子们的命运如何,都难掩北宋人才辈出的光辉,与其说这是仁宗和神宗皇帝的英明,还不如说这是北宋文官制度的英明。仁宗和神宗只不过是这种制度最称职的执行者。执行的后果就是北宋中期出现了张择端在

 《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清明景象。一千多年后,当我们目睹彼情彼景时,仍然为大宋王朝的繁荣而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