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穿刺多久出结果:福建省油茶产业发展思路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06:18
福建省油茶产业发展思路初探 来源:刘国敏     点击数:1406     添加时间:2009-5-27 15:14:29

    油茶(Camellia olrira)属山茶科山茶属,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也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栽培范围最广的优质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产品茶油是高级保健食用油,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还含有少量的豆冠酸、亚麻酸、天然维生素E和角鲨烯等物质。茶油以其特有的营养成分和良好的阻止血脂升高等诸多医疗和保健作用,完全可以与世界优质食用油—橄榄油相媲美。福建省现保存的油茶林200万亩左右,绝大部分是早期用实生苗造林,林中油茶株间变异大,优劣混杂,而且树龄都较长,都有几十上百年的树龄,而且在立地条件较差及粗放管理的情况下,林地长期没有垦复和施肥,造成林地土壤板结,肥力明显下降,由于每年没有进行必要的修枝整形,任其自然生长,树冠上移,中下部树冠内部中空,结果枝上移,结果面积减少,造成采果困难,并易受到台风危害,产量下降。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全省现有油茶林每亩年平均产茶油不到3公斤的占绝大多数,大小年明显,小年产量低于2公斤,甚至更少,这严重影响了山区林农发展油茶的积极性,从而造成了大量油茶林被毁,近10年全省油茶林面积大幅度减少。
     福建省现有选育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和杂交优良品系良种苗营造的良种丰产林亩产茶油均可达30公斤以上,与现有绝大部分实生油茶林相比产量高出了十几倍,利用优良品系营造丰产林增产潜力是很大的。对现有低产油茶林进行截干矮化复壮更新,并清除部分劣株,套种优良品系嫁接苗,并对部分劣株进行换冠嫁接,经过三年左右的综合改造加强抚育管理,产量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增产潜力也是相当大的。油茶树生长具有百年寿命,管理好的百年油茶树照样结果累累。
       在新一轮油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下,为了彻底改变福建省油茶林粗放管理、产量低的现状,除了营造优良品系丰产林外,要想在短期内提高我省油茶产量,对油茶主要产区的低产油茶林进行全面的综合改造,建立低产林综合改造丰产示范基地,掀起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的新热潮是主要的战略措施。油茶低产林改造主要采用分类改造、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策略及重点解决低产、低值的问题。根据油茶生长现状及不同的立地条件,进行分类处理,对大部分林相较好、油茶树健壮、立地条件较好的油茶林,可分年度、分优劣、分期进行截干复壮更新,垦复施肥,并加强抚育管理和林地的保水保肥措施,改善林地土壤条件,促进枝干萌发新枝,重视修枝整形,形成良好的结果树冠,增加结果面积,提高油茶产量。对林地状况不好或油茶林生长严重老化的,应进行全面的改造更新,重新整地清杂,种植良种嫁接苗,集约经营,营造良种速生丰产林。
在世界油料特别是木本油料受到重视的前提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我省油茶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对油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油茶作为木本植物油其特殊的用途和经济价值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油茶产业可以作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开发项目,我省的农村山地结构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广大山区的气候条件和绝大多数山地的立地条件都适宜种植油茶树,而且油茶树不与农田争地。此外,充分利用现有生态公益林中的老残林、疏林及生物防火林带山坡中下部及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带发展油茶良种丰产基地是山区经济发展的一项好项目,而且一次种植,百年受益。目前我省要发展油茶产业急需进行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发展良种采穗圃,建立良种苗生产基地,为建设油茶速生丰产基地提供大量的良种苗木。二是建立优良品系丰产示范基地,应用现有的丰产技术措施,为农村营造良种丰产基地提供样榜,提高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三是进行低产林综合改造措施,建立低改示范林,为全省200多万亩低产油茶林的改造提供示范和借鉴作用,为全省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我省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四是进一步进行油茶高优品系的选育工作,在全省范围内选育出更适宜各地发展的油茶新良种,为油茶良种推广应用提供更多的优良品系和种源。
一、 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不够、宣传不力
油茶是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世界油茶资源的80%分布于我国,我省是油茶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气候、立地、地理等条件十分适宜油茶生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油茶籽油及其副产品的经济价值愈来愈引起世人所瞩目,然而,在过去10多年间由于各方原因在我省远未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政府各职能部门未能真正把油茶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还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投入很少,近两年在全国油产业发展热潮的影响下,我省各级领导特别是林业部门渐渐重视起来了,但还远未达到全盘重视的程度,同时,对油茶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大,严重影响了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2、品种混杂、经营粗放,整体效益低
我省大部分油茶林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林地,主要是以实生苗造林为主,品种混杂,相当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响应国家“开展油茶生产运动”的号召而种植和垦复出来的,经过几次的起落至90年代后期又进入低谷。长期的粗放管理,不抚不育,投入少,比较效益差,导致大部分林农转向经营其它林种,致使油茶林长期疏于管理,荒芜严重,树龄老化,病虫害和火灾频频发生,全省年亩平均产油不足3.5公斤,平均亩产值200元左右,收益还不够常规的抚育管理费用。
3、油茶林面积减少,油茶资源下降
据不完全统计,60年代我省有油茶林面积400万亩左右,到现在保存较好的不足200万亩。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放弃林地管理,松杉竹阔等树种的侵入,油茶林被自然演替为其它树种为主的混交林。二是开垦种植水果或其它用材树种而随意砍伐。三是部分火灾吞噬了不少油茶林。
4、科研成果转化慢、良种推广应用进程缓慢、科技含量低
从70年代末期开始至90年代末,在省林业厅和林科院主持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油茶良种选育,在广大油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先后选育出了大量的优良家系和无性系,而且还有部分杂交F1代优良品系,这些优良品系的产量远远高于现有油茶林产量,而且90年代初以来在国家农发办的资金支持下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油茶低产林改造,省林科院与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协作在林场进行了多年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培育,全省各地也从林场引种了大量的良种嫁接苗,但真正能保存完好的良种丰产林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引种后没有很好的经营管理或后期管理资金不足,还有部分由于林地立地、水肥条件较好而被改造为其它果树。长期以来我省油茶良种推广应用虽然得到省厅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视,但各地林业部门由于受当地各种条件的影响,以及林农对油茶的认识不足,因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良种推广应用还处在不规范状态,而且省内大部分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系大都未得到省级审定,更没有国家审定的良种,没有品牌,因此,严重阻碍了油茶良种推广的质量与数量。目前,全省大部分油茶林是早期实生苗营造的,产量不高或根本没有产量,其中老残林占有绝对的比例,随着其生物学特性进入老龄期,产量下滑,更新改造任务会越来越大,油茶科研滞后,不少试验重复进行,严重影响了优良品种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经营远远不够。
5、生产组织形式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
我省油茶林主要以农户自主、分散经营为主,虽然多数已承包到户,但流于形式,而且品种混杂,经营粗放,投入极少,基本上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产量低而经济效益差。在油茶采摘季节,油茶产区的各级政府没能很好维护秩序,油茶采摘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未成熟就开采,有的是成熟后落在林下收集,并且由于近年来油茶籽价格看好,致使偷摘哄抢、乱摘滥采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影响油茶生产经营者的利益。2006年10月国家林业局在江西省召开了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全国再次掀起了发展油茶产业的热潮,现在我省范围内已有多家个私企业主利用自已在其他行业积累的资金在山区承包山地种植油茶,但由于大部分业主都非林业专业人员,只是对发展油茶产业抱着一股热情,对营造油茶丰产林在种源、技术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误区,急需我们的油茶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
6、加工利用滞后,品种结构单一,市场产品混杂
目前油茶产品主要集中在食用油上,在高等保健油炼制、化妆品茶油的开发、茶皂素的提取、茶壳的综合利用等技术工艺上还存在情形不同的缺陷。现有的茶油产品生产企业,大多规模偏小,资金不足,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老化,开发能力受限制。加工生产的精制茶油,部分达不到国家新颁布的一级油的标准,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农村个体小榨油作坊,压榨的油茶籽油的品质及卫生条件达不到标准,但在广大农村及周边城镇却有广泛的市场,主要是人们对各大企业生产的油茶籽油的品质及纯度持怀疑态度所致。
二、 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政府部门特别是林业部门应高度重视我省油茶产业发展的新动向,把油茶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要统一管理,统筹安排油茶发展经费,向湖南、江西等油茶大省学习,在省林业厅及主要油茶产区的各地(市)林业主管部门成立油茶专门管理机构和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解决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一批在油茶产区长期从事油茶生产科研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团,为广大林农及龙头企业发展油茶产业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同时,省财政和油茶产区的财政部门应积极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扶持,建立丰产示范片,为种植油茶良种林的农户提供资金补助,全面带动和促进我省油茶产业快速发展。
    2、高度重视现阶段我省油茶产业发展中良种繁育的瓶颈问题。自80年代后期我省林科院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油茶良种选育,并在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建立了良种试验林,先后选育出11个油茶优良家系;10个优良单株,通过进一步选育试验优选出闽43、闽48、闽60三个优良无性系,并经省种苗审定为适宜福建省推广应用的优良无性系,80年初中期省林科院与闽侯桐口国有林场协作进行油茶优良无性系间杂交试验,在10个优良无性系单株间进行人工控制授粉试验,建立F1代杂交试验林,经过十几年的培育观测,从中筛选出高产优质的“杂优闽1等32个优良杂交品系”,并获2000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90年初开始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油茶低改项目有我省的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和优良无性系的推广应用一度得到各级林业部门的重视,福建省主要油茶产区也相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低产林改造和良种推广,营造的部分良种丰产示范林,但9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油茶低改项目在我省的终结,油茶产业的发展也走向低谷,到2006年全省油茶林面积与80年代相比已减少了一半以上,大数丰产示范林由于立地条件相对较好而被其他经济林树种或果树所替代而所剩无几。现在只有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保存有较为完整的优良无性系闽43、闽48、闽60试验林100多亩和杂交F1代试验林20多亩,并建立了杂优闽1等32个杂交品系试验林30多亩,要想在近期内大量繁育良种苗木是有较大难度的,从桐口国有林场现有的优良无性系试验林来看,每年能提供的穗条在150万枝左右,只能培育500万多株左右的良种芽苗砧嫁接苗,只够提供营造5万亩左右的良种丰产林。省内部分油茶主要产区自90年代初期从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引种了部分闽43、闽48、闽60优良无性系嫁接苗建立试验林,现今有部分保存较好经过有关部门和专家鉴定审定已列为省定临时采穗圃,但能采穗并培育油茶嫁接苗的数量还是很有限,还不能满足全省近期油茶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近两年省内主要油茶产区营造的良种丰产林苗木部分是来自江西、湖南等周边省份,这些苗木的良种程度和在我省的适应性还有待做进一步的试验,不宜大面积引种省外的油茶良种苗木。发展我省本土油茶优良无性系或优良杂交品系,具有适应性强、增产效果显著及保险系数大,不会因地域、气候、立地条件和种群(油茶因成熟期的不同分成四个种群:秋风种群、寒露种群、霜降种群和立冬露种群,由于地域、气候等因素的不同,我省以立冬种群为主,而省外江西以霜降种群为主,湖南以寒露和秋风种群为主。)的差别而承担风险。因此,要促进我省油茶产业的发展应充分利用我省现有的本土油茶优良品系,在省内油茶主要产区建立良种采穗圃和繁育基地,如在闽侯桐口国有林场建立良种选育试验林和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在宁德、泉州、南平、三明、龙岩等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同时,组织有关专家对各油茶主要产区在90年代初中期营造的从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引种的良种试验林或丰产示范林进行重新认定,确定其优良品系种类,加强抚育管理,清理其中的混杂劣株,可在近期内作为良种临时采穗圃使用,采穗培育良种嫁接苗,解决眼前我省良种苗木繁育数量不足等问题。
     3、积极促进油茶良种丰产示范基地建设,要想在短期内推动我省油茶产业的发展,提高我省现有油茶产量,首先应在现有200多万亩低产油茶林上先做好文章,利用综合改造措施对低产油茶林进行分类改造,治本治标同时进行。此外,在各油茶产区营造优良无性系和杂交品系的丰产示范基地,同时对已有的良种丰产基地进行必要的综合改造,全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油茶产区林农发展油茶提供样榜,彻底打破油茶林低产的旧观念,掀起农村营造油茶良种丰产林的新高潮。
三、目前油茶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1) 价值优势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最古老的和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经济价值高。油茶常绿,寿命长,一次种植,收获期可长达百年以上。茶油风味独特,不仅能增加菜肴的色泽、口味、促进食欲,而且其沸点很高,加热后容易得到高温,能加快烹调的速度 ,缩短食物的成熟时间,使原料保持鲜嫩,同时不受污染,耐贮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品质优于橄榄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生态、保健食用油。长期食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外用可杀菌、治谈烫伤等等,民间对油茶的药用价值还有很多有待有关专家进一步开发。同时它还是肥皀、凡士林、机械润滑油、化妆品以及医药制剂的重要原料,茶饼中所含皀素、粗蛋白、粗脂肪、单宁等皆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茶花泌蜜量大,是冬季极好的蜜源。
2)生态优势
油茶又是生态效益显著的生态型树种,油茶分布广,适应性强,主要分布于北纬18°'21'—34°34',东经98°40'—122°0'的广阔范围内,以中国南部的十八个省(市、区)1100多县(市、区)为主,其次是越南、老挝、泰国、和缅甸等国家的北部,日本亦有分布。其垂直分布可从我国东部地区的海拔不到100米到西部云贵高原的海拔2200米以上,油茶耐干旱瘠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的先锋造林绿化树种,油茶冬春开花,花色多为洁白,少数为红色或粉红等,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为少花的秋冬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3)资源优势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福建省也是我国油茶中心产区之一,面积和产量除了湖南和江西外,与淅江、广西不相上下,曾居全国第三位,全省有多个主产油茶的县市被授予了“中国油茶之乡”的光荣称号。据最新调查统计,全省现有油茶林面积200万多亩。全省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除了个别沿海县区外,其余各县市区都曾有油茶林分布,其中也有的县市油茶林面积达10—20万亩。而且据非官方报道,我省油茶籽压榨的茶油所含的各种营养成份均高于江西、湖南等省,属上品。
1990年至199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油茶低改项目先后在全省绝大多数油茶产区县市区实施,完成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面积上百万亩,产生了一些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示范林,为全省油茶低产林改造提供了示范样板。2006年10月份国家林业局在江江西省召开了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同年底《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的下达,进一步掀起了全国发展油茶产业的热潮。
4)科技优势
(1)资源培育
20世纪70年代,在全国油茶良种选育工作的推动下,我省以林科所为主,协作单位有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福安化蛟国有林场以及全省各油茶主要产区的林业局科技推广站等,发动广大新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从生产、资源和品种类型调查开始,进而开展优树选择、农家品种和优良类型的评选、优良家系的鉴定、无性繁殖技术研究、采穗圃营建、优良无性系的鉴定、优良无性系间人工控制授粉杂交研究、杂交F1代试验林营建等,经过广大油茶科技工作者多年的努力,在全省范围内选育了11个家系、10个优良无性系,并从10个优良无性系集中培育对比试验过程中筛选出闽43、闽48、闽60三个最优无性系以及10个优良无性系经过人工杂交产生的F1代试验林中筛选出的杂优闽1等32个优良杂交品系,这些油茶优良品系平均每公顷年产茶油在450公斤以上,最高的达1035公斤。
(2)生产加工
随着科技进步,油茶加工水平不断提高。机榨和浸出炼油逐步取代传统的作坊式土榨炼油,由此每50公斤油茶籽出油率普遍提高3—4公斤。目前全省现有油茶加工单位有上百家,各油茶主要产区均有自己的加工企业,各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都较大,大多数年加工量均能达500—1000吨,甚至更高,但由于各产区的油茶林面积不够集中连片,总产量不高而导致加工企业原料不足。
6)市场优势
由于茶油的优质、生态、保健和产品的多用途性,近年来,茶油和茶油副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十分看好。国内市场每公斤茶油已由10年前的15元左右上升到现在的50元以上,茶花蜜、茶枯饼的加工产品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睛睐。国际市场近年来茶油的需求量一路攀升,价格每吨已上升到1万美元以上,精炼茶油每吨3万美元以上,精炼茶油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达每吨20万元人民币左右。
7)政策优势
我们国家一直都很重视油茶的发展,先后下达专项项目(1976—198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助项目(1984—198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990年以来)、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近年来)等扶持全国发展油茶生产。福建省委、省政府同样也很重视,曾经做出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决定,省林业厅也十分重视油茶产业发展,90年代争取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为我省油茶低产林改造建立了示范试验林等。近年来,在福建省省林业厅主要领导十分重视油茶产业发展,确立了油茶良种苗攻关项目,由省林科院专家负责主持,省林业厅科技推广总站、省农林大、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都作为子课题和协作单位参与油茶良种选育、推广应用和丰产林建设和低产林改造项目的实施,省财政厅先后下拔了几仟万元经费扶持全省油茶产业发展。
8)基础优势
油茶自古野生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栽培和利用历史至今已有2300多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早在清道光八年(1828年)《永州府志》、同治元年(1862年)《武陵县志》、光绪十二年(1886年)《耒阳县志》中就有油茶的形态特征与食用的记载,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油茶生产一度停止不前。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全省各地大搞油茶科学研究,积极选育良种、营建油茶采穗圃、培育嫁接苗、推广“三保山”造林垦复技术,油茶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90年代初开始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油茶低改项目在我省的实施,全省油茶生产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10月国家林业局在江西省召开了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又掀起了新一轮油茶产业发展的热潮。
2、从全国油茶产业发展来看还存在的很多不利因素
1) 认知的问题
(1) 国外甚至包括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人们对油茶和茶油及产品缺乏认知和认识。
(2) 各级政府对实施油茶产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欠缺。
2) 定位的问题
(1) 资源培育定位问题。过去发展油茶只强调种植面积和数量,没有从良种培育入手,忽视了集中力量提高现有资源内涵,提高质量,以至于面积是上去了,但单位面积产量仍然偏低,整体效益差,最终导致我省油茶林大量被其它果种替代或抛荒,面积又大幅度减少。
(2) 经营方式定位的问题。由于油茶新造良种丰产林投资成本较大,进入投产期要5年以上,对大部分山区农村来说存在投入资金上的问题,因此,对主要油茶产区现阶段油茶生产以低产林综合改造为主,新造良种丰产林为辅,走低产林改造与更新改造相结合的道路。但从长远来看,全面实施品种改良战略是一项长期而有效的。
(3) 产品定位的问题。当前油茶产品主要集中在食用油上,在高等保健茶油炼制、化妆品茶油的开发、茶皂素的提取、茶壳的综合利用等技术工艺上还存在情形不同的缺陷。
(4) 经营规模定位的问题。我省油茶林主要以农户自主经营为主,而且大部分油茶林分布不连片不集中,优劣参差不齐,难以组织起规模生产,严重影响了加工企业建立丰产基地的积极性。
(5) 市场定位的问题。目前从全国的油茶产品来看,除少数几家企业出口外,几乎都在国内及主产区消化掉。欧美市场对食用油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我们的产品绝大多数不能出口,固然有宣传不够的原因,但产品质量不高则是主要的。
3) 机制的问题
(1) 推广体系的问题。从70年代末期的油茶林基地建设,到90年代以来油茶低产林改造,全省真正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面积少而又少,占油茶林总面积的5%左右。而且良种推广应用还处于不规范的自发状态,严重阻碍了油茶良种推广的质量与数量。
(2) 标准化的问题。
油茶标准化资金投入太少,技术力量不足,进程缓慢,解决不了良种、苗木、栽培、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标准。
(3) 科技的问题
我国高档食用油市场几乎处于空白状况。目前,我国茶油绝大部分仍以民间榨坊方式生产茶油,采用现代工艺生产精炼茶油产量太少。尽管如此,目前最新的冷榨技术及全物理精炼技术未在我省引进和实施。油茶良种推广应用和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还处在不规范的自发状态,一方面是资金不足,一方面是技术力量不够,最重要的是政府应引起足够重视。
4) 投入的问题
现有的茶油产品生产企业,大多数规模偏小,资金不足,技术投入不够,设备老化陈旧,开发能力受到限制。即使加工生产精制茶油,也有一部分不能达到国家新颁布的一级油的标准,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油茶林生产资金投入更少,特别是农村个体经营的油茶林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长期处在粗放管理,只取不于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油茶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从而影响了经济效益,形成恶性循环。
四、油茶产业发展已具备的成熟条件
1、 油茶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措施
我省油茶低产林改造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实行农业综合开发的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的实施开始,到1996年结束,当时低产林改造主要实行“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山”措施和预植更新方法更新改造低产油茶林,对低产油茶林来讲,实施“三保山”措施起到了一定的增产作用。而预植更新的效果不明显,主要是良种苗木预植后受到原林分的油茶老树的影响生长不良或因林地过于瘠薄或抚育管理不及时而难以成长,总的来说没有成功。经过近十年左右的探索,对低产林改造有了新的综合措施,在原有“三保山”措施的基础上,对低产林进行强度度截干复壮更新、去劣留优套种良种苗木、强度抚育施肥、修枝整形、换冠嫁接良种穗条换优等综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综合措施改造后的低产林3年左右可恢复投产利用,产量可提高2—3倍以上。
2、 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
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更新改进,已有了很大进步,从芽苗培育、穗条处理、嫁接技术、圃地管理和营养袋培育等技术措施都有了较好的发展,使芽苗砧苗嫁接培育成活率有较大的提高,现在芽苗砧嫁接苗成苗率可达85%以上。利用营养袋培育的嫁接苗,造林成活率也大大提高,而且造林季节也可延长。
3、 油茶丰产林培育技术
油茶丰产林培育技术的改进也为大面积营造良种丰产林基地提供了科学的技术依据。近年来在丰产林培育技术方面,在常规抚育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林地诊断施肥、施用油茶专用有机肥、叶面喷洒激素和多元素保花保果、引蜂授粉增加座果率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油茶优良品系选育及杂交育种技术
当前我省现有油茶中实现良种化不足3%,良种种源不足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大面积相同的无性系林会造成林木基因型变窄,对环境和病虫害的抗御能力下降,更不利于将来育种工作的开展,过去,我省林业厅科研部门、省林科院与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协作进行了大量的油茶选优工作,其中筛选出了11个优良家系和10个优良无性系,但至今保存下来且真正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只有“闽43、闽48、闽60”三个优良无性系,因此,在继续不断开展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育的同时,在油茶优良无性系的基础上开展杂交育种、优良家系的多世代选择等多渠道育种,并着手开展生物技术育种的探索工作,为定向培育高产优质高抗油茶新品种作好必要的准备。省林科院和闽侯桐口国有林场自80年代起已进行了人工杂交育种选优试验研究,于1998年选育出了杂优闽1等32个品系,2000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至今未进行当代无性系测定及推广应用。不管是优良无性系的“闽43、闽48、闽60”,还是杂优品系的闽1等32个品系都还没有通过省级林业种苗部门的良种审定,省厅林业种苗部门已着手进行此项工作,有望在近几年完成。油茶林一年栽植会影响往后数十年收益,所以选择优良的品系是造林工作要有充分重视的工程。因此,闽侯桐口国有林场与省农林大协作进行由省科技厅下达的林业重大科研项目中的油茶科研子项目试验内容中设计了的良种选育和杂交试验,以及生物技术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试验,并且,2009年初省林业厅也组织专家开展了油茶良种攻关项目,有望在2010—2011年完成试验并筛选出高质优良的油茶新品系。同时,进一步加强油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产量高、含油率高、抗逆性强的高优品系。
五、油茶产品市场分析
1、我国油料生产分析
我国地域广大,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化,适合多种油料作物生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选用油料作物范围越来越大,因而国内食用油产品极为丰富,草本作物如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棉籽油、芝麻油、葵花籽油、还有新开发出来的米糠油和玉米胚芽油等,木本植物有油棕、油茶和核桃油等。我国国内油料作物年生产量约4000—5000万吨,折油1000万吨左右,其中:菜籽油占40%左右、大豆油占38%左右、花生油占7%左右,而油茶油只占1.8%。可以看出主要以油菜籽与大豆为主,两者约占80% ,国内生产的木本油料以油茶为主,但所占的比重还很低。
1) 我国油料消费分析
我国年人均食用植物油“八五”期间的约4.9公斤(未包括进口数量)提高到目前的10公斤,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公斤,更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30公斤。国内食用油年消耗量为1400万吨,但油料产量从1995—2001六年共17490万吨,年平均折合油600万吨。消费缺口从“八五”的28%到如今的50%。我国油料生产主要是油菜籽油和花生油,2001年油菜籽和花生的产量分别是1132和1447万吨。大豆油在20世纪90年代起逐步成为新的食用油品种,1998年产量150多万吨。棉籽油在“八五”期间曾占16.5%,但现在已大幅度减少。国内植物油部消费量每年都大幅度增加,从1998年的1097万吨到2003年的1436万吨。所以,我国食用植物油供应严重不足,每年都需进口大量的植物油和油料,据海关统计,1995—1999共进口食用油1400多万吨,仅2003年实际进口775万吨,其中棕榈油332.5万吨,豆油188万吨,菜籽油15.16万吨,油菜籽16.67万吨(折油5.8万吨),大豆2074万吨(折油234万吨)而另一方面,国内油料播种面积增长变缓并呈萎缩的趋势,将会加大中国对世界食用植物油市场的依赖程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的从单纯的考虑数量提高到数量和质量并重,在增加食用植物油数量的同时,也对食用油提出了保健作用的要求。
2) 国内油茶产品市场特点
我国油茶栽培面积5500万亩,年产茶油18—20万吨,相当于我国食用油消费总量的1—1.8%,属于小油料种类,从总产量而言,根本无法与大豆,花生,油菜籽、棉籽、葵花籽、芝麻等8种油料直接竞争,所以,油茶产品市场的发展重点瞄准食用油的高端市场,针对大中城市的高消费人群和中老年等特殊保健需要的人群,在市场条造过程中逐步树立油茶产品知名品牌。
茶油作为优质食用油,一直以来就得到产区群众的认可,就是初榨原油的市场价格也是菜籽油的3—4倍,花生油的2—3倍,2008年很多地方都在每公斤40—60元以上,通过精炼成高级食用油后,价格还可大幅度提高,出口的茶油价格较国内好,2003年广交会上,油茶油价格到每公斤15美元,现在更高,这从一方面体现了市场的认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优质保健食用油的需求量将逐渐扩大,茶油在食用油高端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相应增加,茶油市场的发展还是以茶油为大宗产品,通过提高精炼工艺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扩大贸易,增加出口。茶油深加工开发高级化妆品市场,茶油的油酸含量是所有食用油中最高的容易被皮肤吸收,能滋养皮肤,不存在各种合成化妆品所有的缺陷,将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油茶综合利用的副产品茶皂素也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在建材、日用化工、医药、农药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90年代初以来,国内从事植物提取的生产、科研机构共发展到了300多家,其中较大的茶皀素提取厂家、研究机构有20多家,形成了约5万吨/年的制备提取能力。市场消费一半在欧美发达国家,国内消费量基本平衡。江西绿海油脂集团开发的茶皀素产品纯度90%以上,基本达到了医药行业的要求,广州多维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投资1700多万元,扩建加工茶饼(籽)250吨/日,年产3000吨高纯度茶皂素、年产40000吨菌体蛋白质饲料的生产能力的生产车。茶壳和茶籽壳生产食品用高级活性碳则是具有较好市场潜力的新产品。
六、油茶产业发展的效益分析
油茶产业效益可区分为资源和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两个方面。
1、资源与初级产品效益分析
资源与初级产品就是油茶生产,从目前大面积生产水平,每亩茶油3.5公斤左右,亩产值150—200元,产值相对较低,扣除生产成本3个工计120元,年毛利润30—70元/亩。但如果按良种丰产林计算,每亩年产茶油30公斤,产值达到1500元左右,扣除人工和肥料等生产成本400元左右,年毛利润1100元以上,投入产出比3—3.5倍,高于柑桔1:2.84、西瓜的1:2.03和蔬菜的1:1.72—2.08。
2、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1) 发展油茶生产提高我国群众食用油水平,有利于改善我国食用油结构。目前,我国年人均食用植物油仅10公斤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油料植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茶油在整个食用油中所占的比例不足2%,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是上等优质食用油。油茶树多生长于山丘之上,病虫害少,极少喷晒农药,生产的茶油极少受到污染,是很好的绿色食品。
2) 通过油茶加工业的发展,打造我省特色品牌产业,带动油茶产业链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村收入,活跃农村经济,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政策目标的贯彻实施。
3) 随着茶油占食用油的比例提高,可降低草本油料的种植,减缓随人口增长给土地带来的压力,我国是个多山国家,特别是我省低山丘陵地带,是很适宜发展木本油料,向山地要油,提高木本油料的比重。而且油茶还具有一年种植,多年收益的特点,生产成本较低,投入产出比高,油茶树适应能力强,是我省低山、丘陵地区开发的主要树种之一,结合我省山区山地结构现状,充分利用现有林地,发展油茶生产,绿化荒山,改善我省生态环境。
总之,油茶生产和产业建设的多年实践充分证明:1、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是抓好油茶产业开发的重要保证;2、坚持推行工程管理是抓好油茶产业开发的基础前提;3、依靠科技进步是促进油茶产业开发升级的根本出路;4、政府示范推动与社会力量特别是龙头企业开发相结合是促进油茶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