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11g 创建多实例:[原创]西溪夜话—学校管理杂谈 读书是一种生命状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51:06
 

读书是一种生命状态

——读《教育阅读的爱与怕》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这是任何一个读过教育学,已经或准备当教师的人都知道的一个常识。

进一步问,这桶水要由那些部分组成,你是这样组成的吗?恐怕没有几个教师能够问题。

闫学老师在《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一书中说,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知识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何一个板块的知识都将限制一个教师最终达到的高度。也就是说,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共同打造了教师的专业底气,构成了教师行走的力量。

现实生活中,同时具备这三个板块知识的教师不说没有,但是十分罕见。闫学教师就说,有不少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很大的缺陷。她就分析过她自己,上大学的时候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专业知识这一方面,虽然远远谈不上精深,但基本够用;那么,要着力弥补的就是教育理论和人文素养这两个板块了。

既然大多数老师的知识结构都是这样的,那么我们也只有像闫学老师那样,着力弥补教育理论和人文知识。

如何弥补,这又是一个摆在所有老师面前的问题。根据现实实际,许多老师即使知道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但“在阅读中却没有自觉弥补的意识,甚至根本不明确自己的阅读方向,完全凭借个人喜好选择阅读书目。”“只对课堂的某些细节感兴趣,只对课堂的效果感兴趣,只对教师在课堂的表现感兴趣,却对一个教师如何锤炼自己的内功、丰富自己的底蕴、增强自身的力量不感兴趣。”闫学老师批评的这种阅读方式不就是我的阅读方式吗?不就是许多老师都在采取的阅读方式吗?这样读的后果呢?闫学老师告诉我们,“这种阅读习惯对其他职业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却是非常不适当的。教育的本质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将最终证明,教师这个群体将由最优秀的人物组成,一个知识结构存在缺撼的教师将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我自己不是已经体会到这个后果了吗?可惜的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还在遇到困难不能解决,遇到问题不能回答时,以自己出现了高原现象来解释、来掩饰;可喜的是,闫学老师的话,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认识。

透过《教育阅读的爱与怕》,我们看到,在积累深厚的教育力量功底方面,闫学老师读《给教师的建议》,她读出的是“教育是一中信仰”,她说,“阅读这些温暖的文字,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朗读出声,抑或在久久的静默中泪湿眼睫。悲悯的情怀,心灵的关切,人性的尊重,永不言弃的理想与信念。在无数鲜活而细腻的事例中,我们感受教育,感受成长,感受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尊严。”读《大教学论》,她读出的是“教育是一种力量”,她说,“读这本书,我树立了一个信念,那就是教育是一种力量。当教育作为一种力量而存在,教育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教师就有了存在的理由。”“有一种力量(在)帮助我们。而这种力量,就是教育;寻求这种力量,运用这种力量,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的人,就是教师。”读《陶行知全集》,闫学老师读出的是“寻到了中国教育百年历史发展的脉络,感受到了教育界同仁百折不回的探索的勇气,也看到了理想和现实的连接从来都是教育研究的主题。”读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闫学老师读出的是“即使是在世界教育史上,杜威都是一个不能绕过去的所在。”他“批判与抵抗教育领域中呆板、空洞的形式主义,建立一种理想的教育制度,从而帮助我们创造一个和谐社会。”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闫学老师读出的是最美的人与最美的气息,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给孩子提供真正的爱的教育。在这里,闫学老师不仅读出了许多教师没有读出甚至没有读到的东西,而且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非经典不读。她说,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闫学老师没有说出的一个原则是,功利性他强的书不读,眼下,许多打着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书遍地都是,但在闫学老师的这本书里却一篇也没有提到。

作为教师,有了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还不够,还需要丰富的人文知识。于是,我们在《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中看到,闫学老师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凡高的《亲爱的提奥:凡高自传》,也读钱理群的《周作人传》;读中国的古典诗词,读现代新诗,也读印度作家泰戈尔的《新月集》、《对岸》,读韩国作家金河仁的《我心中的风琴声》,读日本作家新美南集的《去年的树》,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读最浅显的《村小:写字课》,也读具有较高坡度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于是,我们看到,闫学老师“在无数个喧嚣的白天,在无数个宁静的夜晚;在雨天的晦暗里,在暮色的苍茫中;在偶尔小憩的旅途上,在音乐流淌的小屋里;在很多渴望温暖和快乐的时刻,在很多浸满忧伤和寂寞的日子”都在读书;于是,我们感受到,在闫学老师那里,“读书,就是生活,像呼吸一样不能没有的生活;读书,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种须臾不可缺的存在方式,也是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于是,我们也看到,闫学老师1991年从济南大学毕业后,2002年就成为了特级教师,2005年由长春出版社出版了教育教学专著《牵到河边的马》,2006年被评为《中国教育报》“年度十大读书人物”,2008年1月,又出版了这本《教育阅读的爱与怕》。同时,这些年,闫学老师曾到全国各地执教公开课,为各地教师做报告近百场,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在《中国教师报》上开设个人专栏,成为《小学青年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杂志的封面人物。

老师们,放弃我们的不良嗜好,回到读书上来吧;该掉我们不良的阅读习惯,去阅读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吧。

因为,读书是一种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