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桥接器 七彩虹:纪录片《梅兰芳193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40:01
',1)">
【内容简介】
中国戏剧有几千年的历史,不过中途经过好些变迁,遗失得太多。现在把知道的这么一点贡献给大家,将来能把中国戏剧在世界艺术中占有一个优胜的位置是我最盼望的。——梅兰芳
造物主精妙无比的杰作。——林语堂
若欲中美国民感情益加亲善,最好请梅兰芳去美国一次。——美国公使PaulReinsch
在美国,每几年里必定有一个夺冠军的人,无论包括政界、工商界、学术界在内,这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人,这一次夺冠军的这个人一定就是梅兰芳无疑。梅兰芳的艺术无疑超越了东西方之间所存在的障碍。——美国戏剧评论家·1930
我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想不到你这么年轻就名气这样大,真算得上世界上第一个让人羡慕的人了。——卓别林·1930
1930年农历二月初八,梅兰芳和他的二十位同事,乘船由上海奔向美国。七十年过去了,那艘美国游轮早已变成废铁。但在那一天的清晨,汽笛声响过后渐去渐远的“加拿大皇后”号却永远地留在了中国人的记忆中。
1930年的北京已经从它习惯的中国政治中心的地位走了下来,就连城市的名字也改叫北平。尽管时局还在动荡,但和二、三十年代中国很多地方的人比起来,北京人的生活要显得悠闲从容得多。能在天桥看看把式,喝碗豆汁,吃块驴打滚,日子还算过得去。虽说各地的军队还在时断时续地开仗,可北京城里前些年像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的那些总统们好歹算是消停下来了,中国政治的舞台中心已转移到南京。北京的一些百姓或许不知道谁又当总统了,可京戏四大名旦的顺序绝不会弄颠倒了。听京戏成为当时北京人最主要的娱乐,要是能到戏园子看一看名角唱戏,那是再舒坦不过了。
今天的很多外国人来北京肯定得看京戏,可在民国初年那会儿,西方人把进中国戏园子当作是丢身份不体面的事,这样的情形直到1915年美国的驻华公使偶然地看了梅兰芳的演出后才有所改变。日子一长,来到北京的外国人都有这么一句顺口溜:游故宫、登长城、访梅宅、看梅戏。看梅兰芳的戏,到梅家去拜访梅兰芳,成为二、三十年代众多外国人到北京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每到这种场合,梅兰芳除了用纯粹中国式的用具招待客人,还热心地向客人讲解京剧的种种奥妙。美国公使PaulReinsch离任前说了这样一句话:“若欲中美国民感情益加亲善,最好请梅兰芳去美国一次。”他的这番话打动了梅兰芳,于是梅兰芳和他的一些好友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准备。
这期间,梅兰芳对京戏进行了多次改良,而这时的中国文化界也正在发生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改良运动。西方的生活方式、各种思潮开始广泛地影响着这个时期的中国人,古老的中国正在背离他古老的传统。这种否定把矛头也对准了京戏。当时的一些文化界名流写文章说到:京剧的许多表演粗俗、不真实、是自欺欺人的造作,而西方的戏剧是人类精神的真实表现。有人甚至提出,京戏应全数扫除,尽情推翻。梅兰芳对这些话不赞同,心里也憋着口气。去美国访问演出,梅兰芳也想看一看西方的戏剧究竟有哪些高明的地方。
梅兰芳决定访美后,所有的道具、服装、乐器甚至舞台都进行了重新设计。每一处都尽量体现出中国艺术的原汁源味。
整个访美过程中有两个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齐如山,早年留学于欧洲,回国后在长达十多年中帮助梅兰芳改革京剧,创立梅派艺术。
张彭春,在梅兰芳访美中担任梅兰芳剧团的总导演,重要策划人。
在齐如山编写的有关梅兰芳与京剧的宣传册中,对京剧的历史演变、剧情、梅兰芳本人的表演都作了详细的英文介绍。齐如山还把许多宣传品不断地寄到美国。到梅兰芳访美前,美国国内介绍过梅兰芳的杂志、报纸不下六、七十种。在他们编写的中国最早的一部京剧曲谱中,同一首乐曲既有中国的宫尺谱又有西方的五线谱。这样编写是为了便于让美国观众了解中国京剧音乐。这一工作是齐如山特地请来大名鼎鼎的刘天华教授完成的。译好后,刘天华拉琴给梅兰芳听,由梅兰芳一一指出不准确的地方再进行修改。整个曲谱花了七、八个月的时间才大功告成。如今这份曲谱还完整地保存在梅兰芳纪念馆中。
梅兰芳没有祖产。每月演出所得报酬,也是仅够开销。偶然到外省表演一次,虽可略积蓄一点儿,然而,十几年间招待四方宾朋,开支巨大。加之周济落魄亲戚、贫苦同业、甚至是乞妇孤儿,梅兰芳不但没有积蓄,就连日常开销也紧紧巴巴。但赴美演出,以沟通文化为宗旨,没有丝毫营业的性质,故所有款项均得自备。真实预算是10万银元,后因美国经济危机,又加了5万银元。六、七年间,艰难筹划,实属不易。几次筹款都因种种原因没有结果。一日,梅兰芳黯然对齐如山说:“出国这事,恐怕不容易办成了!”齐如山答:“您只管在戏剧上用功!不乱心思。全凭您的艺术作为出国的基础。若能基础稳固,别的事都不成问题。您且股心静气地去演戏,把这事让我去跑。我想只要下工夫,总有门路可寻的。”
访美所需要的十万元银洋经过多年的筹备终于落实了。梅兰芳一行人离开北京去往上海,准备在那里登船赴美。可就在登船前的两三天,梅兰芳突然接到美国方面的一份电报,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如要来美十万元已不够。可是为了这次访美,梅兰芳早已倾其所有,如果去不成美国,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有跳黄浦江,没有脸再回北平了。”幸好梅兰芳的一位好友动用了在银行界的全部关系,又凑足几万块钱,梅兰芳这才得以如期赴美。
1930年,北京的梨园行“元旦开台”,戏迷们把戏园子坐了个满满当当。戏虽看得过瘾,不过不少戏迷的心里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因为他们非常喜爱的梅兰芳梅老板没露面。
1930年2月8日,纽约的一家报纸上出现了这样一行标题:“受五万万人欢迎的大艺术家梅兰芳来到纽约了!”
1930年的2月16日,京剧就是在这里第一次登上了美国的戏剧舞台。
梅兰芳当晚演出的剧目有:《汾河湾》、《剑舞》、《刺虎》等。这些剧目中有的我们已经很难在现在的京剧舞台上欣赏到了,而当时的美国人仿佛是一夜间就接受了梅兰芳和他的表演。梅兰芳在纽约一炮而红,两个星期的戏票三天内便预售一空,以至后来不得不又在国家剧院连演了三个星期。大萧条的美国被梅兰芳迷住了。五美金的票价被票贩子们炒到了十五、六美元。算得上是大萧条时期百老汇的天价了。
美国人虽然听不懂梅兰芳唱的是什么,但却被剧情打动。有一位老太太在看了《打渔杀家》后,跑到后台问梅兰芳:“这么一位可爱、孝顺的小姑娘,闹了这么个大乱子,就逃跑了,她跑到哪里去了呢?”梅兰芳告诉老人,“小姑娘去了另外一个城市,遇见了自己的未婚夫,两人就相亲相爱地生活着。”老太太听了特别高兴。
有一段文字曾这样描述当时的舞台:“朱红描金,富丽堂皇,外国人对戏台上的一切布置感到壮丽调和,剧场内外的一百多盏纱灯和宫灯辉煌灿烂。”可惜的是今天的我们无缘再见到这样的京剧舞台。梅兰芳一生留下了很多在舞台的影片资料,如1930年2月在纽约拍摄的《刺虎》一场戏的片断。中国京剧的轰动使美国派拉蒙公司纽约分部想约请梅兰芳拍一部京剧电影,但梅兰芳在纽约的日程已排满,没有时间,可梅兰芳还是答应在他演完戏后,随便在剧场里拍一点。于是这随便的一拍,便成为梅兰芳最早的一部有声影片资料。那时有声电影刚刚兴起,在整个访美过程中,梅兰芳在舞台上的影片资料就只留下来这么短短的一分多钟。
当时的美国对梅兰芳有这样评论:“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这对孪生子从未相遇过,但现在他们毕竟相遇了,这一情况体现在梅兰芳的身上。”
“这种艺术具有它独特的风格和规范,犹如青山一般古老。”
“对我来说,梅兰芳首先是个舞蹈家,我在看他表演《红线盗盒》的剑舞时,总代表性地思考到他的舞蹈已经达到一种最高的境界。”
“梅兰芳在舞台上出现三分钟,你就会承认他是你所见到的一位最杰出的演员,像这样的艺术过去在纽约压根就没有看见过。”
“这是我在剧院度过的一个最奇妙而激动人心的夜晚,它使我为我们的舞台和一般西方舞台上的表演感到惶恐歉卑。”
“在美国,每几年里必定有一个夺冠军的人,无论包括政界、工商界、学术界在内,这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人,这一次夺冠军的这个人一定就是梅兰芳无疑。”
“梅兰芳的艺术无疑超越了东西方之间所存在的障碍。”
梅兰芳在美国的每场演出结束后,谢幕常常要多达十几次。观众提出要上台和梅兰芳握握手,梅兰芳答应了。可几十分钟过去后,还有很多人拥挤着等在后面,后来剧团里的人仔细一看,才发现许多握完手的人又重新上来再接着握手。
梅兰芳到纽约前,两位纽约社交界的头面人物便各自约请了一批名流,要在同一时间为梅兰芳接风。这下梅兰芳可犯难了,去哪里都免不了要得罪另一边。最后还是当时的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出面调停,这场争执才算平息。而从这之后,梅兰芳几乎每天都要出席各式各样的社交场所。
梅兰芳在美国的访问历史达半年之久。在他访问的每座城市,都成立市长的赞助会盛情接待,在美国人看来,梅兰芳是中国人派去的文化大使。当梅兰芳一行到达美国旧金山火车站时,站台和四周的房顶全都站满了人——争睹梅兰芳风采的旧金山市民把这里挤得水泄不通。前来迎接梅兰芳的旧金山市市长让巡警维持秩序,梅兰芳这才坐上市长的汽车。在由火车站去往欢迎会场的道路两旁,梅兰芳从车窗向外望去,只见万头攒动,白色的是人群挥舞的手绢,黑色的是人们抛向空中的帽子。
梅兰芳在旧金山时,当地的妇女协会代表探望梅兰芳时说:“这几天旧金山的裁缝太忙了。”梅兰芳忙问为什么,她们回答说:“听说梅先生要来我们这里,有许多妇女都要特制新衣服,所以裁缝特别忙。”
当梅兰芳轰动纽约的消息传到华盛顿后,美国的政界人士纷纷打电话给中国驻美公使,一致要求要看梅兰芳的戏。盛情之下,梅兰芳抽空在华盛顿各部门加演了一场。
不过有一位美国人没能一饱眼福,他就是胡佛总统。演出的当天,胡佛恰好在外地。事后胡佛特地打电话邀请梅兰芳再来华盛顿。由于下一站演出的门票已售出,一向很守信用的梅兰芳只能谢绝了胡佛的好意。为此,梅兰芳和胡佛都遗憾了好长一段时间。就在梅兰芳将要离开纽约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纽约新闻界给他开了一个盛大的招待会。
梅兰芳来到好莱坞立刻就成为了明星中的明星,中国京剧使电影明星们大开眼界。在梅兰芳参观好莱坞时拍下的镜头中,有一些范朋克教梅兰芳打高尔夫球的镜头。当时,梅兰芳被邀请在他家住了十几天。现在的人知道范朋克的已经很少了,他塑造的侠客形象是美国电影默片时代的银幕代表,而他的妻子璧克馥则是当时“美国的大众情人”,两人的家“范馥别墅”,在当时被称为排在白宫之后的美国第二建筑。
洛杉矶市是梅兰芳访美的最后一站,梅兰芳一到这里,就连续有十四家电影公司邀请他去参观访问,有几家还提出想邀请他拍一部电影,其中包括早在纽约就约好的派拉蒙公司。但遗憾的事,梅兰芳的日程安排太满,或许当时剧团的许多人也没能意识到这件事对今天有多么重要。
就在梅兰芳在洛杉矶的演出快要结束时,美国知名度很高的波摩那学院派人找到梅兰芳,问他是否愿意接受该院的文学博士荣誉学位。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梅兰芳一时有些犹豫。他对校方代表说:“贵校的美意,我感激不尽,但是我实不敢当。”一些梅兰芳身边的人也劝他不要接受这个学位。校方代表言辞恳切地告诉梅兰芳:“梅先生来美国演戏,宣传东方艺术、联络中美感情、沟通世界文化,这样伟大的功业,几十年还没有过,把这个荣誉赠予梅先生,梅先生不敢当,谁敢当呢?”
下面是梅兰芳接受波摩那学院文学博士荣誉学位时的演讲词(全文):“校长先生、校董诸公、教授公会诸公、各同学、各来宾:兰芳今日得蒙奖授荣衔,非常感谢诸公!此举是表现对于我们中国人最笃厚的国际友谊!兰芳不过是微末的,个人游历贵邦,是要吸收新文化的,随带表演自己一点艺术,藉博贵国学者之批评。游历将完,细心体验,知道果然能够得到诸公对于我们民族,益加谅解和同情,这不第是我们的艺术成功,乃是贵国人士的好感,能够明瞭我们这次游历的意旨。从广大的意义上言之,我们此来是要尽我们微小的力量,促进文明人类的最恳切希望的和平。按照历史的例证说来,真和平不能够从武力上得来的;人类希望的和平,不是暴乱后的平静,真的和平是要从精神理智与物质里面增进人类的发展和生长,要维持世界的真和平,人类是要互相了解,互相原谅和同情,是要互相扶助的,不是要互相争斗的。我们中美两大民族,希望的人类和平是根据国际的信用和好感;要达到这个目的,须要大家从艺术和科学上有具体的研究;要明瞭彼此的习惯,历史的背景,及彼此的问题和困难。兰芳此次来研究贵邦的戏剧艺术,荷蒙贵邦人士如此厚待,获益极多。兰芳所表演系中国古代的戏剧,个人艺术很不完备,幸蒙诸公赞许,不胜愧怍。但兰芳深知诸公此举,不是专奖励兰芳个人的技术,乃是表现对中国文化的同情,表现对中国民族的友谊。如此,兰芳才敢承受此等真大的荣誉,以后当益加勉力,才当得起波摩那大学家庭的一分子,不负诸公的奖励!”
梅君演说毕,复由梅其驹君用英语重说之。说毕,掌声雷动,历数分钟之久。当即奏美国国乐,对面礼服生复唱国歌,全会起立。歌毕,礼成,各博士均来握手,口称“多克他而”,向梅君进致贺词,校长及当事诸公,皆曰:梅君演说词,命意异常之高,本大学赠与荣衔以来之演说,此为第一。即索全词排印,分散学生,永远保存。复与众人拍照,又与校长合拍一影毕,校长特请梅君与余等,在该校饭厅晚餐。厅共设三十余桌,每桌十余人。余与梅君及同人共坐两桌,座上有校长家族、邓勤博士家族及教授数人。其余约有学生三百余人,共食之制,意在表示亲近,故欢悦之气,充溢四座。食将毕,有音乐组之学生,起立唱歌三次,以致敬意。末又移致梅博士座前歌之,犹为表示亲近也。——齐如山《梅兰芳游美记》
在波摩那学院之后,著名的南加州大学也在学校成立五十周年的纪念日,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从那以后,人们就开始用梅博士来称呼梅兰芳。
从美国回来以后,梅兰芳有了一些新打算。他除了继续排演新戏外,还决心要为京剧做一些事情,但这时的梅兰芳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一次的远行他已经创造出一段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也许这段佳话已经成为历史,但他所取得的成功让今天的艺术家们也很难去超越。
梅兰芳说:“中国戏剧有几千年的历史,不过中途经过好些变迁,遗失得太多。现在一起知道的这么一点贡献给大家,将来能把中国戏剧在世界艺术中占有一个优胜的位置是我最盼望的。”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在他67岁时逝世于北京。遗憾的是,他终身未能实现使中国戏剧“在世界艺术中占有一个优胜的位置”这一最大的愿望。
当年梅兰芳经常舞剑的小院,现在已成了梅兰芳纪念馆。梅兰芳的第四个儿子——梅葆玖现在想把孙子培养成一名京剧旦角演员。而这位还在上中学的少年,在一篇文章中叙述了自己学习京剧的感受。“9岁时,是我继承祖业迈开的第一步。刚开始我并不喜欢京剧,但日子一长,才慢慢觉出京剧的味道,渐渐喜欢上了京剧。”17岁的梅玮给他的这篇文章取了一个题目,叫做《前面的路还很遥远》。从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进入京剧界算起,梅家和京剧的联系至今已跨越了三个世纪,延续了148年。
梅兰芳访美前的准备工作:
梅兰芳在美国演出挑选剧场的五点要求:
一、剧场主人,须以礼相聘,并且须用极优的礼貌对待梅君。
二、须给梅君自由缀演权。
三、剧场的身份,须够高尚。
四、剧场不杖大,因恐怕不容易满座。
五、剧场主我,不可抱完全营业的性质。
梅兰芳抵美之前编纂的用于宣传的五种书,均为英文:
一、《中国剧之组织》。里面共分八章,唱白,动作,衣服,盔帽,胡须,脸谱,音乐。
二、《梅兰芳》。里面共分七章。
第一章 梅兰芳之家族及历史
第二章 旦角之由来地位
第三章 梅兰芳之创造品
第四章 梅剧在中国剧之地位
第五章 梅兰芳之国际酬酢
第六章 梅兰芳之国内欢迎与批评
第七章 外人眼中之梅兰芳。
以上二种书,为节省经费,合印一起,历时近半年完成,印刷费用七千余元。
三、《梅兰芳歌曲谱》,由刘天华将中国传统工尺谱,译成五线谱。历时八个月完成,印刷等杂费开支八千元以上。参与均为义举。
四、《戏剧说明书》,全书四万字左右,详细介绍梅兰芳将出演剧目的剧情,唱工,作工,精彩动人之处,乃至于每场应注意的段落,一一都详加说明。
五、宣传文字:百余篇,备新闻记者之用。
戏剧图案的编纂:
剧场类:六幅,共有图十二个种。自元明以来,城里、乡间、山野等地方的剧场,凡可考证的,均画图示之。
行头类:十二幅,共有图一百六十八种。
古装类:四幅,共有图四十八种。均为十九年来,齐如山和梅兰芳及几位朋友按古代的石刻书籍,和古代的几幅仕女图中得来,由梅兰芳在戏台上穿出,而后风行全国。
冠巾类:八幅,共有图一百四十四种
胡须类:一幅,共有图四十种
扮像类:十幅,共有图五十种
脸谱类:十六幅,共有图二百五十六种
舞谱类:二十六幅,共有图一百六十六种
舞目类:只有名称,没有画图。其名词三百二十八种
切未类:十幅,共有图一百一十九种
兵械类:六幅,共有图一百九十二种
乐器类:六十六幅,里面又分八项
1.金属十二幅,共有图七十一种
2.石属四幅,共有图二十三种
3.丝属十二幅,共有图七十一种
4.竹属十四幅,共有图八十三种
5.匏属四幅,共有图二十三种
6.土属三幅,共有图十七种
7.草属十四幅,共有图八十三种
8.木属三幅,共有图十七种
钟类:八幅,共有图一百二十四种
宫谱类:八幅,共有图二十五种
脚色类:两幅,共九三种名词
以上十五种,都在画好图后,把中国名词和译的英文名词都注上。在每类之下,又加上中文和英文说明书各一幅,总算起来,共有二百一十七幅。其目的在于,制成巨幅宣传画,悬挂于大庭广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