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ste什么意思:中东动荡震撼美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1:45:20

突尼斯和埃及发生民众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导致两国总统下台,政局前景莫测。这一事件引起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目前,在也门、约旦、阿尔及利亚等国先后出现了类似现象。毫无疑问,这将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形成巨大冲击。阿拉伯世界将走向什么方向?本报首席记者郑若麟就此在巴黎采访了法国阿拉伯问题专家利奥纳尔·韦龙。

伊斯兰因素非主导

记者:埃及作为中东地区的一个大国,总统穆巴拉克长期执行亲美、亲以政策,是阿拉伯世界第一个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的国家。埃及政权突变,剧烈地改变着中东地缘政治战略格局。

欧洲和美国一样,对这场阿拉伯世界的变革心情复杂,既关注又担忧,一方面不得不支持阿拉伯民众推翻欧美曾长期支持的前政权,另一方面则担忧局面“失控”,致使伊斯兰极端势力席卷阿拉伯国家。因此从法国到美国,对突尼斯、埃及局势的演变所采取的对策不是慢了一拍就是不到位,甚至前后矛盾。现在欧美显然都在竭力弥补他们的失误,试图重新找回对阿拉伯变革的主导权。

您是阿拉伯问题专家,曾长期在伊拉克担任外交官,又曾在法国国防部战略局担任阿拉伯问题研究员,就你看来,这一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将导致地缘战略格局如何变化?

韦龙:欧美对阿拉伯地区关注的核心,一是伊斯兰因素,二是以色列安全。如果说欧美之间有所差异的话,就是欧洲更害怕阿拉伯世界“伊斯兰势力”的崛起,美国则担忧被阿拉伯世界包围的以色列的安全受到冲击。

但实际上阿拉伯民众这次抗议浪潮既非伊斯兰势力所发动,也与“反以”因素无关。无论是突尼斯民众还是埃及民众,以及包括目前所涉及的其他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势力都不是抗议的主导力量,示威者的口号中也没有任何伊斯兰教的诉求。与此同时,在这场抗议中,也基本上没有喊出“反以”、“反美”的口号。这在阿拉伯世界的历次变革和动荡中是罕见的。这证明伊斯兰势力不是这场阿拉伯世界民众抗议的主导力量。

欧美之所以会担心这场抗议浪潮中并不存在的“伊斯兰因素”,是因为欧美对今天阿拉伯世界的认识与阿拉伯世界的现实之间,已经出现巨大的鸿沟。欧美对这场运动措手不及。尽管目前西方国家正在试图夺回主导权,以便重新“控制”阿拉伯世界,但由于缺乏对今天阿拉伯世界的深刻了解,西方没有任何可行的战略对策。可以断言,西方与阿拉伯世界的地缘政治战略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