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ecaster:中国传统建筑——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0:23:07

中国传统建筑——亭

亭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形式,我国汉代便有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的建制。亭的特点是轮廓优美、造型丰富,多用竹、木、草、砖、石等材料建成。亭的类型很多,按形状分有三角亭、方亭、圆亭、六角亭、八角亭、扇形亭;按用途分有凉亭、井亭、碑亭、邮亭、书亭;此外还有湖心亭、半山亭、梅亭、棱亭、海棠亭等类型。亭的主面有单檐、重檐之分,屋顶有歇山式、攒尖式、盔顶式、宝顶式之别。

亭,在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各式各样的亭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它既是中国建筑和园林景观美学的一种体现,也是各类文学、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诗词、散文和小说中,处处可见到它的存在,以及对它的赞颂。

 

亭之美

翁秀美

中国的古代建筑,亭台楼阁,山庄水榭,造型独特,精致大气。而亭,却灵巧轻盈,楚楚动人。各式各样的亭,遍布大江南北,亭亭玉立,风采翩然。

 《释名·释宫室》云:“亭,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原是供旅人途中遮荫避雨,稍事停憩的简易建筑。大多坐落在村头,路旁,渡口和山野之间,供过往行人歇脚,称为路亭。有些路亭会有壁画和雕刻,有文人墨客途经此处,观其景致,品其联额,亦会借题发挥,即兴作诗,题于亭壁。而有不同见解者,便又加以点评,路亭成了诗亭。

  大凡风景胜地,多有亭缀其间。泰山天柱峰顶西面有望河亭,每至晚霞西映,山亭一片火红,可观“黄河金带”和“云海玉盘”。四川青城山的茅亭,杉木为柱,树皮盖顶,抑或干脆依树而建,就其干为柱,以其根为凳,枯枝古藤装修栏杆,不似雕工,胜似雕工,极具天然情趣,与清幽的山林景色融为一体,如自然生长,生机勃发。遇雨时滴水不漏,天晴,则沥下点点甘霖。绿盖红妆锦绣乡,虚亭面面纳湖光。潋滟湖水之上,亭更有一番韵味和浪漫气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亭,自古送别之所,古驿站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楼中人望尽天涯路,柔肠百转难解相思苦。寒蝉凄切之时,柳永与心爱之人对长亭,执手相看无语凝噎。“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好去者,望前程万里!”那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别张生,盼他早日高中归来,虽有离愁,更多的却是欢喜与企盼。

  亭,亦有明丽妩媚的色彩。牡丹亭上,缠缠绵绵一台昆曲,超越生死的情与爱在水磨腔的诗情画意里濡染浸润,到今天,风采依旧,华丽依然。

  亭是大自然中的幽雅小品,它空灵,通透,极具诗词画意的一种空间美。亭之妙处,在于“虚“在于“空”。虚空纳万境。宗白华说:“中国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所。戴醇士说:‘群山郁苍,群森荟蔚,宁亭翼然,吐纳云气。’苏东坡《涵虚亭》诗云:‘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倪云林每画山水,多置空亭,张宣题倪画《溪亭山色图》诗云:‘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杪风,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

  天地之间若是没有了亭,将缺失多少自然生命的生机意趣!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中国名亭
  兰亭:位于浙江绍兴,传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取名“兰亭”。因王羲之作了一篇324字的序文《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醉翁亭: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心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
  陶然亭:位于北京城南,建于清康熙年间,引用白居易的两句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中的陶然二字得名,后成为著名的风景点。
  爱晚亭:坐落在湖南长沙市岳麓山上,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原名“爱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湖广总督毕沅取唐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改名为“爱晚亭”。为重檐攒尖八柱方亭,朱栏绿瓦,别有风致。
    琵琶亭:位于江西九江市区长江边,为唐代李渤所建。因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而得名,屡遭兵毁,1988年3月新琵琶亭在今址建成。这座仿唐园林亭院占地面积为33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主建筑琵琶亭坐落在临江7米高的花岗岩石基上,双层重檐,古朴庄重;大门照壁上有毛泽东墨迹《琵琶行》巨幅大理石碑刻,背面为“白居易琵琶行诗意图”大型瓷砖壁画。

 

中国名亭名联赏析

云移溪树侵书幌;风送岩泉润墨池。

                  ——清·爱新觉罗·玄烨题北京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赏析: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与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昼夜不舍;天地同流。

                      ——晋祠难老泉边难老亭

  赏析:此联上联借用孔子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含蓄地点出了泉水的活力在于永不停息。下联摘自(《孟子·尽心上》)“上下与天地同流”,妙用“移就格”,着一“流”字,把宇宙的运转和泉水的流动联系起来,意味着自然永恒,泉水日新。不仅切“难老”之题,而且予人以启发,大自然如此,人虽生命有限,亦应自强不息,以延缓衰老的到来。联语言约意丰,寓警策于平易之语中,堪称佳构。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梁章钜题苏州沧浪亭

  赏析:沧浪亭原是五代时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私人花园。北宋诗人苏舜钦以四万钱买下,加以改建,有感于渔父歌《沧浪之水》而命名“沧浪”。上联摘自欧阳修《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句。下联摘自苏舜钦《过苏州》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联语的意思是自然界的清风明月给予人们的恩惠是不能用金钱计价的;同样,透过花窗望去,远山近水对人也是怀着深厚感情的。联语赋风月山水以人的感情,读来十分亲切感人。

   招三两渔樵,春夏秋冬良夜;揽万千气象,雨烟风雪斜阳。

                               ——秦效农题无锡鼋头渚落霞亭

  赏析:从落霞亭中放眼远眺太湖景色,春、夏、秋、冬常可随手招二三渔父椎叟共同谈心(寓隐逸之意),也可看见太湖中雨、烟、风、雪的万千气象。“良夜”与“斜阳”写的是黑夜与白天的变迁。联语通过“渔樵”与“气象”,写出了太湖景色的独特,“三两”对“万千”,“春夏秋冬”对“雨烟风雪”,对仗工整,用词概括精炼。一个“招”字和一个“揽”字,写出了太湖的辽阔博大的气势。

 

 

亭中之最
  铜亭:亭之奇葩,最著名的铜亭为北京颐和园的宝云阁,整个亭的顶、柱为铜铸,高7.5米,雍容华贵,有“金亭”之美称。
  廓如亭:颐和园中的廓如亭是现存最大的亭,面积达130多平方米,由内外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气势雄伟。
    双亭:在北京天坛,是著名的连理亭。平面两圆相交。

 

 

 

中国的亭子与意境

      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也有在桥上筑亭的,如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北京颐和园中西堤上的桥亭等,亭桥结合构成园林空间中的美好景观艺术效果,又有水中倒影,使得园景更富诗情画意。

      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如杭州西湖湖心亭,选址极为恰当,四面临水,花树掩映,衬托着飞檐翘角的黄色琉璃瓦屋顶,这种色彩上的对比显得更加突出。而在湖心亭上又有历代文人留下“一片清光浮水国,十分明月到湖心”等写景写情的楹联佳作,更增湖心亭的美好意境,而人于亭内眺望全湖时,山光水色,着实迷人。

       亭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在杭州孤山北麓赏梅胜地的放鹤亭,是为纪念北宋诗人林和靖而建。林和靖曾在孤山北麓结庐隐居,除吟诗作画,还喜好种梅养鹤。在他一生所写的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特别为人所传颂,人因文传,亭因人建,名人名诗名亭和放鹤亭一带梅林,每到冬天,寒梅怒放,清香四溢的“香雪海”中隐一亭,使得放鹤亭更为名闻遐尔。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