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围城口袋版 ios:活动义齿的设计及临床治疗程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09:38

活动义齿的设计及临床治疗程序

(2008-12-25 21:44:00)转载 标签:

杂谈


活动义齿支架设计的常见错误及预防

                  作者:贺永红 http://blog.kq88.com/u/10700/archives/2007/14029.html [一]. 形态与功能的关系:(2). 位置与功能的关系:
具备一定形态结构的物体只有在恰当的位置才能发挥出所具有的功能



(3). 修复体的形态、位置是制作人员在修复体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时刻需要考虑的问题 .
活动义齿支架必须具有完美的形态和准确的位置,才能满足患者在功能、美观、舒适等方面的需求.
活动义齿支架在制作中的设计错误几乎都可以归结为义齿各组成部分在形态和位置方面的设计错误.
下面将就活动义齿支架在制作中的一些常见设计错误和大家进行一下探讨:

(4).卡环设计的常见错误;
义齿各固位体卡环间无共同就位道,义齿无法就位.
.卡环非弹性部分进入倒凹区,导致义齿无法就位或就位以后卡环臂离开牙体表面.
.卡环固位臂弹性部分位于非倒凹区,无固位作用.
.卡环固位臂弹性部分进入倒凹过多或过少.
.卡环对抗臂进入倒凹.
.卡环臂形态比例异常.

(5).基本原理:

 





(6).卡环固位力的决定因素:
.颈部收缩角度大小(倒凹深度).
.卡臂末端进入颈部收缩角度的深度.
.卡臂的弹性.
1)、卡臂从起始到末端的长度.
2)、卡臂的粗细.
3)、横截面形态:圆、半圆或其它形态.
4)、卡臂的材料:
如不考虑卡环弹性的变化,卡环固位力应取决于卡臂固位部分进入倒凹的深度,而不是与导线的距离.

(7).铸造卡环固位臂进入倒凹的深度标准:
金合金:前磨牙圆环形卡环为0.25mm,磨牙圆环形卡环为0.25~0.5mm,杆形卡环为0.5~0.75mm.
钴铬合金适用于上述数据的下限或更小值
卡臂的截面形态.
.锻丝卡环 圆形 .
.铸造卡环 半圆形.
.锥形卡臂的弹性是非锥形的2倍.

(8).RPI:

(9).模型观测与设计附件:

a、分析杆 b、倒凹规(0.25mm,0.5mm,0.75mm) c、加强鞘 d、铅芯 e、角度规(2度,6度) f、削蜡器模型观测仪.

1).确定共同就位道:


2).描记基牙与组织的观测线和填倒线:


3).用倒凹规确定卡环位置:

4).标记模型在观测仪上的位置:



5).绘出设计图形:



6).用蜡填除倒凹:

 

7).固位体形态:

[二].大连接体的常见设计错误:大连接体的边缘覆盖、压迫牙龈或者离牙龈位置过近

(2)牙龈组织必须有充分的表面血液供应才能保持健康,所以上腭大连接体的边缘应离开龈缘至少6mm,并应与游离龈缘的平均曲线平行



(3)下颌舌杆上缘应位于龈缘下至少4mm


(4)尽量采用避让牙龈的设计

(5)对余留天然牙、软硬组织唇、舌侧倒凹的不当处置


(6)对于余留天然牙、软硬组织唇、舌侧倒凹应尽量采”苋玫脑颍荒芮嵋捉刑畛⒏哺

(7)上颌大连接体在腭皱处的错误缓冲

(8)腭板前部应尽量模仿腭皱形态腭板大体上不改变上腭穹隆的自然外形

(9)连接体和支持组织的密切接触非常有助于义齿的支持、稳定和固位,除上腭隆突和隆起的上腭中缝处以外,上腭连接体通常不需要也不希望缓冲
前部宽腭杆或腭板的前缘位置、形态不正确

前部宽腭杆或腭板的前缘应尽量靠后,充分利用口内天然间隙,避免在腭皱区与舌干扰
前部宽腭杆或腭板薄而均匀,截面呈带状,而不是半椭圆形
前缘应与腭皱形态一致,连结体的边缘应尽量避免横跨腭皱

(10)上颌大连接体类型的选择错误与上颌大连接体基本类型:单腭杆、单个宽腭杆、U型连接体、前后腭杆联合、前后宽腭杆联合、腭板

(11)单腭杆的广泛运用单腭杆与宽腭杆的区别:腭杆的宽度小于8mm,单腭杆要有足够的强度来跨牙弓分布应力,必须有一定的体积。从技术上来说是正确的,但它改变了上腭的形态,影响患者的舒适,这一点在设计中常常被忽略,应尽量用宽腭杆来代替单腭杆的运用


(12)无原则使用U型连接体
U型连接体的缺点:
1)、缺乏坚固性,易发生侧方弯曲,产生对基牙的扭力或直接的侧向力
2)、在牙合力作用下,不能提供很好的支持,可能压迫组织3)、为了增强坚固性,常导致连接体过厚,干扰舌运动
许多上颌局部义齿的失败都是因为u 型连接体不够坚固。厚度不足会导致开放端活动,没有后部基牙支持的游离端局部义齿,连接体末端活动明显损害牙槽嵴
厚度过厚,不易被患者接受(舌体需要自由活动的位置)
u型连接体边缘过于接近甚至接触牙龈组织,易导致余留牙牙龈炎症和牙周损伤不能使用应力中断装置



(13)只有存在无法手术切除的过大上腭隆突,并且有时要修复上前牙时,才不得不使用u 型连接体



(14)上颌大连接体横跨中线时的不恰当方式

(15)上颌大连接体应该成直角而不是斜角跨过中线。因为舌体是双侧器官,更容易接受对称放置的结构

[三].上颌模型刻线:是指在上颌工作模型上除腭皱区以外的大连接体外形线处刻一条浅沟。目的:

1)、将大连接体设计转移到耐火模型上
2)、清楚显示模型终止线
3)、保证大连接体与相应的上腭组织密切接触
要求:沟的深度和宽度不超过0.5mm


(2)舌杆形态、位置设计错误:
1)、舌杆矢状截面形态错误(半圆、椭圆、三角形、带状等)
2)、舌杆位置过低或过高
3)、舌杆边缘锋利
舌杆矢状截面应为半梨形,上缘薄,向组织移行,下缘厚而圆钝
舌杆的位置以不影响口底软组织的活动为原则,越低越好

(3)舌杆距离龈缘的最小距离应大于3mm,完成后的舌杆垂直高度应大于3mm
舌杆组织面缓冲


(4)舌板形态设计要求:
1)、舌板应尽可能薄,并与牙齿和外展隙的形态一致,尽量让患者感觉不到厚度的增加和外形的改变
2)、舌板上缘应与牙齿舌隆突上方表面的自然曲度一致,除覆盖邻间隙至接触点外,不应超过舌面中1/3以上
3)、舌杆的半梨形始终存在,使得舌板的下缘最厚



(5)严重违反原则的大连接体设计

(6)小连接体设计的常见错误
1)、小连接体过于粗大
2)、小连接体伸入倒凹区
3)、覆盖牙龈组织过多
4).小连接体为了避免过于粗大可以采用v形结构(即类似“角钢”结构)


(7)与基牙轴面接触的小连接体不应置于凸面上,应位于外展隙内,尽量使舌体感觉不到
尽量少覆盖牙龈组织
小连接体应位于外展隙的非倒凹区

修复大夫要精通设计





 By: 刘相伟 ]  

好几天了,也不忙,一直想写点什么,总是子写不出来,主要问题还是词不达意,文采欠佳,干了这么长时间了总想写些自己的经验,也算是自己的一个总结
先注明一下:本文图片部分来自李望松的支架设计图谱收集,借图表达一下,没有别的目的,只是让文章更生动些,李老师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只是近来很少见到他的文章,期待李老师的大作,言归正传——————修复大夫要精通支架设计,作为一个修复大夫,是第一个获得患者牙体状况的,所以说在哪放个合支拖,在哪放个卡换,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做的是个有创不可逆操作,既要兼顾牙周状况,又要兼顾粘膜状况,以及牙槽脊的情况,所以说当给患者做完检查以后我们头脑中就应该有一个大体支架了,以前,总是太依赖加工厂了,取完模剩下的好像都是交给了加工厂了,怎么设计,你看摸着办吧,仿佛设计那是加工厂的事,可是做了几回再加上自己的学习,经验,加工厂的设计总是不怎么样,以前设计的方案仿佛根深蒂固,一直就认为那是正确的就那么设计,再加上以前看过支抗兄的一篇文章,也是深有感触,一个不科学的设计方案,那样就成了一个慢性拔牙器。看看几幅图片

 


看红箭头处为什么要空出一点距离?,看看自己加工厂设计的不管牙怎样是不是都成了一个整体呢?对于愕板或者是
愕杆要离开龈缘4-6mm,以促进食物对牙龈的按摩冲刷作用,促进牙龈健康
前愕杆要离开至少6mm如下图


愕板的后部(颤动线处)要与黏膜轻接触,以防义齿行使功能时产生压痛

再说舌杆下颌义齿的设计下颌义齿如何设计呢?以龈缘到口底8mm为界
大于8mm的如果前牙基牙健康可以设计成单舌杆的形式,或者双舌杆。舌杆要离开龈缘3-4mm


双舌杆

牙槽脊垂直型的与黏膜平行接触,到凹型的要放在到凹以上,斜坡型的后牙游离缺失的要离开黏膜0.3-0.4mm以免行使功能时产生压痛


龈缘离口底小于8mm的,前牙有松动的设计成舌板的形式,还起牙周夹板作用


注意,后牙游离缺失时,口底处的舌板一定要离开粘膜一点距离,以免产生压痛

其实RPI,RPA卡换组对于后牙游离缺失在临床中很常用,CPI卡换组由三部分组成,近中和支托,远中临面板,和颊侧I杆组成,近中和支托起一个应力中断作用,能有效预防近中基牙扭转


1是近中合支托,2是临面板,3是I杆

CPI卡环应用于远中游离缺失,近中基牙不健康的基牙,当远中产生一个向黏膜处的压力时,把力量通过近中和支托,传寄给基牙,而不是直接在远中处直接传给给基牙,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应力中断作用能有效保护基牙,同时颊侧和远中的I杆和临面板下沉,滑动,能有效预防基牙扭转,同时I型卡环与基牙的接触面积比较小能防止食物存留预防继发龋 但是有一前提:游离缺失处,牙槽脊条件比较好,对于牙槽脊条件差者,要设计远中合支托,如果颊侧牙体倒凹大,口腔前庭小于5mm者要设计CPA卡换组(以下图片来自中医大)


 


(CPA及变异CPA卡环组)

 

设计间接固位体,固位体到支点线的垂直距离最好等于或大于从鞍基远端到支点线的垂直距离。
我挺喜欢的指支托,间接固位体。起对抗臂的作用 先写到这儿吧,总之支架设计并不是那么简单一句话两句话就就能说完的,有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大家斧正(未完,由于图片大小问题,正在修改)

活动义齿临床治疗程序


    活动义齿是修复医生临床上最常遇到的一种修复方式。由于这种修复方式较少备牙,因此许多医生不很重视,或者有些医生也想重视但不知怎样进行正确的临床设计和制作。我所接触的医生有一部分仅仅将临床患者取完印模后,完全交付技工厂,由技工按模型进行常规设计制作。还有一部分医生没有进行充分的模型观测,仅凭想象进行技工单设计,并且设计的比较简单,无法反映患者真实的临床情况。那么一个合格的活动义齿究竟怎样制作。作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在临床操作中比较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供同行借鉴。下列图片为活动义齿临床操作程序。

常规临床检查

用红膏及藻酸盐印模材作个别托盘取诊断分析模型。

分析模型。

   分析结果标记在模型上。模型的分析可以指导医生正确判断患者余留牙齿及牙槽嵴状况,通过分析标出拟备牙部位及备牙量、牙槽嵴需缓冲的部位,并列表注释。

如游离缺失患者还可以用此模型制作个别托盘。个别托盘制作过程。 

铺蜡片:常规在模型上铺一层,如有需缓冲部位,在需缓冲处应再加铺一到二层。

铺自凝树脂:厚度控制在2MM左右,并加把手。按标记的模型范围打磨并制备出印模材固位孔。

约患者复诊,按分析情况制备牙体,牙体制备后取个别托盘模型。

确定颌关系。

修整模型。

    模型分析,画设计。上观测台进行模型分析:1.确定模型倾斜方向,2.画观测线,3.标记拟放卡环牙的到凹位置及深度。注:此步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医生才能知道患者牙体的真实情况,才能决定究竟应该放置何种卡环,卡臂尖进入到凹多少,卡体应如何走行。可是目前很多修复医生放弃了这个权利,任由技工自由制作,实际也可以说是医生对患者的极不负责或者说的重一点是失职。4.确定连接体的位置及舌、腭杆的位置、形态。4.确定基托范围。

    以上工作都应该由医生亲自完成,只有这样医生才能真正对的起患者,同时也会加深对患者的了解,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作者经常遇到技工打来电话探讨修改设计问题,因亲自观测设计模型,都能及时调整技工设计不足之处。 

    注:上图中三个十字标志为观测台复位标记,方便再次分析及技工复台分析用。另外,也可以在模型周围不同位置标记三个垂直线用作模型复台用。

    上两图:画出外形高点线。测量进入倒凹深度并标记清楚(再次强调!!此项工作必须由医生完成,因为只有医生清楚患者牙体、牙周状况,所以卡环进入倒凹的深度应由医生确定)。

确定卡环类型,根据观测线画出卡环走向。

画出舌侧对抗卡环及小连接体。

画出杆及网状支架。

确定基托范围。

画出详细技工单设计并写清制作要求和戴牙日期,余下的工作就是找一家制作优良的技工加工厂制作出合格的支架义齿。

     病人剩余的牙齿中有松动牙处在可拔可不拔的边缘,说什么也不愿意再拨牙。于是,就在设计时按照松动牙脱落后的缺牙状况分配支托卡环的位置,把活动义齿的支点全部放在健康牙上,松动牙附近的基托采用铸网以备松动牙脱落后安装义齿,这样一来,松动的牙脱落后义齿也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