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桑蒙古史第五卷:黄石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3:22:35
复制点

黄石砚



在我国众多名砚当中,有一种千年前誉满中华,宋亡后却销声匿迹数百年的名砚,
它就是曾赢得了北宋书画四大家中米芾和黄庭坚高度评价的黄石砚。
黄石砚,产于河南省方城县。黄石砚制砚之石产于方城黄石山,故名黄石砚。
黄石又名“葛仙公岩石”、“方城石”、“唐石”。

方城黄石以其品质优良、独具特色,在北宋末年著称于世。
爱石成癖的米芾,在他的《砚史》中,】
不仅将方城山产的砚石称为“葛仙公岩石”,将其置于端砚、
歙砚之上,“唐州方城石为第一”。
甚至把“葛仙公岩石”作为“行业标准”,来品评其他砚石。

米芾在《砚史》,品评了宋代著名的 26 种砚石,玉砚因材质昂贵列第一,
排第二的就是葛仙公岩石。
“唐州方城葛仙公岩石,石理向日视之,如玉莹,如鉴光,
而墨着如澄泥,不滑。稍磨之,墨已下……若石滑,
磨之,墨下迟,则两刚生热,故胶生泡也。此石既不热,良久墨发生光,
如漆如油,有艳,不渗也岁久不乏,
常如新成,有君子一德之操。色紫可爱,声平而有韵。
亦有淡青白色,如月、如星而无晕……。”

《砚史》所载的“唐州方城葛仙公岩石”,
即黄石砚石在宋代的名称。米芾,一代书画宗师,
收藏名砚无数,一方出于黄石山的正紫砚石,竟被他视为
“天下之瑰宝”,可见米芾对黄石砚的推崇和痴爱。

一帆和楼兰女士是著名的黄石砚设计雕刻师,
她俩创作的黄石砚与传统的单色砚不同,可称为彩砚。
她们充分利用了砚石本身的色彩,
把石的彩色在砚中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的地融入设计的主题之中。
并巧妙地利用俏色把画面俏出了灵动,俏出了生命。俏得手法,
如万绿丛中的一点红色,点到为止。

不强求,不做作,自然出情趣,尽去雕琢气。其情其状,
有如知时节的好雨,能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微且悄然没声。她们设计制作的精品黄石砚,
如《千年等一回》、《踏雪寻梅》、
《邀月》、《问荷》《月满西楼》等都誉满制砚界和收藏界,
被收藏家高价收藏。

砚雕家俞飞鹏大师看过《问荷》之后,撰写了题为《我读问荷砚》的文章,
对作品给予了极高评价。 2007 年 9 月,方城县把本地独特的资源和文化——黄石砚,
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千年等一回》这方砚,就是申报时选中的代表作之一,
被排在宣传之首,到过多处展览。为弘扬砚文化事业,她们创建了中国黄石砚艺术馆 --
玉砚坊。黄石砚,这一饮誉千年的名砚正以新的面貌,从两个女鲁班手中腾飞,飞向全国,
飞向世界。本文展显的十方黄石砚,就是一帆和楼兰的代表作之一部分,请大家欣赏。

她们敢于突破制砚传统观念,
勇敢地把砚的实用功能与整体绘画效果结合在一起,
使制成的砚首先成为美不胜收的艺术品,
充分揭示了砚石美的内涵,开创了艺术彩砚的先河。
黄石砚制砚军中涌现的两位女制砚师一帆和楼兰

这两位以砚石为生命为爱人的女子,从女人天生细腻的感情出发,
对方城黄石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爱情。把每一块砚石的色彩纹理,
都看作活生生有情感的生命,竭力让它们从自己的胸膛中迸发出感人的音符。
然后通过她们纤纤的素手拨弹出一曲曲动人心弦的乐章。
他俩把人世间悲欢离合的瞬间,通过巧夺天工的雕琢,
凝聚在天生丽质的砚石上,用一幅幅写意与工笔揉合的水墨丹青画卷,
把黄石砚的丰彩呈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