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装修平面图:当前进一步扩大我国居民消费的对策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4:26:41
文章来源: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2005-06-10 13:47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新闻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动力。近年来消费率持续偏低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也备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
指出,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
的拉动作用。这是2005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前乃至相当一段时期
发展经济所追求的根本目的之一。为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消费率,扩大居民
消费。
一、我国居民消费状况
(一)居民消费稳定
近年来我国连续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出台了一些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消费水
平稳定增长。一是消费规模逐渐扩大。2000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
长12%以上,2004年达539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显示出强
劲的增长后劲。二是消费结构正在升级。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2003年
城市居民家庭为37.1%,农村家庭为45.6%;汽车、住房、通讯等消费成为
热点;旅游、教育等消费增长迅速。三是消费方式出现多样化。信贷消费、租赁消费
、网络信息消费等新方式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消费观念,促进了消费便利化。
(二)居民消费存在诸多严峻问题
在居民消费稳定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形势不容乐观,仍存在诸多严峻问题。
1、居民消费增长明显慢于经济增长
最近10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而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8
.5%。我国最终消费总额平均增长一直低于GDP增速,1990-2003年间
我国居民消费总量年均增速比GDP增速慢1.5个百分点,特别是2000年以后
,比GDP慢增速2-3个百分点。人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速度慢于经济增长的情况
更加明显。1990-2003年城镇居民消费年均增长6.6%,农村居民消费年
均增长5.6%,分别比同期GDP增速低1.6个和2.6个百分点。
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下降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然而,近年我国消费对G
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下降,从2000年的73%、2001年的48%、
2003年的40%,降至2003年的37%,在此期间,经济的较快增长率主要
靠投资带动。
3、消费与投资的增长不协调
近年来,我国投资率连年提高,消费率逐年下降。2000-2003年投资率
分为36.4%、38%、39.2%和42.3%,消费率分别为61.1%、5
9.8%、58.2%和55.5%。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一般为2
0%-30%,消费率一般为70%-80%。我国如此高的投资率又如此低的消费
率,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4、居民消费增速低于政府消费增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消费增速逐年加快,而居民消费增速逐年减缓
,居民消费比重明显走低。1990-2003年政府消费平均增长15.6%,居
民消费平均增长14.3%,居民消费增长低于政府消费增长1.3个百分点。根据
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各国居民消费率一般为61
%,而我国2003年的居民消费率只有43.4%。
5、农村消费增速低于城市消费增速
我国城乡之间消费相距较大。以当年价格计算,1990-2003年,城市、
县城、县以下消费品市场零售总额平均增长分别为16.9%、11.1%、10.
2%,县城和农村比城市消费品市场增速低5.8和6.7个百分点。尤其是耐用消
费品的消费,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民消费水平低下和消费增速缓慢将严重地制约
着我国整体消费的增长。
二、扩大居民消费势在必行
(一)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中,消费是主导力量。从社会
生产周期来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的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消费不仅是经
济运行的结果,同时也是经济运行的前提。消费需求主要由个人消费引起和形成,它
是经济运行全过程的最终需求。消费增长将带动投资相应的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将
逐渐由供给转向需求,由生产转向消费。
居民消费是总体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消费率构成来看,发达国家如美国居民
消费率在70%左右,发展中国家在50%左右,我国居民消费率接近50%。特别
是随着耐用消费品逐步普及到一般居民家庭,居民消费开始成为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
力量。近年来,在稳定发展投资和出口的同时,我国坚持扩大国内需求和消费,把扩
大消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作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二)扩大居民消费是当务之急
我国经济以内需为主。现阶段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需要投资和消费的双轮
驱动,也需要投资和消费的协调发展。某一时期投资所占比例高一点是正常的,但如
果消费率长期偏低且偏低的幅度较大,则应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我国投资率持续偏
高,消费率偏低。
事实证明,消费率偏低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的消极后果。消费率低,与投资率
不成合理比例关系,就会使投资增长失去最终需求的支撑,大量生产能力过剩。据调
查,目前全国900余种主要工业品生产能力利用率有半数不足50%,加工工业尤
为突出,导致经济失衡和企业不景气。
发展经济的终极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否上
升,不仅要看生存性消费,还要看发展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是否得到同步扩展。因此
,必须坚决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促进投资和消费协调发展。
三、积极推动居民消费增长的对策
温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实行有
利于扩大消费的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稳步发展消费信贷等新型消费方式。努力改
善消费环境,尤其是加快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搞活农村流通,开拓农村市
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服务性消费;引导消费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增加即期
消费。
(一)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
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居民消费能力的升降。为此,各级政府要通
过积极发展经济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城乡居民增加收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分
配政策上要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当前特别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其收入水平。一
是继续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势头;二是加大对职工最低工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
度;三是进一步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完善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四是增加就
业,建立和完善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保证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有一个合理增
长幅度。
(二)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健全,相当多的居民消费者对未来预期不稳定,即使
收入总额增加,也不愿增加当期消费,而为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等进行储蓄。
此外,家庭支出的不确定性加大,如子女教育支出增加,也导致即期消费减弱。为此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十分紧迫。一是继续巩固“两个确保”
,规范和完善城市“低保”工作;二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
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三是完善社会统筹和个人
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四是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
;五是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制约着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
农民收入和积累达到较高水平,消费结构也实现不了升级,也就影响我国整体消费的
扩大。为此,必须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和营造农村的消费环境。一
是继续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工作,不断完善供电设施;二是努力加强农村道路、通讯和
广播电视设施建设;三是建立和完善厂家和商家在农村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点,方便农
民消费。
(四)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消费热点
根据国内市场国际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生产优质价廉的产品,满足城乡居民需要。一是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改善供给结构,稳定物价,增加有效供给;二是扩大消费热点,不断拓宽服务消
费的空间和领域,扩大服务消费品种和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面向农村居
民大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生产能满足农民的特定消费环境和消费特点以及不同收入
水平群体需要的产品。
(五)改善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
要扩大居民消费,就必须有良好的消费环境。因此,要加强消费环境的建设,强
化对市场的管理,完善消费政策,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是加强对市场秩序的
整顿和规范,努力创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二是清理和修订不利于消费结构升级的
法律法规和政策,清理各种名目的不合理收费;三是完善信贷消费政策,加快社会信
用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信贷的规模和领域;四是探索扩大居民最终消费的新方
式新途径,刺激即期需求增长,引导和拉动消费需求增长。
(六)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增强消费信心
首先,引导居民转变“量入为出”旧的消费观念,实现由节俭型向适度消费型转
变。其次,加强宣传、教育,使居民懂得促进消费和扩大消费是发展经济扩大内需的
重要途径,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再次,适时抓住国家经
济发展良好态势,积极引导居民扩大消费。最后,提倡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绿色消
费、环保消费、科学消费,促进消费实现途径的多样化,由自我积累型向信贷消费型
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