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剧情视频眉间雪:长三角总部经济“进”“退”两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07:24
长三角总部经济“进”“退”两难     -|Topofchina 发表于 2005-6-23 14:23:00 “目前,在国内像正泰、希望、春兰等大型的企业集团,已先后选择将总部迁到上海等几个大城市。这说明,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像长三角这样的区域,大型企业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已初露端倪。”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日前在“总部经济与长三角互动发展”论坛上表示,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将是国内发展总部经济的主要区域,其中长三角的潜力更大。
  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教授也表示,长三角近几年区域经济的高度发展,为总部经济在该区域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还处在起步阶段,还面临不少问题。
  总部经济成为城市发展重要增长极
  作为国内最早研究总部经济的学者之一,赵弘指出,所谓“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目前,这种经济形态已经在国内的三大都市圈出现,”赵弘说,“在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这三个国内经济发展领先的区域,珠三角的总部经济以香港为龙头走在了前面,环渤海经济圈的北京也已经有了相当规模,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赵弘介绍道,目前我国总部经济日渐得到各地政府和很多大型企业集团的重视。作为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纷纷健全企业集团总部落户的各项配套,以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集团总部进驻;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特别是在内地较落后地区有实力的企业,也努力把总部迁入要素资源更为丰富的大城市。
  “目前,中心城市已经形成总部经济的空间聚集形态,如北京CBD、上海陆家嘴、香港中环区、广州东山区等,这些总部经济集聚区也已成为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赵弘还介绍说,欠发达区域的知名企业总部正在向大城市聚集,总部经济呈现加速形成的态势。同时,总部经济也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诸多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赵弘指出,随着“总部经济”概念的提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济南、武汉、大连、沈阳、厦门、重庆等国内大城市都纷纷明确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总部经济正逐渐成为国内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主角。
  长三角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要素
  华东师范大学的徐长乐教授长期从事长江流域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研究,他认为长三角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已基本具备了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
  徐长乐认为,长三角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势头始终不减,区域经济总体走强的态势这些年表现充分,长三角作为全国经济“火车头”的地位非常明显。2004年长三角区域GDP达到27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占全国20.2%,固定资产投资也比上年增长的20.4%,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7.5%,直接利用外资238.47亿美元,占全国的39.4%。“尽管经历了去年的宏观调控,各项经济指标开始出现明显的回落,但是整个区域持续增长的势头表现明显。”
  “从人均GDP看,长三角人均GDP已经达到了3677美元,其中上海、苏州、无锡人均GDP已经超过了5500美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今年人均GDP预计将达4000美元,上海、苏州、无锡将达到6000美元。据此判断,长三角地区已经整体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及中后期阶段,而上海已经步入工业化的高级阶段。”徐长乐认为,这种形势为在长三角发展总部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徐长乐强调,长三角城市体系日益完善,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的区域功能和带动作用明显。长三角目前有大小城市共50多个,城市总体规模庞大,城市密度高,区域城市化高达到45%,这些都为区域内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目前的情况看,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云集,总部经济现象已经初具雏形。”徐教授还认为,世界500强企业抢占中国市场的“桥头堡”首选长三角,长三角已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最云集的地区。另外,在符合国家有关部门大型企业“销售总额在3亿元以上,资产总额4亿元以上,从业人员2000人以上”划分标准的1477家企业中,长三角地区有282家。
  另外,徐长乐指出,长三角丰富的铁路、高速公路、港口资源,数量巨大的人才资源,浓厚的区域文化,也都是总部经济发展的有力条件。
  当总部经济遭遇“中国特色”
  包括赵弘、徐长乐,以及参会的企业家在内,他们一致认为和国外发达地区的总部经济相比,中国的总部经济还处在初步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总部经济在当前阶段的发展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一些颇具“中国特色”。
  赵弘指出,中国总部经济发展存在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趋同问题,“目前我国总部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各种总部基地的建设上。各大城市在建设总部基地的过程中,对总部基地的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存在雷同现象。”
  他说,当前国内企业迁移总部面临着“退出”和“进入”两大障碍,而其中的地方主义颇具“中国特色”。当前,企业在退出原地时面临着如何协调企业与原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这其中牵涉到地方的财政税收、政府官员业绩考核、就业以及经济结构。其次,企业总部进入也面临着一些障碍,包括“迁移总部”的成本问题、迁移后的商务开发成本提高以及短期内企业利润空间缩减可能。
  赵弘说,当前国内适合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应该具备“资产在上亿元,总部和生产基地可以分开,能够承担总部迁移带来的成本增加”的要求。他还认为,不同地区的城市适合的企业产业类别不同,“像新加坡适合橡胶、化工等行业的大型企业总部落户,根据上海的情况,制造业应当成为企业总部经济模式发展的主要行业,其次是机械和电子等行业。”《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