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图搭配效果图:财政预算成“机密”直指信息公开模糊地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1:33:17
财政预算成“机密”直指信息公开模糊地带2009-10-27

  □本报评论员周葱

  广州市财政局的网站被网民们点“瘫”了!因为它史无前例地将部门财政预算晒上了网。广州财政局此举是应个人要求作出的回应。而就是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向上海市递交了同样的申请,却被上海方面以“国家机密”为由挡了回来。

  好一招“排山倒海”,品相端庄义正辞严而且滴水不漏——都“国家机密”了,你还妄图知道我们这些机关是怎样使银子的么?此时此刻,你不能不佩服上海方面的智慧,一下就迈过了许多勉强的说辞,直接让询问者忐忑不安背心冒汗,堪称回应“刁民”的佳作。

  如果要考试,我想,上海财政局会对“执政为民”记得牢固、解释得透彻;同样,对去年5月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也会一清二楚。但真正要求他们来公开时,就遇到“执行难”了。调查显示,《条例》公布一年多来,执行并不理想。公布的信息中,群众真正关心的内容并不多,而涉及福利、预算、人事、资源配置等热点问题,或者根本不公布,要不就是群众一催再催,有关部门才咬牙“挤”出一点。就以上海市为例,《条例》实施一年以来,上海市受理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多达9000多起,而公开者少之又少。公民知情焦虑如此之切,公民推动信息公开如此不易,可见一斑。

  “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这是《条例》的原则。但可以预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公民申请的方式来推动信息公开化,将成为落实《条例》的主要动力。它反衬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衙门”式思维,在不少职能部门中依旧顽固。在权力早已不是私相授受的今天,这些部门在公开信息上依然扭捏作态,百般推脱,无非是为权力的运用留些保护、转换的余地,为暗箱行政寻求一件“隐身衣”。一句话,不想接受公众监督。

  没有信息公开化,打造阳光政府将成为空谈。而从《条例》一年多的实践看,由于本身具有一些模糊空间,使何种信息必须公开没有固化的标准,这也给啥也不想公开的部门提供了说辞。而缺乏具体的操作条例,相关处罚同样也师出无名,不想公开者几乎不用承担实质性的责任。如果把信息公开与否依赖在某些部门的意识水平上,如广州市财政局的积极回应,则《条例》恐有落空之虞。

  看来,《条例》要真正推行,还需要更详尽的配套措施。而有了层出不穷的公民推动,希望我们的政府机关能够尽快扭转思维,别动不动就拿“国家机密”唬人,随时搞得自己跟FBI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