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乍破暮雪白头原唱:国产交易书籍筛选标准(也适用国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28:54

       出书越来越容易的今天,以当当卓越为例,几乎每天能上架一本国产高手的交易类书籍。实在是无语,无怪乎AMAZON有一本畅销书叫《无从选择-为何多即是少?》。

       为了把我的观点讲的清晰点,大致上观点如下。有时候还真奇怪,到底是维特根斯坦还是波普在语言表达上影响我比较深呢?

       观点1,交易类书籍定义,是涉及股票、期货、外汇、期权、权证这方面且涉及到买卖的书,排除掉一些研究的,如某某大学教授的研究股价噪音与每股盈余之间的相关关系之类的书。——特点是,里面有一部分是关于所谓的“实战”。主要特征是,贴有图表,加附注。(下面,没有特别注明都用“书”来代替,都是讲交易类书籍)

       观点2,我极其推崇自传类交易书籍。这类自传包含,作者自己写的,还有他的朋友写的。略微次等的是一些研究此人的“编写”的书。这些都是收集某为人成长的重要资料。——总之,我把自传类、传记类书放在了交易类书的首位。

       观点3,技术分析不是扯蛋的东西,但是拿技术分析来扯蛋的人相当多。与任何媒体、热门人氏夸口那样,技术分析容易入门,也容易被任何人使用、变化,所以大部分书籍都充满技术分析、图表,然后看图说事,或者先有观念,然后套用图表。——这个可以用最简单的抽屉原理来解释:三个球放进两个抽屉,可能有一个抽屉有两个以上的球。论证一个观点、一次交易的成功、你可以筛选N个品种、N段行情来配合它。

       下面是我筛选的标准\准则,也可以归纳在观点里。

       准则1,任何一本自称是实战的书,必须要求作者出示证据。

       具体证据如下:自己的身份、从事交易的年限(这个很多人都夸大)、自己过往的业绩(这个造假的就更多)、如果可能的话,尽量透露自己的掌控资金级别(不需要具体,但是最好有个级别,如十万级、百万级、千万级)——国内的大量交易书,如果没有这点,基本可以丢开。(老外书籍可以参考这个准则,国内书籍尤其要求严格。因为国外引进的版本多数是某些畅销榜的书单,由全球英语世界的交易人盯着品头论足,可以说是生存者偏差留下的品种,虽然不是最优,但不是最差)


       准则2,任何一本挂着“实战”类的书,如果其中记载了作者,胜率超过60%的交易,都可以扔开了。——这个容易误会,要具体解释一下。

       就是说,如果一本书,里面的实战内容都是自己如何赢利、如何交易成功、如何有创造了今年的xx%收益率,这类都没有任何价值。或者说,是对我没任何价值,特别是我这个习惯了否证思想的人。我只关注,你错误的交易记录。重点是:错误的交易记录。

       错误的交易记录有很多好处,第一,如果我明白了书中的错误交易,那么我会警惕自己的错误,如果能消灭了错误交易(习惯),那么剩下的可能是,未发现的错误习惯、正确的交易习惯、与获利无关的非正确非错误习惯。——危害最大的交易错误(习惯)记录,价值最大,改正了弱点,剩下的可能都是或不全都是优点。第二,显示错误的交易记录,这是作者的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第一准则。如果一个有如此身份的人,即使是屡屡犯错的情况下,还有资格在这个位置,这是何等的自信。(我的错误并不影响我的业绩)——索罗斯、尼德霍夫是我最为敬佩的人之一,不在于他们获利多少,而是他们有自信暴露自己的缺点。当然,前提是,你的地位没有作假(准则一)。


       准则3,适合国内,凡是资料显示01年后入市的期货、外汇、股票交易者出的书,几乎可以全扔掉。(注明:某些介绍如何下单、什么是股票、期货概念的书可以忽略,主要是针对如何教你交易的书)——非常适合国内情况。当然如果是符合上面两条准则的可以把原则放宽。这个是我最不愿意去赘言的准则,基本上,找本《随机致富的傻瓜》来比照一下,就知道这类书的共同点、作者的共同特征了。


       准则4,三四妻的操盘手的书,全部扔掉。(抱歉,是三栖,但是,我觉得“妻”更加贴切)

       如果你遇到一个向你大力提倡的博爱的人,那么这个人不是骗子,就是耶稣。我倒是倾向于前者。从事市场交易,在我眼中,无异于婚姻,一个分散精力于不同市场的人,很难想象会是个怎么劳累法。当然,有一个观点是:技术分析是万能的,可以轻松跨越所有市场。(这个参考我的观点3,不作交流)。三妻四妾,可能是很多男人的梦想,大部分交易者的好色程度不会亚于我,而交易现实就是,我发现要去掌握一种市场的知识已经很累(这句话,初入这行的可能仍为很可笑,确实如此,我以前也认为,说交易很累的都是扯蛋和混蛋)。要同时操作、期货、股票、外汇、这类成功者可谓是少之又少。很简单,一个非常荒谬的估算:我把三个市场看作相对独立,那么每个市场的成功机率都是大致估算的出来的,那么三个市场同时成功的机率是相乘,而不是相加。——此外还要乘上一个你遇到他的可能性。MY,GOD。我很难想象,遇到一个耶稣的机率会高于遇到一个骗子的机率。

       准则5,你不了解的人推荐的书(国内),一律懒得搭理。如果不是一个朋友,一个坛子里的水平相当的人推荐的书,一概懒得搭理。时间确实是稀缺的资源,如梁文道说得,世界上每日大约有3000种类的书出版,你看了一本烂书,意味着你每日在以2999本书(说“种”更加贴切)的速度“无知”。——书泛滥的年代、网络信息泛滥的年代,如何读书是每个交易者或者有兴趣成为交易者的人必须要学会的技巧。

TO BE CONTINUED…..

2008-11-9


       准则6 书多数都是老的好,别以为交易世界总有那么多新发现。

       这个准则特别适合于同一个作者的书。需要解释的是,这里的老书,不是指二手书,而是,作者的第一本书,条件放宽点(能对书保持谨慎原则)的可以囊括第二本书。至于第三本书,算的上是精品的少之甚少,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写了一本不同领域的书。如索罗斯突然出了本艳情小说《那些与我有染的女人s》

       其中,较简单的常识,或许不需要特别论证则能得到大家的认同:那些写第一本书的人,往往有这么一种冲动,总想着把自己的东西都掏出来,以至于让自己的书与众不同而获得大家一至的赞同。——这种书,虽然也会出现一些粗糙的结构,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作者多数说得很诚恳,你选择一本烂书的风险会降低。当然,也有一些类似于塔勒布这种,第一本次于第二本(《随机致富的傻瓜》),而第三本则更加深邃、系统的书。因此,准则6仅能作为一个辅助原则,和前面的原则一块使用。


       补充一些参考的次要准则(意见)

       1,        买书的时候必须得参考一下性价比指标。目前的书,以高标价居多,而大致的水平(直觉的回归分析结果),大约为1.1角/页,约莫200页的书,22.00元为合理价格。而刚上市的书往往不会有大的折扣,大约于1-2个月后回归到1.3-.14角/页水平,所以最好的购书时间大约为新上市后的第三、四月。当然,前提是你不着急的等着书看。

       2,        书的目录,几乎代表了书的一切。我一直在选购书的时候,首要的事是仔细的看目录,这就是书的框架。任何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交易者,其逻辑性一般都相当强,而写书的时候会附着在书里,目录尤其凸现其逻辑体系(交易体系构造)能力。大致上都有这么几条线索(只列举,不全面):时间线索——书的目录构造由时间串连,其中以成长经历(时间)为优;分部线索——这类书多数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这种形式出现,因为内容跨度大,所以严谨的作者都选择了“第X部分”来作为知识的断层(桥梁);原理与应用的线索——很简单,第一部分是系统地构造理论,特别要注意的,是构造理论,而不是列举理论,如最恶心的那些书,都是列举“基本分析”“技术分析”之后就是什么供求理论、技术指标、江恩理论……这些都是典型的 列举 而不是在构造。这类列举的书为最次等,而后面的应用,更加不用说,就是拿着例子来套用前面所谓的“理论”。一句话,扔了吧。

       3,        别忽视那些大量数据的书,这些不少会成为精品。多数人先天性地回避大量数据的书,而这类书中也有不少交易的精品。——注意,我并不是说,多数据的书都是精品,而是说,很多有很多数据的书都很烂,但其中会有个别的不错。较为不那么冒险的方法是:一些含有大量历史数据,如货币发行量历史统计、股市行业回报率、市赢率历史统计……这类的书,都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切记的是:若是书中是想通过这类数字来得出规律,则要万分谨慎,这个仅能由个人的知识水平来判断,无法用文字来说明。

4,        选择书,很多时候得靠个人知识的积累和直觉,虽然直觉也会犯错,但是在积累了大量的阅读习惯后,直觉通常还是可信的,况且,让自己张狂一次的成本不外乎30大元,而万一凭第一印象买到了一本能改变你行为的书,这种亢奋和自信,岂是几十元能衡量的。当然,如果你不是长期阅读者或者不是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撑你买书的话(二者中一个),最好别乱尝试。——买书有风险,购买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