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喵姐是什么:上海热线新闻频道—— 小夫妻人均月入6千元 可申请经适房 下月1日起实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8:24:25
小夫妻人均月入6千元 可申请经适房 下月1日起实施http://news.online.sh.cn/ 2012-02-17 14:03 [来源]:新闻晚报

  上海市房管局昨天公布了大幅放宽后的共有产权保障房准入标准,新标准将于3月1日起实施。根据新的标准,人均月收入为6000元的“小白领”夫妻,以及众多“80后”也开始被纳入共有产权保障房的保障体系。有关方面表示,通过针对性地大幅放宽户口年限、收入限额等准入标准,本市住房困难的大龄结婚家庭、青年职工以及引进人才等群体将成为主要受益对象。

  ■户口年限

  户口年限方面,原标准规定,申请共有产权保障房需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连续满7年,且在提出申 请所在地区(县)的城镇常住户口连续满5年。

  根据前阶段不少群众的诉求,为了适时解决近年来按各类政策取得本市城镇户口群体的住房困难,满足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引进人才等对象的住房需求,本市将大幅放宽共有产权保障房的户口年限要求,具体标准为:申请家庭成员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连续满3年,且在提出申请所在地的城镇常住户口连续满2年(即申请时户口落在本处住房连续满2年)。

  ■收入和财产限额

  收入和财产限额方面,根据本市近年来商品住房价格水平,结合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物价上涨影响以及市民住房消费能力等因素,经综合分析测算,3人以上申请家庭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限额调整为6万元(月均5000元)、人均财产限额调整为15万元。

  根据原标准,2人及以下申请家庭的人均收入和财产限额上浮10%。根据市民的意见建议,这一调节系数设置偏紧,为更合理地体现不同人口家庭在住房消费能力上的差异性,经相关部门测算,对2人及以下申请家庭收入和财产限额的上浮系数调整为20%,即2人及以下家庭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限额为7.2万元(月均6000元),人均财产限额为18万元。

  需要提醒的是,家庭的收入和财产情况不仅关系到申请资格,也关系到购房支付能力。从全市面上推开情况看,市民在申请共有产权保障房时,应当充分估量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贷款申请资格、原住房置换等实际条件,做到量力而行。暂时无力购买共有产权保障房的,可选择廉租住房或公共租赁住房等其它住房保障渠道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单身人士年龄

  单身人士年龄方面,原标准规定,单身人士单独申请共有产权保障房,无论男女,均需年满30周岁。

  据市民反映,男女在国家规定的晚婚年龄和本市居民平均初婚年龄上有所差异,在单身申请年龄上也应有所体现,这些意见具有合理性,因此对女性单身申请人士年龄适当放宽,使政策更加人性化,具体标准为:单身人士单独申请共有产权保障房,男性须年满30周岁、女性须年满28周岁。

  ◎新闻链接

  各区三月中旬陆续启动申请

  根据市政府的文件规定,新的申请准入标准将从3月1日起实施,市房管局已部署各区(县)从3月份起启动2012年的申请供应工作,执行新的准入标准。目前,黄浦、徐汇、长宁、虹口、闵行、青浦等区已确定在三月中旬陆续启动,其他各区(县)也在积极准备,将及时跟进,具体信息市民可至所在街道(乡镇)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了解。需要提醒的是,在第二批申购工作中,按照去年准入标准未通过申请审核的家庭,可对照今年的新标准提出申请。

  宝山罗店基地房源也供选择

  在房源供应上,今年新筹措的房源主要有闵行浦江鲁汇基地、浦东周康航拓展基地、松江泗泾拓展基地、嘉定云翔基地等项目。市房管局表示,因北部基地房源紧缺,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将已开工的宝山罗店基地房源也提供给符合条件的对象选择轮候供应,待符合预售条件时再签约。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新筹措的房源,由于近两年土地征用及开发建设成本上涨等因素,住房价格与以前供应的房源相比将有一定提升,部分项目的地理位置也会相对较远。”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还指出,少量2011年两批次供应后的多余房源,鉴于一年多来的财务成本增加,价格也会有所调整。

  据悉,目前,各基地正在抓紧房源后续建设,大力推进完善交通、商业、卫生、教育等生活配套设施;房屋管理部门和价格管理部门,正在抓紧制定房源供应的定价方案。

  去年申请的一季度完成选房

  2011年,本市在面上分两批开展共有产权保障房申请供应工作。第一批申购工作在中心城区和部分郊区共13个区开展,累计受理申请约3.3万户,通过审核约2.85万户,完成选房约2.5万户,2011年完成购房签约1.85万户,其余家庭预计在今年一季度内完成购房签约。第二批申购工作在全市范围推开,累计受理申请约1.1万户,目前“两级审核、两次公示”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一季度内基本完成摇号和选房工作。

[作者]:杨冬 [选稿]: 黄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