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满侠浅忆兮:一事之善亦是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58:12

一事之善亦是善

吴  非

 

评论人的标准,有时也许是很主观的,非但主观,甚至进一步积成定见。说出来未必符合时下的人才标准,然而不一定没有道理。有人问我为何十几年来一直与某甲相过从,言语上一直包容,而不知道其人庸俗?我说:不忍。25年前,有个同事病逝,此前人们攻讦某甲,逝者与有力焉。他去世之后,其“生前友好”每人出了5角钱,“凑成一个整数”给其家属以示慰问,追悼会鞠了躬后,大家照样散在一旁议论他人长短。而某甲从照料手术一直忙到亲手给逝者穿衣入殓……这,是厚道使然。试问当时同事,有几人能做到?东汉的曹敞好论人过,人以为其人轻薄。后来他的老师吴章被王莽杀害,无人敢收葬,同学皆改换门庭,曹敞却敢于不避,自称吴章弟子,为他收尸,人们才知道他不是平庸之辈(事见《西京杂记》)。我想,像某甲那样的人,即使有时候自私了一下(其实每个人也都会有自私的一面),即使工作上有时散漫过一回,又能坏到哪里去呢?

上面说的是一个人因了一时的善行而得到宽容。反过去,是一个人也会因为一次劣行而被人唾弃。某乙要提升,上面征求意见,有人说了一件事:“文革”期间,与他同住一屋并有恩于他的一位老人,因被单位打成所谓“地主分子”而想不开,上吊自杀,从流露出自杀的念头直到架凳子,拴绳子,踢凳子,隔着一层板壁的某乙全知道,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闻不问不救不报告。有人说,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况且“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难免如何如何”;也有人认为,一个当时30多岁的人,即使政治上是幼稚的,但人伦上不至于也是幼稚的吧,如果按照“历史环境难免论”,人对自己的苟且,对自己的恶行都可以不负责任的话,国民素质的提高又从何说起?

当然,人一时的善行,一时的恶行,都有他的必然性,善良的天性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自然流露,极端的贪婪与残忍也是无法掩饰的。尽管是一时一事,然而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漂母饭韩信,韩信发达之后报恩,有人认为韩信一饭之恩必报,没有成大事的气派,故有其后的败死。——按那种逻辑,是不是都应该去做杀妻求将的吴起?我这里不敢往深处想了。但的确有这样的背信弃义的人。比如,糟糠之妻一律下堂去,这样的人,会去报一饭之恩吗?这,仅仅是小节吗?固然,我们在论人的时候不可以一眚掩大德,但一个人在清醒的状态下展示出自己卑劣的人品并且不忏悔的,我们竟可以相信他么?

一事之善亦是善,一时之恶亦是恶,有一说一,有二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