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95明教大橙武:“000001”的深圳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3:38:54

“000001”的深圳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7日08:15  南方都市报

  

  

  

1987年,深发展诞生地——蔡屋围新十坊一号。(深发展供图)

  

1987年,深圳市信用银行——深发展的前身。(深发展供图)

  小平语录: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

  “000001”,作为深圳的龙头第一股,“深发展”自1991年4月3日正式上市以来,经历和见证了深圳金融业以及中国股市的风云跌宕。而2012年1月19日,当深发展董事会宣布取消“深发展”这一金字招牌,与平安银行合并后的新名称采用“平安银行”,一石激起千层浪。“深圳发展银行”这个名字伴随深圳走过25个春秋之后,即将走入历史资料和人们的记忆中。

  回望20多年前,刚刚起步的深圳金融业筚路蓝缕。与深发展相近时间成立的平安保险,从蛇口的一隅,已经扩展到全国乃至海外,成功跻身世界五百强企业之列。而收购深发展,实现了连平安自己人都大呼“不敢想象”的一次壮举。这起并购,不仅仅牵涉到两家实力雄厚的银行,成为深圳金融业发展史上最为重大的一起事件,更因其作为A股史上最大的并购案,将为未来中国金融业即将展开的风起云涌的并购潮开路铺石。

  抢股风潮在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言论集里,直接谈到股市、证券只有这一次,但一槌定音,结束了多年争论。1992年,深圳股市迅速升温,包括深发展在内的老五股被疯抢。

  时间定格在一张老股民们都印象深刻的黑白相片上。画面中,一名年轻女子与前后男士紧贴一起,还伸出手臂搭在前一个人的肩上,大家表情既兴奋又紧张。这是1992年8月9日,常住人口只有60万的深圳拥入了100多万人,争相排队购买股票认购证,引发全城“股疯”。对于深发展这些早期股票,很多市民经历了从排斥、冷漠到逐渐感兴趣、争购的过程。

  上世纪90年代初南下进入深发展、如今在深交所工作的一位负责人向南都记者回忆,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开始试营业,但早在1987年5月,深发展就已经首次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并于1987年12月22日正式成立。深交所早期只有深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5支股票进行交易,被称为“老五股”。最初,大家对股票这种新鲜事物心存警惕而不愿购买,深发展的股票发行也很不顺利,只有不到一半的认购率,为此深圳市政府专门下文,号召党政干部带头买股票。当年的深圳街头,有很多像现在的彩票档一样的摊点出售深发展股票,50或100股一张券,每张券1000或2000元。

  在股市发展中遇到的众多问题也引发了国内不小的争议和疑虑,很多人都把股市看做“资本主义的代表”,深交所一度面临关停的命运。但在1992年初小平南巡中,首次对股市作出了表态。邓小平明确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试验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的。”在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言论集里,直接谈到股市、证券只有这一次,但一槌定音,明确肯定了股市试行的必要性,从而结束了长达多年的争论。当年,深圳股市迅速升温,深综指年初为110点,5月26日达到年内最高点312点,涨幅达183.64%.此后,则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直到1999年底浦发银行登陆上交所之前,长达10年里,深发展是中国A股市场中唯一的银行股,使得其成为20世纪90年代整个中国银行业的一个样本。走出深圳,是当时深发展的一大方向,深发展首先在广东省内开始了拓展的进程。1994年7月28日,深发展广州分行正式开业,此后又成立了海口、珠海、佛山等分支机构,并在香港设立了代表处。但是,仅仅在南方沿海布设机构网络,对于一家银行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1997年,北京分行的设立拉开了深发展全国布局营业网点的大幕,走出了其战略性扩张的第一步。

  平安扩张也是在1992年,日后成长为另一金融巨头的平安保险从蛇口搬迁到当时所称的“市内”,自此吹响了迅速扩张的号角。

  当深发展已经是深交所炙手可热的老五股时,平安却刚刚蹒跚起步。1988年,平安在深圳蛇口创立,同样书写了一个“第一”,是全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但当时的平安毫不起眼,总收入只有418万元,利润190万元,而时年只有28岁的掌舵人马明哲曾担任过蛇口工业区总经理袁庚的私人司机。即使在进入平安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他的经验也仅限于在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工作过几年。但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蛇口是深圳金融业的摇篮,平安保险、招商银行都是在这里创立。

  蛇口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是蛇口人和蛇口企业的共同基因,而平安是这个基因的传承者之一。作为最早的一批员工之一,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梁泓漪回忆,当时全部员工只有十几人,但却开始了灵活的制度创新:平安最早实行人才公开招聘,执行灵活的干部用工制度,倡导“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水能高能低”;平安最早在全国范围募集资本,扩大股东,解决发展资本金不足问题,后来又想方设法从海外寻找战略投资者,尤其是后者,这是国内没人做过的事情;此外,平安还率先引进国外咨询公司为公司“体检看病”,提高管理水平,这在国内也是没人尝试过的。在平安发展的道路上,创新成为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992年,平安迎来了一大转折———从蛇口搬迁到当时所称的“市内”,进入荔枝公园对面的红岭大厦,与当时叱咤风云的国信证券红岭中路营业部等知名金融机构比邻而居。平安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回忆,虽然平安已经在蛇口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蛇口毕竟是弹丸之地,而要扩大市场就要走出蛇口。进入深圳市区是平安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和突破,也吹响了平安扩张的号角。很快,平安在海南建立了分公司,这是广东省外的第一家分公司,随后又在大连等沿海城市开始了布局。从蛇口到深圳、到全国、到世界,平安以超速的步伐实现着发展。而从2009年6月拉开的平安整合深发展的大幕,如今已经步入收官阶段。这起并购作为A股史上最大的收购案而备受瞩目,时至今日,许多平安人也感觉不可思议。一位在深圳一家大型保险企业担任副总经理的梁先生早年曾在平安工作,他说,早年平安的实力远远不如深发展,就连平安自己的内部股票都不愿意购买,他离职时还把手中的股票全部变现退掉。而今随着平安的员工股开始解禁,开始了一轮轮的造富神话,他对此也深为后悔。

  双赢整合多年前许多人都感觉“平深恋”不可想像,毕竟早期深发展还是市属银行,在上世纪90年代其优厚的薪资待遇也是所有国内银行中最高的。而最初的平安只是一家民营色彩浓厚的企业。

  “从平安集团到平安银行地铁只有三站地,从平安银行大厦到深发展大厦只有一站的距离,步行大约15分钟,但我们却走了一年的时间。”张勇感慨道。因为平安集团收购深发展,2002年进入平安集团的张勇职业生涯发生改变。此前,为加强平安银行的品牌宣传,去年1月份张勇被调往平安银行,担任宣传与公共关系室经理。随着整合的推进,今年年初他又从平安银行来到深发展,负责两家银行企业文化的整合。综览国际上诸多大型整合,文化是重要的一个部分,甚至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对于平安与深发展两家银行的文化融合,张勇认为两家总部位于深圳的银行,身上都有着特区的特质、创新的精神,虽然发展路径不同,整合不一定会一帆风顺,但最终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这场“平深恋”自宣布之日就吸引了足够的眼球。虽然谈不上是蛇吞象,但在多年前许多人都感觉不可想像,毕竟早期深发展还是家市属银行,自成立之初就带有浓厚的政府背景,直到上世纪90年代,深发展优厚的薪资待遇也是所有国内银行中最高的,这使得深发展的职位格外抢手。相比之下,最初的平安只是一家民营色彩浓厚的企业。但“市场无情、资本无情”,两家机构的发展最终使得整合成为必然。

  近年来股市低迷,证券、基金等行业发展萎靡,而银行业却一枝独秀。但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包括深发展在内的国内银行业经历过一段艰难时光。众多银行存在大量坏账,金融案件频发也暴露了制度的诸多漏洞。为挽救银行业,政府承担了许多成本。

  当年的深发展也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其年报显示不良贷款比率在2000年一度高达21 .76%,而当时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只有15%.为此,深圳市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救助行动。2004年,深圳市政府牵线,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受让深圳市政府间接持有的深发展股份3.48亿股,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开创中国首例银行并购案的先河。深发展也首吃螃蟹,从一家带有浓厚政府背景的银行变为国内首家外资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

  但新桥入主后,深发展仍然面临资本金不足的难题,为此不断寻求新投资,直至平安入主。平安整合深发展被外界解读为“双赢”。一方面平安的到来直接为深发展带来资金,缓解了深发展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平安也借此迅速补齐了银行业务这一块短板。从保险起家,至今平安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作为金融的核心,银行业也一直以来是平安集团大力发展的板块。而平安的银行业务,也基本上主要依靠收购来完成壮大。

  平安集团的银行业务起源于2003年底收购福建亚洲银行。2004年2月19日,福建亚洲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总行由福州迁至上海。但福建亚洲银行的外资身份使得平安在银行业务上大受限制,平安想要扩展金融帝国的梦想一直没有中断。2005年,平安一度准备出手收购广发,最终失败而归。随后,2006年12月,平安集团持有中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89.36%的股份。2007年6月,深圳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原平安银行并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2009年1月,深圳平安银行开始了“去深圳化”的尝试,更名为平安银行,迈出跨区域发展的步伐。

  外迁危机在平安迅猛扩张过程中,也出现了深圳将要失去平安的传言。2003年,招商银行等金融龙头企业外迁上海的传言,也为深圳金融业敲响警钟。

  在平安迅猛扩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深圳将要失去平安的传言。2003年,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在深圳市民中激起巨大反响,而其中提到平安、招商银行等深圳金融龙头企业外迁上海,也为深圳金融业敲响了警钟。

  就在此前的2002年9月16日,平安保险在上海宣布,将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投资20亿元建造平安金融大厦,而平安保险的核心业务部门已基本迁往上海,留在深圳的仅仅只有名义上的总部。但相对于招商银行“出来辟了一千次谣”,平安对于外迁一事显得更为低调,但外迁的力度却更大———平安在上海设立起了第二总部,董事长马明哲在深圳、上海两个总部之间轮流“坐班”。而平安集团8个子公司中,包括平安银行、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平安养老保险公司和平安健康保险公司等4个总部设立在上海,无论是职能还是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深圳。

  这一切也引起了深圳市政府的关注。为了稳定金融机构军心,以防更多的金融企业离开,深圳市很快推出了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十八项条款”,内容包括成立市金融资产管理办公室和金融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设立“深圳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大型金融机构在深圳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需购地自建办公用房的,所购土地按市场地价给予优惠,并以协议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总部或地区总部在深圳的金融机构新购置办公用房,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在专项资金中一次性给予补贴,等等。平安如愿在深圳中心区投得一块商务用地,建设自己的总部大楼。2008年,平安将大楼地点换到了深南大道对面,并在2009年年初动工开始兴建,预计将在2014年完工,届时将成为深圳最高的大楼。

  此后,深圳市政府更是加大吸引金融机构的力度,接连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每年大手笔颁发落户奖、金融奖等。除了银行、证券外,深圳在保险领域的力度更大,2010年与保监会签署合作协议,“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深圳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使深圳成为“三区”:中国保监会和地方政府合作的示范区、商业保险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试验区和全国保险业改革创新的先行区。深圳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包括生命人寿等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甚至将总部从上海陆续迁到了深圳。而国务院批准的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去年正式写入“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更是为深圳未来金融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平台。

  扬帆出海与欧美等众多有深厚积淀的金融巨头相比,只有30年历史的深圳金融业无法比肩。但从无到有拼杀出一条血路的深圳金融业,仍需要原来的勇气和毅力,去开辟国际市场这块竞争更激烈、也更艰难的空间。

  平安收购深发展之所以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是开创了资本市场上市公司间资产并购的先例,更重要的是开启了中国金融业保险公司控股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先河。这种模式在中国前所未有,也为未来中国金融业的并购提供了样本意义。在欧美,包括花旗、A IG等金融巨头几乎都是金融控股集团模式,而在中国,长期以来受到分业经营的限制,这种金控模式还是一个空白。

  近年来实力逐渐增强的深圳加工制造业,开始了“走出去”的步伐,走出国门扩大市场。而逐渐强大的深圳金融业,也同样开始了这一历程,触角开始伸展到海外。2008年7月,纽约州银行监理官纽曼向招行签署并颁发银行执照,这不仅仅发生在国际金融风暴正烈的时间,而且这是自1991年美国颁布实施《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以来,向中资银行颁布的第一张银行执照。由此,招商银行正式进军美国市场,与国际最顶尖的银行共同参与竞争。

  相比招行,平安的扬帆出海则遭遇了坎坷。尽管平安在国内的收购风生水起,但它尝试迈出国门的努力却敲响了警钟。2007年,中国平安以196亿元购入荷兰与比利时的合资公司———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迈出了跨国收购的第一步,雄心勃勃发展国际金融业务。富通集团是一家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平安表示收购富通就是看中其“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随后,平安不断增持富通集团4.99%的股份,投资总额高达240亿元。但这起被普遍看好的举动却因为随后意外而至的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而彻底扭转,一向健康良好的富通集团财务状况出现急剧变化,股价接连暴跌,平安最终无奈宣布终止收购富通集团下属资产管理公司股权的协议。这使得平安此前投入的大笔资金几乎打了水漂,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一单海外金融交易触礁案例,是平安发展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跟头”。

  毗邻港澳,这使得深圳的金融业走在全国前列,并带有更多的国际色彩,包括跨境人民币结算等业务,都是在深圳先行先试开展试点后推向全国。而领先的深圳金融业,近年来也开始跃跃欲试,走出国门。但与欧美等众多百年老店、深厚积淀的金融巨头相比,只有区区30年历史的深圳金融业都无法比肩,即使进军纽约华尔街、伦敦金融城,声音也仍然弱小。业内人士普遍感叹,相比华为、中兴等深圳企业,金融业的步伐迈得有些落后、有些晚了。但从无到有拼杀出一条血路的深圳金融业,仍然需要原来的勇气和毅力,去开辟国际金融市场这块竞争更激烈、也更艰难的空间。

  ?大事记

  1987年

  4月8日,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成立。

  12月22日,深圳发展银行正式成立。

  1988年

  5月27日,平安保险成立。

  1990年

  12月1日,深交所成立。

  1991年

  7月3日,深交所正式营业。

  2003年

  中国平安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2004年

  5月17日,深交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板。

  2006年

  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商业银行。

  2007年

  深圳商业银行吸收合并平安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商业银行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

  2009年

  深圳平安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

  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在深圳举行开板启动仪式。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

  2010年

  中国平安以持有的平安银行股份及现金足额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股份,获得深发展绝对控股权。

  ■南都视点

  深发展昭示:风雨街头招牌能挂多久?

  世界是一个舞台,有人上场,有人下场。“深发展”上演的是又一个传奇消失的故事,略带苍凉。

  股票代码:000001.曾几何时,一股风行,洛阳纸贵。名符其实的深市龙头“第一股”。被收购之后,“深发展”名称不保,金字招牌也将退出历史舞台。世人感叹命途多舛,早已不再归咎“时运不济”。民营资本平安对曾经深刻国有烙印深发展的收购,虽不是蛇吞象的例证,但反映了深圳金融业日渐式微的一个断面。

  深圳金融部门刚公布的数据说,2011年对深圳金融业来说是一个“好年份”。但担心深圳金融业地位声音仍此起彼伏。招行马蔚华认为,深圳金融业在绩效、实力、开放程度等方面均落后于上海和北京。深圳一家研究机构发布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亦显示,深圳与沪京差距进一步拉大。

  作为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金融业对深圳城市未来举足轻重。一揽子的救急措施已在施行,投资超234亿元的福田中心区金融总部项目和南山后海金融中心区的建设紧锣密鼓。但破题之道,还在于香港因素。一个共识是,深圳利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人民币离岸中心。但如同一枚悬挂在高树上的青果,非深圳自身之力可以掌握。

  前路茫茫,未知难卜。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宝贵,三十年河西寄人篱下”。风雨的街头,招牌能挂多久?南都记者普德法点评

  专题策划:李文凯陈文定刘岸然普德法亚牛

  统筹:南都记者普德法梁健中张哲

  采写:南都记者 徐维强

  摄影:南都记者 王子荣 陈以怀(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