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企鹅头像图片大全:皮肤病的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42:46

皮肤病的治疗

坚持皮肤保养,预防皮肤病发生

 

皮肤概述

皮肤被覆于体表。皮肤除了可以保护机体,抵御外界侵害外,还有感受刺激、吸收、分泌、调节体温、维持水盐代谢、修复及排泄废物等功能。对保障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一、皮肤的结构

 

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

 

表皮是皮肤的浅层结构,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从基底层到表面可分为五层,即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1、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深层,借基膜与深层的真皮相连。基底层是一层矮柱状上皮细胞。细胞较小、排列整齐,核呈卵圆形胞质中常含有黑色素颗粒。矮柱状上皮细胞之间有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略呈圆形,有树枝状突起,胞核较小,能产生黑色素颗粒。黑色素颗粒的多少与皮肤颜色的深浅有关。黑色素颗粒能够吸收紫外线,使深层组织免受紫外线辐射的损害。基底层的细胞分裂比较活跃,不断产生新细胞并向浅层推移,以补充衰老、脱落的角质细胞。因此,也称生发层。

 

2、棘层:位于基底层的浅面,由 4-10层多边形细胞组成,细胞较大,由许多棘状突起,胞核呈圆形。

 

3、颗粒层:位于棘层的浅面,由 2-3层梭形细胞组成。胞质中有大小不等的透明角质颗粒。普通染色呈强嗜碱性,胞核较小,染色较淡。

 

4、透明层:位于颗粒层的浅面,由 2-3层无核的扁平细胞组成。胞质中含有嗜酸性透明角质,它由颗粒层细胞的透明角质颗粒变性而成。

 

5、角质层:位于表皮的最浅层,由几层到几十层扁平无核角质细胞组成,细胞质内充满嗜酸性的角蛋白,对酸、碱,摩擦等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角质层的表面细胞常呈小片脱落,形成皮屑。

 

真皮位于表皮的深面,由致密性结缔组织构成。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1、乳头层:在表皮基底层深面,形成许多乳头状突起,称真皮乳头。乳头层内的胶原纤维较细,弹性纤维较少。真皮乳头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等。

 

2、网状层:在乳头层深面,与乳头层没有明显的界限。网状层胶原纤维较粗,弹性纤维较多,细胞成分较少。纤维束纵横交错呈网状,使皮肤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弹性。网状层内有小血管、淋巴管、毛囊、皮脂腺、汗腺、神经末梢和环层小体等。

 

皮下组织不属于皮肤,但其纤维与真皮相连接。皮下组织即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纤维束交错成网,内含脂肪组织,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皮神经等,其中纤维组织的含量,因年龄、性别和部位的不同而异。常用的皮下注射即注入此层,而皮内注射则注入真皮层。

 

二、皮肤的附属器

皮肤的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及指(趾)甲等。

毛发分为毛干和毛根两部分。毛干是露出皮肤之外的部分,由角化细胞构成。胞质内含有黑色素颗粒,其含量的多少与毛发的色泽有关。毛根是埋在皮肤内的部分,并且被毛囊包围。毛囊是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鞘状囊。毛根和毛囊的末端膨大,称毛球。毛球的细胞分裂活跃,是毛发的生长点。毛球的底部凹陷,结缔组织突入其中,形成毛乳头。

毛乳头内含有毛细血管及神经末梢,能营养毛球,并有感觉功能。如果毛乳头萎缩或受到破坏,毛发停止生长并逐渐脱落。毛囊的一侧有一束斜行的平滑肌,称为立毛肌。立毛肌一端连于毛囊下部,另一端连于真皮浅层,当立毛肌收缩时,可使毛发竖立。

 

皮脂腺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由分泌部和导管部组成。导管部短小,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开口于毛囊上部。分泌部是腺泡。腺泡的外层细胞呈立方形,核圆而色浅,细胞增殖力强,腺泡中心是多角形细胞,细胞大而透明,细胞核萎缩或消失,胞质中充满脂滴,这些细胞解体后连同脂滴一起以全浆分泌方式排出。所释放的分泌物,称为皮脂。皮脂经导管部、毛囊上部排泄到皮肤表面,具有滋润皮肤、保护皮肤的作用。皮脂腺导管阻塞,可引起皮脂腺囊肿。

 

汗腺遍布全身皮肤,而以手掌,足底部最多。汗腺属于单管状腺,分为分泌部和导管部。分泌部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内,是蟠曲成团的小管。管壁由一层单层矮柱状细胞围成,细胞质较明亮,核较圆。导管部经真皮向表皮蜿蜒上行,穿越表皮,开口于皮肤表面的汗孔。汗腺分泌汗液,经导管部排泄到皮肤表面,能湿润皮肤,排出部分水和离子,有助于调节体温和水盐平衡。此外,也排泄少量含氮代谢产物。

 

腋窝、乳晕和阴部等处,含有一种大汗腺,其分泌物较浓稠。这种分泌物经细菌分解后有臭味,俗称狐臭。此腺在青春期较发达。

 

指(趾)甲位于手指、足趾远端的背侧面,是表皮角质层细胞增厚而形成的板状结构。

露在外面的部分,称为甲体,甲体深面部分,称为甲床,藏在皮肤深面部分,称为甲根。

甲根的深部为甲母基。甲母基是甲的生长点,需拔甲时不可破坏甲母基。甲根浅面和甲体两侧的皮肤隆起,称为甲皱襞。甲皱襞与甲床之间的沟,称为甲沟。甲沟损伤感染,局部肿痛,称为甲沟炎。

皮肤的四季护养

皮肤是人体防卫的第一道屏障,它不仅能保护机体免遭轻微创伤,调节体温,而且通过感觉作用协助大脑实现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清洁皮肤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每天能抗御数十亿细菌的侵袭。因此,搞好皮肤的清洁卫生,

 

用各种方法保养好皮肤,是预防疾病,使皮肤键美的重要一环。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所以皮肤的保养应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各有侧重。

 

春季,是万物更新、草木返青的美好季节。四季中春天人皮肤最美。因为此时皮肤机能活跃,显得生气勃勃,岁皮肤起滋润作用的皮脂分泌开始逐渐变得旺盛,容易夺走皮肤水分的寒风和干燥空气已被和润的春风所代替,因此能维护皮肤的滑润。但春天也可以说是最容易的皮肤疾病的季节。因为春季气温忽高忽低忽冷忽热,如皮脂分泌过盛,容易长出面疮;护肤品由冬至春转换不当,易使皮肤过敏,容易引起斑疹,所以春季更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并合理使用化妆品。

 

春季,洁肤应选择性质温和的洁肤产品,如清洁蜜、蛋白洗面奶和柔性珍珠磨砂膏等。润肤应逐渐转为适于春季使用的蜜类护肤品,但在早春遇冷空气来袭时可继续使用动机使用的霜类护肤品。此外,在清洁皮肤后,也要像在冬季里一样,记住爽肤和润肤。随着气温的回升,日照时间的延长,皮肤的新陈代谢机能也随之旺盛,皮脂腺与汗腺的分泌也增加了。但是,早春气候变化异常,骤冷乍暖,往往使肌肤难于适应气候的变化。春风固然和照,但也不乏春寒,特别是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春寒与春暖是交替出现的。另外,春季大地复苏,各种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病毒也活跃起来,这就更需要防病保健和保养皮肤了。在此季节,女性在沐浴、洗澡后,适当地搽些润肤营养霜乳液,滋润皮肤,并进行全身按摩。这样,既可清除身上的污垢,消除疲劳,又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夏季,骄阳似火,气候炎热,且气压低,湿度大,人们挥汗如雨,即便你是位不受风吹日晒的文静小姐,也不时汗出涔涔。当你步人舞厅,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舞时,更是汗湿粉面和衣裙;如果你漫步烈日当头的街道,愈发汗流浃背。出汗虽有调节体温之益,但也有减弱皮肤的抵抗力、使皮脂变薄、汗味变臭的弊端。再说,阳光中强烈紫外线照射也损伤皮肤,轻者皮肤变黑,重者可发生中暑和日晒病。因此,夏季的皮肤保养一是每天洗澡,最好每天中午和晚上睡前沐浴。二要洗浴搽干身体后,巧施脂粉。可用吸过水的海棉沾上粉底霜,轻轻拍在脸上,使之与皮肤溶为一体,然后扑些香粉。香粉可吸收汗水,如用香味较强的扑粉,还可防汗臭而散体香。腋下、大腿根等部位出汗较多,也宜扑些香粉。为护养皮肤,女性在夏天切勿浓妆艳抹,带色素的化妆品少用为佳,以防起斑疹。

 

秋季,经夏天晒后的皮肤,尤其在夏天经常游泳或海水浴的女性,要及时保养皮肤,坚持按摩和敷面,防止黑斑的产生。深秋季节,皮脂与汗水分泌减少,皮肤处于干燥状态,应当每天搽用营养霜,以滋润皮肤。秋天也是女性皮肤的“多事之秋”。

 

冬夜漫长。人在睡眠时,身体放松,毛孔张开,自由呼吸,且正是养护皮肤的好时机。

首先,每晚睡前做二十次深蹲运动,加速血液循环,再用冷水洗脸。然后将手掌撮热,用橄榄油或冷霜在脸部、颈部纵向按摩十五次,再横向按摩十次,重复三次。最后选用易被皮肤吸收的水剂化妆品涂抹护肤。

 

皮肤病与心理因素

皮肤病与心理因素(心理与疾病)

过去常把皮肤病看作是单纯的生物因素所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性疾病,例如过敏因素,感染因素等。其实不然,许多皮肤病如湿疹、痒疹、牛皮癣和神经性皮炎等,固然是以过敏性因素为主要原因,但精神与心理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患神经性皮炎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每逢精神紧张或焦虑之时,皮炎部位就会充血,瘙痒和糜烂,而当紧张或焦虑解除后,炎症也会逐渐缓解,甚至愈合,而当再次紧张或焦虑时又会在原部位复发。

又如,某位对漆树过敏的患者,有一天晚上他在梦中梦见自己走进了漆树林,面部及背部又痒又肿,果然在他梦醒后感到眼睛难以睁开、面部肿胀及瘙痒。还有一位对花粉过敏的女患者,当她接触到一束纸做的鲜花后不久,浑身便感到瘙痒难忍,出现了片状的风疹团。

 

心理学家研究后指出,心理因素致病者在于它使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作用于靶组织,促进血管壁或组织细胞释放缓激肽、组胺等介质增加,便可能诱发或加重原有皮肤病。因此,在皮肤病的治疗中,不能只是靠药物治疗,还需要加强心理调整和治疗。

 

皮肤病与情绪的关系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皮脂腺分泌及毛发的营养与植物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皮肤汗腺分泌,微血管舒缩受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因此神经机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以影响皮肤。

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烦恼、抑郁等是荨麻疹的诱发条件。心理研究还证明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斑秃、过敏性皮炎、荨麻疹、银屑病、多汗症、湿疹等皮肤病发生与情绪有关。

例如:一位从未患过荨麻疹的妇女听到女儿自杀,顿时全身出现风疹;一位姑娘听到高考落榜大惊失色,一会儿工夫荨麻疹起了一身;一位教师因父亲突然死亡,悲痛欲绝,数日未眠,头发就大片大片脱落。有学者随机抽样研究了 200例牛皮癣患者,发现其中 5%具有强迫症性格,16%有焦虑及恐怖倾向。

 

情绪不但与皮肤病的发病有关,而且影响皮肤病的治疗。有一女性,性格内向,情绪大起大落时常常是全身起荨麻疹,但有一次她在哭了一场,就没有起疹;一位病人与家人怄气,一夜之间“遍身开花”,患了荨麻疹,医生了解到病人的心事,并没有采取药物治疗,仅仅安慰劝告了一番,病就治好了;一位患神经性皮炎近十年的病人,采用了多种治疗未能奏效,而给予暗示催眠却很快治愈了。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使你伤心、喜悦、愤怒和烦恼的事情。因此,怎样调整你的情绪使机体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免受疾病的侵扰是十分重要的。总之,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创造丰富多采的生活,乃是预防和治疗皮肤病的有效手段。

皮肤病治疗 “误区”

“我的皮肤病为什么越治越糟糕?”昨天,“庆祝中国医科院皮肤病医院创建

50周年”的义诊,成了一些皮肤病患者的“诉苦会”。他们争相向义诊的我国皮肤病权威讲述自己治疗皮肤病的痛苦经历。

 

王女士脸上突然长了一些红斑,自以为是过敏,就随便用一种含激素的药膏涂抹,结果使脸上又出现许多色斑,弄成了“大花脸”。而张先生为了根治白癜风,四处寻名医,吃秘方,结果劳心伤财,越治越重。

 

中国医科院皮肤病医院院长陈志强教授对记者说,从这些患者的诉苦中,可以反映出目前人们对皮肤病治疗的误解。

 

陈志强教授说,如上述王女士所用的皮质类固醇药膏具有抗过敏、止痒和抑制炎症等作用,可用来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和痒疹等。但这种药膏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滥用或长期使用,就会出现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紫癜、感染和痤疮样皮炎等。所以用此药膏时,一定要遵从医生的指导,尽可能采用可以控制病情的低效皮质类固醇药物。

 

陈志强提醒说,不少人以为,皮肤外用药物没什么多大讲究,涂抹一下就完事了,想涂几次就几次。其实,皮肤用药很有讲究,要根据病情需要与药物性质的不同,选用不同剂型的皮肤外用药,如粉剂、乳剂、洗剂、酊剂、醑剂、糊剂、霜剂及软膏等。即使同一药物和同一剂型,也可因浓度不同而作用各异,如老幼患者应选低浓度药物。用药时间与次数也有严格的要求。

 

除了患者自身的原因,一些所谓的“秘方”也害人不浅。陈志强说,欺骗性最大的就是“彻底根治牛皮癣和白癜风”。据陈志强介绍,牛皮癣其实不是癣。与真菌感染引起头癣和手足癣根本不是一回事。牛皮癣实为银屑病,到目前为止,虽然对银屑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在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及治疗方面都没有根本性的突破。目前的疗法和药物只能使皮损缓解和阶段性消失或延长缓解的时间,还不能保证不复发。白癜风也是一种比较难治的皮肤病,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因此,白癜风病人经“特效药”可完全治愈的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但是,目前,这些皮肤病只要得到正确和科学的治疗,是可以控制病情和减少危害的,这也需要医患的共同努力,因为这些病的发生及发展与患者的心态及生活态度有关。

 

皮肤病与气候相关

中医学理论对人体疾病与自然气候的关系早有精辟的论述,《内经》就提出了人秉天地之气的“天人相应”学说。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与研究证明,皮肤病患者的发病及其症状加重或减轻与气候的冷热变化、季节变化,甚至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不同病症的患者,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例如荨麻疹患者有的是遇到寒冷的气候环境发病,皮肤瘙痒起风团样皮疹,到了温暖的气候环境或睡入被窝内,皮疹就消退不痒;有的患者是遇到热的气候环境发病,皮肤瘙痒起风团样皮疹,一到凉爽的气候环境中,皮疹即消退不痒,也有的患者是遇到冷的气候发病,进入温暖的环境则症状减轻,但若继续留在温暖环境中,皮疹却不能完全消退。再如冻疮,每当初冬发病,进“九”以后气温逐渐下降,皮疹继续加重,到了春节之后气候逐渐变暖后自愈。结节性红斑发病是每年春末以后。丘疹性麻疹发病是在每年 49月之间,瘙痒一般在傍晚或睡前加重。夏日皮炎、痱子、脓疱疮病多在夏季发病,冬痒症多在初冬开始发病,过了冬季不治自愈。如皮肤瘙痒病、痒疹、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皮炎、湿疹等瘙痒的发作除与气候的冷热有关,与当日 24小时的不同时间也有着密切联系,一天之内多在下午、傍晚或晚上睡前较重。气候变化与皮肤病密切相关,但主要还是通过患者自身的体质因素起作用。当患者体质的“寒”、“热”因素与气候的“寒”、“热”因素相对应时,皮肤病发生并加重,反之则减轻或消退自愈。

 

在临床实践中,可依据常见多发皮肤病的时间规律及患者的饮食习惯、自身“寒热”,再分析发病时相对应的气候因素,然后确定患者体质的“热”、“寒热”或“寒”类型,最后针对患者体质因素及症状表现,选用清热解表或燥湿祛寒养阴等纯中药制剂进行内服调整。全部治疗过程都是以消除患者体内致病因素为主,通过促进其正常功能的恢复和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入夏之前先防手足癣 30% 40%的正常人患有手足癣

手足癣是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人们一般管这种病叫“脚湿气”、“香港脚”。大约有 30% 40%的正常人群患有这种皮肤病。足癣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公用拖鞋、公用洗脚盆、公共浴池及毛巾互相感染。手癣大多由足癣感染而来,常因搓足引起。每到春夏季节,患“手足癣”的人会明显增多,这是因为温暖潮湿的环境为真菌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足部汗腺较发达,加上鞋袜使汗液不易挥发,局部温度较高,真菌可以大量繁殖,如果不常洗脚或脚汗多,就更容易引起真菌的生长繁殖。

病人常表现为趾间潮湿、发白或起小水疱,剥去皮屑为湿润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足癣如果迁延不愈,会引起自身感染和传染他人,严重者会出现并发症。

 

真菌在 120℃的高温里 10分钟都不会死亡真菌的生命力极强,在-6℃的环境里能长久地存活,就算在 120℃的高温中,10分钟内不会死亡。真菌在脱离活体的毛发、指甲、皮屑等也可以存活和保持毒性一年以上,所以手足癣病人脱落的皮屑就是传染媒介。如果使用病人用过的脚盆、毛巾、鞋袜,就容易染上手足癣,穿足球鞋和不透气胶鞋的人容易患足癣。因而要经常保持鞋内的清洁干燥,做到常刷洗,晚上将鞋放在通风处,也可用无水明矾或无水氯化钙、生石灰等用纱布包好,放在鞋内吸潮气,次日早晨再将纱布放在密闭容器内,以备再用,保持鞋子干燥。

 

■手足癣也会引发败血病

提醒患者,足癣并非小病,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全身发疹,若继发感染,可发生丹

毒,重者导致败血症。足癣在治疗上比较复杂,不同类型的足癣、不同阶段、甚至不同个

体,选用何种药物没有统一的规定,此外,不同个体出汗情况及对癣菌的易感性也不同。

因此,足癣患者应去正规医院积极治疗。而且要一边治疗,一边预防。

 

手足癣的预防更为重要。专家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穿别人的鞋和袜子,洗脚

盆要一人专用。足癣患者的袜子洗涤时应尽量与其他衣物分开。容易出脚汗的人宜穿棉线

袜,不宜穿不透气的尼龙袜和胶鞋,同时,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天天洗脚,勤换袜子,

保持鞋袜的干燥,避免到不清洁的浴池、游泳池洗浴和游泳,不在公共游泳池、浴室、健

 

身房等地方赤足行走。尽量不要在过湿过热的环境下工作。避免使用公用剪刀和指甲钳剪

 

病甲。

 

体癣与股癣:同种疾病,表现各异

 

癣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疾病。其中又以体癣和股癣最为常见。同一样的疾病

 

实际上,股癣也是体癣的一部分,因其发生的部位特殊而单独提出来。所以,从这个

意义上来讲,体癣和股癣是同一种疾病。

 

体癣是指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甲板以外的平滑皮肤上的一种皮肤真菌感染。

股癣则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和肛门周围的皮肤癣菌感染。

 

体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紫色毛癣菌等常见病原菌(

)引起。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患癣家畜如狗、猫,或间接接触被患者污染的衣物

而引起;也可由自身感染(先患有手、足、甲癣等)而发生;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发

生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也易发生体癣或股癣。当然,气候温暖、环境潮湿,更有

利于本病的发生。一般来说,病情在夏季往往发作或加重,冬季减轻或消退。不一样的表

 

虽然,体癣和股癣是同一种疾病,但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表现。

 

体癣一般好发于面、颈、腰腹、臀及四肢等皮肤处,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或水疱,

由中心逐渐向周围等距离扩展蔓延,形成环形或多环形。中央炎症减轻,伴脱屑或色素沉

着,也就是说,患部中央有自愈倾向,日久成为环形。环的边缘稍为比邻近正常皮肤高起,

该处炎症表现较明显,其上有小丘疹、水疱或鳞屑附着。由于致病真菌不同及外体差异,

皮损表现可有差异,如由亲人性红色毛癣菌引起的皮损,常呈大片形,数目较少;亲动物

性犬及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皮损,炎症较明显,常以水疱为主,损害较少,但数目较多。

 

体癣患者常感瘙痒,病久者因经常搔抓,可引起局部湿疹样改变,或继发细菌感染。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儿童,其次是青壮年男性,另外有免疫缺陷疾病,比如艾

滋病等,以及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的病人,感染部位可遍及全身。股癣可单侧或双侧发生,

基本损害与体癣相同,但由于该部位温暖潮湿,易摩擦,常表现为下侧边界清楚、炎症明

显的红斑。病久者,皮损可失去典型表现,或因搔抓致浸润增厚、苔藓样变。

 

诊治需注意

 

根据典型的皮损表现,体癣及股癣一般不难诊断。但是,一般的体癣常被误诊为其他

皮肤疾病,而给患者带来许多不必要甚至是错误的治疗。体癣常需与环形红斑、慢性湿疹、

神经性皮炎、玫瑰糠疹、红斑狼疮等区别;而股癣应注意与阴囊湿疹、擦烂红斑相区别。

如果在没有明确诊断情况下,自己应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膏外搽治疗,开始常效果良好,

皮肤炎症迅速消退,瘙痒明显减轻,但经过一段时间,皮损会迅速扩大,损害边缘也不再

清楚,即使是皮肤科医生也容易误诊,此时需要取损害边缘鳞屑作真菌直接镜检以明确诊

断,有时还需反复检查或作真菌培养才能诊断。

 

一般来说,对于较轻的病情,仅用外用药物就可以达到目的,如

0.1%特比萘芬霜剂。

要注意的是,待皮损消退后还应继续用药

2周,以免复发。对皮损广泛或单用外用药疗效

不佳者,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内服一些副作用小的抗真菌药物。

 

注意,这里有一个误区。在某些情况下,癣病表面上看似乎治好了,事实上却并没有

消除。比如,患者因其他疾病发热的时候,体癣或股癣会相对减轻,等到发热治疗好了,

体癣又会重新出现。其实这是因为体温升高,真菌会受到抑制,但其孢子仍然存在。所以,

治疗该病最好要彻底。预防之法

 

预防体癣,要注意个人卫生;不使用他人内衣、内裤及洗浴用品;尽量保持皮肤干燥,

穿宽松内裤。预防股癣,除做好这些之外,还应经常换洗内裤,并保持外阴部清洁,经常

洗晒衣被;减少出汗,促进股部蒸发作用。如患有灰指甲、鹅掌风、圆癣,应积极治疗,

以防经过手传染于股部。

 

夏日皮肤病的防治

 

夏季气候主要的变化特点是紫外线照射量增多、气温上升、湿度也有升高,此外各种昆虫

也开始大量繁殖。夏季常见的皮肤病常常与上述因素有密切关系。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

的夏季皮肤病的防治常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痱子:是由于环境中的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能及时地蒸发,致使汗孔堵

塞,汗液淤积或破裂所致,有的表现为为小米粒大小浅表水疱。很容易蹭破,轻度脱屑而

愈,多见于婴儿、孕妇,称为白痱;有的为散在红色小丘疹,但与毛囊无关,称为红痱,

多见于小儿,有的为小脓疱,称为脓痱。

 

防治:①伏暑季节室内应注意环境通风降温,避免环境过湿,温度过高。②衣着应宽

大,减少出汗且利于汗液蒸发。勤换衣服。③尽量保持皮肤干燥,用干毛巾擦汗。肥胖者、

婴儿及产妇应勤洗浴,但不用冷水。揩干后扑痱子粉。

 

治疗可用清凉、收敛止痒药物。温水洗净擦干后,保持皮肤干燥及清洁。外用痱子粉。

若发生脓痱要到医院就诊,做综合治疗。

 

 

2、日晒伤和光敏性皮炎:日晒伤常由突然过度日晒造成,表现为日晒后

36小时于

日晒部位出现红斑、严重时可形成水疱,有明显灼痛、可有全身不适。

 

预防日晒伤首先应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暴晒,应当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照射量。治疗一

般对症即可,可外用保护剂如各种润肤剂、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等,严重者

可口服泼尼松

1520mg/日,连续

23天。

 

光敏性皮炎是由于一些人对紫外线过敏所致,仅见于少数人,这些人通常在日晒后

12天后发病,皮疹多发于面部、颈部和颈前“V”形区、手背及上肢伸侧,表现为小丘疹、

小水疱、自觉瘙痒,严重时非光照部位也可起皮疹,不疼痛,瘙痒明显,消失很慢。如不

积极治疗,可形成慢性光敏性皮肤病。因为发病与过敏体质有关,因此这些人应当在每个

 

夏季都注意防光,每天的

9点到下午

5点最好不外出,必须外出时要穿长袖衣、戴宽缘帽、

打阳伞、另外可用各种防晒霜。一旦发生皮疹,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种软膏或霜剂,口服

抗组胺药如仙特明等,较重时还可服用氯喹或羟氯喹。

 

 

3、丘疹性荨麻疹:本病与蚊虫叮咬有关,如臭虫、跳蚤、虱、螨、蚊等昆虫叮咬皮肤

后注入唾液,诱发的过敏反应。皮疹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

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皮疹多发于躯干、四肢,可成片或

散在,瘙痒明显。预防措施主要为尽量少到草丛、树荫下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室内可

熏蚊香,发生皮疹后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种软膏或霜剂,口服抗组胺药如仙特明等,严重

者可肌注地塞米松

5mg, 一次即可,或服用泼尼松

1520mg/日,连续

34天。注意最好

不用红花油等,因为有时会致敏,使病情加重。

 

 

4、足癣和股癣:足癣和股癣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肤病,由于真菌喜好温暖和潮湿,

因此常常在夏季加重。足癣表现为足趾间脱皮、浸渍糜烂,或足侧缘出现多数水疱,可有

瘙痒,也可不痒,如不治疗,皮疹可逐渐向外扩大。股癣表现为大腿内侧、臀裂部的环状

红斑脱屑,呈离心性扩大,周围常可见小丘疹,自觉瘙痒或疼痛。无论是足癣还是股癣,

都有一定传染性,因此应避免共用卫生用具如毛巾、拖鞋等,勤换鞋袜、内裤。治疗可选

用不同方法如经常在趾间、股部扑痱子粉或达克宁粉,选用各种抗真菌药物如达克宁、兰

美抒、环利等外用,严重时配合口服抗真菌剂(如伊曲康唑每日

200mg顿服连服

1周,特

比萘分片每日

250mg顿服,连续

2周)。

 

以上介绍了几种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方法,患者如果情况紧急或不方便到医院,可

按上述基本原则处理,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皮肤病看上去很相似,但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

疾病,因此只要条件允许,最好还是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进行诊治,以便得到及时诊断和

治疗。特别对那些自己尝试治疗但无效或病情加重者更应及时就医。

夏日湿热,男性需防阴囊皮肤病

 

男性阴囊位置隐蔽,皮肤娇嫩,局部不通风、湿度大,外加天气炎热,汗水浸渍潮湿,极易发生

 

多种皮肤疾病。

 

皮炎是一种较常见的阴囊皮肤病,起因可能与饮食中缺乏

B族维生素有关。其症状为

 

皮肤潮红、渗液、脱皮,甚至起水泡,又痛又痒。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和杂

 

,补充维生素

B2B6等营养素。发病后应保持病变区皮肤清洁,可涂氧化锌软膏等。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阴囊皮肤病,主要是由汗水、不洁刺激而引起的。表现为皮肤红肿、

 

起水疱、渗液、结痂,甚至增厚粗糙,奇痒难忍。治疗方法为内服抗组胺类药物如扑尔敏、

 

息斯敏等,病变区皮肤清洗干净后涂肤轻松、去炎松尿素软膏等,每日

1-2次。

 

癣系由霉菌感染引起的阴囊皮肤病,常与患者其它部位的皮肤癣症相关,发病阴囊的

皮肤潮红,起丘疹或水泡,继而脱皮屑,病变部位常呈环状损害,痒得厉害。防治方法是,患部

外涂治癣药膏如达克宁霜、皮康王、克霉唑软膏等(刺激性强的癣药水不宜使用),同时治疗

身体其它部位的癣症如手癣、脚癣、股癣等,以防愈后再度感染。

 

患了“难言之隐”的阴囊皮肤病后,一要消除紧张恐惧的情绪,切莫将其与性病相提并

,以免增添忧虑。二要摒弃“隐病隐治”的心理,莫被江湖郎中、虚假广告所蛊惑或自作

主张滥用药物,应去正规医院的皮肤病专科检查治疗。三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穿着质地柔

软、易于吸水、透气性好的宽松内裤,并勤换勤洗,阴囊发痒尽量少去抓骚,以免抓破皮肤引

起感染而加重损害。四是改善饮食结构,少吃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还要禁酒特别是烈性

酒。

 

阴囊湿疹

 

阴囊湿疹是男子常见的性器官皮肤病,不是性传播性疾病。它俗称“绣球风”、“胞漏疮

等,十分顽固,患者常因搔抓、不适当刺激引起疼痛或继发感染。本病分急性、慢性两种,

与人们从事的职业、居住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长期在煤矿、坑道及其他环境潮湿的地

点工作的人,长期居住在潮湿的地区或房间的人皆易患此病。此病瘙痒严重,并反复发作。

 

阴囊湿疹的原因此较复杂,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过敏体质的人,精神长期紧

张、情绪变化起伏较大的人易患本病;另外,患有一些疾病,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

功能紊乱、内分泌失常、新陈代谢障碍的人,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也易患本病。外部的

因素包括:①生活、工作的环境潮湿,空气的湿度比较大;②外界刺激,寒冷或炎热,出

汗比较多,过度的搔抓等;③内裤较紧,或异物磨擦,穿化纤的内裤都可以诱发阴囊湿疹。

 

急性阴囊湿疹的主要自觉症状是瘙痒,病人常因阴囊的瘙痒而发现本病。随着病情的

发展,瘙痒逐渐加重,搔抓不能缓解瘙痒,严重者影响睡眠和工作。皮疹症状包括如下几

点:

 

 

(1)小丘疹、疱疹和小水疱阴囊部可发现密集分布的小米大小的丘疱疹或小水疱,基

底潮红。

 

(2)渗液和糜烂面由于瘙痒引起搔抓,将丘疹、丘疱疹、水疱等皮损抓破,不断有浆

液渗出,常浸湿内裤,形成糜烂面。

另外,局部用肥皂水烫洗及搔抓都能使皮损加重,饮酒、失眠、紧张也可使皮损加重。

慢性阴囊湿疹由于时间长,加上不断的搔抓,使阴囊的皮肤干燥肥厚,皱纹变深,呈

 

核桃皮状,常有薄薄的痂皮和鳞屑,皮肤色素加深;也有因搔抓引起色素减退的情况。常

常剧烈瘙痒,无法入睡。由于治疗困难,反复不愈,阴囊皮肤可出现象皮肿样改变。

阴囊湿疹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皮损的特点和剧烈瘙痒的情况一般即可以作出诊断。

有时需要与阴囊的神经性皮炎、核黄素缺乏引起的阴囊瘙痒及乳房外湿疹样癌作出鉴别。

 

 

(1)阴囊神经性皮炎可见连成片的扁平丘疹,严重者遍布整个阴囊。其特点是,虽有

瘙痒,但无渗液,日久皮肤变厚,呈席纹状。

(2)核黄素缺乏引起的阴囊瘙痒病程一般较短,一般无明显的皮肤肥厚,内服核黄素

可在短期内见效。常常伴有舌炎或口角炎。

(3)乳房外湿疹样癌本病又称

Paget's disease(帕哲氏病),外观类似湿疹,但仔

细观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片,表面有渗出结痂和角化鳞屑,逐渐扩大,甚至出现

溃疡。需要作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由于阴囊湿疹和其他部位的湿疹一样与过敏有关,所以用于治疗过敏的药物都可以用

来治疗阴囊湿疹。如常用的一些抗组织胺药,常用的有赛庚啶

2mg,每日

3次;扑尔敏

4mg

每日

3次;克敏嗪

25mg,每日

3次;息斯敏

10mg,每日

1次。外用药主要是皮质类固醇激

素软膏,如去炎松软膏、肤乐软膏、尤卓尔软膏等。

 

中医治病主要是辨证施治。中医常把阴囊湿疹分为湿热下注证和阴亏血燥证两型来治

疗。湿热下注证相当于急性阴囊湿疹,阴亏血燥证相当于慢性阴囊湿疹。

 

 

(1)湿热下注证可见阴囊起粟米大小的丘疱疹和小水疱,皮肤有灼热感,搔抓后,渗

液较多,糜烂结痂,常浸湿内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这是由于湿热之邪循经下注

于阴部所致。治疗宜清热除湿。常用方药为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

10g 黄芩

10g

柴胡

10g 赤芍

10g 山栀子

10g 苦参

10g 泽泻

10g 木通

10g 地肤子

20g 生甘草

6g

水煎服,每日

1剂。

(2)阴亏血燥证可见阴囊皮肤皱折变粗变深,搔破后渗出血水,夜间瘙痒剧烈。舌红,

 

少苔,脉细滑。这是由于湿热之邪日久伤及阴液,致阴亏血燥所致。治疗宜滋阴养血润燥,

常用方药为当归饮子加减:当归

10g 熟地

20g 白芍

10g 川芎

10g 玄参

10g 荆芥

10g

防风

10g 白鲜皮

30g 白蒺藜 10g 生甘草

6g。水煎服,每日

1剂。

 

阴囊湿疹是一种顽固难于治愈的疾病,所以对它的防护是非常必要的。防护需要做到

以下几点。

 

 

(1)内裤宜宽松舒适,最好为纯棉制品,不要穿过紧的内裤。及时换洗内裤,尤其是运

动后,要及时清洁换洗内裤。(2)饮食上,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吃或少吃腥辣之品。

(3)有阴囊瘙痒时,要积极治疗,勿过度搔抓和烫洗,尤其是勿用肥皂水烫洗。

阴囊湿疹

 

如何治疗阴囊湿疹

 

男人的“宝库”-阴囊,外观看起来就像是消了气的破轮胎,其实这主要是阴囊外表有很

多很厚的皮肤皱褶才会造成这样的景观;不过,阴囊的皮肤则是很松、很薄,相当敏感,

如果常处在高温潮湿、密不透风的环境下,加上走路时双腿摩擦,就很容易产生对磨性湿

疹。

 

皮肤科主治医师施一新表示,向这种男人的痒痒,在病理上称之为阴囊湿疹,其实,

这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症状,尤其是中年男人,不过,由于部位敏感,大家就忌讳就医,任

凭症状持续,甚或是自己随意买药擦,造成病况加剧。

 

施一新指出,阴囊湿疹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痛苦难耐的“痒”,尤其是从原本高温潮湿

的环境下,脱下裤子接触较凉的温度时,更是让人不得不去抓它,许多人都无法抵抗想要

 

抓的欲望,于是乎,越抓皮肤就一再受伤,然后皮肤就越变越厚,皮肤变厚就又想抓,形

成一个恶性循环。

 

施一新说,其实阴囊湿疹很像冬季痒或是异位性皮肤炎,许多人用热水清洗患部,或

者用万金油、薄荷药膏等刺激性药物擦拭,会觉得状况有所改善,其实这只是暂时麻痹患

部的神经,对于症状的改善是一点用都没有。

 

目前对于阴囊性湿疹最好方法还是使用类固醇之类治疗湿疹的药膏,但最主要的还是

病患一定要配合医师诊治,千万克制自己要抓的欲望,否则患部一直受刺激,只会让效果

大打折扣,甚至会一再复发。

 

施一新强调,要改善这种痒痒症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患部的干爽,千万不要穿

太紧的内裤,平常洗澡的时候一定要清洗夹缝,不过应尽量避免用肥皂清洗患部,洗完澡

后,也要保持干爽,必要时也可以洒些吸汗的痱子粉,不过做好种种准备都还是不敌“抓”

这个动作,要解决痒痒,千万记得,“不要抓”。

 

为什么会患外阴瘙痒症

 

外阴瘙痒是女性常见病。它是指女性外阴部各种不同病变所引起的一种症状,常呈阵发性

发作,发作时刺痒难忍,一般夜间加重。严重者坐卧不安,影响睡眠、生活和劳动。

 

为什么会患外阴瘙痒呢其常见原因有: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引起白带过多,

白带可刺激外阴部而发痒;外阴部卫生不良,经常被尿液浸渍或被经血、汗液刺激;药物

或化学品的刺激,如肥皂、高锰酸钾、红汞、外用避孕药,甚至避孕套等直接刺激或者由

此引起过敏而造成局部瘙痒;有的妇女使用橡皮或塑料月经带,穿着化学纤维内裤,亦可

引起外阴瘙痒;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可出现局部奇痒;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黄疽、尿路

感染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均可能造成外阴瘙痒。得了外阴瘙痒症,应及时就医,找出原

因,对症治疗,医生是可以为你解除痛苦的。

 

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病是指无原发皮疹,但有瘙痒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主要临床表现

有:

 

 

①全身性瘙痒病:瘙痒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由于瘙痒剧烈,长期不得安眠,

会有头晕、精神忧郁、食欲不振等神经衰弱的症状。

②局限性瘙痒病:瘙痒发生于身体的某一部位,以肛门、阴囊及女阴等部位最为多见。

治疗:

主要有饮食疗法、药物疗法等。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肝胆疾患、习惯性便秘、糖尿病

等。同时应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预防:

 

首先应去除病因,如因风寒或暑热而致者,应调适寒温,避免暑热及寒冷刺激;如对

食物诱发者,当忌油腻酒酪、鱼虾海味等。瘙痒处应避免过度搔抓、摩擦、热水洗烫等方

式止痒,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浴。内衣应柔软松宽,以棉织品为好。避免羽绒、尼龙及毛

织品衣服贴身穿戴。阴痒患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切忌搔抓不洁。不滥用强刺激的外

涂药物。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患于未然。平时情绪逸怡,忌忧思恼怒,精神力求

欣快。

 

湿疹

 

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

反应。本病病因复杂多难以确定,自觉症状瘙痒剧烈,病情易反复,可多年不愈。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应尽可能地寻找患者发病或诊发加重的原因,作过敏原检查,以发现可能的致

 

敏原;

(二)尽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热水洗烫、剧烈搔抓等;尽量不穿化纤贴身内衣、

 

皮毛制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鲜、辣椒、酒、咖啡等;

(三)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二、局部治疗

应温和、无刺激性,具体用药视病期及皮损情况而定。

三、全身治疗

(一)抗组织胺类药物;

(二)非特异性脱敏治疗;

(三)皮质类固醇激素。

四、中医药治疗。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当心隐形文胸带来皮肤病

 


 

一种与皮肤颜色和质感很接近,紧贴皮肤穿着的隐形文胸正在流行,因为其没有了肩带

和背带,直接粘贴在皮肤上,不用担心文胸背带悄然滑出,深得那些喜欢着露背装的女士

的青睐。然而医生却提醒,因为隐形文胸比较特殊的质地和穿着方法,穿着不慎很容易引

起如痱子、湿疹、接触性皮炎这样的皮肤病,给身体造成伤害。

 

北京第六医院皮肤科医生路红就接待过这样的患者。患者是一位年轻女性,她通过邮

购的方式,花了四五百元购买了一件隐形文胸,但穿后发现胸部皮肤起了一片片红斑,并

且瘙痒。路医生经过诊断,认为红斑是因为穿隐形文胸造成的。在给患者用了一些治疗皮

肤病的药品、并且患者不再穿隐形文胸后,红斑消退。

 

这种隐形文胸一般是采用硅胶材质制成,没有肩带、背带,而是靠内侧的胶紧紧粘在

皮肤上来固定,以保证其不滑落。路医生说,因为硅胶材质本身质地就比较紧密,属于实

体性质,而且为了让胸部线条优美,不少隐形文胸都有一定的厚度,穿上不透气。又因为

文胸是靠内侧的胶直接粘住皮肤来固定的,与皮肤的接触就过于紧密,没有缝隙,同样使

汗液挥发不出去,导致局部温度较高。而在高温下,较长时间被汗液浸泡,这部分皮肤就

很容易有红肿、瘙痒感,生成湿疹或痱子等皮肤疾病。另外,女性胸部皮肤是非常娇嫩的,

较大面积让胶直接粘贴,有些人会对胶过敏,发生接触性皮炎,如同一些人对伤湿止痛膏

过敏那样,甚至会出现液体渗出。路医生说,如果有过敏等不适的感觉,一般在较短时间

内就会发现。

 

路医生提醒爱美的女性,隐形文胸虽然会消除穿者的一些尴尬,但不适合长期穿,尽

量只在穿普通文胸不方便的情况下再穿隐形文胸,并尽可能缩短穿着时间。毕竟上班族穿

低胸露背服装的时候不是很多,如果因为晚上有活动,需要这样的穿着,最好白天上班时

穿普通文胸,参加活动之前再换上隐形文胸。

 

另外,如果要较长时间待在温度较高的环境里,也尽量不要穿隐形文胸。在穿隐形文

胸前,最好能试试自己皮肤是否对其内侧的胶过敏,如果有过敏反应,就要及时更换,不

要再穿了。因为如果发生接触性皮炎,以后再穿,皮肤还会有反应,甚至会比上一次还严

重。胸部有伤口的女性一定要在伤口完全痊愈后再使用隐形文胸,否则因其不透气和局部

 


 

温度升高,会促使细菌生长,导致伤口感染化脓。如果感到皮肤有不适,应尽快到医院就

 

诊,请医生对症用药,不要自己随便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血管性水肿

 

血管性水肿与荨麻疹一样,是龟头对食物、药物或昆虫叮咬所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本病

可仅发生在龟头,也可与荨麻疹同时发生。儿童易患龟头水肿,表现为龟头处包皮高度水

肿而发亮,如同大水泡。但不影响排尿。本病常常于夜间发生,痒感不显著,也无全身不

适,可于数日后自行消退。

 

龟头包皮血管性水肿诊断简单治疗也较容易,局部应注意保持清洁、干燥,必要时可

用1:1000新洁尔灭轻拭病变处。合并全身荨麻疹者可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治疗,

但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如何避免真菌感染

当阴道内真菌生长过多时就会发生感染,伴随而来的会有多量、白色、浓粘的分泌物,同

时也会出现阴道搔痒、红肿的现象。至于真菌生长过多的原因很多,例如使用抗生素杀菌

的结果是在杀掉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使有益的细菌死亡,或是月经期间荷尔蒙的波动变化、

怀孕、服用避孕药、冲洗阴道、使用阴道除臭剂等。此外真菌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

中,所以当体温上升时真菌就会滋长得特别快;而压力大时会破坏免疫系统让你容易受到

感染;含糖量高的食物也是真菌滋生的原动力。

 

要避免受到真菌感染,需留意以上原因,例如尽量少使用抗生素;最好穿着吸收力强

而且透气的全棉内裤;在炎热的季节时,最好不要穿裤袜,改穿长统袜。

包皮龟头炎

很多患者在阴茎的龟头上出现红斑或小丘疹,怀疑自己所患的是性病。当去看医生后,才

知道是包皮龟头炎(阴茎头包皮炎),事实上,包皮龟头炎是常见的疾病。包皮龟头炎又分为

包皮炎和龟头炎,由于常常同时出现故称为阴茎包皮龟头炎。这种炎症可以是感染性的和

非感染性的,临床上以感染性的包皮龟头炎较多见。感染性的常由于不洁性交,感染了白

色念珠菌、滴虫、衣原体、支原体、淋病双球菌或其他细菌引起;非感染因素多是由于包

皮过长,清洁不够,包皮和龟头之间的不洁之物,即包皮垢,便会堆积起来,刺激局部的

包皮和粘膜发生炎症。

 

临床上常见的包皮龟头炎有如下几种,其症状:

 

 

(1)急性浅表性包皮龟头炎初起时局部潮红,阴茎的皮肤发红、肿胀,自觉龟头有灼

热和瘙痒的感觉。翻开包皮,可见包皮内面及龟头充血糜烂,有渗液,甚至于出血。继发

感染后可见小溃疡,有恶臭的乳白色脓性分泌物。如与内裤磨擦即感疼痛,患者常常活动

不便。可伴有腹股沟淋巴结的肿大和压痛。

(2)环状溃烂性包皮龟头炎在龟头和包皮上,可见红斑,逐渐扩大,呈环状,可形成

浅表性溃疡面。

(3)白色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包皮和龟头可见红斑,表面光滑,并有小疱疹,红斑的

边缘较清楚,急性发作时有糜烂、渗液。

(4)滴虫性包皮龟头炎龟头起丘疹和红斑,逐渐扩大,边缘清楚,红斑上可见针头大

小的小水疱,最后形成糜烂面。

西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消炎杀菌。一般是内外并治。对于急性浅表性包皮龟头炎和环

状溃烂性包皮龟头炎的治疗首选红霉素和四环素,一般每服

0.5g,每日

4次。滴虫性包皮

 


 

龟头炎的治疗首选灭滴灵,每服

0.2g,每日

3次,连用

10天。对于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包皮

龟头炎的治疗常用曲古霉素或伊曲康唑治疗。曲古霉素

1020万单位,每日

2次,伊曲康

唑每服

100mg,每日

2次,连服

7天。

 

中医治疗本病常把其分为三型,即毒火郁结型、湿热生虫型和肝肾阴亏型三种。根据

不同的临床表现予以不同的治疗。

 

 

(1)毒火郁结型可见包皮和龟头红肿,有红斑、丘疹、水疱或溃烂,自觉疼痛,排尿

不畅,伴有口舌生疮,急躁易怒。这是由于毒火郁结,不得宣泄所致。治疗宜清热、泻火、

解毒。常用方剂为导赤丹加减:黄连

10g黄芩

10g山栀子

10g木通

10g 生地

10g

竹叶

10g泽泻

10g大黄

6g生甘草

10g水煎服,每日

1剂。

(2)湿热生虫型可见龟头部潮红,起水疱或糜烂,阴茎疼痛;实验室检查可见白色念

珠菌或滴虫感染;多伴有阴部潮湿,阴部瘙痒,口苦,口粘,小便黄赤。这是由于湿热之

邪下注肝经,生虫所致。治疗宜清热除湿,杀虫止痒。常用方药为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

10g柴胡

10g黄芩

10g山栀子

10g车前子

10g泽泻

10g木通

10g土茯苓

30g

百部

10g贯众

10g鹤虱

10g

(3)肝肾阴亏型可见包皮和龟头有斑片或有肥厚,或硬化,一般没有瘙痒和疼痛,可

伴有腰酸、早泄等症状。这是由于湿热或湿毒伤及肝肾之阴所致。治疗宜滋补肝肾为主。

常用方药为六味地黄汤加减:生熟地各

10g山萸肉

10g山药

10g枸杞子

10g丹皮

10g

茯苓

20g丹参

10g泽泻

10g蒲公英

30g

治疗包皮龟头炎的外治法:

 

 

(1)滴虫性龟头炎可用

0.5%1%乳酸溶液或

0.5%醋酸溶液或

15000高锰酸钾溶

液,冲洗龟头和包皮内侧。

 

 

(2)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可用小苏打溶液清洗患部或外用咪唑类软膏如达克宁软膏、

克霉唑软膏等。

(3)蒲公英洗剂取蒲公英

30g,野菊花

30g,枯矾

10g,水煎外洗患部,每日

1次,

每次敷洗约

20分钟。

(4)青黛散主要成分为青黛。取适量青黛散,加入少许水,调成糊状,外用于患部,

每日换药

1次。

(5)细菌感染引起的包皮龟头炎,可用

3%硼酸水

200mL,或

0 1%雷夫奴尔溶液外洗患

部,每日

2次,每次

20分钟。

预防和护理包皮龟头炎

 

 

(1)注意局部卫生,每日清洗龟头和包皮,如包皮过长要及时治疗,必要时作包皮环切

术,及时清洁包皮垢很有必要。(2)夫妇一方患性器官疾病要暂停性生活,及时治疗,如患

有滴虫性或白色念珠菌的感染要夫妇同时治疗。(3)避免不洁性交,洁身自好。(4)如形成溃

疡或糜烂要及时换药,每日换药

2次,避免不适的刺激。(5)对于急性包皮龟头炎要避免使

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膏,以免引起更加严重的感染。

如何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主要侵犯结缔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的组织

器官,从而引起多脏器病变。它是世界公认的难治病,虽然激素治疗能暂时使症状缓解,

但长期应用易诱发感染并产生诸多副作用。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对红斑狼疮有特殊疗效

的“狼疮康泰冲剂”(中药配方)冲服,每天三次,每次

12包;新型免疫调节剂—青蒿琥

酯,口服,每次

50mg,每天两次;强的松每日

0.2mg/kg0 .8mg/kg,晨起顿服。治疗系统性

红斑狼疮

121例,显效

78例(64.5%,有效

32(26.4%),无效

11(9%),总有效率

91%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预防复发,保持病情稳定,在红斑狼疮治疗中非常重要。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诱发因素多,致使该病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复发(活动)与缓

解交替出现是其临床特点。因此医生在治疗实践中,应该把预防复发,指导病人配合治疗,

作好自我保护作为重要目标。实践证明:病后未及时正规治疗致反复发作者预后不佳。据

近十年来的研究,随着现代免疫学的发展,免疫检测手段的日益完善和提高,专科医生对

本病有关知识了解愈来愈深刻,早期确诊率不断提高。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

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患双方采取预防措施得力,本病

5年存治率达

93.5%,30年存治

率为

70%,有的甚至能存活

50年以上。但是如果反复发作,使体内抗原抗体复合物不断沉积

于血管、皮肤、关节、肾、心、肺、肝、脑等组织器官,特别是肾脏,复发次数愈多,病

程愈长,肾脏受损的可能性愈大,狼疮性肾炎的发生率愈高。一般发病初期有肾炎证据的

只有

24%,患病一年后为为

61%,患病四年时高达

92%。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为狼疮性肾

炎,在治疗上变得颇为棘手,预后差。

 

预防复发的主要措施:

 

一、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正确治疗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多种自身抗体作用于多系统多脏器,临床表现多样,常导致误

诊。早期易误诊为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结核性胸膜炎、溶

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包炎、心肌炎、精神病、癫痫、皮肤病等。有的病人经

过多家医院检查才能确诊。误诊的原因是医生对本病多系统多脏器损害这一特点认识不足,

仅仅抓住某一器官的临床表现,没有深入了解病史和详细体检,从而作出片面诊断。特别

在早期,多数病人初发症状仅有发热,关节痛,所以误诊风湿、类风湿的较多。为了早期

诊断,医生应对本病有高度警惕,熟悉临床表现,在发病后尽可能短期内意识到红斑狼疮

的可能而做相应的检查。ANA是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最好指标,几乎所有的红斑狼疮患

ANA均为阳性,而且滴度较高;抗双链

DNA抗体和抗

Sm抗体对红斑狼疮诊断具有高

度特异性。

 

早期诊断是早期治疗的前提。对仅有低热、乏力、胸膜炎、皮疹等轻症病人可口服狼

疮康泰冲剂、青蒿琥酯片和非甾体抗炎药如消炎痛、芬必得等辅助治疗;重症病人除了应

用狼疮康泰和青蒿琥酯外,还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中医辩证施治。常期定

期随访,每隔

12个月进行全面检查,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剂量。病情缓解时,可以

逐渐减少或停用激素。实践证明,中药在促进和维持病情缓解,减少激素的副作用,调节

机体免疫功能,预防感染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二、避免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发因素有:

 

 

1、日光曝晒、紫外线照射。有狼疮素质的人,由于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作

用改变了细胞内脱氧核酸,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促使狼疮发作。多次大量

X光照射或强烈电

光照射均可导致本病复发。有些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经曝晒或照射可变成系统性红斑狼疮

或由慢性型演变成急性型。因此,红斑狼疮患者要避免阳光照射,实在难以避免时,在阳

光下活动应使用遮阳伞,或戴宽边帽,穿长袖衣、长裤,皮肤涂防晒膏,如

15%对氨基安

息酸软膏等。

 

 

2、寒冷刺激。狼疮病人最易患感冒。寒冷刺激可导致本病复发,气候变化或季节转换

时要随时加减衣服,冬季外出应戴帽、手套,以防受凉。

 

 

3、药物诱发。有的狼疮患者发病明显与药物有关,如青霉素、磺胺类、保泰松、肼苯

哒嗪、普鲁卡因酰胺、氯丙嗉、苯妥英钠、异烟肼、口服避孕药等,可使处于缓解期的红

斑狼疮患者进入活动期和实验室改变。

 

 

4、妊娠与分娩

 


 

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其生育能力与正常人相同。但是,病人怀孕,

必须慎重从事。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妊娠有互相不利影响。红斑狼疮患者怀孕胎儿异常

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患者在妊娠头三个月可发生流产,特别是处在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

50%的孕妇发生流产,2/3左右的孕妇出现早产或死胎。反之,妊娠对红斑狼疮的影响也

很大,大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在怀孕末三个月和产后数月内病情加重或复发。病情处于缓

解期的红斑狼疮孕妇复发的机会少些,活动期的红斑狼疮孕妇其病情恶化比缓解期高得多。

妊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为严重的影响是肾脏的损害。因此,处于生育期的已婚妇女能否

妊娠,何时可以妊娠,妊娠后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不能妊娠的患者需采取什么避孕措施等,

必须接受专科医生指导。

 

三、及时抓住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的先兆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缓解与复发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

互相转化的。我们可以寻找,捕捉和创造使病情缓解的有利因素和避免或消除复发的不利

因素。及时抓住复发的早期征兆,及早进行药物治疗和加强自我保护,不等“火种”燃烧就

将其扑灭。定期进行免疫学检查至关重要,有条件的病人在缓解期可以每隔半年至一年检

测一次

ANA和抗

DNA抗体。病人在病情复发前三个月内其指标即有不同程度增高,此时

如能给予中药治疗,可以控制使病情不复发或即使复发也能得到及时治疗。没有条件定期

进行免疫学检查的病人,凭自我感觉可以估计有无复发的可能,如原有的症状如关节痛、

发热、乏力等重新出现应及早就诊,进行必要的检查,如有活动应及时采取措施。

 

四、进行心理治疗,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治疗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斑狼疮病人常见有脱发、面部

皮疹,加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产生的副作用,如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等外表上的变化;

长期疾病折磨,对病人思想情绪影响很大。年轻女性感到无脸见人,思想包袱沉重,甚至

有悲观厌世情绪。长期心理失衡,对本病治疗十分不利。

 

人在生病时保持良好情绪对疾病的转归非常重要,甚至能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保

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精神免疫作用活动旺盛,机体抗病能力强,康复就快;反之,情绪紧

张,忧心忡忡,则免疫能力低下,内在抗病机能得不到充分调动,病情缠绵康复就慢。心

理紧张或不良情绪可以诱发红斑狼疮复发。一女性患者,病情已经稳定四年,一次同爱人

吵架,生气好几天后,自觉失眠、食欲不振、乏力、关节痛,继而出现蛋白尿和肾功能不

良等复发症状。另一男性患者患病后治疗

5个月,各种症状已经减轻或消失,因失恋产生

焦虑,对治疗失去信心,半月后原有症状再现。本来他的病属于轻症,又增加了心慌、脉

速、气促等症状,再用药物治疗,效果远不如以前好。可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维持

免疫功能的相对稳定,是避免复发,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医生在红斑狼疮心理治疗中占主导地位。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要成为病

人的知心朋友,病人才会敞开心扉,这样有利于找到病人的思想症结。帮助病人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强化其克服病痛的坚强意志,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排除各种消极因素;引导

病人培养广泛的生活情趣,陶冶情操,在各种文体活动中寻找人生乐趣,让欢乐愉悦的心

情占据精神生活空间,最大限度调动免疫机制的抗病效能;指导病人培养坚毅性格,勇敢

面对现实,处理好生活中的意外事件等,都是心理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孔海云,现代自身免疫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年,182

蒋明等,风湿病学(上册),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年,1011

蒋明等,风湿病学(上册),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年,1034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因:

 

红斑狼疮病因迄今为止尚未弄清,研究表明,本病是一多种免疫反应异常为特征的自

身免疫性疾病。引发免疫障碍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日晒,

某些药物,感染等单独作用或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症状:

乏力:发病早期即出现,也是红斑狼疮活动的先兆。病情缓解后,乏力症状随之减轻

 

或消失,病情加重后,乏力症状再度出现。

发热:有

80%以上的病人出现发热现象。

皮肤,粘膜损害:

75---80%的病人皮肤或粘膜损害。其表现多种多样:

 

 

1.光过敏:患者受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后面部或暴露部分皮

出现皮疹。为红色斑疹,丘疹或片状皮疹。伴灼热,瘙痒或刺痛。有时为多形红斑,蕁麻

疹,盘状红斑或大疱性皮疹。

2.颊部红斑:在面颊部首发,突然出现为小片淡红,鲜红或紫红色斑,逐渐扩展到鼻

梁,并相连成如蝴蝶样斑。病愈可完全消退而不留痕迹,也可留下色素沉着。复发此斑可

再次出现。

3.大疱性红斑狼疮:为水疱样皮损(少见)。

4.脱发

5.盘状红斑:皮疹外周略高于中心,周边色素加深,中心色素消失,毛细血管扩张,

旧病灶有皮肤萎缩。

6.粘膜溃疡:以口腔,硬腭,颊粘膜和唇部粘膜最易受累。

关节痛:以指间关节,腕,膝关节常见。其次为踝,肘,肩,髋关节,表现肿痛,有时有

积液。骨质损害少见。

肌痛:7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现肌痛,肌无力和肌肉压痛。

胸膜病变:胸膜炎症出现胸痛,发热,呼吸困难,胸腔积液。

狼疮性肺炎:病人发热,咳嗽,肺部啰音。

狼疮性肾炎:病人有蛋白尿,镜下血尿,白细胞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

 

不全。

精神系统表现:可有幻觉,妄想,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行为异常等。

神经系统表现:表现有头痛,偏瘫或癫痫发作。

 

心脏病变:

 

 

1.心包病变:心包积液。表现为胸痛,伴发热,心动过速,呼吸困难或可并发心律失

常。

2.心肌病变:有心动过速,呼吸困难,低热,心电图显示心律不齐。

血管病变:50%的患者有血管炎性改变。表现为甲周红斑或网状青斑,局部紫癜样丘疹,

皮肤节结,雷诺氏现象等。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有少数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

伴出血或穿孔。

 


 

肝脏病变:3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肝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或谷

草转氨酶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

 

辅助检查所见

 

贫血:90%以上的病人有贫血,多为正细胞性贫血、正色素性贫血,也可表现为溶血性

贫血。

 

白细胞异常:白细胞减少,低于

4.5*10 9/ L(4500/mm2),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降低,

嗜酸性细胞增多,占白细胞总数的

10%。有继发感染时,白细胞可升高。

 

血小板减少:部分病人有轻度或重度血小板减少。

 

血沉增快

 

尿常规: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或脓尿。

 

生化检查:可有转氨酶升高、浊度试验异常。当有肾功能不全时,BUNNPN升高、血

钾升高,多数病人蛋白电泳示

r-球蛋白升高。50%的患者有低蛋白血症。

 

免疫血检查:

 

狼疮细胞(LE细胞)平均阳性率

50%—80%

 

抗核抗体(ANA) 是机体针对细胞核的各种成分产生的相应抗体的总称。约有

90%以上

的患者为阳性。抗核抗体中以抗

DNA抗体的特异性较强,而抗

DNA抗体中又以

ds-DNA

抗体最具有特异性,约有

60-70%SLE活动期为阳性,其滴度升降与病情活动相平行。抗

Sm

抗体是

SLE的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标志抗体,约有

25-30%的患者阳性。此抗体一般仅出

现于

SLE,故对早期诊断很有价值。

 

补体

70%以上的患者血清总补体值下降,C3C4亦下降,特别是

C3下降明显。

 

狼疮带试验(LBT) 特异性很高。对确诊无皮损的

SLE也有价值,并可估计病情的活动

及预后。

 

诊断标准: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2年修订的

SLE分类标准。包括

11项症

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符合其中

4项以上者即可诊断为

SLE。其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均为

96%左右。

 

 

1982年修订的

SLE分类标准

 

标准定义

 

 

1、颊部红斑遍及颊部或高出皮肤的固定性红斑,不累及鼻唇沟部位

 

 

2、盘状红斑隆起的红斑上覆有角质性鳞屑和毛囊栓塞,旧病灶有萎缩性疤痕

 

 

3、光过敏日光照射引起皮肤过敏

 

 

4、口腔溃疡口腔或鼻咽部无痛性溃疡

 

 

5、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

2个或以上的周围关节,关节肿痛或渗液

 

 

6、浆膜炎

 

1)胸膜炎—胸痛、胸膜摩擦音或胸膜渗液

2)心包炎—心电图异常,心包摩擦音或心包渗液

7、肾脏病变

1)蛋白尿,大于

0.5g/天或>+++


 

2)管型:可为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混合管型

8、神经系统异常

1)抽搐—非药物或代谢紊乱,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所致

9、血液学异常

1)溶血性贫血或伴网织红细胞增多

2)白细胞减少(低于

4000/mm2

3)淋巴细胞少于

15000/mm2

4)血小板减少,少于

100000/mm2(除外药物影响)

10、免疫学异常

1LE细胞阳性

2)抗

ds-DNA抗体阳性

3)抗

Sm抗体阳性

4)梅毒试验假阳性

11、抗核抗体免疫荧光抗核抗体滴度异常,排除了药物诱导的“狼疮综合症”。

增殖性红斑

 

表现是龟头处出现单个或数个红斑,可为圆形、环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晰,略高而硬,

表面光亮。有时可有糜烂、结痂或乳头样增生。该病可多年无变化,也可能癌变。

 

增殖性红斑的病因不明,但主要发生于包皮过长者,因此认为与包皮过长,包皮垢刺

激有关。笔者曾为数名本病患者做过包皮环切手术,其中几个人的红斑自然消失。因此,

患有本病者均应常规切除包皮。增殖性红斑的治疗问题目前没有肯定的意见。有的学者主

张切除包皮,密切观察;有的医生主张冷冻或用X线照射病损。

 

另外,本病又称为红斑增生病或者红色肥厚病。发现龟头有红斑的患者千万不要讳疾

忌医,而应及早上医院的泌尿外科看病并作包皮环切手术。

皮角

表现为龟头上长出火柴棒或筷子粗细的牛角状凸起,呈褐色或棕灰色,质地坚硬。据认为,

是在龟头炎症的基础上表皮角质细胞增生形成的赘生物。皮角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

 

皮角的特征突出,诊断不难。治疗方法为局部切除。应该指出的是,患有龟头皮角的

病人应尽早求医,千万不要不好意思,或试图自已去除,以免加重病情,或者延误诊治,

导致严重后果。

阴茎珍珠样丘疹病

本病可能为生理发育上的变异,既不是肿瘤,也不是性病。临床表现为白色、肤色或淡红

色丘疹,互不融合,沿龟头后缘冠状沟排列一行或数行。俗称“龟头珍珠垢

”。在医学上,

将它命名为珍珠状阴茎丘疹病。医学专家经过做病理切片已经证实,其结构是正常的结缔

组织增生。

 

病因尚未明确,论断主要靠皮疹分布的部位和形态。本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也不需

要治疗。常常有男性青年他们忧心忡忡,有的担心长了肿瘤,有的害怕得了性病。在性医

学咨询信中,询问该病变的也不在少数,他们描述得非常具体:皮疹小米粒大小,与周围

皮肤颜色相似,不痛不痒,虽然对排尿、性生活均无影响,但心理压力却非常大。本病对

健康和阴茎的生理功能没有任何影响。患有本症的人最重要的是认识这个疾病,从恐惧和

忧虑中解脱出来。

 

临床表现:

皮损为白色、肤色或淡红色小丘疹,单个直径

1-3mm,半透明,形似小珍珠,表面光

 

 


 

滑。可呈几个针尖大的细珠状。亦可呈丝状或尖锐毛状。皮疹互不融合,沿龟头后缘冠状

沟排列一行或数行,可部分或全部环绕龟头。多见于

20-50岁青壮年。无自觉症状。

 

皮损有丰富血管,梭形纤维母细胞增多。周围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包绕。

 

鉴别诊断:

 

 

1、尖锐湿疣:皮损渐次增大为鸡冠或菜花状,排列不规则,多有不洁性交史。

 

 

2、皮脂腺异位症:发生于口腔粘膜、阴茎龟头,为黄色小丘疹。组织学检查,丘疹为

成熟的皮脂腺小叶。

 

西医治疗:

 

不需治疗。必要时可用电解或激光治疗。

 

中医治疗:

 

 

1、内治法:宜清热除湿,脱敏止痒。消炎利湿方加减:龙胆草

10克,白鲜皮

15克,

干生地

30克,木通

6克,银花

10克。水煎服。

 

 

2、外治法:黄柏、野菊花、甘草各

10克,煎水泡洗。洁尔阴、洁身纯、参子洗剂等

成药,稀释冲洗。

 

预防和养护: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龟头部清洁卫生。

 

白斑

 

龟头处可出现形状不一的白斑,有的全白,有的较白,不痛不痒,表面光滑不伴有其它皮

 

疹,其周围的色素常较正常肤色加深。

 

本病无特效疗法,但常可不治自愈。

 

由于龟头白斑与包皮垢慢性刺激有关,而白斑又有恶变的可能,因此有包茎或包皮过

长的龟头生白斑者均应尽早环切包皮。

“外阴白斑”释疑

在妇科门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妇女来时就说自己得了外阴白斑病,要求治疗;也

有些妇女没有任何症状,自己并未发现,是在看妇产科时才被医生发现,被告之患了外阴

白斑,应当马上治疗。那么,外阴白斑到底是什么病是不是外阴部皮肤稍一变白就是外阴

白斑呢

 

外阴白斑这个名称来源于希腊语

Leucos Placos,用以表示在皮肤上可以看到的白色斑

块,1877

Schwimme首先提出在口腔及舌粘膜上常有白斑发生,于

1885

Breisky首次

提出在外阴部亦有类似的疾病称为外阴白斑。从那时起,多年来一直就把所有外阴部皮肤

变白的疾患统称为外阴白斑,并认为此病具有恶性潜能,属癌前病变,恶变率约为

30%

50%。因此妇女们一听到自己外阴部皮肤变白,就认为是发生了外阴白斑,甚至视为癌症,

精神异常紧张,四处求医。医生们则认为本病虽然不是癌,但属于癌前病变,应当立即手

术切除变白的外阴部皮肤以防癌变。那么,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呢外阴部皮肤变白都能发展

为癌症吗能否预防和治疗

 

各国学者也都在对本病进行研究和探讨。为了对本病取得统一认识,国际外阴疾病学

(ISSVD)

1975

1月根据病理所见曾提出如下分类方法:

 

 

●增生性营养不良,有或无不典型增生;

●硬化性苔藓;

●混合型营养不良,有或无不典型增生。

此分类法从病理角度说明了病变性质及有无恶变倾向。


 

诊断与分类

 

为了搞清楚哪些疾病可使外阴部皮肤变白,我们对

200例被其它医院诊断为外阴白斑

而来我院就诊的所谓“外阴白斑”患者做了病变局部的活组织检查,然后根据病理改变及临

床所见做出诊断。这

200例患者中硬化性苔癣

61例、慢性皮炎

57例、神经性皮炎

42例、

外阴白斑

18例、扁平苔癣

11例、糖尿病外阴炎

5例、外阴乳头瘤

2例、白癜风

2例、外

阴癌

2例。可见,在本组资料中就有

8种疾病可使外阴皮肤变白。这些疾病都有共同的变

化,即表皮增厚、基底层色素脱失、皮肤浅层血管减少。因此不能把外阴皮肤变白就统称

为外阴白斑,应称为外阴白色病损,然后再进一步诊断是其中的哪一种疾病。本组资料中

硬化性苔癣最多,共

61例;外阴白斑共

18例,值得提出的是已有

2例发生癌变。那么,

对这几种疾病造成的外阴白色病损如何进行鉴别呢

 

●硬化性苔癣(简称硬萎)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亦可见于幼女。本病好发于外阴部、阴道前庭区及肛门周围,因

此有时变白区外观呈“8”字形或砂漏状,表面常有扩张的毛细血管及紫癜散在发生。病变开

始时为淡粉色,以后颜色逐渐变白,并伴有瘙痒,病程进展后表面皮肤萎缩、变薄,重者

双侧小阴唇部分粘连,使阴道口变得窄小,甚至产生排尿及性交困难。本病亦可发生在身

体的其它部位,如颈部、躯干及前臂等处。

 

 

●慢性皮炎

在发生慢性皮炎之前往往先有急性炎症过程,感到外阴部瘙痒、疼痛、红肿,然后转

为慢性,也可能没有急性炎症过程,于不知不觉中发生。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妇女,病变

多累及小阴唇、大阴唇内侧半、阴蒂及阴蒂包皮。颜色减退不甚严重,表面皮肤常呈灰白

或黄白色,表皮增厚,萎缩并不严重,双侧多对称发生。如不治疗,皮肤会逐渐肥厚、粗

糙,日久则呈苔癣样变。

 

 

●神经性皮炎

本病除外阴部外,颈部、肢体等处均可发生,病变相同。发生在外阴部者其病变范围

可达大阴唇外侧、阴阜及肛门周围,患者常感到阴毛内亦痒。病变多呈灰白色,表皮增生

肥厚,日久则呈苔癣样变,瘙痒严重,有时表面可见到细小的落屑。双侧多不对称发生。

 

 

●外阴白斑

多发生于中年或绝经期前后的妇女,病变多累及小阴唇、大阴唇内侧半、阴蒂、阴蒂

包皮及会阴部,但不发生在阴道壁、阴道前庭及肛门周围。起病时首先感到外阴瘙痒,然

后局部红肿,表面偶有少量落屑,颜色逐渐变白,但萎缩并不明显,病变晚期则皮肤呈珠

白色,表面呈羊皮纸状,有的大小阴唇萎缩使阴道口变窄,造成性交困难。本病多为双侧

对称发生。

 

 

●扁平苔癣

病变由白色或淡粉色扁平丘疹融合而成,除外阴部外,身体其它部位亦可发生。发生

在外阴部者多累及小阴唇、阴蒂包皮及阴道前庭区,双侧常不对称发生,变白区外形亦不

规整,边界有时不甚清楚。

 

 

●白癜风

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仅发生于外阴部者易与外阴白斑混淆,病变色白,边界不规


 

整,有时散在发生并超出外阴部界限以外,双侧不对称发生,表皮不增厚亦不萎缩,组织

弹性正常,变白区周边的皮肤色素略深,变白的皮肤上面生长的阴毛亦为白色。白癜风平

时无任何症状,如有继发感染则出现瘙痒,颜色亦由白变为粉色,切片后显微镜下所见,

除基底层色素全部消失外,其它部分与正常皮肤完全相同,无异常所见。

 

 

●糖尿病外阴炎

糖尿病外阴炎的病变范围涉及全外阴部及肛门周围,质地呈粉红色,有时表面覆盖细

小的白色凝乳状物质,如将凝乳状物质用角板轻轻刮下后涂片,加

1

10%氢氧化钾,镜

下常可见到霉菌丝及芽孢。由于病变处奇痒,表面常可见到瘙痕及破溃处,患者常有糖尿

病史,经血液、尿液化验可证实有糖尿病。病变晚期局部改变与慢性皮炎相同。

 

是否外阴部皮肤发生白色斑块后都会癌变而发生外阴癌

 

所有发生外阴白色病损的妇女,都想了解本病是否会癌变,发生外阴癌的机率是多少

一般情况是,癌变是在切片后病理检查时看到有不典型增生的基础上发生的。也就是说先

有不典型增生,然后再发展为癌,但是轻度不典型增生经过治疗后是可以逆转而恢复正常

的,如果疾病发生后积极治疗便可减少或防止外阴癌的发生,因此患病后应适时地做病理

检查,以便发现有无不典型增生或有无癌变。

 

据统计,外阴白斑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55.2岁,外阴癌的平均发生年龄为

66.8岁,二者

相差

11.6年。另一统计表明,前者发生年龄平均

31岁,后者为

53.5岁,外阴白斑较外阴

癌早

22.5年,支持外阴白斑的发生早于外阴癌

10年~20年,这期间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治

疗及病检。虽然外阴癌多半是在原来白斑的基础上发生,但其发生率并不高,本文

200

中发生

2例,其它资料中恶变率亦不超过

5%。恶变常常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因此本病患

者于绝经后更应积极治疗,密切随访,注意有无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的发生。

 

预防及治疗

 

虽然患外阴白色病损的各种疾病发生原因至今不明,但做到以下各点对预防此类疾病

的发生会有一定的好处。

 

 

●治疗一切使白带增多的疾患,如阴道炎、盆腔炎、子宫颈炎等,以避免外阴部经常受

白带浸渍而发生炎症。

●治疗糖尿病、蛲虫症以及外阴、阴道滴虫或霉菌感染。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饮食,纠正贫血,胃酸低下及一切不正常的饮食习惯。

●内裤宜穿宽松的棉织品,不穿尼龙或化纤制品,夏季天热多汗,不宜穿连裤袜,平时

不宜穿过紧的紧身裤或牛仔裤。

●清洗外阴时不宜用过锰酸钾液或肥皂。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及一切精神上的刺激。

过去对于外阴白斑多采用手术疗法,将外阴部变白的皮肤切除。手术疗法不但给患者

增加痛苦,复发率也很高,有统计资料表明,手术后随诊观察

3年~15年,复发率

45%

50%,即约有半数左右复发。近年来多采用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除非病情严重,久治不

愈或已发生中或重度不典型增生时,为防止癌变可考虑手术。

 

保守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

 

慢性皮炎、硬萎、外阴白斑的疗法基本相同。如病变处有剧烈瘙痒时,可采用中草药

煎水薰洗外阴部,每日

1次~2次,然后擦干,局部用

2%复方丙睾软膏(此药在医生指导下

可由患者自己配制),用手指轻轻揉入患处皮肤。可口服维生素

A,每天

25万~50万单位,

维生素

B6每天

100毫克。

本书来自www.3ge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3gebook.com


 

其它各疾患的治疗方法与该种皮肤病的治疗原则相同,如表皮增厚或已有苔癣样变时

可加用

2%去炎松尿素软膏。

 

治疗期间应当注意的是,当病情好转、瘙痒停止后不可立即停药,以防复发,可逐渐

减少用药次数,如隔日或每周用药

2次。不食辛辣食物;预防感冒及一切发热性疾患;避

免温泉浴。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或加重者,可再度行活组织检查,以便发现有无不典型增

生或癌变。

 

如外阴萎缩严重、小阴唇粘连、阴裂变小,影响排尿及性交者,可在保守治疗的同时

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本病不影响妊娠,如有正常性生活,与一般妇女一样可以怀孕,无

明显萎缩者也可自然阴道分娩。萎缩严重、阴裂变小,影响正常分娩时可以行剖宫产。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由念珠菌引起的外阴或阴道疾病。系一种条件致病菌感染,80%-90%由白色念珠菌引起,

10%-20%为其他念珠菌及球拟酵母菌属感染。在美国,患病人数占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第

二位。通过性交可使男女双方患病,妇女患者其配偶或性伴的

5%-20%可出现念珠菌性龟头

炎。

 

病因白色念珠菌在直接镜检下可见单壁卵圆形芽生孢子及假菌丝。假菌丝相连成链状

或分枝状,芽生孢子成群集中在菌丝分隔处。如发现大量菌丝说明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

有诊断意义。该菌对干燥、日光、柴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加热至

60℃,1小时

即可死亡。阴道

PH

5.5,最适宜其生长。念珠菌可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粘膜(如口腔、

阴道)、消化道及其他脏器中,上述部位的念珠菌可互相传染。约

10%-20%的正常妇女阴道

内有少量白色念珠菌,但并不引起症状。当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增多,生殖道抵抗力降低,

机体菌群失调时,念珠菌可迅速繁殖引起炎症,出现各种症状,故常见于孕妇、糖尿病患

者和接受雌激素治疗的患者,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

艾滋病患者亦易发生念珠菌感染。

 

本病可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染,亦可通过公共浴池、浴巾及未严格消毒的器械等间接传

染。

 

症状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白带为白色粘稠、豆渣样或凝乳状,有时稀薄,内含有白

色片状物;外阴、阴道瘙痒,有烧灼感,排尿时症状尤为明显;可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

小阴唇内侧及阴道粘膜红肿,并附有白色片状薄膜,擦除该膜后基底部出现糜烂或表浅溃

疡。

 

诊断典型病例具有一定特征,诊断不难。不典型病例,疑为带菌者或以疗效判定时,

应做分泌物检查。取少量分泌物置载玻片上,加

1

10%氢氧化钾液或等渗氯化钠液,覆

以盖玻片后镜检,其可靠率为

60%;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芽生孢子及假

菌丝,其检出率为

80%。最可靠的是真菌培养。

 

治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消除诱因。治疗相关疾病,如糖尿病等;停用广谱抗生

素、免疫抑制剂等。2、抗真菌治疗。使用伊曲康唑或制霉菌素片等。3、改变阴道酸碱度,

可用

2%-4%苏打液冲洗外阴及阴道,拭干后置制霉菌素栓

1枚于阴道深处,共

2周。男女

双方同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见生殖器念珠菌病治疗药)

 

预防患病期间用过的衣裤、浴巾、毛巾等均须煮沸消毒,浴盆亦须消毒。保持外阴清

洁干燥,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激素等。

 


 

脓疱病

 

疾病概述

 

俗称黄水疮,为一常见病,系接触传染,常发于夏秋季,多侵犯儿童。

 

病因病理

 

主要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可二者混合感染。

 

促使化脓球菌侵入机体产生本病的因素:一、原存在某些瘙痒性皮肤病,如湿疹,虫

咬皮炎,外伤等,使皮肤损伤,细菌由此侵入,二、天气炎热、出汗、使皮肤浸渍或不洁,

三、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使免疫力下降,四、婴幼儿皮肤薄嫩、免疫功能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

 

可分为两型:

 

一、大疱型脓疱病:多发生于

28岁儿童,好发于暴露部位,如头面、四肢,也可波

及全身,初为红斑或水疱,迅即变为脓疱,米粒至黄豆大,周围有红晕,疱壁松弛,疱内

脓汁沉积于疱底,上部为透明液体,形成半月形,疱膜破裂后露出糜烂面,干燥后形成蜜

黄色脓痂,自觉瘙痒,故而搔抓后易自我传染,向周围蔓延。

 

二、脓痂性脓疱病: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迅即转为脓疱,脓汁较粘稠,周围炎性

红晕明显,干燥后结有蜜黄色厚痂,约一周左右,痂脱而愈,不留疤痕。

 

诊断和鉴别

 

根据典型皮损发病部位、年龄、季节不难诊断。同时作脓汁培养及药敏试验辅助诊断

和治疗。

 

并发症

 

脓疱病出现的并发症有: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急性肾炎、甚至败血症等。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

在体内再发,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伴随神经痛。老年人和

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为严重。民间把这种病

称作“串腰龙”,文献上叫“缠腰火丹”,这是因为侵犯胸腰部位的带状疱疹占本病发病率的60%以上。实际上,这种病还可侵犯头、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由于这种病毒有亲神经

的特点,发病总是沿神经走向,呈条带状,故称“带状疱疹”。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因为肝胆火盛及脾湿郁久,外感毒邪而发。现代医学已经知道这

种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体内,潜伏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其它发病部位的神经细胞中。

这种病毒平时可以不发病,但由于老年人及久病体虚的人,全身抵抗力下降,再遇到身体

 


 

劳累、感冒等诱因,则易发此病。发病机制:病毒感染后无免疫力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多

数是儿童)可发生原发感染,即发生水痘。或病毒隐性感染,经血行传播到皮肤感觉神经

末梢,经神经通路到脊髓神经后根或三叉神经,然后传播到颅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例如:创伤、感冒、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等),潜伏的病毒就会大

量繁殖,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引起病人疼痛,同时病毒沿神经通路下传,到该神经支配

的区域引起节段性疱疹。病毒也会感染运动神经元,引起病人肌无力和运动麻痹,但很少

见。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全身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很快发病部位感觉灼热,

跳着疼痛。如果发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误诊为心脏病或急腹症等。

 

得了带状疱疹,1~3天后,发病部位的皮肤即出现绿豆粒大小、张力很大的丘疹、

水疱,沿神经分布,集簇状排列,呈条带状。如果发生在胸部、腰部,多自脊柱的一侧斜

向前下方,极少对称发病。民间所传:如果围绕腰部出现一圈疱疹即有生命危险,是不可

靠的。患此病者,轻者每簇可间隔有正常皮肤,病情严重者可融合大片的带状分布,数日

后由澄清透明的水疱变为混浊的脓疱,部分可破溃形成糜烂。老年人多表现为大疱、血疱,

甚至出现坏死。轻者三周左右即可自然干涸、结痂,脱落后不留瘢痕;重者病程可延长到

一个月以上。老年患者常出现剧烈疼痛,影响睡眠,如果治疗不及时,在皮损消退后,仍

遗留疼痛,数月不能完全消退。如果带状疱疹出现在头部、颜面,要警惕侵犯头面部神经

而出现的头痛、面瘫。如果眼睛角膜被侵犯,甚至还会导致失明。年龄大的、体质弱的及

患有肿瘤等慢性疾病者,病情会更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还常见到一种不全型带

状疱疹,病人除自觉发病部位剧烈疼痛外,水疱不出现或出现得很少,很容易被误诊,应

予以高度重视,以免贻误治疗,发现严重后果。

 

带状疱疹的患者,在未出现部位疼痛时,应及早请医生确诊,积极治疗。

 

【治疗】

一、主要是一般和对症治疗。原则:抗病毒、减少疼痛、预防继发感染、缩短病程。

 

 

①神经痛:可给止痛剂如阿斯匹林、安乃近、消炎痛、布洛芬、新癀片等。疱疹后神

经痛需止痛剂和镇静剂合用,如多虑平

25mg,日

3次口服;甲氰咪胍

0.2g,地塞米松

1.5mg

赛庚啶

2mg,日

3次口服,维生素

B12100微克每日一次肌注,共用

10天。

②局部皮肤护理治疗;酞丁胺擦剂或炉甘石洗剂外搽,1

3-5次。糜烂者涂

2%龙胆

紫溶液或涂新霉素糠馏油糊剂。或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激光照射(氦-氖或二氧化碳扩

束照射),TDP频谱照射等。

③眼部带状疱疹:可用疱疹净或无环鸟苷液滴眼,为防止角膜粘连用阿托品扩瞳;

二、抗病毒治疗,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阿糖腺苷或无环鸟苷。口服

高效抗病毒药:阿昔洛韦、万乃洛韦等(临床提示:阿昔洛韦对治疗后遗神经痛无效)外

用阿昔洛韦眼药水涂患处。可口服抗菌药或外用红霉素软膏涂患处。如果水泡破裂,可用

 

 

2.5%龙胆紫溶液涂患处。皮质类固醇激素:短期应用,千万要慎重!

三、对正在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或代谢拮抗剂的患者,因易产生病毒扩散,应尽量

减低剂量或停用。

四、可配合清热解毒中药和针刺疗法。推荐中成药如肝火炽盛者,口服龙胆泻肝丸;

脾虚湿困者,口服胃苓丸或参苓白术丸;气血淤滞者,口服血府逐瘀丸。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注意营养,还应穿清洁柔软的棉制内衣,以减轻摩擦。如疼痛

影响睡眠,可适当服些镇静止痛药。春季是多种传染病流行季节,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应

 


 

尽量少去空气不洁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平时要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起

居要有规律。

 

水痘-带状疱疹是一种

DNA病毒,体积

210250nm。可经呼吸道传播,但传染性

很小。

 

欢迎访问

CPO咨询热线的性学知识栏目,如有更多问题或想更多了解一些性病防治知

识请来信至

cpo@163.net

相关栏目:性器官病||性功能障碍

in 烦恼困惑

or 预防疾病||照顾身体

in 身体奥秘→性学

知识

of 中国心理热线

 

相关文章: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

台湾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高宗桂主治医师博士选自

freehospital@163.net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一种病毒性感染,又称腰缠火丹、串疮、蜘蛛疮等。

一、带状疱疹的病因:

(一)现代医学描述:

 

 

a. 带状疱疹为一种病毒性感染。

b.引起带状疱疹的病毒与水痘病毒大小相同,且抗原性亦无异,因此本病也被认为是许

多年前,初次感染的水痘病毒(Chicken-poxor Varicella)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再度活动所致。

c.大概得过一次后不会再复发(体力极度衰弱者,偶会得到第二次)

(二)传统医学描述:

a.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

感毒邪而发。

b.以针灸立场言,带状疱疹病常为心经火旺、脾肺湿热与肝胆火旺所引发。

二、带状疱疹的症状:

()现代医学描述:

a.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泡(红色斑丘疹,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节分布区出现,

排列成带状。

b.伴有强烈疼痛,多数患者有持续性疼痛,往往在皮疹痊愈后疼痛仍不消失。

c.本病前前驱症状为沿神经干周围之疼痛约持续三日,且多合并所所属淋巴结肿胀疼

痛。

d.皮疹为连续性带状或斑状,沿神经分布出现在一至数个及节,初期为隆起性红斑,迅

即形成一群有中心脐窝状大小水疱,渐渐为血疱(Hernorrhagicbulls)乃至脓疱,最后覆盖有

坏死性痂皮。

e.常侵犯腰胁部,胸部,颈部,脸部及大腿内侧面,一般不超过正中线,(非常少数病

情严重,或体力极度差患者偶会越过正中线,形成两侧皆有的现象)。

f.胸部及腹部带状疱疹之分布,明显地终止在中线,绝无蔓延至对侧可能,此点为诊断

特征。

g.侵犯至三叉神经、颈部或腰骶部则有时会造成诊断上的困扰。

h.三叉神经的眼分枝也可为容易受侵之处,典型的皮疹出现后,头痛将不能避免。

i. 鼻睫分枝受侵,鼻背的两侧可有水疱出现。

j.眼变化将自结膜炎,结膜角膜炎乃至虹膜睫状体炎合并绿内障,临床症状通常为羞明


 

及眼剌痛感。

 

 

k.患者因有白血病、淋巴瘤而抵抗力降低时,皮疹则不仅局部性,可呈散在性水疱,类

似因水痘散发在四肢或躯干。如出现此种临床症状,则应详细检查患者是否有潜在性白血

病等。

l.皮肤病变通常在发病后十日趋向痊愈,严重的坏死,额部带状疱疹则将延迟,病程约

4-6周。

m.本病在十五岁以下儿童极为少见,大半数患者年龄超过

45岁。

()传统医学描述:

 

 

a.《医宗金鉴》之“缠腰火丹”记载,此症俗名蛇串疮,台湾民间叫飞蛇。

 

 

b.有干、湿不同,紅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疼

发热。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

c.《外科启玄》中有关蜘蛛疮记载,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巢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

堆,亦能荫开。

 

三、带状疱疹的治疗:

(一)现代医学治疗:

 

 

1.下列数种情况要特殊治疗:

(1)脸部:带状疱疹有可能留下疤痕,而且面积不小,故一定要及早治疗。若在三叉神

经的眼支干,可能造成角膜溃疡,导致视力受损。

(2)年老者:超过六十岁,带状疱疹会造成严重且持续数月的神经痛。神经痛是因神经

纤维本身发炎而引起间歇性的刺痛。

(3)免疫不全者:例如癌症患者带状疱疹可扩散至全身各器官,包括引起肺炎及脑炎。

以上三种情形,可使用

Acyclovir 800mg,每天五次,连续使用五天,可抑制病毒繁殖。

使用

Acyclovir第二天,可开始用

Prednisolone 6O mg/天,可抑制神经发炎,连续使用十天,

Prednisalone勿用于免疫不全者。

 

 

2.处理措施

(1)一般患者应注意勿发生细菌感染及减轻疼痛,局部可外用含抗生素之药膏。

(2)冷敷:以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浸泡纱布冷敷,一次

30分钟,每日三次,可使患部迅

速干燥,减轻疼痛。

(3)病患能卧床休息则应减少衣服摩擦,疼感及不适等定能减少。

(4)剧痛时,可服用

Demerol一颗。

(5)神经痛可用

Capsaicine软膏镇痛。

(6)减轻疼痛可用可待因(Codein)常有疗效。

(7)一般内服皮质类脂醇并不能缩短病程,但可防止年老者引起的治疗后之神经痛。

(8)沿神经节以

Ethylchloride喷雾冷冻为简单有效方法。

(9)但止痛剂对许多病患并无很好效果。

(10)精神作用对神经痛影响很大,故应鼓励患者恢复原有工作。

建议处方如下:

 

 

(1)Dicloxacillin 250mg6小时一颗。

(2)Brufen6小时一颗,饭后服用。

(3)Panadol6小时一颗,饭后服用。


 

(4)Valium,睡前一颗。

(二)传统医学治疗:

依辩证论治,分为三型施治:

 

 

1.热盛型:

[主证]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闷易易怒,食欲

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辩证]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湿盛型

[主证]皮肤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

胀,大便时涯,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辩证]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 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型:

[主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細。

[辩证]气滞血瘀,余毒未尽。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方药] 活血散瘀汤加减。

(三)针灸治疗:

 

 

l.根据“经之所过,病之所治”的原则选取下列经络:

A﹒发于脸部,累及三叉神经:

a.侵犯眼支:选取膀胱经、胆经、三焦经、小肠经。

b.上颚支:选取胃经、小肠经、胆经。

c.下颚支:选取胃经、大肠经、胆经。

B﹒发于颈部:

a.胃经:距任脉

1.5寸的当颈动脉搏动处。

b.大肠经:在颈部前外则,距任脉

3.0寸。

c.小肠经:在颈部侧面,距任脉

3.5寸。

C﹒发于胸、腰、背部:

a.任脉:循胸腹正中,利用病区旁取中之原则。

b.肾经:腹部-距中行任脉

0.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

2.0寸。

c.胃经:腹部-距中行任脉

2.0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

4.0寸。

d.脾经:腹部-距中行任脉

3.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

6.0寸。


 

e.肝经:上贯膈,布胁肋。

f.胆经:循胁里,其直者季胁。

g.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分布于腰背,距督脉

1.5寸及

3.0寸区域。

h.督脉:主背脊柱正中,统率一身阳经。

D.发于腿部:

a.胃经:行腿部阳面前路。

b.胆经:行腿部阳面中路(侧面)

c.膀胱经:行腿部阳面后路。

d.脾经、肝经、肾经:行腿部阴面之前路,中路与后路。

2.选穴处方(选用之腧穴)

A.脸部

(1)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绝骨。

(b)局部取穴:瞳子膠、上关、听会、风池。

(2)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承泣、四白、地仓、颊车。

(3)大肠经:

(a)远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历。

(b)局部取穴:禾膠、迎香。

(4)三焦经:

(a)远部取穴:支沟(十总穴:胁肋寻支沟)、中渚、外关。

(b)局部取穴:丝竹空、耳门、翳风。

B.颈部:

(1)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人迎、气舍(颈部针刺宜小心,不可太深,以免剌伤气管、神经或血管。

一般应浅刺,最好不要留針)

(2)大肠经:

(a)远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历。

(b)局部取穴:扶突、天鼎。

(3)小肠经:

(a)远部取穴:养老、阳谷、支正。

(b)局部取穴:天窗、天容。

C.胸、腰、背部:


 

(1)任脈:廉泉、承浆、坛中。

(2)肾经:

(a)远部取穴:太溪、筑宾。

(b)局部取穴:彧中、俞府。

(3)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梁门、天枢、水道、不容、库房、屋翳。

(4)脾经:

(a)远部取穴:公孙、血海、三阴交。

(b)局部取穴:周荣、胸乡、大包。

(5)肝经:

(a)远部取穴:太冲、中封、行间。

(b)局部取穴:期门。

(6)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风市、绝骨。

(b)局部取穴:日月、渊液、辙筋。

(7)膀胱经:

(a)远部取穴:委中、昆仑、承山、京骨。

(b)局部取穴:大杼、肝俞、胆俞、胃俞、肺俞。

D.腿部:

(1)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髀关、伏兔。

(2)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

(b)局部取穴:居膠、风市、环跳。

(3)膀胱經:

(a)远部取穴:委中、昆仑、承山、京骨。

(b)局部取穴:殷门、秩边。

E.病变部位局部取穴:

a.在水疱的周围扬刺(即在距球水疱四周的

0.5-1.0寸处用五针横刺),或局部灸(用泻法)

b.施针时,针尖刺向疱疹中心区呈

10-30度角横刺,此又名为围针穴。

F.取穴规律:


 

(1)局部皮下(阿是穴)或邻近取穴(即围针穴)

(2)背部取病损部位的神经根(即夾脊穴)

(3)远距离取穴(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身柱、内关、阳陵泉)

(4)对症加用穴。

G.处方举例:

a.局部围针穴,再加外关、曲池、三阴交、太冲。

b.疱疹在头面者,加合谷、内庭。

c.疱疹在腰以上者,加支沟、内关。

d.疱疹在腰以下者,加血海、阴陵泉。

3.手法:

(1)实症、急性痛症用提插捻转,用泻法,留针

20

30分钟,每日针二次,用毫针刺,

局部臥针横刺。

(2)实症、急性病症尚可穴位放血,隔日一次。

(3)皮肤针或梅花针于疱疹周围浅刺。

4.耳针:

A.选穴:

a.相应敏感点、肺、肝、下屏穴、屏间。

b.肝、脾,肾上腺、内分泌、神门。

B.方法:取

2

3穴捻转强刺激,留针

20

30分钟。

.结论:

 

 

l.中西医对带状疱疹并无特效药五,只能减轻疼痛,故针灸可辅其不足,一方面能消除

水疱与红斑,一方面能防止带状疱疹消失后遗留的神经痛,且可缩短疗程及无不良副作用。

针灸对带状疱疹的疗效除了双门学说的迅速止痛的机转外,可能尚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

关。

2.一般来说,带状疱疹的预后良好,针灸可单独使用且效果很好,一般在

1-3次针灸治

疗后,即会有显著的改善。

3.由于带状疱疹病人会感觉很痛,故经验上须双侧同时针刺,且可数小时针刺

1次,直

到病情缓解为止。

4.治疗期间不宜食辛辣食品和鱼虾蟹等动风发物(即引起过敏的食品)

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猴子”,是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皮肤病。本病的传染途径可有直接接触和

间接接触,直接接触也包括了性接触的内容,对于成人发生于阴股部的传染性软疣多是由

于性接触引起的。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入性传播性疾病之中。本病好发于外生殖器、肛

周、腹股沟及胸背部。

 

本病的病原体是传染性软疣病毒,属豆类病毒。呈“砖型”,大小为

300nm×310nm,在

普通显微镜下也可看到。其结构类似于天花病毒,核酸为

DNA,衣壳完全对称,外包以囊

膜。

 

传染性软疣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也可自体接种。往往在公共浴池或游泳

池传染,成人多通过性传播。有人认为有家族性遗传过敏素体的人对此病毒比较敏感,易

 


 

于泛发。儿童和青少年易发。

 

传染性软疣的临床特点

 

 

(1)本病的潜伏期是

23周,接触传染性软疣的患者,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即可发病。

(2)以性传播者发病初起多局限于会阴、小腹、肛门、腹股沟、乳房等处,然后全身播

散。损害数目多少不等,散在不融合处。

(3)皮损为米粒至豌豆大小的半球形丘疹,中心微凹,表面有蜡样光泽,呈淡红、灰白、

珍珠色或正常皮色。

(4)在软疣顶端中央挑破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此称为“软疣小体”,这是本病的特

征性损害。

(5)少数患者其损害偶尔可角化,而像小的皮角,此称为“角化性传染性软疣”。损害有

时可长大到

1015mm,此种巨大的损害多为单发,常常继发细菌感染发生炎症反应。

(6)一般经过

69个月即可消退,但也可持续

34年,甚至个别皮损可持续

5年以上。

病程与数目无关,愈后不留疤痕。

(7)有的病人在发病几个月以后,在某些皮损四周出现斑片状湿疹样损害。若眼睑或其

附近有皮损时,可引起慢性结膜炎,软疣消退后,此种湿疹或结膜炎可自然消退。

(8)自觉轻度瘙痒,可由于搔抓等原因引起继发感染,出现脓疱疮样损害,甚至引起更

严重的疾病如肾炎等。

鉴别诊断:

1、水痘:透明清亮的水庖,周边有红晕,顶端无脐窝,皮疹分批发生。

2、多发性角化棘皮瘤:青年男性多见,有家族史,质坚硬,消退后留轻度萎缩性疤痕。

 

西医治疗传染性软疣的方法

局部治疗:

 

 

(1)在无菌条件下,挑破传染性软疣的顶端,可见到乳酪样的软疣小体,然后用镊子轻

轻挤出。或直接用小镊子夹住疣体将其拔出,而后涂

2-2.5%碘酊,压迫止血即可。数目

多者,皮损消毒后,将软疣刺破,涂以

5%-10%碘酊,每日

1次,可在

7天内干涸脱落。

(2)酞丁安霜具有抗病毒的作用,以之涂于疣体表面,每日

23次,连用

3周。如疗程

结束后软疣仍不能消除,要刮除或拔出。

(3)1%的

5-氟尿嘧啶溶液外用,每日

23次,连用

2周。用时以棉签蘸药液少许,直

接点于疣体的顶端。

(4)0.1%的维生素

A酸溶液外用,每日

2次,连用

2周。要注意保护周围皮肤。

(5)70%苯酚酒精局部外用,用吸有药液的小针管,对准皮损逐个点药,点于疣体中央。

一般一个疣体点

2次即可,10天后皮损可自行脱落。

(6)液氮冷冻,用冷冻器将液氮喷于疣体表面,解熔

3次即可。一般

1周后疣体脱落。

(7)灭菌竹签蘸少许浓来苏水直接点涂软疣表面。较大皮疹,夹出软疣小体再行治疗。

10天后复点一次。

(8)99%冰乙酸

15ml加入

20g食用面粉中,拌匀成糊状,外涂于疣体。

一般不需全身用药。若皮疹过多可采用以下办法:

1、抗病毒:①病毒唑

0.2,日

2次肌注;②聚肌胞

2mg,隔日

1次肌注;③病毒灵

0.2

甲氰咪胍

0.2,口服每日

3次。

2、促进免疫:左旋咪唑

50mg1

3次口服,连用

3天,间歇

11天。

 


 

中医的治疗传染性软疣的方法

 

 

(1)取雄黄少许,兑入白酒中,涂于疣体表面。每日

1次,连用

5天。

(2)百部酊。百部

30g兑入

75%的酒精

100mL中浸泡

1周后,用其液涂于疣体表面。每

2次,连用

10天。

(3)红花

30g,补骨脂

10g,干姜

10g,吴萸

15g,樟脑

10g,生半夏

30g;用

75%的酒

1000mL 浸泡

1周,滤渣后即可外用于患处。每日

2次,连用

10天。

(4)马齿苋

30g,苍术

10g,蜂房

10g,苦参

10g,雄黄

10g;水煎液待温,擦洗患处。

这种方法适宜于皮损泛发有瘙痒者,或继发湿疹化者。

(5)鸦胆子

40g,连壳打碎,然后装瓶加入

80mL水,煮沸,取液

40mL。用时以棉签点

于疣体上。

(6)板蓝根

30g,芒硝

10g,红花

10g,生薏仁

30g,马齿苋

30g,水煎服。本方有清热

解毒抗病毒的作用,对于皮损泛发者特别实用。

(7)马齿苋

30g,蒲公英

30g,水煎洗浴患处。每日

1次,每次

20分钟。

防护传染性软疣

 

 

(1)杜绝不洁性交和其他性乱。

(2)洁具不混用。洗澡勿用搓澡巾搓澡,以免损伤皮肤,引起病毒的感染。

(3)患病后衣服要煮沸消毒。

(4)患病后禁止抓搔,以免抓破感染和传染。

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俗称“风

疹块”。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白色或红色疹块,发作时突然,并无一定位置,时隐时现,瘙痒

无度,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治疗:

 

本病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配合情志、饮食、针灸等疗法。病情严重者,尤其是有

过敏性休克或喉头水肿时,必须立即送医院救治。

 

预防:

 

荨麻疹的病因是过敏反应,引起过敏的因素很多,比如药物,食物,衣物,花粉,化

妆品等等。治疗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阻断过敏源和抗过敏治疗。尽可能地找出发病诱因并

将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蓖麻粉,避免接触致敏物,禁用或

禁食某些对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品等。如因冷热刺激而复发者,不应过分回避,相反应

该逐步接触,逐渐延长冷热刺激的时间,以求适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

胆囊炎、病毒性肝炎、阑尾炎、肠道蛔虫病等,以杜绝病源。平时保持精神欢乐,心情舒

畅。同时还应注意气温变化,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加强体育锻炼。

 

但大部分患者很难找到明确的过敏源,治疗办法就是口服抗过敏药,可同时配合加服

钙剂,维生素

C,皮质激素等。

 

慢性荨麻疹有时治疗比较困难,需要从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入手,如坚持较长时间(3-6个月)联合服用二类抗组胺药,即扑尔敏、赛庚啶、赛特赞、敏迪这一类和西咪替盯

雷尼替盯法莫替丁这一类。需要调整用药时间,为了防止晚间发作,可在下午服药。另外,

为加强疗效可以配合注射胸腺素、组织胺球蛋白或卡芥菌多糖核酸针等。部分患者随着身

体发育,机体免疫功能会发生变化,慢性荨麻疹也会自我缓解。

 


 

荨麻疹

 

 

结核疹

 

结核疹常发生于龟头,表现为淡红色小疙瘩(丘疹),不痛不痒,进展很慢。有时破溃,形

成小的圆形溃疡,无脓液,可逐渐结疤而愈。有时可合并皮肤结核疹,表现为四肢、背部、

头颈出现多处皮疹,易误诊为粉刺、毛囊炎或囊肿。皮疹此起彼落,可自行吸收,但每个

皮疹一般约20-30天才能自愈。

 

龟头结核疹可根据皮疹特征、患者有过结核或结核接触史以及其它部位的典型皮疹确

诊。应该指出的是,结核疹是皮肤对其它部位结核灶产生过敏反应而发生的,其本身病灶

内不含有结核杆菌。

 

结核疹的治疗应口服抗结核药物,病人不宜私自治疗,应请医师给予指导用药。

 

固定药疹

 

固定药疹常因口服磺胺类、巴比妥类、解热止痛药后,于服药的一日内,甚至数分钟突然

发病。表现为龟头处出现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斑块,大小不定,中央呈紫红色肿胀,周围

色红,局部可有痒或灼热感。严重者中央迅速发展为水疱,破溃后形成湿烂面,经十多日

才能愈合,且多遗有色素沉着,须经数月至一年才能逐渐消退。以后,患者每服该致敏药

物,患处皮疹就会复发,而且面积会越来越大。

 

本病诊断不难,有服药史和上述症状者容易确诊,尤其有复发史者诊断更易。龟头固

定药疹与血管性水肿的鉴别也不困难,有服药史,症较重的多为固定药疹。

 

固定药疹的预防重于治疗。患者应牢记自己过敏的药物,在看医生时应主动说明,并

且绝不能再用那些药物。一旦发病应立即停服致敏药物,轻者可外用抗菌素软膏,内服苯

海拉明治疗。重者应及早就医,请医生诊治。

银屑病

疾病概述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类似中医疕。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易于复发的皮

肤病。

 

病因病理

 

尚不完全明确。目前亦未能用实验方法使动物或人发生本病。近年来大多认为遗传、

代谢障碍,感染、免疫功能障碍等可能为发病的重要因素,季节变化、潮湿、精神创伤或

手术等也可能诱发本病。

 

遗传:国外报告有族史者一般认为

30%左右,国内资料约为

1017%.,关于遗传方式,

有认为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不完全外显率,亦有认为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性联遗

传者。银屑病发病与种族似亦有关系,据报告,黑种人发病率低。

 

近年来发现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与银屑病明显相关。国外报道银屑病患者

HLA

 

 


 

B13HLAB17 抗原频率明显增高,但亦有报告银屑病患者

HLAB3HLACL7HLAW6增高者。我国银屑病患者除

HLAB13HLAB17抗原比正常组明显增高外,HLABW35明显降低。目前均认为银屑病受多基因控制,同时也受环境因素影响。

 

感染:临床上有些银屑病的发病和上呼吸道感染及扁桃体炎等病有关。当应用抗生素

或切除扁桃体后,银屑病可好转,特别是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患者。亦有报告在患者受到链

球菌感染后,银屑病可迅速恶化,抗链球菌“O”值亦增高,因而认为银屑病发病与链坏菌感

染有关。有人主张本病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曾观察到对同时有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抗

病毒治疗,银屑病也可能因之缓解。有人证实在棘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代谢障碍:以往曾怀疑银屑病的发生与代谢、蛋白质代谢、糖代谢、维生素缺乏、硫

及/或无机盐代谢等紊乱有关,但均未以肯定。近年来研究证明,银屑病表皮中

cAMP(环

磷腺苷)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表皮的含量,而

cGMP(环鸟腺苷)则较高。后者有促进

细胞增生作用,这样就使皮损的表皮细胞失去控制。

 

免疫功能紊乱: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极为重要

的作用。真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单个核细胞的聚集,细胞因子和粘附因子的表达,以

及被诱发的角朊细胞的过度增生是本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而有人相信,银屑病在

实质上是一种免疫细胞性疾患。

 

除上述诸种因素外,其他如精神创伤、外伤或手术、寒冷、潮湿、血液流变学改变,

以及与月经、妊娠、分娩、饮食等的关系,亦有不少报道,目前认为这些因素可能是促发

诱因。

 

临床表现

 

银屑病可发于各种年龄,男女发病无大差异,初发年龄悬殊颇大,最小者为

3个月,

最大者可达

7080岁,以

1545岁为最多,10岁以下较少见。

 

类型:一般分为四型,即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与红皮病型。

 

(一)寻常性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临床多见。大多急性发病,扩延全身。原发

疹为针帽头至扁豆大小的炎性丘疹或斑丘疹,呈特有的淡红色,境界明显,表面被覆多层

银白色鳞屑,周围有轻度红晕。剥除鳞屑可露出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剥除此膜则出现

小的出血点,称为

Auspitz征,相当于刮破的真皮乳头顶,此种薄膜现象与

Auspitz征具有

特征性。自觉有不程度瘙痒。皮疹可不断的扩大和增多,可表现各种形态,如点滴状,钱

币状、花瓣状、地图状、少数可呈带状。亦可融合扩延甚广以至全身者。少数可有渗出湿

润或形成蛎壳状,称为湿润或蛎壳状银屑病。

 

银屑病可发于全身各处,但好发于四肢伸侧特别是肘、膝部位。对称发生。其次亦常

见于头皮、腰骶部。少数亦可见腋窝,腹股沟等皱襞部。掌跖、指(趾)甲及粘膜亦可被

累。发于头皮者,常在疾病早期出现,皮损处界限清楚,鳞屑厚积,发成束状,但不脱发。

皮损常沿发际呈带状。部分患者可由头皮开始先发生鳞屑斑,逐渐扩延至四肢或全身。皱

襞部银屑病鳞屑较薄,境界分明,常因汗液浸渍及搔抓,表面出现湿疹样变。掌跖部银屑

 


 

病少见,皮损为境界明显的棕黄色角质增殖斑,周围有红晕,鳞屑较厚,剥除后可见有杯

状小凹窝。较易形成皲裂。

 

本病在经过中皮损始终保持干燥,除蛎壳状及发于皱襞者外,一般不倾向湿润或继发

水疱或脓疱,亦不累及内脏。

 

指(趾)甲银屑病多见。常见者为甲板有“顶针状”小凹陷,较严重者甲面失去光泽,

呈暗黄色,增厚变脆,可出现纵嵴、横裂,时久可破坏或脱失。如全部指(趾)甲被累,

指关节可有强烈炎性反应。

 

少数病人可发于口唇、阴茎龟头等处,呈境界明显的淡红色浸润斑,表面干燥,鳞屑

不明显,但刮后可见银白鳞屑。

 

银屑病病程一般分三期。①进行期:皮损浸润明显,鳞屑较厚,周围有红晕,各种机

械性刺激如针刺、搔抓或涂性质剧烈药物,常可在受刺激部位引起新的皮损,称为同形反

应(isomorphism)亦称

Koebner征。②稳定期或静止期:病情稳定,暂停发展,炎症减轻,

基本无新疹出现。③退行期(恢复期):皮损炎症基本消退,缩小变平,周围出现浅色晕,

浅色晕逐渐扩大,皮疹消退,遗留浅色斑而达临床治愈。亦有先自中央部呈环状消退者。

内服或外用抗肿瘤药物如氨甲喋呤、外用芥子气软膏等,则愈后遗留色素沉着斑。下肢及

头皮部皮损往往消退较迟。银屑病在长期经过中可自行缓解,但易复发。一般冬季易于复

发增剧,冬季减轻缓解者。情绪不安、精神创伤、寒冷、潮湿、饮酒或过度劳累等常可促

使复发或病情加剧。

 

组织病理:主要为显著角化不全,在角质层内或其下方,可见有

Munro脓肿,系嗜中

性白细胞由真皮乳头层上端向表皮游走聚集所致。棘细胞层增厚,表皮突向下延展,深入

真皮。真皮乳头顶呈杵状,向表皮内上伸,接近角质层。真皮乳头层内血管肿胀,内皮增

生,血管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

 

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其皮损特点、好发部位、慢性经过、易于复发及组织病理学特

点等,一般易于诊断。鉴别诊断方面根据上述诊断要点,易与其它皮肤病鉴别。但限局于

其一部位而症状不典型者如头皮银屑病与头皮脂溢性皮炎鉴别。后者无束状发及

Auspitz

征,基底浸润较轻,身体他部无银屑病损害。阴茎龟头银屑病应与阴茎龟头扁平苔藓鉴别。

后者为紫红色多角形丘疹所组成的环状损害,表面有珍珠样光泽,鳞屑不著,口腔粘膜常

被累。皱臂部银屑病应与急性或亚急性湿疹鉴别。后者瘙痒剧烈,湿润明显,腋窝银屑病

虽亦可湿润,但如撒以扑粉使其干燥,即可复现银屑病样损害特点。小腿部慢性肥厚性银

屑病应与小腿神经性皮炎鉴别。后者显示苔藓样变,无多层鳞屑及

Auspitz征。组织病理角

化不全轻微。

 

(二)脓疱型银屑病(Psoriasis pustulosa)可分为泛发性(或全身性)及限局性两型。

 

 

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Zumbusch)临床少见。本型发病急剧,有全身不适并伴有弛

张性高热等全身症状及白细胞增多。皮损初发为急性炎性红斑,表面有多数密集针头至粟

粒大小黄白色无菌浅在性小脓疱。脓疱可扩大融合形成“脓糊”状。常累及广大皮面,甚至

可扩延全身。以四肢屈侧及皱襞多见,常因接触摩擦而出现糜烂湿润和结痂。指(趾)甲


 

板混浊肥厚,甲下可发生角化及鳞屑堆集。甲床亦可出现小脓疱。可发生甲萎缩、甲碎裂。

常伴有关节症状。数周后脓疱可自行干涸,症状好转,或转化为红皮症。但又可因感冒、

疲劳、月经前期及感染等诱因而反复再发。亚急性者,经过较缓,症状较轻。本病多见于

青壮年。本病常伴发沟状舌。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有人认为常性银屑病长期服用皮质类固

醇剂后,停药者易发本病,或与感染、药物刺激有关。本病病情较重,常呈周期性复发,

预后较差。

 

 

2.限局性脓疱型银屑病(Barber型)亦称掌跖脓疱性银屑病,多限于掌跖,常在大小

鱼际或足跖部成批发生多数淡黄色针头至粟粒大小脓疱,基底潮红。约经

12周脓疱破裂,

结痂,脱屑。以后又在鳞屑下出现小脓疱,时轻时重。自觉痒或疼痛。有时亦可有低热或

全身不适,指甲常被累及,呈混浊肥厚,有嵴状隆起。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常可见有银屑病

皮损。亦有先发于掌跖,经多次反复发作后转变为泛发性者。

组织病理:与寻常性银屑病基本相同。但渗出较重,在角质层内可见有较大的

Kogoj

海绵状脓疡,疱内主要为嗜中性白细胞。真皮有以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

有少量嗜中性细胞,弹力纤维破坏。

 

诊断:主要依据多数密集无菌性浅在脓疱,易融合成“脓湖”,泛发性者伴有发热、全

身不适等全身症状,易继发红皮症等,可以诊断。

 

(三)关节病型银屑病(psoriasis arfhropathica)又名银屑病性关节(psoriatac arthritis)

常继发于寻常型银屑病或银屑病多次反复恶化后,亦可先出现关节症状或与脓疱性银屑病

及红皮病性银屑病并发。关节症状与银屑病皮损有平行关系,本病多见于男性。

 

临床表现:主要为非对称性外周多关节炎,可发于大小关节,亦见于脊柱,但以手、

腕、足等小关节特别是指(趾)末端关节多见。关节红肿疼痛。轻者关节红肿轻微,有轻

度变形。多累及手足小关节。重者手、足、膝、踝、肩、髋、脊柱等大小关节均可被累。

关节红肿疼痛、变形及功能障碍均较严重(残废性关节炎)。大都伴有指甲损害,同时见有

银屑病损害,可作诊断依据。本病多与脓疱性银屑病或红皮病性银屑病并发,常伴有高热、

贫血等全身症状,类风湿因子多阴性,血钙值低,可并发内脏损害如淀粉样变,溃疡性结

肠炎,风湿性心脏病、肾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X线检查:受累关节边缘有轻度肥

大性改变,无普遍脱钙。骨破坏位于一个或数个远侧指关节,近侧指关节受累很少或无改

变。部分病例

X线检查可呈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

 

本病可长期迁延,治疗困难,伴发脓疱型银屑病者预后较差。

 

诊断:主要依据为有银屑病史或与银屑病并发,多累及远心端小关节,伴有指(趾)

甲损害,类风湿因子阴性。此外,参考

X线检查所见。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后者多

侵犯近心端小关节不伴发银屑病,类风湿因子阳性。

 

(四)红皮病型银屑病(erythrodermic psoriasis)又名银屑病性红皮病(erythroderma

psoriaticum)。本病因治疗不当,特别在寻常性银屑病急性进行期应用刺激性较强药物或寻

常性银屑病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停药或减量方法不当所致。此外,脓疱性银屑

病在脓疱消退过程中,亦可出现红皮病。本病约占银屑病的

1%。

 


 

初起时在原有银屑病皮损部位出现潮红,迅速扩延成大片,最后全身呈现弥漫性潮红

浸润,在弥漫性潮红浸润中,常有片状正常“皮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发病过程中每日

均有大量鳞屑脱落,头皮有厚积鳞痂。后期手足可呈大片皮肤剥脱,尤如穿着破袜套、手

套。指(趾)甲混浊肥厚、变形、甲可脱落。口、咽及鼻腔以及眼结膜均充血发红。常伴

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表浅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本病性质顽固,

愈后易于复发。伴发关节炎者,预后较严重。由于长期迁延,反复再发,病人逐渐衰弱,

易继发各种合并症,引起不良后果。治愈后,皮肤恢复正常,银屑病皮损又复出现。

 

组织病理:与寻常型银屑病基本相似,但炎症较剧烈。

 

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据为全身弥漫性浸润潮红,大量麩皮样鳞屑及残存的正常“皮

岛”,有银屑病史。应与由其他原因(如药疹、毛发红糠疹等)引起的红皮病鉴别,后者无

银屑病史。

 

治疗

 

目前对银屑病尚无特效疗法。现有各种疗法只能达到近期疗效,不能防止复发。

 

 

1.一般疗法解除思想顾虑,消除精神创伤,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勿滥用药物,特别

在急性进行期应避免应用强烈刺激性药物及紫外线照射,热肥皂水洗浴等。

2.外用药物疗法应用得当,对银屑病可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常用者有:

1)角质促成剂此类药物除具有刺激皮肤,改善局部微循环作用外,并具有干扰

RNA

合成,抑制蛋白合成,减低有丝分裂作用。在紫外线作用下,并有抑制

DNA合成作用。对

寻常性银屑病可用焦油制剂(如

510%黑豆馏油、糠馏油、松馏油、煤焦油等)、510%硫黄、5%水杨酸、5%白降汞、12%焦性没食子酸(acid pyrogallol,0.10.4%蒽林

anfhralin)、芥子气(mustard gas)等,配为软膏或泥膏。焦油类及蒽林亦可与皮质类固醇配

伍使用。蒽林刺激作用强,可引起红斑、灼痛、剧痒、皱襞部应慎用。芥子气常用者为

1

2万-11万软膏,适用于寻常性银屑病稳定期及恢复期。本药刺激性较强,急性进行期

禁用,对粘膜有刺激性,头面部以不用为宜,有肝肾疾患者禁用。

2)皮质类固醇霜剂可外涂或加封包,或加于焦油类药物内,效果较好。对慢性限

局性皮损亦可用醋酸强的松龙加等量

1%普鲁卡因溶液作皮损或皮损下封闭。

3.全身疗法

1)免疫抑制剂皮损泛发,外用药物疗效欠佳可考虑应用。常用者有氨甲喋呤(MTX

乙亚胺、乙双吗啉、羟基脲(hydroxyurea)等。本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用时须严格掌握

其剂量用法,并须于疗前疗后定期作各项化验检查。乙亚胺、乙双吗啉(bimolani)在严格

控制用量下可用于寻常性银屑病,其他免疫抑制剂可用于乙亚胺及乙双吗啉的疗效不佳时

及某些重症脓疱性及关节病性银屑等。


 

2)维甲酸应用芳香性维甲酸类药物,有一定疗效。

3)抗生素常用者有青霉素及新型青霉素,可用于寻常性银屑病急性点滴型伴有扁

桃体炎或咽峡炎者。

4)皮质类固醇可用于红皮病型、关节病型或泛发性银屑病应用其他药物无效时,

寻常性银屑病禁用。

除上述药物外,在急性进行期及红皮病型者亦可用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普鲁卡因

240mg

维生素

C100mg加入

5%葡萄糖液

500ml,每日

1次,710次为一疗程)。慢性稳定期可试

用厌用厌氧短棒状杆菌菌苗注射。

 

 

4.物理疗法常用者有浴疗、光疗及光化学疗法。①浴疗:常用者有磺黄浴、糠浴、

焦油浴、矿泉浴、海水浴、中药浴等,可刺激皮肤、改善血行,消除炎性浸润。中药药浴

常用者有花椒、枯矾、侧柏叶、楮桃叶等多种药物。亦可用花椒、枯矾各

120g、野菊花

250g

朴硝

500g、加水适量,煎水作全身浴,用于寻常性及红皮病型,有较好疗效。②光疗:主

要为紫外线疗法,可单用紫外线照射,亦可用药物加紫外线照射或外涂焦油油类药物加紫

外线照射,再加水疗(Godckerman三联疗法)。③光化学疗法:主要为口服或外用

8-甲氧

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 8-MOP,再用长波紫外线(UVA)照射(PUVA)。同时须

采取预防白内障措施,服

8MOP

2448小时戴防

UVA眼罩,注意继发皮肤癌瘤。对

光敏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以及妊娠期禁用。

5.中医疗法国内有不少较好经验,有用辨证施治,亦有用单味中药者。一般对急性

进行期特别是急性点滴型伴有扁桃体炎、咽峡炎者,法宜清热、凉血、消斑、化瘀、除风、

止痒。方用青黛饮、紫草消斑汤、凉血散风汤等加减。对稳定期,如病势迁延,脾湿胃热

者,可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有气滞血瘀、月经不调者,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复方青黛丸、

郁金银屑片、丹参片、雷公藤片、口服,均有一定疗效。单用中草药者有丹参、当归、拔

葜、板蓝根、土大黄、三梭、莪术等。对红皮型或急性泛发性者,法宜清热凉血,可用黄

连解毒汤或五味消毒饮加减。对脓疱性银屑病法宜清热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

饮加减。对关节病型者法宜调补肝肾,活血通络,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二至丸等。

银屑病的治疗方法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有特征鳞屑性红斑的复发性、慢性皮肤病。本病较常见,在

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0.1%-3%。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仍不完全清楚。银屑病在临床上

有四种类型: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和红皮病型。

 

A、寻常型银屑病

 

一、一般治疗

(一)由于本病病因不清,目前治疗手段尚难于根除。不主张内服皮质类固醇激素;

 

细胞毒类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应很慎重。轻症病人以局部治疗为主;

(二)去除又发因素,如慢性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

(三)有明显瘙痒者,可给予抗组胺类药口服。

 


 

二、进行期银屑病的治疗

(一)如有扁桃腺炎或上呼吸道感染,首选青霉素治疗;

(二)皮损避免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可用复方煤焦油洗剂;

(三)同时配合内服中药;

(四)待基本控制新发皮疹后,采用下列方法:

 

 

1.继续用复方煤焦油洗剂洗头、洗澡;

2.有条件者可用改良Goeckmen疗法。

三、静止、消退期银屑病的治疗

(一)以外用治疗为主;

(二)对顽固、泛发皮损,可采用下列方法治疗:

 

 

1.改良Goeckmen疗法;

2.蒽林与照射紫外线结合疗法即

Ingram疗法;

3.光化学疗法(PUVA)。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牛皮癣可仅发生在阴茎而其他部位没有,所以不易识别,表现为在阴茎头部有边缘清

楚的红斑丘疹,没有一般牛皮癣所特有的银白色鳞屑,若长在阴茎干上可有鳞屑。这容易

被误解为性病。可用氢化可的松软膏外涂,以控制病情。

 

寻常痤疮

 

寻常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数认为与雄激素、皮脂腺和毛囊内微生物密切相关。

 

此外,遗传、饮食、胃肠功能、环境因素、化妆品及精神因素亦与发病有关。

【治疗】

目的是减少皮脂分泌,清除炎症,防止囊肿形成。

一、痤疮是由于青春期体内内分泌的变化,最主要是性激素变化而产生的一个常见现

 

象。治疗可以减轻皮损,但很难完全消退,而且随内分泌变化,可周期性加重或减轻;

二、应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和刺激性食物,常用温水,含硫磺或其它去脂消炎的香

 

皂洗涤患处,避免长期使用油脂类化妆品和皮质类固醇激素;

三、勿用手抠或挤压粉刺,

四、外用治疗,目的消化、杀菌、去脂。

(一)抗生素类;(二)硫磺水杨酸类;(三)维甲酸类;(四)过氧化苯甲酰。

五、物理疗法

(一)对粉刺,清洗局部后用特制的粉刺挤压器挤出;

(二)倒膜面膜,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三)皮损内注射;

六、内用治疗

(一)抗生素类,临床表现以感染为主的应首选抗生素;

(二)性激素类,用于严重的病例或对其它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但不能作为常规治

 

疗;

(三)维甲酸类,对于强节和囊肿性皮损效果好;

(四)氨苯砜,适用于囊肿和结节损害为主患者;

(五)锌制剂;

七、中医中药治疗。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血管瘤

 

血管瘤是一类由新生血管组成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幼儿。临床可分为鲜红斑痣、毛细

 

血管瘤、海绵状血管及混合型四型。

【治疗】

一、鲜红斑痣多发性,发生于前额一侧或枕部者很少自然消退。可用氩离子激光治疗。

 

也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磷

32或锶

90于患处敷贴,早期治疗效果尚好;

 

二、草莓状血管瘤多数患者的皮损可在

35岁逐渐消退。不必治疗。对长期不消退或

生长很快、损害较大者,可采用

X线照射、二氧化碳激光或液氮冷冻治疗,但应注意出现

疤痕等副作用。

 

三、海绵状血管瘤

(一)硬化剂局部注射常用鱼肝油酸钠局部注射,注意每次用量不可过大,否则会引

 

起局部明显坏死;

(二)手术治疗对较限局的肿瘤可采用手术切除。但有时会出现复发。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绒毛状乳头状瘤

 

绒毛状乳头状瘤在冠状沟边缘有粟粒样肿物,呈粉红色乳头状突起,排列成行;阴茎勃起

时突起尤为明显,较硬。平时无疼痛等不适,但在性生活时可损伤女方阴道粘膜。治疗需

作手术局部切除。

 

 

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

黄癣、白癣和黑点癣三种类型。头癣好发于儿童,传染性较强,可通过理发工具或接触受

染动物而感染。

 

【治疗】

一、灰黄霉素综合疗法;

二、酮康唑口服适于灰黄霉素过敏或灰黄霉素治疗失败的病例;

三、服药三周后复查真菌镜检,以后每

1014天复查一次,连续三次阴性后方可认为

 

 

治愈。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手癣

 

手癣是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足癣主要发生于足跖部及趾间。手足癣的

 

主要致病菌是红色毛癣菌,顽固,难以根治,病程较长,一般呈慢性,发病率很高。

【治疗】

对于无合并症的手、足癣应分清类型正确施治;对于继发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有

 

过敏者应先控制过敏反应,然后再治疗真菌感染。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脚癣

 

脚癣是其他癣的传染源,预防脚癣最重要的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脚,穿鞋要分季节,

夏天少穿球鞋、塑料鞋。治疗一般选用癣药水、癣药膏即可。有局部糜烂,应保持干燥,

有感染者应加用抗生素软膏。灰指甲应予拔除,否则不易治愈。

 


 

甲癣

 

甲癣是指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病变。甲的真菌感染常继发于手足癣,也可由外

 

伤直接侵犯甲板所致。

【治疗】

甲癣的治疗方法虽多,但因甲板较厚,外用药物不易透入,难以治愈。内服抗真菌药

 

需长期、较大量服用,且对肝脏有一定毒性,限制了其作用。目前有几种新型抗真菌药物。

一、特比萘芬;

二、伊曲康唑;

三、局部用药。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体癣

 

体癣是发生在平滑皮肤上的浅层真菌感染。股癣是特指发生在腹股沟、会阴部和肛门

 

周围的皮肤真菌感染。

【治疗】

一、咪唑类抗真菌霜剂外涂;

二、角质剥脱剂配合外用;

三、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治疗。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股癣

 

股癣是指股内侧、会阴、臀部感染真菌后引起的皮肤病。股癣的真菌可以通过内衣、浴巾

等传播,也可通过性生活传播,故股癣也被列入性传播性疾病之中。但我们千万不要以为

股癣就一定是通过性交传染的,临床上

80%以上的股癣是通过非性交传播的。

 

在我国引起股癣的病原体主要是毛癣菌属的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毛癣菌,表皮癣菌属

的絮状表皮癣菌以及少数白色念珠菌。

 

主要症状是局部瘙痒明显。本病容易复发。多由于接触患癣病人或通过猫、狗等传染,

或通过衣物用具而间接传染,或先患足癣,因搔抓蔓延而传染。夏季时节,气候炎热潮湿,

人体多汗,尤其是股内,如不及时洗澡,或穿着紧身内裤大量汗液来不及蒸发,则易得此

病。另外,患有糖尿病、白带过多等的病人,以及长期口服或局部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或

皮质类固醇,也易患股癣。从发病率来看,主要是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本病多发于夏

季,气候潮湿或炎热往往使病情加重,冬季缓解或痊愈。

 

股癣是好发于股部的皮肤病,有时还可累及会阴、阴阜部、肛周、臀部、阴囊皱褶等

处,瘙痒剧烈,由于搔抓,患者可继发皮炎、苔癣化改变或继发感染。

股癣皮疹的特征为:

 

 

(1)股癣刚开始时,为边缘清晰、稍微隆起的红斑,渐渐扩大,上面有落屑,渐渐由红

色转为褐色或肤色。

(2)病损的中心渐渐自动愈合,向周围发展,红斑的边缘炎症比较明显,上面可有皮疹、

水疱、痂皮,甚至糜烂,形成环形。

(3)愈后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瘙痒症状严重。

要明确诊断为股癣,首先,要找有经验的专科医师诊治,专科医师很容易根据病史、

 


 

症状、体征及化验检查作出明确诊断。股癣是霉菌感染,一般说,作一个落屑的直接镜检,

即取皮损边缘处的小片鳞屑,置于玻璃片上,滴入一点氢氧化钾溶液,使角质蛋白溶解,

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否真菌的菌丝,就可以明确诊断。当然,有条件的,还可依真

菌的培养作出更明确的诊断。

 

诊断股癣并不困难,但应谨慎地与一些皮肤病进行鉴别,不然治疗很难作到有的放矢。

容易与股癣混淆的皮肤病主要有:

 

本书来自www.3ge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3gebook.com

(1)脂溢性皮炎:有时也可侵犯阴股部,皮疹为淡红色斑,有脱屑,有的呈环状,边界

清楚,但直接镜检真菌为阴性。

(2)红癣:由一种棒状杆菌引起的皮肤病,常见于腋下、股部等处,病变部位皮肤为砖

红色,边缘没有炎性环,不痒,直接镜检真菌为阴性。

(3)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可侵犯股部,表现为环状或斑块状红斑,一般表面有较厚的

鳞屑,全身其他部位也可有同样的皮疹。

股癣多见于臀部和大腿上内侧,但也常侵犯阴茎。初起为小丘诊(小疙瘩),奇痒,然

后扩大形成边缘呈环状凸起,中央平坦的圆形或多形性皮损,常见脱屑。引起人们的忧虑,

以为是性病。这种忧虑是没有必要的。

 

股癣是较顽固的疾病,极容易复发,对很多药都敏感,但治疗结束后一定时间内仍可

以复发。一般以外治为主,不需内治;但顽固者、泛发者可以加用内治疗法。常用于治疗

股癣的药:

 

 

(1)复方雷琐辛溶液,为医院内部制剂,刺激小,作用迅速,每天外用

12次,连用

10天即可达到临床痊愈。

(2)复方达克宁,西安杨森制药厂出品,见效快,止痒效果好。

(3)1%克霉唑、克烈癣霜,1%益康唑霜等。我建议用克霉唑。

阴茎处皮肤薄嫩,治疗时不可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如久治不愈,或面积大,发病广

泛者,可内服斯皮仁诺

200mg,每日

1次,连续

5天。

 

临床表明,中草药外洗是治疗股癣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见效快,止痒好,治愈后不容

易复发。实验证实,像中药黄柏、苍术、百部、青木香、土槿皮、艾叶、花椒、地肤子、

苦参、土大黄、厚朴等均有良好的抗真菌效果。青木香

60g百部

30g苦参

10g地肤子

30g黄柏

10g艾叶

10g川椒

6g。煎水,待温外洗,每日

1次,每次

20分钟,见效奇快。

 

预防股癣

 

 

(1)洁身自好,不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不使用他人内衣、内裤及洗浴用品。

(2)经常换洗内裤,并保持外阴部清洁,经常洗晒衣被。

(3)减少出汗,促进股根部蒸发作用。尽量保持干燥,穿宽松合贴身内裤。

(4)如患有灰指甲、鹅掌风、圆癣,应积极治疗,以防经手传染于阴股部。

疥疮

 

疥疮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挖掘隧道的机械伤害及其分泌毒汁的刺激)引起的皮肤病,它

是可以通过性传播的,尤其在青年男女性乱者中,本病传播迅速,故本病已经被世界卫生

组织列入性传播性疾病之中。疥疮的体征是皮肤剧烈瘙痒,而且皮疹多发于皮肤皱折处,

特别是阴部。疥疮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疾病。疥疮的传染性很强,在一家人或集体宿舍

中往往相互传染。疥虫离开人体能生活

23天,因此,使用病人用过的衣服、被褥、鞋袜、

帽子、枕巾也可间接传染。性生活无疑是传染的一个主要的途径。

 

疥虫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小虫子,疥虫的背部有无数横行的波状皱纹,躯干的后半

 


 

部有几对杆状的刚毛和长鬃,腹部有足四对,躯干后缘中央是肛门。疥虫的腭体很小,位

于躯干的前端,一半陷入躯干中,螯肢呈钳形,适宜于食用皮肤的角质蛋白。寄生于人体

表皮层内。

 

疥虫的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卵呈椭圆形,淡黄色,壳很薄,

透亮,常

46个卵聚集一处,产在雌虫所掘的隧道内。产卵时也排出大便,产卵后,成虫

死在隧道盲端。

 

幼虫自卵中孵出并生活在隧道内,不久即脱皮变成成虫,雌性若虫与雄性成虫交配后,

雌虫即在隧道内产卵,一边排卵一边前进,每天掘隧道向前进

0.55mm,移行的速度快,

虫卵就疏散在隧道内,移行的速度慢,虫卵就密集在隧道内。疥虫的另一个特点是夜行昼

伏,由于晚上疥虫的活动增加,皮肤往往瘙痒剧烈。

 

疥疮的主要症状

 

 

(1)夜间阵发性剧烈瘙痒。

(2)手缝可见疥虫掘的隧道,长约

24mm,呈灰褐色不规则曲线。此为疥虫钻行的痕

迹。

(3)皮疹好发于皮肤薄嫩的地方,尤其是在手指缝、小腹部、乳房、腋窝、腹股沟、阴

部等。皮损主要为粟米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

(4)疥疮结节。在阴囊、阴茎、阴唇、腹股沟等处发生黄豆大小的淡红色结节,此为疥

疮结节。这种结节往往经久不消,常伴有剧烈瘙痒。

谚语云:“疥是一条龙,先从手缝行,围腰转三圈,阴部扎大营”。这十分形象地描述

了疥疮的一般特征。“疥是一条龙”,说明了疥疮的症状是泛发的,不是集中在某处,同时

也说明了疥疮有发展性,常常痒无定处,如龙穿行;“先从手缝行”,说明手缝是最好发的

部位;“围腰转三圈”,说明腰部常常是主要的发病部位;“阴部扎大营”,说明疥疮最后在阴

部出现疥疮结节。

 

疥疮患者常有的伴随症状

 

 

(1)抓痕血痂由于疥疮患者,瘙痒剧烈,患者不自觉地搔抓,常常出现皮肤的抓痕和

血痂。

(2)继发湿疹化由于疥虫的分泌物刺激皮肤,加上搔抓等因素,皮肤出现红斑、丘疹、

水疱等损害,这就是继发湿疹化,往往加重瘙痒。

(3)继发感染由于搔抓,卫生条件差,或气候炎热,出汗多等原因,皮肤很容易继发

感染,出现继发性脓疱疮、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4)继发肾炎由于疥疮继发感染,而疥虫的分泌物和细菌感染等因素可以作为抗原作

用于人体,继而出现肾炎。患者可感到乏力、浮肿、腰痛等。

在诊断疥疮时,医生要作检查化验确定疥疮的诊断。那么怎样作检查化验才能确定本

病的诊断呢疥疮的成虫多藏于皮肤的隧道内,所以在作检查化验时一定要找到隧道,然后

用刀片切开隧道,将疥虫刮出,放于玻片上,用显微镜检查,很容易发现疥虫。隧道一般

在手缝多见,有时在手腕也可找到隧道。隧道事实上是一个盲管,略带弯曲,顶端有微小

的黑点,此为疥虫。

 

疥疮的治疗,主要以外治为主,一般不需全身用药。如合并感染或湿疹化等也可用内

服药治疗。

 

外用药常用的有硫黄软膏等,一般可以治愈。

 

有的患者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是由于用药不规律,治疗周期短等所致。对疥疮的治

疗特别要注意被褥、内衣的消毒。如家庭共患本病要同时治疗。疥疮的治疗周期一般需要

7

 

10天。

常用的外用药

 

 

(1)硫黄软膏从颈以下遍搽全身,每晚

1次,连用

710天。成人用

10%的硫黄软膏,

儿童用

5%的硫黄软膏。擦药期间不洗澡,不更衣。治疗结束后观察

2周,判定疗效。如有

复发要及时治疗。

(2)1%丙体六六六又称疥灵霜,用法为洗澡后凉干半小时,擦药

1次,24小时后洗

澡即可。该药为无味、无臭、无刺激的杀疥虫药物,疗效好,但经皮肤吸收后有潜在的危

害。故妇女、婴儿不宜使用,有皮肤破损者最好不用。

(3)25%苯甲酸苄酯乳剂每日擦药

12次,连用

23天,杀虫力强,效果好。

(4)30%硫代硫酸钠溶液,每日全身擦药

2次,1周可愈。

(5)甲硝唑又名灭滴灵,每次口服

0.2g,每日

3次,连用

7天为

1疗程。该药对疥螨

有杀灭作用,也可外用

2%3%灭滴灵软膏。

(6)优力肤软膏每晚全身擦药

1次,连用

35天。

疥疮患者在阴部特别是男性的阴囊可见黄豆大小的结节,质地较硬,瘙痒剧烈,这种

结节是由于人体局部对疥虫的一种反应所致。严格来说,疥疮结节是由于人体对疥虫的一

种过敏反应,组织病理显示疥疮结节主要以嗜酸性白细胞浸润为主,而嗜酸性白细胞的浸

润是一种过敏的标志。治疗这种疥疮结节用杀疥虫的药物是无效的,要使用含有皮质类固

醇激素的药膏治疗。常用的药物为肤轻松、去炎松、复方康纳乐、尤卓尔等,每日外擦

2

3次。

 

疥疮结节可用肤疾宁贴膏外贴,3天换

1次。

有一些疥疮结节顽固不消,全身疥疮已经治愈,但阴囊的结节则经久不消,患者常为

此痛苦。下面介绍几种治疗疥疮结节的方法。

 

 

(1)冷冻采用液氮冷冻的方法,可治疗疥疮结节。具体的方法是用直接接触法或喷雾

的方法治疗,每周

1次,每次

23个结节。

(2)局封取强的松龙注射液加入

2%普鲁卡因注射液局部封闭,每周

1次,共

34周。

有一些偏方验方可用于治疗疥疮:

 

 

(1)猪大板油

100g,硫黄粉

20g,胡椒粉

20g,混合成膏,外用,每日

1次,7天为

1

程。

(2)雄黄

30g,百部

30g,艾叶

30g,水煎外洗,每日

1次,10天为

1疗程。

(3)硫黄

50g,樟脑

5g,百部

50g,冰片

2g,捣烂为末,溶于

95%酒精

500mL中,24

小时过滤即可。用时加温,涂于患处,每日

3次,共

36天。

(4)地肤子

60g,花椒

20g,苦参

60g,百部

30g,水煎外洗,每日

1次,连用

7天。

(5)桐油

90g,硫黄

50g,花椒

20g。首先将桐油煎沸,再把硫黄、花椒研末,入油内煎

10分钟,贮瓶备用,用时涂于患处。

(6)10%的百部酊百部

50g,酒精

500mL,浸泡

1周,外用每日

23次。

由于患者的搔抓,很容易继发皮肤的破损及皮肤的感染。这种感染多数是葡萄球菌的

感染,表现为皮肤有脓疱或脓痂或有脓性分泌物。这种疥疮感染我们将其称之为脓疥。治

疗脓疥一方面要用杀灭疥虫的药物,另一方面要用一些具有杀菌消炎的药物。严重者可口

服抗生素,外用青黛膏(青黛

75g,凡士林

300g,先将凡士林烊化冷却,再将药粉徐徐调

入即成)。

 

预防疥疮

 

 

(1)注意个人卫生,对被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单等要用开水烫洗灭虫,如不能烫洗者,

 

一定要放置于阳光下曝晒

1周以上再用。

 

 

(2)杜绝不洁性交。

(3)出差住店要勤洗澡,注意换床单。

对疥疮的护理首先要及时清洁,尤其对可能被污染的衣服、被褥、生活用品要彻底消

毒;其次,要避免过度的搔抓,要及时剪指甲,以防通过搔抓感染脓疥,擦药、洗澡及换

衣服都要及时。如一种药物疗效不理想,要及时向大夫说明。

鸡眼

鸡眼是由长期摩擦和受压引起的圆锥形角质层增厚,有角质中心核,尖端深入皮内,基底

露于外面。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足底及足趾,如果鸡眼尖端压迫神经末梢,则行走时感

觉疼痛。

 

治疗:

 

治疗时可在医院进行激光烧灼。如各种方法均治疗无效,则可行鸡眼挖除术。

 

预防:

 

预防鸡眼首先要矫正足畸形,穿着宽松、大小合适的鞋,减少局部摩擦和压迫。

痱子

痱子是夏天最多见的皮肤急性炎症。痱子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多发生在颈、胸背、肘窝、

腘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处。初起时皮肤发红,然后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

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脓性。生了痱子后剧痒、疼痛,有时还会有一

阵阵热辣的灼痛等表现。

 

治疗:

 

生了痱子不要用手抓,不要用强碱性肥皂洗。不要用热水烫,可用温水冲洗擦干,扑撒

痱子粉。抓破后有感染的患者,应涂用抗生素药膏。

 

预防:

 

平时注意皮肤清洁,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清洗后扑撒痱子粉可预防痱子发生。

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巨细胞病毒主要侵犯上皮细胞。由于感染该病毒后可出现巨大

细胞,故名巨细胞病毒。它可通过性接触传染,在人体内引起多种疾病,并可能与致癌有

关,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病原体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群,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样结构,是一种大

DNA病毒,

直径为

80-110纳米,病毒壳体为

20面对称体,含有

162个壳粒。周围有单层或双层的类脂

蛋白套膜。它有

1个血清型,可分

3个以上亚型。它只能在活细胞中生长,一般用人的纤

维母细胞培养。它在体外生长缓慢,复制周期为

36-48小时。被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在光

学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到细胞和核变大,有包涵体形成。核内包涵体周围与核膜间有一轮

“晕”,因而称为“猫头鹰眼细胞”,这种细胞具有形态学诊断意义。

 

传染源传染源是患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他们可长期或间歇地自唾液、精液、尿

液、乳液和子宫颈分泌物中排出病毒。如果与有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异性性交,而恰好此人

此时处于排毒期,则可能被感染。如果孕妇在性生活时染上病毒,则可引起胎儿感染和围

产期感染。据统计,由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孕妇所造成的新生儿的感染率可高达

23%

而围产期感染比宫内感染的百分率更高。有人报道约

13%的母亲的初乳和乳汁中有病毒排

出。此外,输血也常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与输血的数量呈正比,尤其是当

血清阳性的供血者给血清阴性的受血者输血时,其感染的危险性最高。此外,长期接受免

疫抑制剂治疗的肾移植者中,有

90%在尿中可查到病毒,或抗体明显增高。艾滋病患者比

 

正常人更易遭受病毒感染,或使原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复活。

 

临床表现因感染途径不同而异。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有

20%在出生时无任何症

状,但也有出生后不久出现昏睡、呼吸困难和惊厥等,并于数天或数周内死亡。其他症状

有意识运动障碍、智力迟钝、肝脾肿大、耳聋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围产期感染的婴儿

绝大多数没有症状,只有少数在出生后

3个月发生间歇性发热、肺炎和单核细胞增多症。

成人的巨细胞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比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疲乏。在发热

1-2周后,

血液中淋巴细胞绝对值增多,且有异形性变化、脾肿大和淋巴结炎等。因输血所致的巨细

胞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输血后

3-4周,症状与一般的巨细胞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同,

偶尔可发生间质性肺炎、肝炎、脑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症等。肾移植

患者在术后

2个月内几乎都会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50%-60%无症状,40%-50%的病人表

现为自限性非特异性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几乎都有巨细胞毒感染,有广泛的内脏损害。

 

诊断仅靠临床表现尚不能确诊,而需依靠各种实验室手段,如病毒分离、电镜检查、

抗体测定、免疫荧光或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如病毒分离、电镜检查、抗体测定、免疫荧

光或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瑞特—姬姆萨染色或帕氏染色(检查胞浆或核内有无包涵体)等。

 

治疗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疗法。许多抗病毒药物如阿糖胞苷等对巨细胞病毒感

染无效。无环鸟苷在试管内对病毒有效,但在人体内无效。白细胞干扰素能延迟病毒的分

泌,但未见临床症状的改善。

丹毒

 

概述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好发部位是下肢和面部,其特点是起病急,

 

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病因

 

主要由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入侵所致。病人常有头痛、畏寒、

 

发热,局部表现为红斑,色泽鲜红,中心较淡

 

边界清晰并略隆起,局部有烧灼样痛,回流区淋巴结肿大,疼痛。处理不当可导致淋巴水

 

肿,严重时发展为象皮肿,因此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治疗是必要的。

 

症状

 

 1.丹毒多发部位是面部和下肢;

2.起病急,常有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增高。

3.局部出现肿状红疹,色呈玫瑰,形态不规则,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略隆起,时有

水泡,压可褪色,有烧灼感,炎症向四周扩散,中心部逐渐褪色呈棕黄色,有落屑。

4.区域淋巴结肿大,伴疼痛及压痛。

检查

 

血白细胞增高。

 

治疗

 

 1.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发生下肢者抬高患肢。

2.大剂量青酶素静滴或肌注,直到局部病变消失后,仍应继续应用5-7天。不能过

早停用,防止复发。

3.局部理疗。

白癜风

 

概述

 

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的皮肤色素脱失症,是由于皮肤和毛囊的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酶系

统的功能减退或丧失而引起。分型:寻常型和节段型,寻常型又分为:局限性、散发性、

泛发性、肢端性。分类:完全性白斑和不完全性白斑。分期:活动期、稳定期。

 

病因

 

本病的病因不清,多认为与黑色素细胞自身破坏、自身免疫有关。另外,神经化学因

素、血清铜离子降低及遗传因素都认为与发病有关。

 

症状

 

 1、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均可发生白癫风。白斑多发生在易受摩擦及阳光照晒等暴露部

位:特别是颜面部、颈部、腰腹部、骶尾处、前臂伸面与手指背部等处。无自觉症状,但

日晒后皮疹处可有灼痛感,病程慢性。

 

 2、皮损为局部色素脱失斑,斑内毛发变白,边界清楚,日晒后局部发红或起水泡。

 

 3、皮损可见于任何部位,多呈指甲至钱币大,近圆形、椭圆形,以后虽然扩大或相互

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片形,但无论其形态如何变化,白斑边缘总是可见,白斑中夹有岛屿色

素点;另一种典型的白斑是沿神经分布的带状或条索状脱色斑,白斑的边缘如刀切样整

齐。

 

检查

 

 1、电解质及无机元素检测。

2、尿常规。

3、甲状腺功能检测。

4、代谢物检测。

 

 

治疗

 

 1、药物治疗: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氮芥酒精、呋喃香豆素类、铜制剂。

2、手术治疗。

 

 3、其它疗法:光化学疗法,局部或全身应用、伪装剂或褪色剂。

 

皮肤癌

 

概述

 

皮肤癌为来自外胚叶的一类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最常见。好发于裸

露部位,如头、面、颈及手背;也见于口腔粘膜、唇、舌、外阴等部位。鳞状细胞癌发病

最高,基底细胞癌发病较低,约

101.5

 

病因

 

与长期强烈日晒、皮肤干燥、萎缩及发生角化者;化学性刺激,如长期接触沥青、煤

焦油或砷剂;物理性刺激,如不稳定性疤痕、慢性溃疡及窦道长久不愈者;皮肤增生病变,

如皮肤过度角化、粘膜白斑、色素性干皮症、乳头状瘤等密切相关。病理为鳞状细胞癌源

于上皮细胞。基底细胞癌主要由基底细胞构成,特点是癌细胞巢常有分支形,多为实质性,

也可见空腔出现。

 

症状

 

 1.鳞状细胞癌往往由角化病、粘膜白斑及其它癌前疾病转化而成。生长较快,早期即

形成溃疡。有的呈结节样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

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及骨骼。鳞状细胞癌常伴有化脓性感染,伴恶臭、疼痛。多

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作者遇一头部巨大鳞状细胞癌,其恶臭无比,脓性分泌物较多,易

出血;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其发病部位以粘膜皮肤连接处鳞状细胞癌发展最快,粘膜发

病者更容易转移。

2.基底细胞癌起病时常无症状,初期多为基底较硬斑块状丘疹,有的呈疣状隆起,而

后破溃为溃疡灶改变,不规则,边缘隆起,似火山口,底部凹凸不平,生长缓慢。转移者


 

极少,先发生边缘半透明结节隆起浅在溃疡,继之渐扩大,可侵蚀周边组织及器官,成为

侵蚀性溃疡。

 

 3.鳞状细胞癌以

3050岁年龄多发,基底细胞癌

50岁以上多发。前者发病快,常在

短期内快速生长;后者缓慢。鳞癌好发于下唇、舌、鼻、外阴、多发于皮肤粘膜交界点、

溃疡边缘高起、红硬、呈环状、菜花样外观,周边炎性反应显著,多有区域淋巴腺肿大。

基底细胞癌好发于眼眶、内眦、鼻、颊、前额、手背;溃疡边缘呈蜡状、结节形、卷起,

包有的呈黑色,炎性反应轻微或无,转移极少,主要向深部组织浸润。

检查

 

活检病理检查,对皮肤癌的分类,以及治疗方法也极其重要,而且治疗效果也不同。

 

治疗

 

治疗在众多治疗手段中,激光治疗皮肤癌有积极的功能。不论肿瘤源于何部位,特别

是解剖复杂而软组织薄弱的器官,从治疗疗效(包括远期疗效),器官功能保护,以及美

容都有独到的综合最佳疗效,是很多手术及放疗所不能比拟的,而且对面积较大治疗后可

再行二期激光植皮术,并且治疗中失血少,或不出血,术后疼痛轻微,正常组织损伤小,

对身体无严重干扰,治疗快速。

 

色素痣

 

概述

 

色素痣是由色素细胞构成的先天良性肿瘤,大多均属良性;在后期有恶变者,色素痣

一旦恶变,其恶性程度极高,转移率也最快,而且治疗效果不理想。该病均可见于皮肤各

处,面颈部、胸背为好发部位。少数发生在粘膜,如口腔、阴唇、睑结膜。对某些好发交

界痣部位的色素痣及有恶变征状的色素痣及时切除。

 


 

病因

 

由色素细胞构成的先天良性肿瘤,大多均属良性。

 

症状

 

临床上各型发病预后不一一般分四型:

 

1)交界痣:其痣细胞和痣细胞巢主要位于皮肤表皮底层,少数见于表皮与真皮邻界

部位。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多见于手掌、足底、口唇及外生殖器部位。表面平坦或者

稍有突出,面积常在

12cm之间,为淡棕、棕黑到蓝黑色,色素分布不很均匀,个别边界

不甚清楚。组织病理学特征在表皮与真皮邻接点,可观察到增长活跃痔细胞并与表皮相连,

有恶变倾向。

2)皮内痣:其细胞和细胞巢都聚集在真皮层内。表面光滑,分界明显,面积小于

1cm

有呈片状生长者,平坦或稍隆起,偶有成带蒂状或疣状,常伴毛发生长。颜色均匀而较深、

为浅褐、深褐黑墨黑色。发生恶变率极低,主要是皮内痣没有活跃的痣细胞。

3)混合痣:具有皮内痣及交界痣特点,痣细胞团位于表皮基底细胞层和真皮层。由

于有交界痣的成分,有发生恶性变的可能。

4)蓝痣比较少见,儿童期多发,好发于臀部、手背、足背。蓝色是由于存在色素细

胞层浅面胶原束光反射而成,多呈良性,恶变者极少。

检查

 

常规物理检查。

 

病理确诊。

 

治疗

 

手术适应症:

 

 1.经初步确定为交界痣及有恶变前驱症状者,应一次性切除。

2.发生于掌、足底及口唇、外阴等经常遭受磨擦的部位。

3.皮内痣影响外貌者可一次或分期切除。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概述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或)

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谓之药疹。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

 

病因

 

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引起的

最多。多为鲁米那,磺胺类,保泰松,苯妥英钠,对氨基苯甲酸,链霉素,金、砷等重金

属。其他如羟吡唑嘧啶、甲氧噻吩头孢菌素、甲氰咪胍、氯喹、异烟肼、硫酰脲等亦可引

起。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

比较大。

 

症状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可能由Ⅳ型变态反应或重金属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所引起,属重型

药疹。

 

 1.引发药物多为鲁米那,磺胺类,保泰松,苯妥英钠,对氨基苯甲酸,链霉素,金、

砷等重金属。其他如羟吡唑嘧啶、甲氧噻吩头孢菌素、甲氰咪胍、氯喹、异烟肼、硫酰脲

等亦可引起。

2.临床表现首次用药潜伏期长,一般在

20天以上。其中部分患者是在发疹型药疹基

础上继续用药而发生。此型药疹在发病开始即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出现。皮损起初表

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损害,逐渐增重,最终全身皮肤呈现弥漫性潮红、肿胀,皱褶部

位出现水疱、糜烂、渗液、结痂。灼痒感重;同时,唇、口腔粘膜潮红、水肿或水疱糜烂、

结痂;眼结合膜水肿,分泌物多,畏光。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肿大。一般于两周后,红肿减

轻,全身皮肤开始鳞片状脱屑,手足可呈套状剥脱,头发与甲亦可脱落。病程

24周。重

者可伴发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肾炎,皮肤感染,甚至败血症。若处理不当,伴发水

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时也可危及生命。

检查

 

常规检查:

 

 1.血常规。

2.尿常规。

3.生化全项。

治疗

 

(一)病因治疗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鼓

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对由重金属如砒、金等引起的药疹,要给

与络合剂,如二巯基丙醇(BAL)等使之与重金属离子络合后从尿中排出。

 

(二)对症及支持疗法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1.抗休克与供氧对伴发过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争,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

1:1000肾上

腺素

0.30.5ml。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喉头水肿已堵塞呼吸道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2.激素对

Steveus-Johson综合征、TEN、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及早使用大剂

量糖皮质激素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用量应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为准。症状控制后应尽快

减量至停药。

3.抗组胺药选

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每次

50mg,每日

3次或

20mg肌注,每日

3次等,对皮肢瘙痒与水肿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胶体或蛋白质的输入量,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5.预防及治疗感染。

6.粘膜损害的处理可用

3%硼酸水清洗结膜,皮质类固醇眼药滴眼每

3h一次。

7.皮肤损害的局部治疗选用无刺激、具保护性并有一定收敛作用的药物,根据损害

的特点进行治疗。

多型性日光疹

概述

 

多形性日光疹是日光照射皮肤后出现的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是一种常见于中青年女

性的光感性皮肤病,春夏多见,常反复发生。

 

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一个

T细胞介导的迟发性光变态反应。致病光谱较

宽,中波及长波紫外线均可致病。有的

 

患者有家族发病史。

 

症状

 

 1、常在日晒后

1小时内,局部感觉灼热或瘙痒,数小时后至数日后发疹。

2、在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样或水疱等皮疹。

3、好发于颜面、颈、胸、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

4、自觉剧痒。

5、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于照射后,皮损明显加重,痒感加剧。适当避光后则有好

 

转。皮疹可反复发作数月甚至数年。

 

检查

 

 1、血常规。

2、肝功能。

3、X线检查。

4、心血管检查。

5、皮肤病特殊检查。

光斑试验阴性。紫外线红斑反应试验呈异常反应。

 

治疗

 

 1、一般治疗:避免日晒,外出时注意遮阳,暴露部位应用广谱遮光剂。

 

 2、药物治疗。

 

 3、对症治疗。

 

麻疹样红斑型药疹(猩红热样红斑型药疹)

概述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或)

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谓之药疹。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

 

病因

 

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引起的

最多。多为解热止痛药,巴比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

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大。

 

症状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药疹亦称发疹型药疹。较常见,属轻型药疹,可能由第Ⅳ型

变态反应所引起。

 

 1.引发药物多为解热止痛药,巴比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

2.临床表现突然发疹,常同时伴有轻或中度发热,中或重度瘙痒。麻疹样红斑型药

疹皮肤损害与麻疹酷似,为散在或密集的红色帽针头样皮疹,以躯干为多,可泛发全身。

猩红热样型药疹的损害与猩红热相似。初起为细小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顺序向下

 

发展,于

23天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面部四肢可出现肿胀,以皱褶处及四肢屈侧为明

显。

 

检查

 

常规检查:

 

 1.血常规。

2.尿常规。

3.生化全项。

治疗

 

(一)病因治疗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鼓

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对由重金属如砒、金等引起的药疹,要给

与络合剂,如二巯基丙醇(BAL)等使之与重金属离子络合后从尿中排出。

 

(二)对症及支持疗法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1.抗休克与供氧对伴发过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争,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

1:1000肾上

腺素

0.30.5ml。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喉头水肿已堵塞呼吸道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2.激素对

Steveus-Johson综合征、TEN、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及早使用大剂

量糖皮质激素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用量应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为准。症状控制后应尽快

减量至停药。

3.抗组胺药选

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每次

50mg,每日

3次或

20mg肌注,每日

3次等,对皮肢瘙痒与水肿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胶体或蛋白质的输入量,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5.预防及治疗感染。

6.粘膜损害的处理可用

3%硼酸水清洗结膜,皮质类固醇眼药滴眼每

3h一次。

7.皮肤损害的局部治疗选用无刺激、具保护性并有一定收敛作用的药物,根据损害

的特点进行治疗。

(三)对轻型药疹的治疗一般于停药后

27天皮损即可消退。若全身症状明显时,

可口服相当于强的松

2040mg/d,皮疹消退后即可停药或减量。有继发感染时给与全身性

抗生素治疗。局部可用单纯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止痒消炎,有糜烂渗液时可用湿敷。

 

 

Stevens-Johson综合征型药疹

 

概述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或)

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谓之药疹。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

 

病因

 

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引起的

最多。常为磺胺类特别是长效磺胺,巴比妥,保太松等解热镇前药,苯妥英钠等。此外,

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

大。

 

症状

 

 Stevens-Johson综合征型药疹多由Ⅲ型变态反应引起,属重型药疹。

 

 1.引发药物常为磺胺类特别是长效磺胺,巴比妥,保太松等解热镇前药,苯妥英钠

等。

2.临床表现发病急,伴高热等全身中毒性症状。皮损分布广泛,以水疱、大疱、糜

烂与结痂为主。常位于腔口周围,并严重地侵及粘膜。可出现肝、肾功能障碍并伴发肺炎

等合并症,病死率

5%10%

检查

 

常规检查:

 

 1.血常规。

2.尿常规。

3.生化全项。

治疗

 

(一)病因治疗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鼓

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对由重金属如砒、金等引起的药疹,要给

与络合剂,如二巯基丙醇(BAL)等使之与重金属离子络合后从尿中排出。

 

(二)对症及支持疗法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1.抗休克与供氧对伴发过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争,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

1:1000肾上

腺素

0.30.5ml。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喉头水肿已堵塞呼吸道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2.激素对

Steveus-Johson综合征、TEN、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及早使用大剂

量糖皮质激素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用量应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为准。症状控制后应尽快

减量至停药。

3.抗组胺药选

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每次

50mg,每日

3次或

20mg肌注,每日

3次等,对皮肢瘙痒与水肿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胶体或蛋白质的输入量,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5.预防及治疗感染。

6.粘膜损害的处理可用

3%硼酸水清洗结膜,皮质类固醇眼药滴眼每

3h一次。

7.皮肤损害的局部治疗选用无刺激、具保护性并有一定收敛作用的药物,根据损害

的特点进行治疗。

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概述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或)

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谓之药疹。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

 

病因

 

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引起的

最多。多为磺胺类,水杨酸盐,保泰松、氨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酚酞,青霉素,四环素,

巴比妥,苯妥英钠等。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

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大。

 

 

症状

 

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TEN)为最重型药疹,一般均在急诊中先见到。

 

 1.引发药物磺胺类,水杨酸盐,保泰松、氨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酚酞,青霉素,

四环素,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2.临床表现起病急,伴有高热、烦躁、嗜睡、抽搐、昏迷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皮

肤表现为表皮全层坏死及表皮下大疱形成。开始时为大片鲜红斑片,继而紫褐色,12

内斑上出现大疱并扩展,副合成几十厘米大小,呈现出多数平行性条状绉纹。大疱极易擦

破而出现大片糜烂,类似Ⅱ度烫伤。Nilolsky征(十),同时,口、眼、鼻、上呼吸道、

阴部、食管处粘膜,可广泛受累。粘膜脱落后出现大片糜烂面。疼痛极著。体温常持续在

40℃上下,历

23周不退。心、肾、肝、脑亦常受累。预后严重,病死率

25%50%。多因

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水电解质紊乱而死亡。

3.鉴别诊断需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相鉴别。

检查

 

常规检查:

 

 1.血常规。

2.尿常规。

3.生化全项。

治疗

 

(一)病因治疗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鼓

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

 

(二)对症及支持疗法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1.抗休克与供氧对伴发过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争,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

1:1000肾上

腺素

0.30.5ml。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喉头水肿已堵塞呼吸道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2.激素对

Steveus-Johson综合征、TEN、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及早使用大剂

量糖皮质激素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用量应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为准。症状控制后应尽快

减量至停药。

3.抗组胺药选

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每次

50mg,每日

3次或

20mg肌注,每日

3次等,对皮肢瘙痒与水肿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胶体或蛋白质的输入量,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5.预防及治疗感染。

6.粘膜损害的处理可用

3%硼酸水清洗结膜,皮质类固醇眼药滴眼每

3h一次。

7.皮肤损害的局部治疗选用无刺激、具保护性并有一定收敛作用的药物,根据损害

的特点进行治疗。

急性淋巴管炎

概述

 

淋巴管炎多数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破损处或其他感染源蔓延到邻近淋巴管所

引起。

 

病因

 

多数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可能来源于口咽炎症、足部真菌感染、皮肤损伤以及

前述的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其主要病理变化为淋巴管壁和周围组织充血、水肿、

增厚,淋巴管腔内充满细菌,凝固的淋巴液及脱落的内皮细胞。本病多见于四肢,往往有

一条或数条红色的线向近侧延伸,沿行程有压痛,所属淋巴结可肿大、疼痛。严重者常伴

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及白细胞计数增多。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症状

 

 1.四肢为好发部位,有损伤感染病源。

2.可见一条或数条“红线”向近侧延伸,有压痛,所属淋巴结肿大、疼痛。

3.严重者往往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厌食,血象白细胞计数增加。

检查

 

 1.感染病源近端皮肤沿淋巴管走行可见一条或数条红线,并向近心端延伸,局部较硬,

有压痛。

2.血象白细胞计数增加。

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源。

2.局部热敷、理疗。

3.有全身症状时,可用抗菌消炎治疗(第三代头孢抗菌素)

 

急性淋巴结炎

概述

 

急性淋巴结炎多数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源,由于化脓菌侵淋巴管侵犯淋巴结所引

起的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严重时常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如处理不

及时可形成脓肿。

 

病因

 

多数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可能来源于口咽炎症、足部真菌感染、皮肤损伤以及

前述的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

 

症状

 

 1.早期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可活动;

2.后期往往多个淋巴结粘连成硬块,不易推动此时表现皮肤常红、肿、压痛明显,并

合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形成脓肿。

3.以颈、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多见。

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治疗

 

 1.及时治疗原发病源。

2.局部热敷,理疗或外敷消炎药膏。

 

 3.形成脓肿时,及时切开引流。

4.有全身症状者,可给以抗生素(第三代头孢抗菌素)

5.影响美容部位的脓肿,可选穿刺吸脓,局部注射抗生素。

急性蜂窝组织炎

概述

 

急性蜂窝组织炎是皮下、筋膜下或深部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其特

点是不易局限,且迅速扩散,与正常组织无明确界限。

 

病因

 

往往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或腐败性细菌感染所至。炎症常在皮

肤、软组织损伤后发生,化学

 

性物质刺激如药物注射不当或异物存留于软组织可诱发感染。临床表现常因细菌的种类、

毒性和发病的部位、深浅而不同。病情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

 

症状

 

 1.局部呈现为红、肿、热、痛,红色较暗无明显界限,中央部颜色较周围深;中央部

常因缺血发生坏死。部位表浅者症状明显,部位深者常只有局部水肿及深压痛。由产气的

厌氧菌所引起的急性蜂窝组织炎,局部可及捻发音。

2.可伴有高热、寒战、头痛、全身无力、白细胞计数增加。

 

 3.常易并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检查

 

血白细胞增加。

 

治疗

 

 1.全身治疗:卧床休息、止痛、患肢抬高,选用有效抗生素(第三代头孢抗菌素)

2.局部治疗:热敷,理疗,外敷药物。

3.手术治疗: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有时虽无脓肿形成,但为了减轻组织张力或压迫,也应作切开减压。

 

黄褐斑(肝斑)

概述

黄褐斑又名肝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后天性色素沉着过度性皮肤病,发生于日晒部位,并于日晒后加重。中青年女性多见。病程慢性,无明显自觉症状。病情有一定季节性,夏重冬轻。色素沿着区域平均光密度值大于自身面部平均光密度值的

20%以上。

 

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以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一般认为与内分泌改变(如妊娠)、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慢性疾病及外界刺激有关。如痛经、慢性盆腔炎、长期口服避孕药、妊娠期、营养不良、贫血、内分泌障碍或慢性疾病等,但也有不少病人的病因不明。

 

症状

 

 1 皮损为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形状不规则。面部对称分布,颊部最多见,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鳞屑。

2 日晒或月经期皮损颜色加深。

3 无自觉症状。

 

检查

 

 1 肝功能。

2 肾功能。

3 病理检查。

 

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可能的病因,避免加重的因素。

2、口服或静注大剂量维生素C。

3、局部使用脱色剂及抑制黑素形成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