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系统头像原始图片:世界货币战将愈演愈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06:12
世界货币战将愈演愈烈 2012年02月16日 13:20:16
来源: 环球时报  新华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印】【纠错】

  21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处于一种无秩序状态下,而这种极度混乱也敲响了一场世界货币战的战鼓:为了给本民族在世界市场上创造某种优势,为了掩盖它们财政政策和税务政策的弊病,为了弥补它们体制结构中的弱点,世界各国的强权者们都在不遗余力地挖掘和发挥本国货币的能量。

  无论是否出于本意,中国已经成为这场全球性战争的一方。那价值超过3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已经使它把自己变成货币武力的中心。即便是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可中国也不得不为这个裸露的侧翼而感到不安,那就是:中国的出口经济依赖于美元和欧元的稳定。

  在这场货币战争中所确定的目标和可能使用的手段,取决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经验。为了预测这场冲突的结局,回顾主要货币的历史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历史有助于让人们理解,美国究竟已经走了多远,欧元区在失控的情况下到底还能走多远。

  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如今有意识地驱使美元贬值,这种政策性操控将导致美元走向毁灭。在欧洲,何为正确的货币政策又重新引发争论。欧元到底是以稳定为主,还是应该把它作为欧洲大陆统一的“牺牲品”,“并为此不惜任何代价”。

  从欧洲的视角看,稳定机制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在德国,由于上世纪20年代以及之后的几次通胀,货币稳定成为中央银行稳定且唯一的任务,这与美国的联邦储备系统还承担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等任务不同。所以德国将这种货币稳定的文化出口到欧洲,所有参与欧洲稳定计划的国家都会认识和接受这种货币稳定的概念。

  稳定的货币对于德国这样的大国来说是有利的,可以维护出口行业的健康。但对南欧来说,有着不同的影响,比如意大利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菲亚特只有在欧元贬值的情况下才能存活并创造利润。他们并不需要一个稳定货币,而更愿意要一个弱势货币。而现在,德国试图让大家接受稳定的欧元,但并不知道这能起多大作用。

  欧元,这个第二大储备货币的状况将继续恶化,至少这个世界性外汇体系的第二大支柱已经出现裂纹。自从1999年欧元投入使用之日起,欧元区就属于一个脆弱的大经济体和一个貌似强大的可怜虫。连续多年来,希腊等外围国家在竭力追赶核心国家,尤其是德国的工资水平。当欧元区核心国家全力于投资和出口时,它们却投注力量于消费和进口。欧元区诸国之间的竞争力距离因此越拉越大,这种差距已经远远超出了上世纪90年代作为欧元这个共同货币所必须拥有和保持的共存基础。

  这个经济联盟和货币联盟孕育着一种危险的爆炸性混合剂:高债务、缺乏合作精神的经济实体,以及资本能力弱小却乐于冒险的借贷机构被捆绑联系在一起。尽管在欧元拯救舞台上,最后的一幕尚未编写出来,但眼下的情况却显而易见:在未来的岁月中,欧元区将成为金融危机的温床,从稳定的许诺中将孕育出不稳定的征兆。

  黄金和白银价格的上涨是人们对纸币失去信任的明确表现。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离开类似于稀有贵金属这样的固定价值基础,国际货币体系还能否获救?当然还有一个选择,尽管稀释美元价格、欧元的生存危机四伏,所有这些都令中国所面临的风险增大,然而其中却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对于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外汇储备者中国来说,这是一种风险。两种西方大型储备货币的某种迅速、无法预料和控制的价值衰减,也许会给中国政府在资产组合方面带来难以预见的损失,因为其资产以美元和欧元投资为主。尤其是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势必会像2008年那样,将面对出口严重衰退的局面。

  对于中国而言,这也是一个机遇,因为这个国家拥有一种尚未被发现的财富:人民币。在未来10年、20年间,中国有可能使自己的货币变成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有可能取代备受虐待的美元和名声不好的欧元,而在世界货币体系中作为第三大支柱获得稳定性的奖章。要想摘取这一胜利成果,这个国家就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逐步使人民币国际化,并以此使自己———就像在当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所显示的那样———走上一条布满荆棘之路。风险是不小,可即便是保持原状也依然危机四伏。从长远看,现在这种把人民币捆绑在美元上的政策,并非良方,因为它把美国价值萎缩的疾病也转嫁给中国自身。

  只要成功地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那么中国政府在和平与繁荣方面对于21世纪所作出的贡献,绝不亚于美国启动的马歇尔计划为20世纪所作出的贡献。当然,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就是21世纪的中国马歇尔计划,只是一种现代的游戏。世界货币的混乱和对抗在未来的岁月中将愈演愈烈。(丹尼尔·艾克特 德国金融政策专家,著有《钱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