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图片大全:<祝 福>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2:05:45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小说语言技巧及其作用。

          3、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关注她的命运,思考其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方法:复述、概括、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朗读精彩语段

学法指导:1、先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明确文章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然后局部分析比较祥林嫂外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这一变化的原因,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

          2、师生、生生合作,探讨《祝福》文题的含义并品析本文的语言特色,进一步理解鲁迅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鲁迅先生在《坟·灯下漫笔》中把中国封建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对于“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的二十一世纪的你们来说,真可谓“不是我想象”。然而,事实原本如此,不可更易。几天,让我们读读先生的《祝福》,听听主人公“祥林嫂”哀怨凄楚的倾诉吧!

二、解题

 1、背景介绍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与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在小说中,鲁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2、关于“祝福”

    “祝福”是当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求来年“幸福”。

三、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

 1、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2、四人一组以“我”为角度叙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指定一男生讲述。

要求:①叙述要客观、条理,必要时也可作适度发挥;②尽可能体现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心”;③语言流畅,吐字清晰。

 3、四人一小组研究并为“祥林嫂”编写“年谱”,体现她的人生悲剧。

    时间:二十六七岁以前——三十七八岁

快乐和幸福:                         苦难和不幸:

逃出婆婆家在鲁四老爷家做工                被婆婆卖掉

满足,有笑影,白胖了                      拼死反抗

 

再婚:没婆婆,丈夫有力气                  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

      有自己的房子                        她又流落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生了儿子                            被鲁镇的人歧视(阿毛、额头上的疤)

      胖了                                被鲁四老爷鄙视

                                          对地狱的恐惧

捐门槛赎罪                                参加祭祖仪式被拒绝

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惴惴的,头发也花白了,最终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带着疑问和恐惧而死

 4、尝试:结合“祥林嫂年谱”,指定一名复述能力较强的女生讲述“祥林嫂”的故事。(或做作业)

要求:小说是一种叙事文体,可从不同角度叙述课文,既可熟知内溶,把握思路,又能提高表述能力。

四、课堂讨论

 1、讨论小说的线索

思路:①以“我”的见闻为线索;②以“祝福”为线索;③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线索。

解说:讨论不必纠缠于“线索”这一概念,以着重理解小说的情节是围绕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展开的。

 2、学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明确:采用了倒叙式。小说先写出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惨结局,然后由回忆把其不幸的一生写出来。先写出结果,有利于吸引读者,抓住读者的心,对读者的心灵造成强大的震撼,促使读者去思考,便于作者与读者的心理沟通,便于取得读者的认同。后对祥林嫂身世的叙述,可以帮助读者根据情节去认识封建礼教是如何摧残迫害祥林嫂的,并从多方面去认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害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加深对作品思想性的理解。

五、分析祥林嫂所处的典型环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小说主题

 1、鲁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

①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②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

 2、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他向“我”大骂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变法,但是他因循守旧。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周身血脉,封建伦理浸透了通体细胞。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世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3、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其态度如何?

祥林嫂周围的人对他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柳妈对祥林嫂再嫁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又把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他人笑话。这种人情的冷漠也可在鲁镇女人们“鄙薄”“烦厌”的神情中、在四婶“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慌茫的语调中、在短工简洁、“淡然”的回答中看得分明。

 4、小结:鲁镇是一个封建礼教罗网笼罩下封闭落后的社会,是旧中国整个黑暗社会的缩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保守、自私,毫无温情可言。可见,祥林嫂生活在一个冰封无化的世界里。

(解说:人应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命运也应属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因此,对“鲁镇”环境的分析将有助于对主人公祥林嫂悲剧命运根源的探求。)

六、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

课题一:关于祥林嫂的死因

明确:祥林嫂是一个“勤快”“能做”而又善良的女人,她是在久已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苦苦挣扎到最后一息的。她并非死于自杀,对自己的死不承担任何责任。再者,许多在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有过失的人物:鲁四老爷、四婶、婆婆、柳妈等也没有一个可以承担祥林嫂死亡的“直接”原因,实际上他们也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祥林嫂一生犯了个大错——寡妇改嫁。她触犯了“好女不更二夫”,从一而终的“灭人欲”的理学科律。最终被封建道德熏染的鲁镇人合谋杀害了。可见,封建礼教和迷信才是残杀祥林嫂的“元凶”。

课题二:如何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①面对不幸的命运,祥林嫂抗争过吗?②祥林嫂的反抗与封建礼教人吃人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明确:祥林嫂的抗争是自发的,还缺乏明确的认识,不是也不可能是自觉地针对封建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抗争的结果是,也不是跳出了“苦海”进了“狼窝”,就是怀着恐怖走向更加痛苦的深渊。这种命运的结局正是那个社会给她安排的。

课题三:作者以“祝福”为题,有何深刻含义?

明确:①体现了小说以事件命名的特点;②祥林嫂这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是由祝福这个典型事件牵动出来的。只有将其不幸置于祝福的环境中,才能更清晰地揭示出旧中国社会,尤其是神权在其悲剧一生中的作用,更能深刻结合四处祥林嫂悲剧一生的社会根源,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③把祥林嫂的悲剧一生放在“祝福”的环境中,才能增强祥林嫂命运的悲惨性,从而深化主题,把批判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的主体进一步强化,即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者的呼号”展示给读者。

七、分析“我”的形象及以“我”为叙述人的意义

①小说中的“我”是一种什么身份的人?(是一个远离闭塞、衰败和萧索鲁镇的社会环境,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社会精神和道德观念禁锢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但潜意识里想逃避现实矛盾的,灵魂还受着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精神道德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②作者为什么选择“我”——一个远离故乡的知识分子作为叙述人,而不用其他人,如鲁四老爷、四婶、冲茶的短工或是柳妈呢?(①故事中除了我之外,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祥林嫂的不幸,只有远离了鲁镇传统社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我”才能站在更高的视点上,以“智识者”的理性精神来认识和思索祥林嫂悲剧的实质及其社会意义,来暴露鲁镇人们人性的残忍。②小说通过“我”——祥林嫂不幸的目击者对现实的冷漠和无动于衷的态度的刻画,更能突现出祥林嫂的不幸和社会的无情。)

八、板书设计

              情节    内容                   人物         主题

眼前

              序幕:祝福景象               四叔夫妇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卫老婆子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婆婆

       回忆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大伯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柳妈

       眼前 —尾声:祝福景象               短工

九、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

  1、分析祥林嫂的外貌描写

  2、欣赏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特色。

十、总结

  1、主题:《祝福》通过对祥林嫂悲惨人生的叙述以及造成祥林嫂悲剧一生的社会环境的勾勒,揭示了旧中国农民尤其是广大妇女悲苦生活的社会根源,从而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同时还又促人警醒,呼唤劳苦群众的自我意识之意。

  2、爱迪生说“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了祥林嫂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幸福。最后,在富人的声声“祝福”中绝望地离开了人世。鲁迅以其对历史和人生深邃独特的思考揭穿了封建礼教“伪善的”面纱,给后人更多的警示和希望。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同愚昧和邪恶的思想作斗争是所有追求“科学”和“文明”的时代人的共同心愿及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