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秘境:戏说官场“潜规则”(三十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2:04:12

戏说官场“潜规则”(三十八)

吴越论春秋

按照辞书解释,“一把手”即同“第一把手”之义。 “一把手”是“第一把手”省略了“第”字的简称。“(第)一把手”就是在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这是中国特色的一个称谓,尽管有专家说用“一把手”来称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第一责任人不科学,但人们仍喜欢这么叫,甚至还冠冕堂皇地出现在一些官方公文中。

从党委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职务、职位的设置来看,把党委书记称之为“(第)一把手”,是由于历史上长期存在“第一书记、第二书记、第三书记”的职务设置和党委成员的地位排序而延续下来的。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虽然“第一书记”的提法不再使用,但是取而代之的所谓“一把手”或“党政一把手”之说,日益流行开来,而且有不断被正面化和强固化的趋势。现在所用的“一把手”,有时泛指各级各类组织和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有时主要指党政主要领导人,既包括党的委员会书记及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的主要领导人,也包括政府首长和政府各部门和办事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而使用频率最高的则是,用“党政一把手”来囊括各级党的书记与各级行政首长。

在有些地方,“一把手”的话就是金科玉律,说一不二,大权一把抓,用人一言堂,开支一支笔。大权独揽,独断专行,什么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什么都要请示他,并且必须照他的指示办。一些专横的“一把手”始终牢牢地抓住人、财、物要害部门,其他的班子成员或副职都不能也不敢插手,否则,会有好果子给你吃。正是有些“一把手”位高权重,长官意志强,一些副职才习惯于“一把手”拍板,以至真有意见也不敢提,怕伤和气,怕打击报复,怕对自己前途不利。

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即:“一把手是绝对真理,二把手是相对真理,三把手就没有真理”,“一把手是说一不二,二把手是说二不一,三把手是说三道四,五把手、六把手是说说而已”。这种所谓“一把手”现象(说法和做法)、“一把手”体制的存在,其弊病很多,危害极大。近年来,有不少腐败与“一把手”有关,或者有直接关系,“一把手”往往是以一人之力搏万千之众。“一把手”如果失去控制,失去了有效监督,后果相当严重,甚至可以是达到“一把手”一手遮天的地步。

其实,从历史上看,中国的“一把手”现象形成由来以久,在长期受封建体制影响下,从家庭的“一家之主”,到一个部门的“老大”,直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一国之君,我们的生活中似乎不可缺少了这么一个“一把手”,好听点的,叫“主心骨”,群龙不能无首。如果仅仅是持家,有个一家之主,小事拿主意,大事做决定,也未尝不可,并无大碍,但是,倘若将家庭模式照搬到社会上,搬到企业、搬到政府、搬到党的建设当中,那么我们的社会,恐怕就要出现大的问题了。我们常说领导者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把权力给了公仆,并不等于把权利仅仅赋予给了“一把手”,而是两只、三只,甚至N只,是给予了一个集体。可是,我们的“二把手”、“三把手”,又在哪里?做些什么?

在我们周围,好多“一把手”不是个人主义逞能,就是长官意志膨胀。他们在决策上随心所欲,惟我独尊,不管多大的事,都敢一拍脑袋就“拍板”,在重大项目决策上,由于缺乏民主与科学,缺乏政策的延续性和制度的保证,那些屡禁不止的所谓形象工程、半拉子工程一再冒出,也就不难理解了,至于造成多么严重后果,好像没人会真正追究似的。所以,在我们的政府机关,在我们的国企事业单位,经常能看到在用人上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不正常现象,而这种用人方法,也是产生腐败的促进剂。“一把手”一手遮天,其以权谋私的机会也就更多,可能性也就更大,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权力寻租”活动。在“一把手”一手遮天的高压下,所有本该进行的组织程序,都会有可能成为表面化的形式。

各级“一把手”手中权力到底有多大?这很难说清楚,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在其管辖范围内,“一把手”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可以说是一言九鼎。在“一把手”说了算的体制下,任何监督机制、法律手段都会变得软弱无力,苍白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