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3北望天狼:戏说官场“潜规则”(三十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4:27:07

戏说官场“潜规则”(三十四)

吴越论春秋

1220日下午,西北五省(区)党校研究生班咸阳考区被一名考生搅成一锅粥:身为该校07级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员的乾县科技局局长王显亮,竟然对一位重申考场纪律的考区负责人破口大骂,并声称“这是啥考试,还弄得和真的一样,我掏钱买文凭,你有啥资格管我!”致使该考场考试时间延迟10多分钟。(1222日 人民网)

科技局长胆敢闹考场,并直言不讳地声称“掏钱买文凭”,尽管他的做法不对,却是实实在在地讲了一句真话、实话,直指了当前党校文凭管理的乏化和庸俗化规则,潜藏的问题令人深思和玩味。

一、买文凭成潜规则。我们不少干部的文凭,实际上就是花钱买来的,像王局长亲自参加考试,还真不错,比让人替考的强多了,无怪王显亮局长愤怒,愤怒的有道理啊!其实,这是王局长一不小心说的真话,你的想法大家都知道:既然很多人的文凭都是掏钱买来的,那咱钱都掏了,获得文凭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考试还搞得这么一本正经干吗?可你的表现是一位局长所应有的素质吗?你怎么这么不成熟,把心里话在这么严肃、公开的场合说出来呢?王显亮的确该受到严肃批评,不过,“我掏钱买文凭,你有啥资格管我”这一掏心窝子的话,还是很有些“警世通言”的价值,足以警诫世人。

二、考试作弊现象泛滥。一个“还弄得和真的一样”暴露了这种考试的丑陋,表面看是真的,实际上是作弊泛滥,根本不真,王局长只不过是猖狂到失去理智,说出了真话,所以满场哗然了,事后,党校考场肖波处长告诉记者:“因为在当天上午的考试中,601考场曾发生考生传阅试卷的事情,所以下午考试时,我特意重申了考场纪律,想不到这名迟到的考生‘很不理智地与我发生了口角,说了一些很不入耳的话’。”肖的话很明白,作弊只要理智就可以,这样的现象,只是不入耳,如果说好听点,入耳了,就可以了。由此,可见考场风气一斑。某些官员再买文凭的时候,当以此为鉴,将相关事项“大雪无痕”地悄悄地在私下里处理好,千万不能再如此愚蠢地在考场里公开露丑了。

三、学习形式主义。其实,王局长大闹考场的背后还是我们当前干部学习中的形式主义土壤孕育出一个畸形怪胎,“这是啥考试”告诉我们这样的畸形考试在干部学习中的普遍,“还弄得和真的一样”告诉我们这样的考试是穿着真的马甲玩假的,“我掏钱买文凭”告诉我们某些官员买文凭很平常;“你有啥资格管我!”则是对某些官员以资格为资本,以权力为要挟不学习,应付学习,作假学习的一个形象勾勒。

所以如此,原因固然很多,但关键在于,现在一些地方,将学历与官位划同等号。长期以来,在干部的使用提拔中,文凭是最重要的“敲门砖”和主要的权衡硬指标。比如,不少省市公开招录领导干部,规定报考处级岗位必须是研究生,而报考副厅得有博士头衔才行。至于有何真才实学,那倒在其次。在职读硕读博,文凭很吃香,水平、能力有无提高,则通常不在组织考虑之列。

  问题是,在职官员大多公务缠身,还得忙于各种应酬,哪有时间沉下心来,接受系统的学历教育?于是,“掏钱买文凭”便成了一些人渴求“进步”的惟一选择。毕竟,全国像张平那样只有中专学历,而能官拜国家发改委主任的,即使在市县一级政府也少得可怜,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

当文凭成为决定干部升迁的绝对否决依据时,便繁衍和催生了某些干部不择手段买文凭。而相形之下,与国民教育中严格的选拔与考核机制比,各级党校教育相对宽松,就成为了一部分人获取文凭的捷径。事实上,党校教育管理的相对松散,尤其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地方党校置自身的严谨于不顾,学员只要交了钱就可发文凭。于是,通过党校学习“买文凭”就成了某种潜规则。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王显亮倒是一条心直口快的血性汉子。一句“掏钱买文凭,你有啥资格管我”,虽然说得很不得体,但它表达了在惟高学历是取的语境中,部分为官之人所面临的困惑与无奈,同时暴露出目前部分党校学员“忙于充电”,并非为了更新知识,提升执政能力,而是指望把“买”来的硕士或博士文凭,当作个人加官晋爵的敲门砖。

我们由此看到了权力在缺乏有效制约下的蛮横,看到了某些官员在获取文凭上的“志在必得”,看到了其根本不以买文凭为羞,看到了学术遭受权力的极大羞辱。普通公众在心底还有些疑问:局长“掏钱买文凭”的钱到底由谁“埋单”,是公款还是自己的钱?如果是公款,能听任官员们用来买文凭吗?如果是公款,它作为买文凭的支出在财政预算报告里又会以怎样的一种面目出现?

毋庸讳言,“掏钱买文凭”决非个案,它已成了一道丑陋的风景。但对于如此丑陋的出现,板子显然不能都打到把持权力的王显亮们的屁股上。所谓的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文凭发放者的配合,“掏钱买文凭”之类的官学交易又如何能轻易付诸实施呢?某些官员想利用权力攫取文凭,学术为啥就很难说“不”呢?那些“真的假文凭”的大量存在,难道不正是学术底线失守的产物吗?是不是学术的行政化使得学术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从而使得学府与官场轻易便可对接?当学术附丽于权力,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又如何会有丰厚的土壤?

可以预言,只要在官员任用过程中,一味认为学历与水平成正比,并以此作为考量干部的硬指标,那么,“掏钱买文凭”的闹剧还将继续下去,甚至有可能会弄得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