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毛毛雨 慕容晓晓dj:戏说官场“潜规则”(二十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7:01:45

戏说官场“潜规则”(二十六)

 

吴越论春秋 

中国的公务员队伍世界最庞大,中国的官员数量也绝对不亚于世界任何国家。前几天才看到网友曝出辽宁铁岭市有9个副市长、20个政府副秘书长的新闻,想不到这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不日又出了河南新乡市的副市长编制竟然比铁岭还多2个,秘书长下面有16个副秘书长、6个调研员协助副市长工作。这还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难怪网友惊叹:“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新乡的副市长、副秘书长多得扎堆,打麻将可以凑几桌。

副职超编扎堆,说到底,是官员的利益使然。政府机构的存在和维系虽然在法律上是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但实际中总是难以脱离部门利益,尤其是部门领导利益的纠葛。扩大本部门的编制,不仅能够为领导带来更多的权力和声望,更增加了其维持和提升自身地位的几率。正是在这种官僚组织的本性驱使下,政府部门的每一次机构精简都显得“伤筋动骨”,每一个部门在精简中莫不想着维持甚至借机扩大自己的编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了多次较具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采取了一系列精兵简政措施,但是一些政府机构仍然难以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干部管理体制的不规范性、不科学性、不严格性,甚至随意性。比如一级政府,究竟应该有几个副职,我们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规范的秩序、科学的设置。于是一些要官的、跑官的、买官的、需要“照顾”官的人就不得不给予、不得不安排,不得不照顾。于是副职队伍就无限拉长,“南郭先生”也随之增多。这就形成了一个官场怪圈,职务越来越高,管事越来越少,皇粮越供越众,办事越来越难。这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官制体系,最终令政府财政负担越来越重,用于民生的投入越来越少,社会腹诽越来越多,大大降低了人民政府威望。

副职泛滥,归根到底在于制度阙如,领导班子成员的编制无明文规定。现行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对政府领导班子的设置均没有明确的办法,对政府部门的编制尤其是副职人数并无明确的控制,这不仅与民主、法治原则相悖,法无禁止即许可。这自然成了“副职泛滥”的缺口。而且也是我国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成效甚微,机构精简后再度膨胀,以至最后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政府财政变成“吃饭财政”的重要原因。而副职膨胀,又必然埋藏着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坑多路不平,水里鱼多水不清,世上官多不太平。

副职就是为正职顶雷的,一旦安全出事故,先搞副职,就是反腐败也是先抓副职,正职总是有人掩护,所以副职越多,正职越安全。

众所周知,政府里的官多了,对老百姓来说不是好事。一是办事效率降低。老百姓有事,还真找不到人;二是,增加了行政成本。每个官都会享受到相应级别的待遇。待遇是用纳税人的钱支付的;三是权力滥用,是产生官僚主义的温床;四是容易产生用人制度上的腐败。反正副职再多也没关系,只要有人付出腐败成本,那就可以往副职上“挤”。副职扎堆,各负其责,那倒好说,无非是增加行政成本。但常见的情形是,要么龙多不治水,揽功诿过;要么各立山头,相互扯皮。结果,政府机关被副职们变成了名利争斗场所,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广大纳税人。

精兵简政,我们喊了多少年,但一直收效甚微,甚至毫无收效。为什么?其原因还在于我们的“官制”不严格、不严肃、不规范。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一是要管住人,二是要管住钱。组织部门要在制度和纪律上扎紧违规进人、违规增编的口袋,坚决纠正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情况,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同时,各级人大还要严把财政预算关,对于超编人员不予核拨经费,严格公务员工资发放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官制是应该有个严格的规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