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服cf账号注册:财务:新手会计人员值得一看,通俗易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9:20:24

新手会计流程方法

    每个新入行财务人员都应该了解此流程,更应该了解相关的财务软件,目前稍有规模或管理水平高一点的企业均采ERP软件,不求知道如何设置,但是你要知道来龙去脉,不然你就是办公室中的"高级操作工"只有掌握理念才能够有所提高:凭证-汇总-明细账-总账-各种报表等.首先来了解财务流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大致环节:

    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或入系统.

    2、根据收付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现在大部分都是系统代做).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系统自动做).

    4、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系统自动做)

    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系统自动做)

    6. 在系统中总帐和各个子模块对平,不平调节

    7、期末,根据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如果是外资企业还需要调整内外帐,因为准则的不同也决定帐的做法不同,可以在月底一次调整.

    下面就看下手工帐的流程吧!

    如果企业的规模小,业务量不多,可以不设置明细分类账,直接将逐笔业务登记总账.实际会计实务要求会计人员每发生一笔业务就要登记入明细分类账中.而总账中的数额是直接将科目汇总表的数额抄过去.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量每隔五天,十天,十五天,或是一个月编制一次科目汇总表.如果业务相当大.也可以一天一编的.

    二、具体内容:

    1、每个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做记账凭证时一定要有财务(经理)有签字权的人签字后你在做),然后月末或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之所以月末登记就是因为要通过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保证记录记算不出错),每发生一笔业务就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2、月末还要注意提取折旧,待摊费用的摊销等,若是新的企业开办费在第一个月全部转入费用 .计提折旧的分录是借管理费用或是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这个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月末还要提取税金及附加,实际是地税这一块.就是提取税金及附加,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有税务决定 .

    3、月末编制完科目汇总表之后,编制两个分录.第一个分录:将损益类科目的总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贷本年利润.第二个分录: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等).转入后如果差额在借方则为亏损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在贷方则说明盈利需交所得税,计算方法,所得税=贷方差额*所得税税率,然后做记账凭证,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 所得税虽然和利润有关,但并不是亏损一定不交纳所得税,主要是看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是正数,如果是正数就要计算所得税,同时还要注意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相等的,采用纳税影响法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不相等的).

    4、最后根据总账的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负债(应付票据,应附账款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料,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的余额(是指总账科目上的最后一天上面所登记的数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或科目汇总表的损益类科目(如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收益,主营业务附加等)的发生额(发生额是指本月的发生额)编制利润表.

    (关于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金,应该根据每一个月在国税所抄税的数额来确定.因为税控机会打印一份表格上面会有具体的数字)

    5、其余的就是装订凭证,写报表附注,分析情况表之类

    6、注意问题:

    a、以上除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之外,均在月末进行.

    b、月末结现金,银行账,一定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每月月初根据银行对账单调银行账余额调节表,注意分析未达款项.月初报税时注意时间,不要逾期报税.另外,当月开出的发票当月入账.每月分析往来的账龄和金额,包括:应收,应付,其他应收.

    三、报表问题:

    企业会计报表包括四个报表,除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外还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而利润分配表只需要在年末编制,因为只有在年末企业才会对所盈利的利润进行分配.而现金流量表只是根据税务部门的要求而进行编制,不同地区不同省要求不同.在四月年检时税务部门会要求对你提出要求的.(管理,财务,营业,制造等费用月末没有余额 ,结帐方法采用表结法下,损益科目月末可留余额;制造费用如果有余额,是属于在产品的待分配费用,在负债表上视同存货.钟书补充)你要看你在利润表有的东西,只要你的账上有你就结转利润,这样不容易错 ,利润表的本年利润要和资产表的相吻合.

    细节补充:

    1、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在国税报(2002年1月1日以后注册的企业才在国税办理;个人所得税和其他税在地税报)

    2、月末认证(进项税);月初抄税(销项税)

    3、以工资为基数100%,福利费为14%,工会经费2%,职工教育费2.5%,(税法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缴拨的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4、三险一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

    5、流通企业运输费,装卸费,合理损耗,检验费均计入营业费用,工业企业计入成本

    6、单位无工会组织的,不能计提工会经费,更不必计提后再调整.所得税只须每季提一次就可,不需每月计提.

    7、现金一般从"基本存款户"中提取,一般规定结算帐户不能提取现金.

    8、差旅费的开支范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邮电费,行李运费,杂费

    9、出纳日记账保存5年

    几个很有用的分录:

    1、现金长款

    借: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注:无法查明原因)

    2、现金短款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现金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

    --应收保险赔偿款

    管理费用--现金短缺(注:无法查明原因)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提取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福利费

    4、计提工会经费

    借:管理费用--工会经费

    贷: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

    5、计提职工教育经费

    借:管理费用--职工教育费

    贷:其他应付款--职工教育费

    6、支付工资

    借:应付工资

    贷:现金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收款(代扣款项)

    7、提取城建税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8、计提教育费附加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9、印花税

    借:管理费用/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现金(每本账簿贴五元印花税)

第一课 什么是会计

今天不到一点,男友就来了,我们围坐在餐桌旁,我和他坐在一侧,老妈坐在对面开讲了:“这么坐着讲挺好的,要是让我像老师那样我还不会说了呢!今天算是第一课,前两天我还很认真地备了课,把这两年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教材又翻看了一遍,以保证我讲的都是最新的内容。我先简单地说说关于会计的话题。其实会计并不难,无论是工业会计还是商业会计,其原理都是一样的,只要把会计的流程搞明白,再把制度弄通了,会计就出徒了。根据我切身的体会,光学理论不实践,就像纸上谈兵。”

    我妈转向他:“我跟你说,她舅家的二姑娘,大学毕业后在外地的一个专科学校教会计,一点实际经验都没有。”回过头对我说:“你记不记得过年到咱家来,我跟她聊天,她对我说实话了:现在让我独立当会计我都不敢接。这是她的原话。”

    “是呀,我当时还纳闷呢,那怎么教学生啊?我没好意思问她。”

    我妈说:“都是书本知识呀,你没看你买的那些书啊,你看完了就当你学会了,你能干啥呀?比如我吧,在学校的时候,考试成绩并不差,可毕业到了工作岗位,一切都要从头来,还不如跟老会计学得快呢!”

    我听了这话,惊讶地看着我身边的周游:“你和我妈一个腔调。”我妈问他:“你也有体会吧?”“我是感同身受啊,您看我学完了专科的课程,只记住了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爷。学的时候没什么具体印象,都是机械地背,然后应付考试,考完了就忘了。所以听说您能教实账会计,我一个高儿就蹦来了。”

     “小心闪了腰。”看他眉飞色舞的样子,我顺势揶揄了他一句。他回头使劲盯了我一眼又转回去:“阿姨,接着讲。”我妈笑了:“因为你们出去找工作,不可能一开始就进有规模的大公司,所以我就按《小企业会计制度》讲吧,再结合我的实际工作经验,把会计知识尽量口语化,这样就好接受了。”

    “今天咱们从会计的基础讲起,了解一些会计的常识后,我找机会领你们到我的公司去看看实账。在家我教你们理论知识,然后到公司领你们实践,这样学得快。”

     “阿姨想得真周到。”他显得很高兴。“现在切入正题,先说一下什么是会计吧,别有人天天喊你会计,你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会计多丢人哪。会计呢,以前都叫账房先生,现在准确点说就是以货币的形式,记录企业的经济业务。记录,就要有方式方法,这些方法运用得怎么样,就能衡量出会计的水平了。“其实我们所说的会计是财务会计,属于事后会计。”

    “还有事前会计吗?”我问。“管理会计,就是事前会计。”他答。

    我妈对他说:“对,你看还是学过知道得多啊。”“对不起,还是您讲。”“现在当老板的还没意识到管理会计的作用,应该说两者都很重要。如果你们学好了财务会计,再掌握了管理会计,那就如虎添翼了,到那个时候,就不是小会计了,那可是会计中的大腕了。”

我才觉得老妈知道的真多,她从来没跟我说过会计上的事,我开始觉得会计挺有意思的了。

    第一课就这么结束了。我知道只有对事物真正感兴趣了,才能学好它。我开始盼着妈妈的第二课……

第二课 会计都干嘛

知道了什么是会计,再看看会计都干些什么。”     “会计都干些什么呢?从广义上讲有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其中会计核算是基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记帐、算帐、报帐。会计每个月的工作比较固定,就是编制凭证、汇总凭证、记帐、报表、纳税,这就是一个会计循环。     “会计具体都核算什么?共有六个方面,也就是会计的六大要素。”     “啊,原来会计的要素就是会计核算的内容啊。看书的时候我都没理解,还是老妈的白话文讲得明白!”     “如果会老师都像您这样讲就好了,通俗易懂。”他不失时机地夸一句,我妈听了很受用的样子。     “这六大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这也是会计报表的六个组成部分。”     老妈拿出一张资产负债表,看来是有备而来呀!     她指着表格给我们看:“这张表里包括三个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资产’就是欠别人的钱,'所有者权益’就是从家产里欠人家的钱扣除后剩下的那部分,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产。”     “再看利润表,这里边也包括三个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三项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了。收入就好比我们全家的收入,费用就是花销,剩下的就是利润。”     她接着说:“做会计的一定要心细,心里有数,要懂得公司的业务,了解了业务的来龙去脉,算出的帐才能清晰。一说起会计,就和女人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男会计也真的很少,但学好了男孩子比女孩子好找工作,也更有前途。”     “那我还学吗?”我有些失望。     “从长远打算,会计这个职业是越老越吃香,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实际经验的积累,工作能力会越来越强,而且会计很有挑战性,咱就说这职称吧,你看社会上有哪一个职称考试比会计热?从初级到中级,现在连高级也要考试了,还有注册会计师。考试热逼着你学起来就放不下,多有劲头啊!”     男友接过话头说:“阿姨您不知道,考试多让人头疼啊,每年的考试我的心理压力都很大,不考吧,看到周围的人都在考,没证到哪儿腰板儿都不直。”     “好好学吧,但我强调一点啊,要想考试,还得上正规的培训班。在我这学,只能是实干家,我能保证的是上手快,工作有思路。但是话又说回来,在理解的基础上再看书,能帮助记忆,所以我给你们讲的这些东西,也是为了以后你们考职称,增加一些感性认识。打下实践基础,再加上理论知识,那就如虎添翼了。”     他转过头夸张地瞪着眼睛看我。     我读出了他眼睛里的含义:“瞧我干嘛?”     “我家阳阳小……”     “哎呀,妈,快讲你的吧。”我不知道我妈要说出什么来,赶紧打断她的话。     “哦,今天先知道会计是干嘛的,明天再细讲,讲多了我怕阳阳消化不良。”     “没事,你要相信我的胃动力。”     “但我知道,这么讲对于周游来说并不过瘾。”     他赶紧解释:“没有没有,我听得可劲儿了,在学校没听人这么讲过,阿姨讲得很生动,我愿意听。”     “愿意听,下次接着听。”

第三课 会计名词

今天,我们再讲几个相关的名词。

    1.会计分期:也就是会计期间,每年的1 月1 日到12 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每一个月,就叫月度。这样划分有利于核算,比如企业的成本计算,需要按月,会计报表也要按会计期间编报这样才有可比性。

     2.货币计量:在中国的国土上,会计当然要使用人民币了,如果涉及到外币的,还要换算成人民币。这个就不用多解释了。

    3.原始凭证:就是企业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第一手凭证,比如我们去交电话费,对方给开的发票;我们开工资,那张工资表;还有货物卖出去了,得开出库单,还有饭店的餐饮发票、出差的费用、购设备的发票等等,这些都叫原始凭证,是重要的会计资料,企业的经营状况都是靠这些原始凭证反映出来的。

    4.记账凭证:就是根据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我们手工记账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做凭证,这也最能考验会计的基本功,因为做凭证的时候,你要根据原始凭证确定会计科目及记账方向,也就是借和贷,才能做出正确的记账凭证。

    5. 会计账簿:这个我们不陌生,都见过账本吧,做完记账凭证,就要登记账簿。账簿也有很多种,按用途分:有日记账、明细账、总账;按格式分:有两栏式、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按外形分:有订本账、活页账、卡片账。这些账簿各有各的用途,有什么科目,就应该立什么账簿。记完账,还要对账,结账。以后我们具体操作的时候再细讲,账本等哪天到公司去看。

    6.借贷记账法:这里的“借”和“贷”,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含义,成了会计的专用术语。

    首先要知道:借和贷是记账符号,它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我们不是学了会计的六要素了吗,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权益减少,就用借表示,资产减少、负债增加、权益增加,就用贷表示。

    其次要知道:“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记账规则。也就是说对于每笔经济业务,有借的一方,就要有贷的一方。反映在账户上,所有账户的借方余额,一定要等于所有账户的贷方余额。

    “账户就是账簿吗?我看书上出现两种说法。”“不是两种说法,而是两个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簿中每一账页就是账户存在的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就无法存在,用句成语比喻账户和账簿的关系就是唇齿相依。”

    “唇亡齿寒。唇是账簿,齿是账户。”我接着话茬说。“你这聪明的样子颇有我年轻时的神采。”妈妈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引经据典,也分不清老妈在夸谁。

    “学会计应该触类旁通。开始做会计感到两个难点:一是找不准会计科目,二就是分不清借贷。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就等于会计掌握了百分之七十,今天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以后我们接触了实账再详细讲解。”

“好了,会计的相关知识有。

第四课 财务三要素

和妈妈吃完了午饭,等来了充满期待的下午,一点钟,盼来了阳光灿烂的他,家庭会计班准时开课。没有多余的话,老妈开讲:咱们还看这张资产负债表,这里包含着反映财务状况的三个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下面我们分别来讲解

资产

    那天我举的家产的例子,是让你们有个切身的印象。在《小企业会计制度》里是这样说的: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小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什么叫交易或事项?”我认真地问。“就是企业的经济业务。”老妈答的很干脆。“还是专业点说吧,把概念讲清楚了心里敞亮。”

    交易:是指发生在两个不同企业之间的价值转移,比如一家公司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

    事项:主要指发生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资源的转移,比如管理部门领用办公用品、车间领用原材料等等、外部的叫交易,内部的叫事项,统称经济业务,也叫经济事项。会计就是记录经济业务的。

怎么确认资产呢?

    1、必须是以前或现实的资源,而不是预期的。计划购买的或者合同约定交易都不能算资产。比如:我们签了一个购货合同,下个月才能交钱进货,这个货物就不是资产,不是眼前现实的,是以后要发生的。

    2、能直接或间接的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例如:用机器设备加工产品,卖出去就能够获得收入,这里的设备就是固定资产,就属于资产类、还有,货物卖出去了,虽然钱没收回来,但是已经算有收入了,那么应收账款就是资产。

    3、只要是企业拥有或能控制的。比如:融资租赁,一般都是租赁设备的多,虽然企业并不拥有所有权,但是我们定期给对方付款,租赁期间,这台设备给我们创造了利润,这个设备就是我们的资产。

    资产是一个大类,还可以划分为小类院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再往下分就是科目了,看一下资产负债表就一目了然了。

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我一下趴在了餐桌上。

    “听晕了吧?”老妈准确地诠释了我的举动。

    我一抬头,发现她也在笑我呢:“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就这么照本宣科,很考验人的悟性啊。”

    老妈边笑边解释着:“我昨天不是说了吗,就把它理解为欠人家的钱,早晚得还,还不起就破产。我再说几个它名下的科目,也许好理解。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都是负债类科目。比如,我们买来原材料,当时没有钱付给人家,跟对方达成协议后,暂时欠着,在这里就应该是应付账款,这就是负债。负债,也是债权人的权益,等接触了实际工作就好了。”

    我出了一口长气:“这会计里的说道还真多呀。”“说起来难,做起来就容易了。”老妈怕我打退堂鼓。

所有者权益

    就是所有者享有的经济利益,简称所有者权益。这个好理解,资产减去负债,就是所有者权益。它包括实收资本(也就是企业的注册资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这张会计报表里也能看出来,表的左边是资产项目,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表的左右两方的合计数是相等的,用一个平衡公式表示就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从这个公式里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拥有的这些资产,一部分是债权人的权益,一部分是所有者的权益。

   “这是会计的三个要素,也就是会计核算的三项内容。”

    对于会计,我有点入门了。

第五课 反映经营成果的三个要素

在利润表里,也包含着反映经营成果的三个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我们还一个一个讲。

收入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顾名思义,前者是企业的主要业务收入,比如:销售产品、商品;后者是主业以外的收入,如:销售材料、转让技术。

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可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营业成本是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而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三个费用从字面上就能区分出来,管理费用就是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营业费用是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除了营业成本以外的各项费用,还有专设的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财务费用是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和利息支出。

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企业日常活动所形成的利润和营业外收支。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下面这个公式表示:

    利润=收入-费用

    “从这张利润表上我们也能看出利润是怎么来的。就是一步步推算出来的,里边包含了所有的相关项目。”

    “我讲一个故事啊,2 分钟就能让你俩清楚地了解会计要素。”

    “会计小刚要结婚了,他从多年的积蓄里拿出10 万元,又在开公司的叔叔那里借来15万元(负债),买了一栋价值25 万元的楼房(资产)。

    等他搬进新居后,未婚妻又送来8 万元(所有者权益)用于装修和购置家具,因为这个家是他们的共同财产。这天他掰着手指头算:我的资产就是25 万元的房子和8 万元的装修及家具,共33 万元,负债是15 万元,所有者权益就出来了,33-15=18万元。真正属于我的只有这18万元哪。

    结婚一个月后,小刚和妻子坐在一起总结家庭开支情况。俩人的工资总额是5000 元(收入),一个月花掉水电费200 元,电视、电话费300 元,油米酱醋茶800元,其他杂费500元,支出总计1800元(费用)。本月剩余达3200(利润)。算得俩人挺高兴,小刚直夸妻子会过日子。”

    “妈,你真会编。”我发自肺腑地称赞老妈。

    “听明白没有呀?”我妈专门问我,她知道周游是“明白人”。

    “明-白-啦——”我故意拖腔拉调地说。

    “今天就讲这么多了。”

    “这么快就讲完了?我感觉到有点吃不饱了。”

    “呵,你的胃口还不小呢!”他接着话题说。

    “收入多了利润才多嘛。”我现买现卖。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明天我领你们去公司,我已经和老板打完招呼了。”

    “太好了,我就等这一天呢!”

    周游顿时来了精神,受他的传染,我也盼着看实账了。

今天的课程就这样结束了,明天有荤有素,一定很解馋。

第六课 接触实账

今天和老妈约好下午去她办公室,亲临现场学会计。

    我妈说:“都坐下吧,我开讲了。”

    只见她打开抽屉,从里边拿出许多票据。有电话费发票、汽油费发票、差旅费报销单,还有自己做的工资表、入库单、出库单。

我妈说:“我按着会计循环,一项一项地讲。”

    “会计循环?”我好像听老妈说过。“会计循环,也就是会计的业务流程,是指从分析经济业务起到编制会计报表为止的全过程。通俗点说就是会计工作的流程,也就是会计每个月循环做的事。”

    “我看书上都是从货币资产开始讲的。”我不解。

    “对于你这样的初学者,开始就那么讲你肯定发蒙,这就是你听不懂的原因。了解了会计循环,就像找到了会计的路线,处理业务,就是怎么走的问题了,业务水平高,就会感到一马平川,否则就会困难重重。”

    “对呀,会计表面看似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就能看出处理业务的水平了。考察会计的最好办法就是实际操作,水平高低一眼就看出来了。”

    看来老妈对会计是有法眼的。我妈继续说:“昨天我不是讲了原始凭证吗!这些都是,前边那三张是外来的原始凭证,就是企业在外边买东西,人家给开的发票等;后边这两张是自己根据发生业务事项自制的原始凭证,一看就知道是我们自己制作并填写的。”

    接着她又拿出一本记账凭证,“这是我已经装订好的记账凭证,根据那些原始凭证,填制这些记账凭证。”

    “做完了一张张的凭证就要汇总了,就是把平时做的记账凭证统计到一起。”说着妈妈翻开了那本凭证的第一页,我看到的是一张记账凭证汇总表。

    最后我妈拿出账本,有五六本。“这些就是会计账簿,都是根据凭证登记的。到了月末根据这些账编制会计报表,一个月的业务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报税、纳税。”

    一个月的业务让我妈五分钟就讲完了。

    我看着我妈按着讲的顺序摆了一桌子的东西:“说详细点呗,我没听清楚。”

    “这些工作具体怎么做,在以后的课程里我会详细地讲解,今天让你们来的目的是看实账,有个实际印象,有个现场感,以后再做练习的时候就会感到很具体,不至于心里发闷。”

    “阿姨,我现在心里敞亮多了。”

    “那是,我妈是谁呀,名师出高徒嘛!”

    “再忽悠我都找不着北了。阳阳不是不明白借和贷吗?好好看看凭证,体会一下,有不懂的问我。明天回家我们细讲。”

    我翻看了一下记账凭证,上面有借有贷,再看账簿,也有借有贷,看来这借贷还是会计的重要“成员”呢!

    我们又仔细把会计流程熟悉了一遍,翻看了几本凭证和账本,看了上面都写了些什么,还看了装有以前凭证和账本的档案柜。

    还没有学到会计科目,所以也问不出来啥,这样过了半个多小时,老妈说:“今天就这样吧。你俩去文化用品商店,买一些会计用品,就是刚才你们看到的这些,以后我讲课的时候用,咱们来个实战演习。”

    他赶紧拿出笔和纸,在上面写着什么,写完了递给我妈:“阿姨,您看买这些东西够不够?”

    我凑过去,上面写着院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明细账、总账、费用账。

    “字挺漂亮。还有,我给你写上啊院牛皮纸的凭证皮(记账凭证封面)、差旅费报销单、单据粘贴纸、收据、凭证装订线。就这些,然后就回家吧!”

    今天的收获颇丰,让我感受到了会计的工作氛围,想像着将来,我坐在办公桌前的样子……

上周我们看了实账,了解了会计循环的概念,今天我再把会计循环的具体操作步骤详细讲讲。

    1、分析经济业务:拿来原始凭证后,可能是外来的票据,也可能是自制的,首先分析出属于哪类的经济业务,也就是会计要素,然后确定会计科目,找准借贷方,就可以做记账凭证了。

    如果一次报销的票据太多,比如飞机、车、船票,购买机票、车票的延伸服务费和手续费,邮电手续费,定额餐饮发票,过路过桥费,停车、洗车费等小型发票,必须使用票据粘贴单。拿到原始凭证,下一步就应该做记账凭证了。

    2、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按着刚才分析的就能做凭证了,就是上周我们看的那些装订好的记账凭证,在这儿我就不多说了,知道程序就行了,以后我会重点领你们做分录。

    3、记账凭证汇总:凭证一张张做完后,看看够两公分厚,就要进行汇总了,先编号,再按凭证上的科目做丁字账,按照凭证的编号,一笔一笔地统计,写完了就试算平衡,看借贷是否相等。平了就可以把数据抄写在记账凭证汇总表上。

    4、登记会计账簿:凭证做完后,就应该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了,一般等汇总后再登记总账。

    每天只要根据当日的原始凭证做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类明细账。只有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要做到日清月结,现金账的余额要和库存也就是保险柜中的现金数目核对,银行账的余额要和银行对账单核对。其他的明细账是月结不用日清。

    “什么是总账?什么是明细账啊?”我问。

    “明细账是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的,而总账是根据汇总表登记的。总账,顾名思义,就是记总数的曰明细账,是记细数的。总账驾驭明细账,明细账是对总账的补充。总账记的是会计的一级科目,而明细账除了必须记一级科目外,有的还必须记二级科目,比如原材料、管理费用等。管理费用是一级科目,它包括许多项目,如:工资、办公费、折旧费等,这些就是它的二级科目。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两账的余额无论是借或贷,方向必须一致,如果不符,那多半是明细账记错了或记漏了。造成差错的原因可能是记错借贷方了,或者记错科目了,随着经验的积累,会很快发现错误,这一点也能衡量出会计对业务的熟练程度。”

    这里顺便说一下“对账”和“结账”。

    谁也保证不了记账万无一失,所以要定期对账,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这样的会计信息才真实、完整。通过对账,还能发现记账凭证的错误,还有业务上的疏漏,以后我们做实账的时候就可能发生,我在这儿就不多说了。

    然后就要结账。结账有两项内容,一个是对平时记录的数据小结,结算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余额,然后将余额结转下期或者转入新账。二是结转利润,把各种损益类的账户都结清,就是到了月末,把收入和费用都转到本年利润里,算出本年利润。

    5、编制财务报告:账簿记完经过核对无误后,就要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了。

    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就是我最初给你们看的那两张报表,还有一张是现金流量表,因为小企业很少有要这张表的,而且制度上没有硬性规定必须要报,所以我们先不学它,到了岗位,如果需要编报的话,那时候你们已经会编制了,等学到报表的时候我们看情况定。

“到此为止,会计循环也到头了。接下来就是下一个月的业务了。”

第八课 开始建账

“如果说前边我教你们的会计常识是生字的话,那么现在我开始教你们造句,等讲到行业会计的时候,就是作文了。只有写出文章才有可能挣到稿费,文章越精彩,稿酬就越高,同样道理,会计的水平越高,薪酬也就越高。”

    “那就是说,我现在才是小学二年级的水平呗?”我有点不服。

    “那我都大学毕业了,也没达到三年级的水平啊!”

    “那是因为你笨。”我抢白他。

    “不对,”老妈接过话说,“学会计的都要经过这个阶段,周游是没接触到实际工作,一旦操作起来,他一定比你进步快。”

    “好了,开始上课。”老妈一本正经地说。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实战状态,假设一个家具公司成立,你俩就是这儿的会计了。我们按着会计循环,以一个月为会计周期,进行业务处理。”

    首先,我们根据本公司的需要建账。

    说到建账,好像挺复杂的,其实一点都不难。记住关键的一条就够了院根据核算的对象从两方面反映,一是总括反映;二是明细反映。

    新进一家企业,不外乎有两种情况:

    1、新成立的企业。要求一切从头开始,这对于老会计来说,是最高兴的事,因为没有陈年老账,没有罗嗦事,不用很操心。但是对于缺乏经验的会计来讲,就显得盲目,有点不知所措。

    2、老企业。这里还分两种情况,一是人家以前就有了比较正规的账目,遇到这样的企业是你的幸运,不但能学到好多东西,而且还不用操心,接过来继续做就可以了。另一种是原本账目不清,所以想换一个会计,这时你来了,刚接触的时候可能感觉不到什么,结果随着业务的进展,你会发现越来越乱,越来越没头绪,那时就会感受到什么叫焦头烂额了,这最考验你的功夫了。”

    “阿姨是不是都遇到过?”

    “是啊,这些都是我的切身体会,我是有感而发。在这儿我再强调一点:你受聘一家企业后,首先要尽快熟悉企业的经营状况,熟悉业务,包括了解产品或商品、了解客户,这样对处理账务有帮助,然后再了解会计账目,弄清会计业务上的来龙去脉,这样接手后,会很快进入角色。”

    先讲讲建账大问题啊!我那天不是让你们买账本吗?那些就是企业必须的。

    账本的格式主要有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和多栏式,每一种都有不同的用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必须设置的,还有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五大类科目都有建账的必要。我们不能每一个科目使用一本账簿,昨天你们不是看到我记的那些账了吗,一共就六本,我看你买的这些。”他把带来的账本都掏出来。

    日记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应该单设;

    多栏式费用账——可以把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记在一本账里,期间费用里还有一个财务费用科目,如果企业没有贷款,可以把它归纳到管理费用里核算;

    商品明细账——就记库存商品、原材料;

    三栏式明细账——可以立两本院平时发生额少的账户集中到一起,记在一本账上,比如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支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本年利润等等。那些往来科目,比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可以记在一本账里。如果往来账多的,在视情况分出一本记。

    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放在一本账里。

    我说多了,你们也记不住,以后随着业务的发生,就知道该立什么账了,没有的可以后补,但不能把所有的科目都建账,有的根本用不上。

    另外还有总账。建总账的时候,最好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的类别来分页。例如:第1 页到第4页登记现金,第5 页到第10 页登记银行存款,以此类推。”

    “太简单了,这就叫建账啊,我以为多难呢!”我不以为然。

    “那下周我们就开始真枪实弹上战场了。”妈妈说。

    “没问题,就等那一天呢。”我胸有成竹。

第九课 学做分录(一)

“来,一人一本记账凭证,做完以后我们要汇总、记账。”

    我俩一人分了一本记账凭证。

    “上面有的都填上,年、月、日、摘要、附凭证张数,都要填全了,还有凭证底下的填制、记账、审核,要求加盖相应的人名章。尤其是摘要,要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地概括所发生的经济事项,刚开始可能不太会写,随着业务的熟练就能信手拈来了。”

    妈妈看看我写的数字,又看看他的:“周游的数字写得挺专业。”

    我扭头看了一眼他写的数字,他是斜着写的,我的数字写得太直了。

    妈妈说:“我多说几句啊,数字要写得小巧,至少要倾斜60 度角,这样的字才好看,才显得专业,因为我们整天与数字打交道,这也是会计起码的基本功。有句话不是说嘛: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反映在会计身上就是这数字。有人看见谁的数字写得好,就爱这么说:'一看你这数字,就知道你记过账。’所以啊会计还要练习写好数字。来,我写一张,你没事的时候练练。”

    妈妈边写边说:“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有专门练数字的本子,就像小学生的描红本,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了。”

    “有,但都不重视。”周游说。

    “是啊,现在用软件的越来越多,写字的机会也少了,但平时做业务的时候还是应该按规矩写。”

    “说到数字,我又想起来千分位的问题了,顺便提一下。我们常看到有超过一千的数字,都用逗号隔开,这个逗号就叫千分位分隔符,就是所说的三位一截,算盘上就有——现在用算盘的也不多了。一是便于阅读;二是不容易写错位。如果你平时写到上千位的数字时,习惯打个逗号,就知道你很内行。”

    妈妈接着说,好了,书归正传,进入实战。现在是这样的情况:某个公司的注册资金是50 万元,有两个投资人,一个人用现金30 万元投资;另一个人用小轿车投资,评估价也是30万元。那么这套分录应该这么做:

借:现金30 万

     固定资产30 万

    贷:实收资本50万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10万

    从现在开始,涉及到的科目,我一个个地讲,放在实际业务里,容易理解。

    现金——就是指库存现金。

    凡是涉及人民币的,都走现金科目。现金是资产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余额在借方。实收资本——指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我们看到了,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非现金。这个科目属于所有者权益类,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余额在贷方。一般情况下,一旦入账,很少变动。

    企业因故增减,要经过工商部门批准。

    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包括四个明细科目:1、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2、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减值准备;3、外币资产折算差额;4、其他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也在贷方。

    还看刚才那项业务:收到投入的人民币,把它存入银行,然后拿去验资。

借:银行存款30万

    贷:现金30 万

    因为这里有用实物投资的,如果都是现金投入的,正好是50万元,就用不着资本公积科目了,我们讲得全面点儿,免得以后遇到了不知道怎么处理。

    这50 万元实收资本和10 万元的资本公积合计60 万元,还要一次性地交纳万分之五的印花税,在下月10号前申报税的时候一起缴纳。还有我们的六本账簿,每本要买五元的印花税票贴上,就是那天你们在我那看到账本封面上的象邮票一样的东西,这些都是必须要办理的。

    “好了,时间到了。”我刚听出点门道,妈妈就单方决定下课了。

第十课 学做分录(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上节课我们学了四个科目,今天讲固定资产。”

  “哪些算固定资产啊?”我越学越感到不懂的太多了。

  妈妈说:“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资产。比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汽车、大型工具等。比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短的、价值相对小的就是低值易耗品了,这从字面上也能看出来,比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等,都是易损耗的东西。

  固定资产科目,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但又不是经常发生的,它的核算比起低值易耗品要复杂一些,比如增加固定资产的方式有花钱购买的、有自制自建的、有投资者投入的、有融资租入的。”

  “什么叫融资啊?我经常看到这个词儿。”家教就这点好,不懂的可随时问。

  “融资就是用各种方法圈钱,用于企业发展,你太年轻啥都不懂。”周游替答。

  “妈,他说的对吗?”我怕他逗我。

  “没错,融资说白了一是攒钱,二是借钱,三是找人投钱。一个目的,就是让企业做大做强,或者帮企业渡过难关。你看你一个岔打到财务管理上去了,会计做到一定层次就应该懂管理了。我刚才讲到哪儿了?”

  “固定资产取得的几种情况。”周游帮助妈妈找到了线索。

  “对,还有捐赠的、盘盈的、经批准无偿调入的。增加固定资产时的计价方法都有具体规定,还有减少时的计价方法,我在这里不详细地讲了,自己看书就可以理解了。

  学到固定资产还要知道累计折旧,它是固定资产的专有科目,用来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增加记借方,就是原值了,那么累计折旧增加就记贷方,如果有人问你固定资产的净值是多少,那就是原值减去折旧后的金额,比如一个机器设备,买的时候是6000元,几年后的累计折旧额是1000元,那么就说明这项固定资产的净值只有5000元了。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四种: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其中前两种最常用,后两种方法是加速折旧法,用于换代快或损耗快的设备,这个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这些方法一经选定后,为了保证会计核算上的一贯性原则,至少一个会计年度内不能随意变更。

  固定资产折旧除了进入累计折旧以外,还要有一个对应的科目核算,也就是折旧由谁负担,比如管理部门住这栋房屋了,就计入管理费用,车间使用设备了,就计入制造费用,其他的计入其他业务支出,低值易耗品也是这样,但只从它自身摊销,没有备抵科目。

  固定资产提折旧的年限都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情况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为5年。

  在会计处理上,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及预计净残值率没有上下限规定,企业可以按照会计规定合理地确定,但税法都有明确规定,在计算应交企业所得税时,就要服从税法规定。”

第十一课 学做分录(三)——低值易耗品

“上节课我们简要地讲了固定资产科目,给你们的是思路、是启发,详细的要自己看书,今天讲低值易耗品。”

  “某公司(一般纳税人)用支票购入办公桌4张,单价500元;椅子4把,单价120元;电脑桌2张,单价400元,共计3280元,开了一张发票。电脑2台,单价5000元,另外开了一张发票。(这里涉及的单价均为含税价)”

  “知道这里都涉及什么科目吗?”妈妈问我。

  “低值易耗品呗。”因为妈妈刚说完,今天要讲这个科目。

  “一听你就是瞎蒙的。还有呢?”周游真了解我。

  我想起了上节课妈妈说的固定资产的标准:“电脑是固定资产吧?”

  “对,这里的桌椅是属于低值易耗品,因为它们是管理用具,另外还有工具、玻璃器皿以及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都是低值易耗品。如果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资产就是固定资产了,比如电脑。它们的区别主要看单位价值。两者一定要区分开,不要弄混了。”

  “妈妈给比较一下吧。”我读高中的时候,就愿意听老师做总结归纳。

  “首先,两者的核算方法不一样。固定资产有个备抵科目累计折旧,低值易耗品则没有。其次,两者的摊销时间不同。低值易耗品当月购入当月可摊销,固定资产当月入账要下个月才允许提折旧。最后,两者的摊销方法不同。低值易耗品可以采取一次摊销、分次摊销、五五摊销法,而固定资产是按月逐年摊销的。

  如果是一般纳税人,还有一个进项税抵扣的问题,低值易耗品可以抵扣,而固定资产(除特殊情况)则不允许抵扣。小规模纳税人不存在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对前面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借: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办公桌2000  

                  ——椅子480  

                  ——电脑桌800  

    贷:银行存款3280

  低值易耗品应设置'在用低值易耗品’、'在库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三个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这些桌椅至少要用四年,我们分四次摊销吧,那么我们就要走'长期待摊费用’,如果是一年内就会报废的,走待摊费用。

  领用时,全额转到待摊费用里:

  借:长期待摊费用3280

    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桌2000

                    ——椅子400

                    ——电脑桌800

  因为这些都是办公室使用的,所以每次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820

    贷:长期待摊费用820”

  “如果月末有借方余额,说明什么问题呢?”妈妈问我。

  “就是没领用的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我想了一下,很专业地回答。

  “不错,我女儿就是聪明!”妈妈夸得我心里更美了。

  “下面做另一笔分录:

  借:固定资产———电脑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记着,下个月要做提累计折旧的分录。”

  “还是做出来吧。”我提出建议。

  “那我就说一下,你们自己试着做。”妈妈开始放手了。

  “这台电脑的预计使用寿命是5年,预计残值率是5%,也就是说最后报废了还能有5%的收入,有的大型设备,还有预计清理费用,这里先忽略不计。年折旧额是多少?”

  我拿出小学的数学水平就够用了:(原值—残值)/年限,残值=原值×残值率,一年折旧1900元!

  因为固定资产是按月提折旧的,再除以12就是一个月的折旧额了。这个除不尽,大约是160元。这套分录就是这样的:

  借:管理费用———折旧160

    贷:累计折旧160

  “低值易耗品还有自制的、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报废的核算,课下看看书,不懂的再问我。”妈妈的一句话结束了今天的课程。

第十二课 学做分录———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几个科目,刚入行的往往觉得科目不好把握,发生一笔业务,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这就需要经验的积累了,只有常练习,才能轻车熟路。

  周游你发现没有,你们在校时学的会计,都是面面俱到,其实,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个企业,有些业务永远都碰不到,但为了应付考试,还是要学习的,毕竟知识掌握的越多,就业门路越宽。我现在给你们讲的,是平时工作中最常用的,讲不到的,以后工作遇到了,自己看书就能明白。”

  “这就叫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周游不失时机的接话水平日益见长。

  “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们的悟性。”然后妈妈开始进入正题———

  “这一天,公司的副经理张三要到省城去学习,临走前要借人民币2000元。张三拿着有总经理签字的借据,到财务支取现金:

  借:其他应收款———张三  2000  

  贷:现金2000

  记住个人欠款走其他应收款,主营业务引起的欠款走应收账款,这些我们以后细讲。

  张三学习回来后,报销学费900元,差旅费1000元,把剩余的100元交回财务。

  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1000  

  ——其他    900  

  现金100  

  贷:其他应收款———张三 2000

  这样,反映个人欠款的其他应收款余额就是零了。”

  过了几天,销售部门有一名业务员李四外出联系业务,借差旅费1000元。这套分录你俩来做。

  这个简单,我一分钟就做出来了:

  借:其他应收款———李四 1000  

  贷:现金1000

  “业务员回来后报销了1200元。”

  我迟疑了一下,斜眼看着周游做:

  借:营业费用1200  

  贷:其他应收款———李四1000

  现金200

  “你怎么走营业费用啊?”我问他。

  “这就是我要出这两道题的目的。我把它们放到一起来讲,是想让你们区分出它们的差异。”妈妈不等周游回答就对着我说。

  “它们有什么区别啊?”

  “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啊!凡是管理部门的花销,都走管理费用,凡是销售部门的花销,都走营业费用。”妈妈用一句话做了总结。

  “会计科目的名称,基本上都能一目了然,比如:应收账款、材料、库存商品、在建工程等,只要记住它们核算的内容就OK了。”

  我平时常说的语言老妈也能脱口而出了,这就是耳濡目染的结果,学会计也一样吧!

  妈妈接着讲:“管理费用里包括管理部门的工资、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还有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这些都是管理费用的二级科目,比如刚才我们做的分录里,管理费用科目下的差旅费。

  营业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还有职工工资、福利费、业务费等。

  如果是商品流通企业,可以不设'管理费用’科目,直接入'营业费用’科目核算。

  另外,它们还有一个通用名字———期间费用,顾名思义,就是一段期间内发生的费用,到了月末都要结转到利润里,本科目没有余额。

  期间费用还包括一个财务费用,就是为筹集资金发生的费用,比如我们常见的有贷款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手续费。如果企业没有贷款,那么银行的一些手续费可以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今天就讲这些内容了,这么讲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啊?”

妈妈一口气讲了这么多,真是考验我的消化能力。

第十三课 学做分录(五)———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妈妈说今天讲进销业务。

公司开始进入经营状态,业务员从某加工厂购进一批家具,发票价款(含税)是30000元,商品经过验收已经入库,货款在一周前就通过银行支付。该公司是小规模企业,不做进项税的抵扣,所以,厂家开的发票即使是增值税发票,也不能抵扣。

“什么是小规模纳税人?”我追不急待地问。

这样吧,这个话题我们下堂课讲解,咱们还接着今天的讲啊。

首先,在付款的时候:

借:预付账款——某厂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家具运来了验收入库后,又用现金支付运费500元。

先做入库的分录:

借:库存商品——写字台 10000

——办公椅 5000

——档案柜 15000

贷:预付账款—某企业 30000

再做付运费的分录:

借:营业费用——运杂费 500

贷:现金 500

商品流通企业购入的商品,在入库前发生的包装费、运杂费、运输费、装卸费、合理损耗等,都计入营业费用,单独核算。

我们这里采取的是进价核算方法,就是按进价核算库存商品。此外还有售价核算方法,这种方法,要使用“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商品入库后,按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然后,以进价和售价之间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到了月末,要计算出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接下来就是销售了,妈妈继续讲。

凡是销售都要缴纳增值税,商品流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征收率是4%,工业企业是6%。增值税是价外税,我们给出的发票上面的金额就是含税价,也就是说货物的价格当中包含了增值税。因此我们核算销售额的时候,要把真正的不含税收入换算出来,这个公式是这样的:

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1+税率)

我们卖出一组档案柜,获取现金2080元,同时开出发票:

借:现金 208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80

记住:别忘了计提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两项税费是按增值税的7%和3%计算。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8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5.6

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2.4

有了收入就要有成本,这样我们才能计算出利润。

档案柜的成本是1500元,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00

贷:库存商品——档案柜 1500

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是相对应的,但是做分录的时候,两者是分开的,收入对应现金、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而成本对应库存商品。

本周的课到此结束了,我感到自己的会计学习又上了一个台阶,攀登的感觉真好。

第十四课 ———纳税人身份

妈妈说:“前几次提到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这些都是针对缴纳增值税的企业来说的。现在教材上讲的都是一般纳税人的业务,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的小规模纳税人,一是因为达不到一般纳税人的标准;二是从节税的角度看,小规模纳税人也有自己的优势,将来你们工作了,根据你所在的公司的具体情况,帮老板分析一下作为什么身份纳税更有利于企业,那他一定会对你刮目棺看的。”

“那怎么还分一般和小规模呵?”

“这是区别缴纳增值税的企业身份的叫法。现在界定这两种身份的一般标准是:(1)加工制造企业年销售额低于100万的;(2)商品流通企业低于180万的,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就是小规模纳税人,而高于这个标准的、会计核算健全的就叫一般纳税人。

“两者的区别是?”我就想听妈妈做归纳。

税率不同

小规模纳税人工业企业是6%,商业企业是4%;而一般纳税人因为经营不同的货物,有三档税率:17%、13%、零。

计税方法不同

规模纳税人以其销售额乘以4%或6%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扫进项税额,公式是:

应纳税额=销售额x征收率

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这里的销售额都是不含税的,普通发票上的销售额,是含税的,要换算成不含税的,公式是: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一般纳税人采用购进扫税法,按17或13%的税率计税,公式是: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售额×税率—当期进项税额

因为二者的计税方法不同,所以增值税的税负也不同。

发票不同

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能开具普通发票。而—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买货物,取得的普通发票是不能抵扣的。即使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取得了它在税务部门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只能抵扣4%或6%的进项税额。

现在都讲节税筹划,企业在这个上面筹划好了,还是有利可图的。

“举个例子。”我提醒妈妈。

“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原材料进价低,但生产的产品售价高,也就是说企业的毛利率高、利润空间大的企业,按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就比一般纳税人的税负低。如果企业的进货方不是一般纳税人,而且进项税额不多,那么企业也就没必要非得申请一般纳税人。如果进项额能达到销项额67.5%以上,还是申请一般纳税人合适。但有一点要记住了,如果企业年销售额达到了180万的工厂,即使你不去申请一般纳税人,税务机关也有权要求你按着一般纳税人的纳税比率缴纳增值税,而且,你还不能抵扣进项税,这样企业反而亏了。”.

“企业应该是什么身份不是根据年销售额划分的吗?”

“也可以灵活机动啊,那要看怎么做对企业有利了。”

妈妈接着说:“如果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交税少,那么年销售额高于规定的标准了,可以将企业一分为二,变成两个执照,又都是小规模纳税人了。这里有个税负平衡点的问题……”

妈妈说:“前几次提到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这些都是针对缴纳增值税的企业来说的。现在教材上讲的都是一般纳税人的业务,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的小规模纳税人,一是因为达不到一般纳税人的标准;二是从节税的角度看,小规模纳税人也有自己的优势,将来你们工作了,根据你所在的公司的具体情况,帮老板分析一下作为什么身份纳税更有利于企业,那他一定会对你刮目棺看的。”

“那怎么还分一般和小规模呵?”

“这是区别缴纳增值税的企业身份的叫法。现在界定这两种身份的一般标准是:(1)加工制造企业年销售额低于100万的;(2)商品流通企业低于180万的,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就是小规模纳税人,而高于这个标准的、会计核算健全的就叫一般纳税人。

“两者的区别是?”我就想听妈妈做归纳。

税率不同

小规模纳税人工业企业是6%,商业企业是4%;而一般纳税人因为经营不同的货物,有三档税率:17%、13%、零。

计税方法不同

规模纳税人以其销售额乘以4%或6%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扫进项税额,公式是:

应纳税额=销售额x征收率

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这里的销售额都是不含税的,普通发票上的销售额,是含税的,要换算成不含税的,公式是: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一般纳税人采用购进扫税法,按17或13%的税率计税,公式是: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售额×税率—当期进项税额

因为二者的计税方法不同,所以增值税的税负也不同。

发票不同

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能开具普通发票。而—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买货物,取得的普通发票是不能抵扣的。即使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取得了它在税务部门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只能抵扣4%或6%的进项税额。

现在都讲节税筹划,企业在这个上面筹划好了,还是有利可图的。

“举个例子。”我提醒妈妈。

“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原材料进价低,但生产的产品售价高,也就是说企业的毛利率高、利润空间大的企业,按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就比一般纳税人的税负低。如果企业的进货方不是一般纳税人,而且进项税额不多,那么企业也就没必要非得申请一般纳税人。如果进项额能达到销项额67.5%以上,还是申请一般纳税人合适。但有一点要记住了,如果企业年销售额达到了180万的工厂,即使你不去申请一般纳税人,税务机关也有权要求你按着一般纳税人的纳税比率缴纳增值税,而且,你还不能抵扣进项税,这样企业反而亏了。”.

“企业应该是什么身份不是根据年销售额划分的吗?”

“也可以灵活机动啊,那要看怎么做对企业有利了。”

妈妈接着说:“如果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交税少,那么年销售额高于规定的标准了,可以将企业一分为二,变成两个执照,又都是小规模纳税人了。这里有个税负平衡点的问题……”

第十五课 学做分录(六)——往来科目

今天讲一下往来科目,即应收应付。

往来科目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预收、预付款,先说说这些往来科目的使用吧。

(1)凡是涉及到货款或劳务的——需要向对方收款的走应收账款,向对方付款的走应付账款。

(2)凡是应收、应付账款以外的——应收的罚款、赔款、包装物租金以及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走其他应收款;应付的租金或个人款项走其他应付款,

(3)凡是涉及税款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走应交税金;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税、住房公积金走其他应交款。现在,在新的准则里取消了其他应交款这个科目,一律放在“应交税费”里核算了。不过《小企业会计制度》还是要求设这个科目。
三个凡是了。

记着啊,凡是带有应收字样的,都是资产类科目,凡是带有应付应交字样的都是负债类科目。

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商品流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征收率是4%。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1+税率) 。记住:别忘了计提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两项税费是按增值税的7%和3%计算(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例如:某家具公司卖给甲公司2张写字台4160元,2把办公椅1560元,货已发出,款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甲公司 572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2

贷:主营业务收入 5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220

——应交城市建设维护税 15.4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6.6

一般情况下都是到了月末才结转成本,为了练习,还是在这里把这套分录做出来。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00

贷:库存商品——写字台 2000

——办公椅 1000

因为库存商品要记明细账,所以做分录的时候要把二级科目写上。

十天之后,收到上笔货款的银行转账支票。

借:银行存款 5720

贷:应收账款——甲公司 5720

这往来的科目,一定要记准了,因为它们涉及到单位或个人,马虎不得,最要紧的是经常对账,对那些一年以上没收回来的款项还要计提坏账准备。

怎么提?

有下面几种方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等,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

例如:去年年末,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是50000元,我们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提取坏账准备,其比例是3%o。今年,企业有一笔应收账款没办法收回了,也就是说发生杯账1600元,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是40000元。

我们先做去年的分录:

先计算提取额:50000×3%o=150 元

借:管理费用 150

贷:坏账准备 150

年末坏账准备余额是贷方150元。

今年实际发生了坏账,就要转销坏账准备:

借:坏账准备 1600

贷:应收账款 1600

今年的余额就是(150—1600)借方的1450元,按今年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计算坏账准备,应该是40000×3%o=120元,可是现在账面上坏账准备的余额是借方1450元,所以要做调整分录:

借:管理费用 1570

贷:坏账准备 1570

知道1570是怎么来的吗?

120-150+1600=1570

对,那如果今年没有坏账呢?

120-150,那就是-30了。

解释一下:这个数是这么来的——以年末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为基数,减去账面上的贷方余额。如果是借方余额就加上,得数是正就做贷方分录,补充后得出今年的余额;得数为负,就做借方分录,抵消后得出今年的余额。

第十六课 学做分录(七)——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

今天讲两个个科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这两个科目不常用,但是要分清楚,所以我把它俩放在一起讲。


  那天我们讲到低值易耗品的时候,领用摊销就是在待摊费用里的,有一点记住啊,分摊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包括一年)的各项费用,借记待摊费用,超过一年的借记长期待摊费用。


  预提费用,就是预先提取但还未支付的费用,比如,我们贷款,都是先贷款后付息,每个月我们都要先把利息预提出来。这俩科目还有两个区别:1、是从花钱的先后顺序上——先花钱的走待摊,后花钱走预提。2、待摊费用是资产类科目,余额在借方;预提费用是负债类科目,余额在贷方。我们还是做两套分录吧。
  
   例1、公司租用的办公室,先付半年的房费12 000元,现金支付。本月这样做:
  
   借:待摊费用 12 000
   贷:现金 12 000
  
   每个月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2000
   贷:待摊费用 2000
  
  说到房租,还有个房产税的问题,只有缴纳了房产税,才可以获得税务部门开的发票,我们才可以入账抵扣。
  
  现在对于出租房屋的征收率各地有各地的规定,有征收综合税率5%的,还有征收17.5%,这里包括的就多了:有房产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等等,不管多少钱,这些申报手续都要会计来办理,因为是代缴,这里我们先忽略不计,知道有这回事就行了。
  
  例2、我们租用的柜台,已经用了一个月,但是我们还没有付款。按商议的价格是一年3600元。到了月末:
  
   借:营业费用 300
   贷:预提费用 300
  
   等下个月来收款的时候,如果收300元:
  
   借:预提费用 300
   贷:现金 300
  
   “如果收3600元,怎么办?”妈妈考我们。
  
   我在想的时候,周游已经做出来了:
  
   借:待摊费用 3300
   预提费用 300
   贷:现金 3600
  
  我琢磨了一会儿——先花钱走待摊,那3300属于先支出的,而300元是上月该花没花而预提的,懂了。
  
   “阿姨,我们在学校学的是《企业会计制度》,老师也介绍了一下《小企业会计制度》,实际工作中哪个更常用或更重要啊?”周游的思维真跳跃,想到哪儿去了。
  
   “我们现行的会计制度,一共有三个,《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还有38项《企业会计准则》。有人说: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予以取消。所以你们在学好《小企业会计制度》后,要把38项会计准则学懂弄通,新准则已经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施行,以后逐步向非上市公司推行,暂时我们还用不着,但是也不能忽视。
  
   “还说咱这小会计啊,国家在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时候,有一个统计数据:在全国工业企业法人中,按新的中小企业标准,小企业占工业企业法人总数近95%,小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50%,可见还是小企业多。小企业要么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要么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其实作为初学者,还是先从《小企业会计制度》学起比较实用,一是简单易学,二是适用广泛。好好学吧!”老妈的话语重心长。

第十七课学做分录(八)——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材料

“今天在公司,正在准备考职称的出纳员,问我一道题,说是公司要建一个简易仓库,应该怎么处理账务,是'工程施工’还是'在建工程’。周游,你说应该走什么?”妈妈刚开始讲课就出难题。

“在建工程吧。”周游说的不是很肯定。

“对,今天就讲这方面的内容。”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基建工程,但是遇到了,就该知道怎么处理这些业务。基建业务,一般用到两个科目,一个是“工程物资”,一个是“在建工程”,都是资产类的。工程物资包括为工程准备的材料、尚未安装的但需要安装的设备等各项物资;在建工程记的是基建、安装、技术改造等工程的实际成本,这三项也是这个科目的明细科目。

现在结合实务讲。

我们这个企业想自建仓库,购入钢材、水泥等材料21200元,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一个月后,共领用20000元的物资,其余的转为存货,仓库建好后投入使用。这套业务要做四笔分录:

1.买进物资时:

借:工程物资 21200

贷:银行存款 21200

2.领用物资时:

借:在建工程——仓库 20000

贷:工程物资 20000

3.结余物资转存货:

借:材料 1200

贷:工程物资 1200

4.仓库建好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仓库 20000

贷:在建工程 20000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规定:自制、自建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就是其成本入账。固定资产入账了,要在下月怎么的 “提——折——旧”我故意拖着长音答道。

“还行,没忘。”妈妈又夸我了。

这里还有几点要分清了:

(1)自己企业的基建工程,走“在建工程”,而建筑单位为别人建造工程,走“工程施工”;

(2)自己的工程,最终要进入“固定资产”,而给别人建造的走“主营业务收入”;

(3)在本企业,单位价值高、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是固定资产,比如轿车,但是同样是轿车,在汽车厂,就是他的库存商品。

我说这些,是因为我在单位时他们问到我,我感觉对于初学者很容易弄混的几个问题,顺便说明一下。

“我还真有点糊涂。”因为我是初学者。

“以前我也不是很清楚。”周游说。

“现在呢?”老妈最关心这个。

“我说的是上学的时候我不清楚,现在经您这么一概括我才搞明白。”周游赶紧解释,“在校的时候,老师都是按部就班地讲,没有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那时候我们也问不出什么问题,所以一知半解。”

“妈妈,您刚才讲到物资转存货,然后做的分录写的是材料,怎么回事啊?”

“存货是个大概念,它不是科目,在会计报表里体现的是一个项目。存货,说白了,就是存在的货物,它包括:材料、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刚才说的是存货,还有材料没有讲哈。”妈妈的记性还不错。

“还有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我补充道。

“这些都不常用,而材料科目常用。材料包括: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燃料、包装物等。实际成本呢也就是入账的价格,包括:买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这是对于工业企业而言的,商业企业中

材料的实际成本只是买价,不包括其他的杂费,买价之外的都计入营业费用,这是工商业会计核算的区别,记住喽。”

第十八课学做分录(九)——其他业务收支、营业外收支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别看名称挺多但内容少,好掌握。

很多人能对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今天要讲的四个科目总是弄混。

其他业务收入核算的范围是除了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包括材料销售、无形资产的出租、包装物的出租等。

其他业务支出核算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的税金和附加。

能看得出这两个科目是配套的,谁也离不开谁,这点与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相似。

营业外收入核算的是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营业外支出核算的也是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非常损失等。

这两个科目正好相反,“各自为政”,核算的业务类似,但性质相反,核算上没有关联。

这四个科目有个共同特点,记账的时候都是临时账户,月末不能有余额,月末将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记着啊,凡是损益类的科目,期末都没有余额。

还有一点要记住:只要有收入就要纳税。一般情况下,其他业务收入要缴纳增值税,营业外收入要缴纳营业税。

为什么缴纳的税种还不同?

因为业务不同,所以税种不同。这就涉及到税务知识了,我先简单说一下,以后接触到了再细讲。

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包括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三方面,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是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我们这里的营业外收入涉及无形资产和不动产,要征营业税;其他业务收入里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须征收增值税。

上述'一般情况下’怎么理解?

因为不是所有业务都要纳税,这里出租无形资产、罚款收入、固定资产盘盈不纳税。

作为会计,税收常识必须掌握,这个很重要,到了工作岗位,就有体会了。

说了半天,我看还是用实例加深理解吧! 1.企业销售一批废旧材料,收现金1560元,成本是900元,增值税率4%。

借:现金 156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60

借:其他业务支出 6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4.2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1. 8

这里别忘了还有教育费附加和城市维护建设税,这两种税费属于刚口税,虽然数额不大,但是每个月都要申报。商品流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征收率是4%。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1+税率) 。记住:别忘了计提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两项税费是按增值税的7%和3%计算(这里不是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而是其他业务支出)。如果是主营业务收入,那么上述两税应该计入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里,我们这项业务是其他业务收入,所以这些税费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结转成本:

借:其他业务支出 900

贷:材料 900

企业的送货车因违反交通规章制度,被交警部门罚款200元。

借:营业外支出 200

贷:现金 200

做完分录,也就理清了思路。

第十九课 学做分录(十)——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

“以前的课程里提过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今天集中讲一下。”妈妈开讲了。因为财务和税务联系密切,大意不得。我也详细地做了记录。

  先讲“应交税金”。

  在这个科目下核算的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资源税,这些叫流转税;还有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这些叫收益税;此外还有土地增值税等。这些税种都是应交税金的二级科目,税务机关会根据企业的性质来确定应该交纳的税种,会计根据税种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因为这里的内容很多,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课后你们好好看书,再细细体会。

  1.应交增值税

  增值税区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以前我讲过了。

  一般纳税人,要在“应交税金”下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等明细科目。税率有三档:0%、13%和17%。

  小规模纳税人因为不存在进项税抵扣的问题,所以不需要上述明细科目,相对简单。征收率是两档:工业6%、商业4%。

  2.应交消费税

  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有烟、酒和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成品油、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游艇、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税率从5%到45%不等。

  计算公式:

  从价定率: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

  从量定额: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复合计税: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3.应交营业税

  对于这个税种,不同行业用不同的科目核算———以劳务为主的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等,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以生产、流通为主的企业,借记“其他业务支出”;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相关的营业税应分别借记“固定资产清理”或“其他业务支出”。

  税率按行业划分一般是3%或5%,只有娱乐业是从5%到20%。

  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4.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这个税是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额为纳税依据的。税率为市区7%,县、镇5%,其他地区1%。

  应纳税额=(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税率

  计算的时候: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或其他业务支出)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缴纳的时候:

  借: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贷:银行存款

  5.应交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

  计算的时候: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缴纳的时候: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我挑主要的先介绍这么多,下面讲“其他应交款”。

  现在,在新的准则里取消了这个科目,一律放在“应交税费”里核算了。不过《小企业会计制度》还是要求设这个科目。
这个科目里核算教育费附加和矿产资源补偿费。

  教育费附加是按照流转税的3%计提,和流转税一起缴纳。

  计算的时候: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或其他业务支出)

    贷: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缴纳的时候:

  借: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此外还有一个印花税,它的征税范围是商事合同、产权转移书、营业账簿、权利和许可证照等。和上述不同的是,印花税的核算不通过“应交税金”账户,在交纳时,直接借记“管理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

  妈妈最后说:“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的企业能涉及到的也就五、六个税种,但其他的也要掌握,考职称的时候用得到。”

  看来还要好好学学这部分内容呢!

第二十课 学做分录(十一)——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今天讲最后四个科目,没讲到的看书自学。

应付工资

应付工资就是应该付给员工的工资总额。

月未了,要把工资计算出来,计入应付工资。一般情况都是下月初开支,但工资属于发生在本月的费用,根据配比原则,要将工资计入到本月。今天先讲相关的两个科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新准则里已经把这两个科目合并为一个了:应付职工薪酬。《小企业会计制度》还是要求设这两个科目。

做凭证的时候,我们要按员工的工作部门,分门别类:管理部门的工资借记“管理费用”,生产部门的工资,借记“生产成本”,采购、销售部门的工资,借记“营业赞用”,工程人员的工资,借记“在建工程”。也就是说,哪部分的人就记在哪部分的账上。其工资总额,贷记“应付工资”,到了下个月开支的时候,借记“应付工资”,贷记“现金”。

应付福利费

应付福利费,是根据工资总额的14%提取的,这部分钱用于支付职工的医疗赞用、职工的困难补助和其他福利费用。做凭证的时候,应付福利费也随着职工所在部门计入到相应的各项费用里。

我们还是处理账务吧。

月末,根据各部门的考勤记录,财会部门编制了一张工资分配表,其中商场的管理人员工资是5000元,营业员7000元,装修工人2000元,后勤人员是1000元,共计15000元。

借:管理费用——工资 5000

——福利费 700

营业费用——工资 10000

——福利费 1400

贷:应付工资 15000

应付福利费 2100

下个月发放工资时,先取现金,再发工资,这个很简单。

下面再讲两个科目——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企业的盈利或者亏损,在这两个科目里一目了然。

本年利润

本年利润,简单说就是收入减支出,这从利润表上看得最清楚: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利润(负号表示亏损)+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十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

通过这条“长龙”我们就能看出利润的组成了,以上涉及到的损益类科目都归入本年利润这个所有者权益科目里了,自己的账户便“空空如也”,这在会汁上叫结转利润,说白了就是依据账户上的余额做相反的分录。然后看本年利润的余额,如果是贷方,体现的是盈利,如果是借方,那就表示亏损。

最后,再把本年利润“清空”,转移到利润分配科目里,一年的账务基本结束。

利润分配

企业盈利了,这笔钱该怎么支配呢?共有六个明细科目核算它:1.其他转入;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4.应付利润:5.转作资本的利润;6.未分配利润。

在《小企业会汁制度》里,还有一条“提取法定公益金”,因为新《公司法》已经取消了这项规定,所以这里就不包括它了。

学会计,不要局限在只知道会计上的事,还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税法》、《公司法》、《破产法》等。

就这部分内容,我们还是做账务处理吧:

企业年末的有关收入和费用账户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900000元,其他业务收入1000元,主营业务成本650000元,其他业务支出700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1800元,营业费用39000元,管理费用12500元,所得税55110元。

先结转收入类的账户余额,再结转成本费用账户余额,然后告诉我净利润是多少。

111890元!

正确。将分配后的余额进入未分配利润,就OK了。常用的会计科目基本学完了,下周开始汇总、记账、报表、报税。

第二十一课 凭证汇总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会计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但也没有别人说的那么难,妈妈说才给我们灌了半瓶水,今天欢迎她继续灌水。

前边我们学习了一些常用的会计科目,也了解了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这些都是为了记账打基础,记账之前要先汇总凭证。刚开班的时候,我讲过了,做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凭证,就应该记账,因为这两个科目要记日记账,跟库存和银行都有核对关系,及时记账能准确地掌握“家底”,其他的明细账可以等汇总之后记。

记账

一般的教材讲的是先记账后汇总,最后记总账,以我的经验是先汇总、后记账,并且现在的财务软件也是这样的流程。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因为凭证的错误导致记账错误。因为小企业做凭证和审核由一个人完成,有的时候因过分自信,就省去了审核环节,如果直接记账,一旦发现处理有误,就要在账上涂改,不涂改就要另做凭证订正,比较麻烦。而汇总之前这段时间发现有误,只改凭证就行了。

科目汇总

科目汇总,其实就是把我们做过的记账凭证,集合到一起,分别计算出每一个科目的借方合计数和贷方合计数。时间上没有特别规定,有的教材讲十天、二十天或一个月汇总一次,我平时做凭证的时候,看看有两公分厚了,就汇总一次。我说的这个两公分,包括凭证后面的附页,也就是原始凭证,有的时候原始凭证攒到一起报销,会很多,比如出入库单、差旅费票据、餐饮发票、出租票据等,十多张凭证就够厚度了。教材上讲量大的原始凭证可以另外单独装订,我觉得那样找起来不方便,我的凭证都是装在一起的,但是粘贴票据的时候就要费点功夫了,要布置得均匀,装订出的凭证才能平整。

汇总的目的是为了登记总账,登记总账的目的是为了做会计报表,而做会计报表是为了给相关人士看的。

汇总的方法很简单———

1.编顺序号:按时间顺序,给记账凭证编号;

2.画丁字账:按编号顺序,所有的科目,都要立一个;

3.算合计数:把每个科目的借、贷方,分别算出合计数;

4.试算平衡:要求借贷方金额相等。

还记得前期学过的记账规则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时候就用到了。试算平衡,就是要看所有科目借方发生额是否与贷方发生额相等。相等了,就说明我们汇总成功了,否则,就要查找原因。

“不相等都有什么情况啊?”我问。

或者是金额计算错了,或者抄写的时候数字写颠倒了,或者漏科目了等。

汇总完了以后,知道了损益类科目的总数,我们还要编制两个凭证,将损益类科目的总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即结转利润,一个是:借“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贷“本年利润”;另一个是: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
转入后如果差额在借方,说明亏损,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在贷方,表明盈利,需要计算所得税,然后做记账凭证,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同时再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
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所得税和利润有关,但并不是亏损一定不交纳所得税,主要是看调整后有无应纳税所得额。所谓应纳税所得额是会计利润(或亏损)基础上加上纳税调整数。怎么调整,还有一些规定,比如:招待费和广告费等在会计上可据实列支;但在税务上须按一定比例列支,超过该比例的部分不准税前列支。
最后,把每个科目的合计数,抄写到“记账凭证汇总表”上,凭证的汇总工作就做完了。

二十二登记账簿

如何登账

妈妈说,不管哪类账,登记方式都一样,就是根据记账凭证按照顺序逐笔登记,比如,在凭证上看到了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就去找有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账本,把凭证上的内容登记上去,该科目是借方就记在左边的借方栏,是贷方就记在右边的贷方栏里,这些叫发生额,你们看书不是有个发生额一词吗,指的就是这个。一个科目记满一页后,把该页的最下面一行留出来,在摘要栏处扣上过次页的印章。把借、贷方的累计数算出来,然后在下一页的第一行打上承前页的字样,把前页的累计数抄到这行的借方贷方栏内。

某个科目记完账以后,算出其借、贷方的累计数,在最后一笔记录的下边划上一条通栏红线,在摘要处写上累计字样,在借、贷栏分别登上累计发生额,并算出余额。记完账的凭证别忘了在记账符号处打个对号,我的习惯是写上账簿的页码,方便查账。

听明白了吗?

您演示一下,就好懂了。周游建议道。

于是,妈妈拿出账本,又从头讲了一遍,果然效果非凡。

妈妈接着讲,日记账每天都要记。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核对,每天核对一次;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一个月核对一次,发现有误,及时与银行沟通或者与相关单位核实,以减少资金风险。

明细账每个月都要算出本月合计累计数,结出余额,以便与总账核对,有实物的还要与保管账核对,这就是账账相符。

什么是账实相符?我经常看到这句话。

怎么说到对账上来了,这个明天再讲,今天先学记账。

妈妈说,总账的登记很简单,按照凭证汇总表登记就行了。登完总账后,算出余额,最后试算平衡。知道怎么算吧?

所有账户的借方余额必须等于所有账户的贷方余额。周游回答地很快。

妈妈,你现在讲的这些,我都听明白了,刚开始在你办公室看账本的时候,说实话,我真是越看越糊涂。我觉得自己进步很快。

既然听明白了,下面就考验你们的动手能力。

我俩各自拿出以前做的凭证,一张一张地开始登记账簿。

先抄日期,再抄编号、抄摘要、抄金额,我觉得记账比做凭证简单多了。

登账应注意的事项

妈妈在对面看着我记账,突然叫停:你这字写的也太大了,不论是汉字还是数字,只能占格的二分之一,要给改错留下余地呀;再一个是字迹要清晰、工整,写凭证的时候也一样,不能勾勾抹抹,凭证做错了可以一撕了之,但是账本是绝对不能撕的。

过了一会儿,妈妈又发现问题了:你没有注明余额方向即借、贷方,如不注意,算余额时很容易出错。比如本年利润账户,一月份是贷方余额1000元,那么在借或贷栏写上字;二月份是借方发生额1200元,大于前期贷方余额,就要用借方余额减去贷方余额(1200-1000),余额就是”200元。年底,本年利润余额是零,在借或贷栏写上字,然后在余额栏的位置写“0”。明白了吗?

明白了。虽然我没考上大学,但是我初中数学的基本功还是蛮扎实的,呵呵。

还有几点要注意:1.在记账时,必须用蓝黑或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不得用圆珠笔和铅笔书写。红色钢笔或签字笔除了划线用,还可用来冲账,在会计上,红字意味着蓝字的相反数;2.不得隔页、跳行登记。如果发生隔页、跳行登记,应将空页、空行用红笔对角画两条斜线,加盖作废戳记,并由记账人员签章;3.如果发现账簿记录有差错,应采用规定的方法予以更正,不得涂改、挖补、乱擦或用褪色药水消除原有字迹。
我刚才说的这也是记账规则,必须遵守。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明天开始学对账。

第二十三课 对账、查账

在月份和年度终了时,应将账簿记录核对结算清楚,使账簿资料如实反映情况,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可靠的资料。

这周的课,妈妈讲的是对账和查账。

对账

妈妈说,账会记了,但不是记完就没事了,记得对不对呢?这就要对账。对账,就是核对账目,是为了使账账相符,即总账和明细账、日记账相符。

那账证相符、呢?”我看到书上经常这么写。

账证指的是账簿与凭证,账表指的是账簿与报表。还有一个是账实相符,就是账簿记录数与实物相符,这些都是会计记完账要做的事情。

说到对账,还有一个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这个在考试的时候经常出题,书上说的挺麻烦,实际做起来很简单。

方法是编制一个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检查未达账项,无非就两种情况:要么是银行入账了,企业没入;要么是企业记账了,银行没记。

我看书上说是四种啊!”怎么到妈妈这里都简化了呢?

妈妈说,书上说的是四种,它是这么分的,银行收账了,企业没收;银行付账了,企业没付;企业收账了,银行没收,企业付账了,银行没付。其实,就是一方已收或已付入账、另一方未入账的问题。

妈妈接着讲:我不是一直强调做会计的一定要细心吗!记账最考验人了。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借贷不分,经常记反方向了,有的时候余额打错了。一笔余额算错了,如果不及时对账,下面的余额也跟着错下去。

那究竟怎么对账呢?”我迫不急待地问。

对账很简单———先看总账,总账记完以后,要自身试算平衡,也就是借方余额必须等于贷方余额。它正确了,再看明细账和日记账,用各账的余额去跟总账里相对应的科目核对。比如现金日记账月末余额是900元,如果总账里的现金科目余额也是900元,那么说明都记对了。如果不对,就要查账了。

查账

查账,是会计的基本技能,有经验的会计,看到错的数目,心里便知道了大概范围,就像一名熟练的技工,一听机器声,就知道哪里有毛病。通过对账发现有错误,从哪儿入手查呢?

1.查找是否有漏记的———总账核对汇总表,明细账核对记账凭证,就能查到漏网之鱼;

2.数字是否写错位或者写颠倒了———如数字差是9的倍数,这种可能性大一些,比如差450元,那可能就是把720,写成270了,如果差648元,这也是9的倍数,就可能是720写成了72,那就要侧重找这两个数字;

3.账户余额是否加错了———计算不准确,没别的办法,重新计算;

4.科目是否记反方向了———那么差的就是整数倍,比如差1200元,就看有没有把借方600元,记到贷方600元了。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我多年来自己总结的经验。可能讲起来,你们有些不好理解,等你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就知道这些经验的宝贵了。

第二十四课 改错账

那天,我正在记账,把金额记串位了,把3260元,写成了32600元了,写到后面,觉得0多了,才意识到错了。

不由分说,我很自然地斜着画起了道道儿,周游一看,问我干嘛呢?

我不解地看着他。

妈妈说话了:这画道道儿也要讲规矩的。你发生这样的错误,是忘了千分位的问题了。在会计里,千分位到处都有体现,你看这账本上,千分位上的竖线都比较粗,以前我都讲过了。

我看了一下,这才意识到,当时听妈妈讲完了,也没往心里去。如此看来,不管什么知识,只有亲身经历了印象才深刻,就像这会计学习,如果不实践,学得再精深也是纸上谈兵,难怪周游说有好多大学生毕业了或拿到会计师证书了还是对会计工作心里没底。我们也快学完了,我真想早点到工作岗位上亲自操练一把。

妈妈说今天就讲改错账。

按照会计的有关规定,无论是做记账凭证还是登记账簿,一旦发生了错误,是不能随便勾勾抹抹的,必须用会计的规范方法进行更正,从改账上也能看出这个会计是否正规。

下面讲一下记账时容易发生的错误以及改错的方法:

凭证没错账记错了,用划线更正法。

就是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道红线以示错误,在上面写上正确的文字或数字。现在知道平时记账的时候只占半格空间的原因了吧,就是留着这时候用的。然后加盖一个你的小名章,说明是你改的,你要对此负责。

这里要注意的是,数字不能只改写错的那一处,要全部划线重新写。你刚才写错的那个金额,就应该用划线来更正。

划蓝线不行吗?”我问。

你没看到判死刑的都划红叉吗?”周游又逗我。

那要是凭证也错了呢?对了,一撕了之。”我问完,自己又想起来了。

妈妈说:那是你做凭证时就发现了错误,可以一撕了之。但是你做完了以后,也汇总了、记账了,发现做错了,怎么办哪?方法有两个:

凭证记多了记账跟着错,用红字更正法。

红字更正法又叫红字冲账法,是用红字冲销或冲减原来多记的数。比如:原来付款50元,误写成了500元,出纳员查库存发现长款后,查到是15号凭证做错了,这时就要再做一张凭证了,在摘要里写上:本月15号凭证多记冲出,金额用红笔写450元。我说的这只是金额错误,如果是科目错了,那就要把原来的科目和金额都要用红笔写,然后再用蓝或黑的墨水笔做出正确的凭证。

凭证记少了记账跟着错,用补充登记法。

这个简单,就是再做一张凭证把少计的部分补全了就可以了。别忘了在新凭证的摘要里一定要注明原记账凭证的日期、编号及更正原因,以后看账的时候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妈妈说,改错还是比较容易的,难的是你不知道错在哪,任由错下去,就麻烦了。尤其是记账凭证处理错了的。比如:贷应收账款3000元,你做成了贷应付账款3000元,那么应收款还在账上挂着,应付款又多出一笔,一字之差就造成了资产该减没减,负债又增加了,一枪两眼儿。但是勤快的会计,通过及时与对方核对账户,还是能尽快查出错误来的。

还有,因为是借贷记账,相互都有制约,有错误早晚都会察觉到。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存侥幸心理,平时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业务弄清楚再处理账务,记账的时候要认真,每次记完账都要认真核对,尽量把错误扼杀在摇篮里。

妈妈真是苦口婆心。

以上讲的是一般记账时容易发生的错误,也就是说单纯账务上的差错,而没有讲会计差错。

有什么区别吗?不都是差错吗?

有啊,会计差错指的是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会计估计上的差错等,属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差错。比如说:更换一台设备,当时是按历史价值记账的,后来发现不对了,应改按市价或公允价计算,这就需要更正。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是中级职称里的会计知识,我就不给你们讲了,你们先把最基础的学好弄通,等考过了初级后,再研究也不晚。


会计的啰嗦事可真多。”我怎么觉得会计知识越学越多呢!

第二十五课 会计报表

今天开始讲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也叫财务报表,就是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结和汇报。会计报表,一般指的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大主表,我一个一个地讲啊!

一、资产负债表

这张表左面列示资产,右面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正好符合会计的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大类向下是小分类,看着是不是很眼熟啊!

我一看,不就是科目吗———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实收资本等。妈妈说这张报表的“年初数”是按上年年度报表的“期末数”填列的,我们填制的主要是“期末数”,几乎都是总账上的数据,但有的项目是由几个科目合并填列的。如存货是由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相加后填制的。填完后,把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合计数算出来,如果两边相等就“完事大吉”了。

二、利润表

这张表的特点是分步式,利润数据是一步一步推算出来的,“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都是根据账户的发生额填列。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项目,根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账户的发生额填列。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项目,也是根据各自的发生额填列。

然后以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计算出营业利润。

投资收益也是根据发生额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号填列。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分别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和“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填列。

再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如为亏损额,以“-”号填列。

所得税项目也是根据“所得税”科目的发生额填列。

最后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计算出净利润,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一向以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统表困难而著称,因此,《小企业会计制度》里没要求编报,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必须编报。

现金流量表主要有三大项: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本表“本年数”栏反映的是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上年数”填列是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和现金等价物。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和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报的,与记账是同步的,而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收付制原则编制的。

如果说报表有难度的话,那就是它们之间的勾稽关系了。其实总账是准确的,也就不存在勾稽关系不等的问题了。勾稽关系的表现:一是表内,比如资产负债表里的资产等于负债加权益;二是表间,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利润表的未分配利润数。

另外,我们编制报表,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学会分析报表,不仅仅能记账、算账、报账,还应该会控制、预测、分析,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大会计!

第二十六课 申报纳税

妈妈说,今天讲最后一课———申报纳税。

先说一般纳税人申报增值税的程序。

1.月底认证:在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后,要在发票开具之日起90天内,拿到税务机关申报抵扣,也就是认证,没通过认证的,税务机关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超过认证期限了,发票作废。最好是每月月底之前,汇总一次,拿去认证。

“什么叫认证啊?”

就是辨别发票的真伪。只有税务机关认证完的进项税发票才可以作为成本或费用进行会计的账务处理,妈妈解释说。

2.月初抄税:一般是每月的5号之前,把防伪税控开票系统中的数据抄至“税控IC卡”上,报到税务机关。

“什么叫抄税啊?”周游也加入了提问的行列。

抄税就是把当月开出的发票全部记入发票IC卡里,然后打印出来并加盖公章,再拿着IC卡和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去税务大厅进行抄税。说白了抄税就是向税务局上报每月增值税发票的使用情况,也是把你这一个月的销项税汇总一下,是我们计算税额的依据。一般抄完税才能报税,而且抄过税后才能开具下个月的发票。

“认进项税发票,抄销项税发票,一出一进的税务全掌控啊!”周游说。

“那还有出事儿的呢!”我想起了电视上关于增值税发票犯罪的报道。

3.报税:抄完税后就可以报税了,报税时要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使用防伪税控系统的,还要报送记录当期纳税信息的IC卡,有的还要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小规模纳税人申报就简单多了,无须认证和抄税,只要填好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小规模纳税人),一式三份,到“申报征收窗口”申报,税务人员把申报数据录入电脑,在申报表上加盖“征收章”,返给我们一份,到指定银行缴完税就行了。

再说说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企业所得税一般是季度预缴、年度汇缴,我们应当在季度终了15日内申报预缴,年度终了45日内进行汇算清缴。申报时带上所得税申报表和财务会计报表及说明资料。

在纳税申报上,增值税复杂一些,服务性行业、建筑安装业是不用缴纳增值税的,而交营业税,其他的税种,我就不一一讲解了,具体事项跑两趟税务局就轻车熟路了。

“这些税都在哪儿交啊,我看还分国税、地税的。”

我大致地说一下啊:

在国税缴纳的税种有:增值税、所得税、资源税、消费税等。

在地税缴纳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我应该缴纳什么税,怎么知道啊?”

那要看你公司所属的行业,到时候你的税务专管员会告诉你的,交什么税,税率多少,但考试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这也是会计应该掌握的。

妈妈继续说:还有申报时间要记住了,晚了要罚款的。一般的税种在每月的10号之前申报缴纳,申报期最后一天如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公休日,可以顺延,不管你当月有没有税款都要申报。

具体的缴税期限是这样的:

1.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以一个月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次月十日内申报纳税;

2.个人所得税:以工资薪金所得纳税的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纳税义务人在次月七日内申报纳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由纳税义务人在次月七日内申报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3.房产税:每半年征收一次,每年的四月、十月为房产税的交纳期限;按房产租金收入计征的,其交纳期限为每月申报一次;纳税人自建的房屋,自建成之次月起征收房产税,委托施工企业建设的,从办理验收手续之次月起征收房产税。


4.资源税:纳税人销售应税产品,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

(1)纳税人采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销售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2)纳税人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发出应税产品当天;

(3)纳税人采取其他结算方式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发出应税产品当天;

(4)纳税人自产自用应税产品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移送使用应税产品的当天;

(5)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税款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支付货款的当天。

5.城镇土地使用税:每半年征收一次,每年四月、十月为土地使用税缴税时间。

6.企业所得税:在月份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年度终了后45日内。

第二十七课 补充:开办费的问题(可放在第8课后看,属于公司开业问题)

公司开业有两种情况:一是生产、经营以前没什么开销,挂牌就营业的;二是开业前在筹建期间内发生了一些费用,比如: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等支出。这些费用我们叫做开办费,有的公司规模越大,开办费也高,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
  筹备期间是指什么时间?
  筹建期是指从企业被批准筹建之日到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这段期间。工厂只要机器运转之前,商业卖出商品之前。
  发生费用时,按着会计制度应该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开始生产或经营后的当月转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转到管理费用里,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可是新所得税法有规定: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在规定的期限内分期扣除,以前是5年,现在新的细则没出来,有人说是三年的,到时候按规定执行就行了。
  要注意的是:会计的规定和税务的规定有个时间差的问题,账务处理上也因此出现了差异:会计上让当年摊销,税法上要分年摊销,会计就要做调整,税务规定几年摊销就要调几年,挺麻烦的,作为小企业,开办费都不多,我的主张是在账务上直接摊销了,税务上不会较真儿的,我当了这么多年的会计,税务从来没查过这方面的账务。开办费多一点的,我的主张还是跟着税务走,他说摊几年就咱就摊几年。但是,考试的时候要按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课 补充:月末结账(可放在第24课后看,与第20课多有相同之处)

我们都知道会计月末最忙,忙什么呢?就是忙着对账、结转、结账。初当会计的,就不愿意过月末,因为相对于做凭证和记账来说,结转、结账的比较麻烦,尤其是发现错账又不知道错在哪儿的时候,更让人着急,但是老会计比较喜欢结账,因为结完账,一个月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能松口气,有满足感,这个时候最能体验到工作的快乐。
  我们都习惯了说月末结账,其实结账是按会计分期来进行的,是把本月发生的业务截止到月末,而结账的过程是在下个月进行的,或者是1号或者是5号,年末的账可能要推到次年的2、3月份才能结完,这就是结账的时点问题。
  结账之前要先结转,这是我自己把结账和结转划分开的。
  平时结转,指的是结转成本、结转收支、结转费用,到了年底,还涉及到两个科目——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企业的盈利或者亏损,在这俩科目里一目了然。
  结转成本我先不说了,主要讲一下结转利润。
  本年利润——就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
  利润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这要先知道损益类科目都包含什么: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把它们大搬家,搬到本年利润里,说白了就是按着损益类科目的余额做相反的凭证,然后这些账户就被清空了,余额成0,把借和贷看作是正负号就好理解了。
  
  结转利润总共分四步:
  第一步:结转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第二步:结转成本、费用和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
  
  第三步:结转投资收益:
  如果余额在贷方,那么表明是净收益。
  借: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如果余额在借方,那么表明是净损失:
  借:本年利润
    贷:投资收益
  
  记到账上后,算出本年利润的余额,漂亮的利润应该是贷方,如果在借方,第一反应就该知道这是亏损。
  
  看到有盈利还要计算所得税,还有一笔凭证: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所得税
  
  计提完所得税,别忘了结转出去: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所得税和利润有关,但并不是亏损了就不用交纳所得税了,要看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是正数,至于怎么调整,还有一些规定,比如招待费不能超标啊、广告费不能超标啊,超出的部分都要扣除,罚款也不能税前扣除的,然后再算应纳税额。但是我前边强调了最好跟着税务的脚步,现在看出好处了吧。这部分等新所得税细则出来你们再去研究吧。
  这里我还想说一句,所得税对于企业的税收是件大事,对于会计来说,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表面上不难,这里面有很多的事项和标准需要掌握,无论从税法上还是会计的核算上,都比较严格,38项准则里是唯一一项按税种定的准则,可见国家对于所得税的重视程度了。
  
  利润转完了,也知道利润是怎么来了。
  到了年底,才会有第四步:结转本年利润。
  转到哪里呢?转到“利润分配”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里。
  如果调整完了是贷方余额: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果是借方余额,做相反的凭证: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记住:是转到“利润分配”的明细科目“未分配利润”里啊,因为在“利润分配”还有很多的明细科目,各有分工,不能弄混了。
  利润分配——核算的是实现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以及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积存的余额。
  利润分配和本年利润一样,都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借方余额体现的是亏损,贷方余额说明盈利。盈利后的钱该怎么处理呢?
  重点要掌握提取顺序和比例,“利润分配”账户下设六个明细账户:
  1.其他转入;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4.应付利润;
  5.转作资本的利润;
  6.未分配利润。
  在《小企业会计制度》里,还有一个“提取法定公益金”,因为新《公司法》已经取消了这项规定,所以这里讲的就不包括它了。
  
  学会计,不能只知道会计上的这点事,还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税法》、《公司法》、《破产法》等等,这几年,会计准则、财务通则、所得税变化挺大的,等你们工作了,每年还要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会计也是学无止尽的,这段业务就和《公司法》紧密相联。
  
  利润分配也要讲程序,上面那些明细科目的排序,也是分配的顺序,不能颠倒了。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一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但弥补期限不得超过五年,超过了用税后利润弥补;二是用盈余公积弥补。
  
  这里的五年是什么意思呢?
  假设2001年企业亏损了10万,那么从2002年到2006年都可以用税前利润弥补,2002年盈利了5万,可以全额补亏,到了2007年仍然有1万元没补上,那么这1万元要先交所得税后,再拿出来补亏。税法上规定:企业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所得弥补亏损;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如果连续亏损就顺延,如果2002年又发生了亏损,2003年到2007年就是它的税前弥补期,先亏的先补,时间应该是连续的。
  
  具体的在账上正常结转就行,在利润分配的余额里自然体现,比如:第一年亏损10万,结转的时候借利润分配10万,贷本年利润10万,第二年如果盈利了5万,借本年利润5万,贷利润分配5万,最后利润分配余额是借方5万。在账上就自动抵亏了。你看我这账上,是借方余额,证明是未弥补的亏损。
  如果企业曾经有盈利,后来又亏损了,可以用以前提取的盈余公积补亏啊,借:盈余公积,贷:利润分配――其他转入。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补亏后还有盈余,要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积金,累计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3、计提任意盈余公积;提完法定公积金后,可以提取任意公积金,这个提取比率由公司股东大会或公司章程确定。分录和上面是一样的。
  
  4、确定应付利润,就是向股东分配股利。前边都提完了才可以分红的啊,记住了,不能提前分。
  分配红利时: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贷:应付利润——某某
  实际发放时,还要代扣20%的个人所得税,直接从现金里扣除。
  借:应付利润——某某
    贷:现金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交个税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5、转增资本时:这个要办理增资手续后才能做凭证。
  借:利润分配—转作资本的利润
    贷:实收资本
  

以上两项都不是必须的。
  
  
  6、最后,将“利润分配”科目下所有明细科目里的余额,统统转到“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里,那些明细科目就清空了。在这个明细科目里,可以看到企业的所有活动产生的经济效果,也就是说企业的全部家底都在“未分配利润”里了。
  
  月末,按着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把该结转的账务都处理完以后,把所有的账户结出余额,俗称结账。
  
  初学会计的弄不懂怎么算余额,我多说几句。如果是月计,那就用上个月的余额,加减本月的发生额;如果是累计,就用上年的余额加减累计发生额。
  比如银行账,应该是借方余额,那么算余额的时候,就应该加上借方发生额,减去贷方发生额。而应交税金,余额一般在在贷方,就要加上贷方减借方,如果是正数,余额还在贷方,如果是负数,那么余额就在借方。
  比如应收账款,上月余额是10 000元,这月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是3 000,而贷方是15 000,余额加借方减贷方出现负数2000元,那么余额就是贷2000元,这和数学里的正负数是一个道理。
  如果现金出现负数,那一定是账错了,除非出纳员从自己兜里拿钱报销费用了。
  那些损益类科目期末没有余额,在“借或贷”的方向栏写个“平”字,余额栏写个“0”,一看便知已经安全转移了。
  要是到了年底,还要把各个账户的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那么在摘要栏打上“结转下年”的印章,在下年新建的相关的会计账簿的第一行摘要栏打上“上年结转”的印章,然后在那行的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