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的动漫图片女生:武当太乙隐仙派源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8:48:35
武当太乙隐仙派源流
 
□ 郭浩然
 
 
   我所承习的武当“太乙隐仙派”系列武功,传自我的两位恩师:裴锡荣先生和金子?先生。
   裴锡荣先生生于1915年,河北沧州饶阳人。自幼学习家传数代的中医之术,并从舅父齐大龙学习本地的戳脚门武功。1929年在浙江拜在形意八卦大师傅剑秋先生门下,并追随傅先生上武当山访道。傅先生拜武当道总徐本善为师,列道名为“傅合山”,在紫霄宫学习了武当太极拳、乾坤球、磨盘手、五雷掌、玄武棒以及太乙散手等武功。裴先生系统继承了这些功夫,先后追随傅先生三十余年。笔者自1981年拜在裴先生门下成为先生的关门弟子,曾亲眼目睹过先生的多项神奇武功和医术,如裴先生可隔空一米以“五雷掌”遥控水中木板,夜间转掌指端放白毫等。有一次笔者牙痛,先生亲书一符,喷水后贴于笔者腮部,牙痛立消。笔者自幼爱武,尤其痴迷于武当道家功夫,因此特别深入学习了先生得自武当的系列功夫。
   出于对武当拳功的追求和热爱,1982年我又求裴先生介绍,再拜金子?先生,并得以向金先生系统学习武当嫡传太乙派的系列功夫。金先生自述是清皇室后裔,1929年到武当山,虽未遂出家之愿,却得以学到武当“太乙五行拳”的真功绝技(具体经过详见谭大江先生著《武当内家派述秘》一书)。金先生住武当紫霄宫七个多月,学的功夫包括“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势”系列拳法、“紫电剑法”以及一些特修功夫,如“寒暑铁布 衣”、“鹤舞风摆柳”、“哼哈力”、“阴阳掌诀”、“太乙五行锤”等等。金先生在紫霄宫期间,足迹遍及武当各大宫观,并得到南岩、五龙等宫高道指点“隐仙派”之道法。其后,由于武当地区发生战乱,金先生为避战火而与诸师作生离死别。
   先生后流落于沪、浙等地。1938年,金先生又在上海结识福建邓雨苍先生。邓先生为道家西派“大”字辈传人,转授给金先生《张三丰道书》和由李涵虚祖师亲笔详注三丰祖师的《无根树道情》(此为三丰祖师亲传的“隐仙派”道法秘籍)。自此金先生始得全盘“稳仙派”道法。此事本为我门内私秘,师嘱不可对外人言。但现今以“太乙”为名的武功门派较多,为示区别不得不在此有所交代。
   解放后,金先生隐居于浙江湖州,寄情于田园烟水之间,闭口不言武道之事。金先生的武功非常精纯,但为人极为淡泊,因此其五十余年拳剑自娱而邻里同事居然无一知晓。金先生所传的武功极讲究“二五更”的功夫,多于夜半或清晨在寂静无人处修炼。我自1983年暑假期间开始,三次到湖州学艺,与先生同居一室,而练功处则在五里之外,其地极为僻静,从未遇到过任何人。
在金先生所传的武功中,“九宫十二手、九宫十八腿”均为拳法的基本技法(也可结合“阴阳掌诀”及“鹤舞风摆 柳”化为专门套路);“九宫十八跌法”为太乙五行拳的实战应用技法;“寒暑铁布衣”、“鹤舞风摆柳”为掌法的基本功夫;“哼哈力”为受力发力之法;“阴阳掌诀”(雷掌、绵掌)为特修专功五行锤(圈)练臂和指力之法。而太乙五行拳法功夫深入后,又可分为天地人三盘。其中“太乙混元桩”法尤其神妙,既为拳法的基础,又是拳法的精髓。“紫电剑法”更为武当紫霄宫嫡传,与世所传习者大有不同。
   笔者自受二师之传继承这些武当嫡传武功后,一直秘而自珍,习之不辍。1986年,笔者又在北京得到吴先生传授 “摄心九论”。吴先生现已年逾九旬,据他说这套功夫传自他的表哥,也为武当山“隐仙派”道人所传。这套功法理论见载于道家西派大师李涵虚的著作中,为内丹家炼气士所崇尚的无上大法。李涵虚的道法属明代孙教鸾真人一脉,得道后又在青城山得遇三丰祖师“密付本音”,因此也可算为“隐仙派”传人。但李先生后来自创一派,史称“西派”,是道家继往开来的大师之一,其传人排辈为“西道通,大江东,海天空”。
   以上就是我所学武当张三丰祖师嫡传武功、道法的由来。目前可以说,得到这些功的传人已寥寥无几,而且由于屡经战乱,解放后又历经“四清”、“文革”等多次运动,劫后余生者更是万不存一。笔者自受此法十几年来,辗转于南北中外,一直独自练习,未传一人。这一方面是门规所限,另一方面也不具备环境、时间等条件。如今,我的两位恩师已先后驾鹤西游,我于悲痛之余已承担起“传宗接代”的重任。虽拟将此武功道法寻适当之人无私传授,可是当前的社会可谓世风日下,哗众取宠者有之,自高自大者有之,嫉妒怀恨者有之,而真正肯苦心习艺并有大恒心大毅力且诚心正意者,不多见矣!回想当年我北上之前到湖州拜别恩师时,师之赠言犹在耳边:
   “记住!功名富贵愈求而愈不可得,习武求道唯甘于寂寞者能成之。你此去不可妄与人交!别辜负了我的期望,好自珍重吧!”
师言犹存,而与吾师相别已十四年……
  而今裴师亦已魂归道山,从此人天永隔矣!
   现我将师传之两项健康体魄、强壮内力的功法公诸于世,如能对广大从学者的身体健康有利,并有益于社会,则为两位恩师之无量大功德,二师当可含笑于九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