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1解密工具:评论《论持久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2:54:17
论持久战论持久战On Protracted War 毛泽东 《解放》周刊 抗日战争时期 亚洲 中国 军事作品 毛泽东 沈世光 提要文件提要文件无

毛泽东1938年5月26日~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同年7月在延安《解放》周刊上发表。后有中文和英文单行本在国内外广泛发行。1952年4月收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国民党党内的一些人,就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抗战开始后,他们又散布“再战必亡”的亡国论调。在中国共产党内,也有人存在着轻视游击战争,幻想依靠国民党的“正规战”速决取胜的错误思想。为了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阐明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主张,动员全国人民坚持抗战,为争取最后胜利而奋斗,毛泽东根据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撰写了此书。

全文共写了120段,21个问题。前9个问题,主要论述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后12个问题,主要阐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通篇充满唯物辩证法思想,逻辑严密,内容丰富。文章深刻地阐明了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特点,分析了敌对双方相互矛盾的基本因素及其在战争中的演变趋势,揭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客观规律;预测到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而犬牙交错将成为这场战争的特殊形态;还指出争取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与争取世界和平的关系。

这部著作精辟地阐述了人民战争思想。作者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胜负不仅决定于客观条件,而且决定于主观努力。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武器是重要因素,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作者强调,战争一刻也不能离开政治。要把中国的最后胜利变为现实,必须进行普遍而深入的政治动员,务使全国军民了解抗日战争所要达到的政治目的,方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自觉能动性,造成抗日热潮,赢得战争的胜利。

文章系统地阐明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和战争指挥艺术。作者指出,两军相杀的战争,其根本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为达此目的,抗日战争的一般战略方针应是持久战;具体的战略方针是:第一、二阶段应在战略上实行内线持久的防御战,战役战斗上实行外线速决的进攻战;第三阶段应是战略反攻战。八路军应实行“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就全国和抗日战争全过程来说,运动战是主要的,其次是游击战,阵地战一般不会成为主要作战形式。作者强调,要提倡并努力实行一切有利条件下的歼灭战,以达战略上消耗敌人之目的。在战争指导上,要注意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尽可能乘敌之隙,而少授敌以可乘之隙;执行有利的决战,避免不利的决战。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战争问题的一个典范。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和最后胜利,证实了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科学论断和预测是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