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身高148斤胖吗:走进酒厂看酿酒—— 现场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4:49:35

据说中国白酒的鼻祖是杜康,歪打正着、将错就错地将吃剩的饭发明了白酒,这只是民间的传说加上后人的演绎,大家都没有见证。

以后来张大导演又拍了红高粱,只是以红高粱为道具,以酿酒作为“药引子”,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间爱情,看了以后也始终没有明白那红高粱酒是怎么造出来的,只是记住,为了酿出好酒,大家绞尽脑汁,在黔驴技穷之际,一泡尿解决了大问题……。

昨天,去了鲁能的酒厂(里面有影友在酒厂内任经理,是俺的本家),亲眼目睹了白酒酿制的全过程,虽然没有带三脚架,现场的光线也不是太好,还是拍了一些,忍不住发上来,算是踩踩点,以后有机会再细拍。

下面的过程,是我当场见到、听到、理解的,如有谬误,欢迎拨乱反正,还事情的本来面目,严防误导。

首先将稻糠浸泡,、入锅,一层稻糠一层粮食(一般是高粱大米,如果是五粮液,那就肯定是五种粮食了哈哈),这是个技术活,需要二师傅来干——粮食撒的匀不匀,直接关系到出酒的多少,属于技术活,非二师傅莫属。

   

 

 

 

  

粮、糠加满锅,加热,到了火候,将这些原料出锅,推入一个平板上平摊开,叫晾摊,下面风机吹,上面有人翻腾、有机器来回运行,目的使散热均匀,整个过程蒸汽缭绕,人影如梦如幻。

 

      下一步,就是关键所在了———— 向晾摊以后的原料,泼洒酒曲,这也更是技术活,只有大师傅胜任,需要将用水溶解的酒曲均匀的泼洒在原料上,操作人员再用小车推入窖池。窖池建在地下,四周用黑乎乎的窖泥包围,装满池子,上面用窖泥密封,再用塑料布盖住,密封时间,就看要酿制的酒的品种和香型,一般最少半年。一个酒厂,最多的有上千个窖池,循环使用。    

半年以后,开窖,再入锅酒就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来。这酿出来的酒,在出酒的过程中,开始出的酒为酒头,度数不高,中间是人们常说的“原溜子”,度数高,酒味正,最后出来的叫“酒梢子”,度数也不高,逐渐就没有了酒味,成了蒸馏水了。对于酒头、酒梢子,可以收起来,下次酿酒时再入锅,发挥它的低度酒精作用,这是后话。

        ——这些黑乎乎的泥巴,可是酒厂的宝贝,它叫窖泥,内含微生物,是酒发酵的“领导者”,关乎酒的品质、香型......   

酿酒的师傅,现场给老伴接了半杯原溜子酒,老伴品了一下,直皱眉头,看来度数不低呀,哈哈。

 

 

 

(又:听说有些酒厂,为了单纯拍摄照片、影视作品,专门有人穿上过去民间酿酒人的衣服,用传统的工具操作,这倒挺有意思,可惜没有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