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拉和奥巴马绯闻:中国式招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9:55:13
rexue19871987  初级会员   发表于:2012-01-17 09:44   只看该作者 发帖 78    精华:5   注册时间:2010-6-21    发短消息        
1楼 该帖被浏览  83,442 次,回复 41 次

印象中求职节目崛起于相亲节目之后,相亲节目拼的是出身、财富、地位,求职节目拼的是学历、经验、背景。自然,相貌也是极其重要的。不过,这被称为“形象气质”。
相亲节目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但求职节目是否同样的凸显着强烈的“中国特色”,这是见少识寡的我所不知道的。我只是觉得嘉宾们问那些刚从学校出来的毕业生“你有哪些经验?”“能介绍一下你的工作经历吗?”之类的问题其残酷性并不亚于女生问男生“你有房子吗?”“你有车吗?”
——当然,这些问题也并不曾超越现实。甚至,毕竟是电视节目,它还不像现实一样赤裸裸的残酷。女嘉宾不会扭头对同伴叫一声:恐龙啊!企业代表们也不会一脸轻蔑的把求职者的简历扔进垃圾箱。
但它们不虚假,甚至这“残酷”成了最大的看点。灭灯给观众的兴奋或许远大于留灯,求职失败者黯然离去的场面或许更能引发观众们的共鸣。我爸就常常在看这类节目时沧桑的感叹一声:现在找工作还真是不容易啊!
我不知道这样的时刻我爸是否会设想他出现在求职节目上的场面。他比那些年轻的应聘者们更具优势,他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他通晓人情世故,他如此成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工作经验只是20年的杀猪经验。——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中年人,像我父亲一样的中年人,农村的,城市的,底层的,没文凭的。找工作对于他们,难于上青天。我也不曾见到他们中的一个出现在求职节目的舞台上。
这是比“宁在宝马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更残酷的广阔现实。

刘俐俐求职的视频,我爸也看了,他一如既往的感叹了一句“找工作真不容易啊!”
——这样的感叹,和微博上数以万计的评论,是不一致的。这样的感叹,貌似如此缺乏思想的含量,如此的乏味无聊。但它所透露出的,是无数人对于找工作的绝望。“工作”已经与他们无关。在无数像我父亲一样的人眼中:“工作”与“打工”是两回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他们分的很清楚。他们的一生,与“工作”无关。学历之类的门槛如高山一样将他们拒之门外,拒于这个时代的门外。

这是温和微笑着的求职者刘俐俐所遭遇到的,它并不比现实中求职者们所遭遇到的更残酷,但也并不比现实更温情:
主持人张绍刚:“为什么我在和你沟通的时候,我浑身一阵一阵的犯冷呢?”、“任何人对你的话提出质疑的时候,你的眼神里面都会流露出恨和嘲讽、目露凶光”、“你经常性的眼神里面会出现蔑视、恨”、“刚才只是说你应该保持微笑,你就用出来了一些非常狂狼的笑容”------
专家认为刘莉莉有“态度问题”,“是态度”、“在国外,那个态度,两分钟就(在应聘中被淘汰)出来了”。
嘉宾:“她现在的态度,我也是很不能接受的。我担心如果你这样的心态,在工作里面有人不顺着你的话,你可能很不配合别人。”
------

我见过无数像刘俐俐一样的求职者,她们温和的微笑着,这微笑甚至有一点讨好招聘者的意思。我也曾无数次带着这样的微笑前去求职。微博上无数人在评论这一视频时使用了“个性”“性格鲜明”这样的词汇。但我以为这与“个性”无关。刘俐俐只是谈到自己喜欢莎士比亚的“英雄双行体”,不能说这就是个性。因为每个人都会读一些他人不曾听闻的书,做一些他人不了解的事;刘莉莉在沟通时使用了“中国”这一词汇,我们更不能说一个人在言谈中使用“中国”这一词汇就意味着个性。毕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使用过800遍以上的词语。刘莉莉在交谈中动辄使用英语,这更与个性无关,这只是一个在国外呆了几年的青年的自然反应。
她的“莎士比亚的英雄双行体”和“中国”让主持人如此不爽,大概是因为当惯了艺人,就觉得别人的言行都是表演;搞久了招聘,就觉得别人的优点展示都是装逼、炫耀和显摆,是作秀,是刻意表现。丛日云说“这主持人------无知,狭隘,却极其傲慢,盛气凌人。作为主持人,没教养。直接在台上就表露出对小姑娘的不满、气愤、蔑视、甚至露出凶狠的目光。一个‘莎士比亚英雄双行体’让他下不来台,接着就找茬,然后就咄咄逼人地攻击,还煽动嘉宾和观众围攻小姑娘。”“------竟然对小姑娘用了一个‘中国’字眼大为光火,还感到‘浑身发冷’。你冷什么呀?你冷是你有病!难道你的上司通知你‘中国’也成了敏感词不成?人家是在复述当年在新西兰时的想法,他居然教训人家应该说‘我们这儿’,他二不二啊?”
主持人张绍刚和“嘉宾”们不是一小撮人在战斗,他们代表了中国大多数招聘者的形象。一个人搞久了招聘,就觉得自己是别人命运的主宰者,就习惯了求职者的谦卑和恭顺。就觉得自己的高高在上和求职者的卑躬屈膝都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就情不自禁的流露出居高临下的傲慢。就业竞争的激烈更加深了这种傲慢与狂妄。他们在“挑人”,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他们决定别人能否拥有饭碗。时间久了,他们就把“挑人”当成了“挑牲口”,把人才市场当成了牲口市场。他们再肆无忌惮的提问,再粗暴无礼的表情,再骄横狂妄的语气,也不会招来任何麻烦,承担任何责任。别人的窘迫就是他们的欢乐,他们很享受。
有些人的尊严,正是建立在践踏他人尊严的基础上的。
他们喜欢的,是温驯的,听话的,乖巧的,人才。当然,这已经不再是招人才,而是招奴才。招聘主管成了招聘主子,求职人才成了求职孙子。
这是无数人亲身经历过的委屈。求职者刘莉莉离场时,说她快要哭了。暗无天日的求职经历,曾让多少人留下过泪水。
嘉宾陈欧后来在微博上道歉说:------确实感到,求职者俐俐在现场受到了委屈------我现场提的问题显得很愚蠢,在此向俐俐表示道歉。求职者是弱势群体,比起抨击,支持和关怀更重要。
其实,无需什么“支持与关怀”,求职者们所需要的,不过是起码的尊重,是把他们当成人一样对待。而不是像挑选商品一样,不是像选购奴隶一样,不要问那些刻薄的问题,不要咄咄逼人,不要把嘲笑和伤害他们当成无聊的招聘工作中的一大乐趣。或许,招聘工作真的很无趣,要见那么多人,要看那么多简历,要听那么多套话,要重复那么多问题,要反复的权衡思索对比抉择,这样的工作可能真的会令人头昏脑胀精疲力竭。但这不是求职者们的错。他们的表达或许并不完美,但你又要怎样?如果说动辄说外语是炫耀是不朴实,外语差又是水平低下;说“中国”显得装腔作势好像自己不是中国人,说“我们这儿”又显得太不严肃太不正式太随便太吊儿郎当;什么话都顺着你说是唯唯诺诺缺乏主见,和你的观点略有不同又是具有“攻击性”缺乏起码的礼貌-------
你到底要他们怎样?这不是在买菜。

其实,俐俐在节目中自始至终都很有礼貌。并不曾“目露凶光”“笑容狂狼”。主持人和所谓的专家、嘉宾们气势汹汹的围攻一个小姑娘,却贼喊捉贼反咬一口。这不能不让人感叹委屈也是一种权力。打骂小孩的老师,强拆房屋的官员,屠杀民众的帝王,他们总是委屈的。“为什么受伤的人总是我?”仿佛正是他们的口头禅。伤害别人的人,总觉得是别人在伤害自己。指责别人有“态度问题”的,往往正是那些态度最恶劣的人。而被指责的弱者们,是没有权力说出“态度问题”这样强硬的词汇的。这词汇本就不属于他们。

求职者的经历总是相似的,负责招聘的权人们乃至一切拥有决定他人命运的权力的阔人们,他们的风格也总是相似的。让求职者俐俐“快要哭了”“非常非常失望”“很生气”的节目舞台,也正是我们所置身的世界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