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伤骑士无修百度网盘:“田园城市”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16:33
“田园城市”理论http://www.zznews.cn/   2011-10-9 22:08:01   来源:漳州新闻网 

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提出了的田园城市理论,希望通过建设新型城市解决城乡问题。“田园城市”理论对近现代世界各国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被规划界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1.田园城市的定义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2.田园城市的核心内容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在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核心内容包括:

(1)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防止摊大饼的城市布局,完善乡村功能和服务,减少城乡差距,使农村居民安居乡村。

(2)建设新型城市,即环绕一个中心城市(人口为5~8万人)建设若干个田园城市,当其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建设另一座田园城市,形成城市组群──社会城市。

(3)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霍华德认为,城市、农村以及“城市—农村”的三种生活形态犹如三块磁铁,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发展。这一兼具城市乡村优点、推崇城乡一体发展的理想形态,生动诠释了城乡统筹、区域平衡、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理念,向世人展示出“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动人画卷。

3.“田园城市”理论的模式设想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及实践http://www.zznews.cn/   2011-10-9 22:09:31   来源:漳州新闻网 

“田园城市”既是城市规划的一种理论指导,也是社会改革的创想。这一理论不仅针对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和主张,还设计了一套较完整的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制度。其目标在于不断解决大城市畸形发展引起的各种问题,推动城乡平衡发展这一城市规划思想体系,这些理论被付诸于世界上许多城市的规划建设,形成了现今形形色色的城市形态,成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潮流。

1.国外实践案例

英国:霍华德和田园城市协会分别在1903年和1920年于伦敦周边建立了两座田园城市,其独特的理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944年,在“田园城市”的理论基础上,大伦敦规划确定了空间模式为“中心城—绿化隔离带—卫星城”的结构,以通过鼓励人口的迁移、扩散来缓解内城拥塞的压力。这些卫星城市和新城远离伦敦,城市功能完善,规模较大,形成了区域发展的新的反磁力中心。

美国:美国田园城市运动的最大特点是在霍华德理论基础上的创新。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美国田园城市和区域规划运动”,在理念上把田园城市的基本原则与更广泛意义上的区域规划结合了起来,继而出现了两个新概念:

(1)“邻里单元”概念。由克劳伦斯·帕利1929年开始倡导。它主张将居民区面积控制在以学校、商店等公用设施为中心、以步行可达距离为半径的范围之内,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城乡社会的亲合力。

(2)瑞本模式。由施坦因和亨利·莱特在1927—1929年间提出。它起源于新泽西州瑞本市区的一次田园城市试验,实行人车交通分离模式。后来罗斯福新政时期建设的马里兰州绿带、俄亥俄州的格林希和威斯康星州的格林代尔两个移民区都以此为借鉴。

这两个概念,至今仍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为经典的住宅区规划原则。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堪培拉城市为绿色的青山和美丽的人工栽种松林翠柏所环拥,50%以上的面积为国家公园或保留地,城市呈环状由市中心向四周辐射,城郊与周边乡村毗连。市区极少高层建筑,市民居宅大都为低层别墅,前后种植草坪花木。无论市区或城郊,只看见幢幢红、白色为基调的建筑分布在绿荫花草之中,整个城市犹如大花园,堪称现代城市规划的结晶。

2.国内实践案例

石家庄:2008年,石家庄提出着力构建“生态产业、生态战略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生态安全、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六大体系,把石家庄建设成为燕赵山水田园特色鲜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宜居兴业的新石家庄。

城市景观生态化:规划建设“7个景观片区、5个景观带、6个景观点”,绿地系统形成“二环、三廊、七片”的绿化结构。

产业体系建设生态化: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环保产业,实现传统产业再升级。

人居生态化:市域城市体系划分为5个生态城市群,这些区域的城镇将拥有完善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城市生命线系统(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交通等线路)。

宁波江北区:宁波江北区在浙江省率先以“田园城市”建设模式统筹新农村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近郊农村向田园城市、郊区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型进程。着力建设“田在城中,城在田中”,适宜人类居住,适宜事业发展的现代生态型田园式城市。

成都: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目标,坚持“田园城市、全域成都”的发展理念,根据特色分区发展编制规划。布局原则坚持四个原则:体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要求;体现区域合作;符合“全域成都”规划,与市域生态本底相协调;体现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同时,规划方案中明确,城市和产业发展必须以市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和前提,根据成都市域不同区域资源禀赋,规划市域总体功能分区。

二、研究背景

从2000年到2011年,是漳州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漳州城市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十年。2002年,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成为指导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根据当时的城市发展趋势提出了“城乡一体规划”的理念,规划区范围250平方公里,至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58平方公里,实现了从“城市规划”向“城乡一体”发展模式的转变。

十年过去,漳州的城市规划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圆满完成了“十五”、“十一五”发展目标。在取得了诸多成绩的同时,漳州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胡锦涛总书记来闽来漳考察、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出台,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实施,为漳州进一步跨越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也对漳州未来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1年,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正式开始修编,规划根据“中心东移、跨江南扩、面海拓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城市发展规模:规划区范围扩大到2369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扩大到320平方公里,规划将建设中心城区、圆山组团、靖城组团、九龙组团、角美组团、石码组团、滨海组团,形成“一中心六组团”的“大漳州”城市发展格局,实现从“滨江走向滨海”的跨越。同年9月,漳州市委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要“努力把漳州建成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目标,这是对新的城市发展阶段的高度概括,也是在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背景下对城市差异化发展的准确把握,更是对漳州特有的山水生态环境的深刻认识与提升,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漳州的城市建设从“城乡一体”迈向了“田园都市”时代。 

研究范围

本次的研究的范围为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面积2369平方公里,含中心城区、圆山组团、靖城组团、九龙组团、角美组团、石码组团、滨海组团。

目标

探索漳州的田园都市建设道路,努力把漳州建设成在厦漳泉大都市区中独具特色,生态环境优美、景色秀丽幽雅的生态之城;历史渊源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交通网络发达、产业集约高效的高效之城;人居环境优越、社会和谐包容、更具魅力活力的宜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