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梦幻祭舞台剧合唱:湖光山色 泉城济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2:14:37
城市的前世今生②湖光山色 泉城济南发表时间:2011-06-02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   作者:周雁凌 季英德#TRS_AUTOADD_1104768872156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104768872156 P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104768872156 TD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104768872156 DIV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104768872156 LI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中国环境报记者 周雁凌 季英德


  南倚泰山,北傍黄河,山在城中,湖在闹市,泉在房前屋后,这座拥有733处泉眼、半城湖水、千佛之山的历史文化名城,就是享有“泉城”美誉的济南。


  “人在石上走,清泉石上流”、“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这座老城的真实写照,清代文学家刘鹗客居济南,把扑面而来的景致写进了《老残游记》:“进得城来,但见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穿行于济南市区,寻泉魂,觅湖韵,看山色,但见群泉涌动,润泽万家,湖光山色,美不胜收。难怪金代大诗人元好问发出“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作济南人”的感叹。


  泉,城之魂


  没有哪座城市,泉群之密、水质之优、历史文化之厚如济南这般。济南733处泉眼为一城百姓共同拥有,正因如此,泉水成了济南的灵魂,泉水让这座城市有了足以雄视百代千年的文化蕴涵。
  全市范围内有泉水733处,其中仅市区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就有泉眼136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水文化”,是最能代表济南城市个性的。泉城人民世世代代依泉而居,繁衍生息,对泉水之依赖、之眷恋,源远流长,脉脉相承。


  “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这是文人墨客观赏趵突泉后留下的诗句。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摄氏度左右。严冬,泉眼之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当地人称之为“云蒸雾润”。春季,小桥回波,亭榭探水,池中青藻浮动,锦鱼穿梭,游人凭栏依柳,尽得水趣。


  泉水,是济南独特的自然、人文风貌的代表;泉水,维系着济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工农业以及生活用水量加大,济南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泉水停喷断流现象频繁出现。有关资料显示,自1976年~2003年28年间,每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断流现象,最长断流时间出现在2001年~2003年期间,长达926天。同时,人口、企业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垃圾产量和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大,泉水水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


  如何才能让股股清泉喷涌不止,使泉城永葆其历史风貌和奔腾的生机与活力?济南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增雨、补流、置采、控流、节水”十字保泉方针,把名泉保护列入全市重要工作日程和政府应急保障体系。出台了《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法》,成立了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实施了《济南市保持泉水喷涌应急预案》。为了节水保泉,防止泉水污染,济南市对工农业用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源头上保障泉水水质,构筑全方位的节水体系。济南市投资20多亿元,建成鹊山水库和玉清湖水库蓄水工程,封闭泉群区域内自备井2480余眼,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近千万立方米,实施绿化保泉,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义务保泉、护泉的氛围。


  如今,保泉护泉的一系列措施已大有成效,济南泉水自2003年9月6日复涌至今,已持续喷涌8年,为近30年来最长喷涌期,不仅取得了3个丰水年泉水持续喷涌的成绩,还取得了连续4个平水年持续喷涌的成果。


  泉水,是济南的市魂。站在泉边,看着清澈见底的泉水突突地喷涌,感觉它像能够洞穿生命与灵魂的眼睛,不停地望着你,滋养魂魄,洗涤心灵。


  夏天,挽起裤脚,光着脚丫,蹚着从石缝涌出的清泉水,那份凉爽,那份惬意,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而每天去泉眼打上几桶甘冽的泉水,回家泡茶、做饭已经成了很多济南市民的习惯,尽管家里有自来水,尽管常常要排队等候,但市民们还是舍近求远,乐此不疲。“打水也是种乐趣,泉水沏的茶就是好喝”。


  湖,城之韵


  湖是地上的一块天,她明亮、碧透,折射着一座城市的美丽和神韵;她静谧、温婉,洗涤了一座城市的喧嚣和浮躁。


  济南的泉水汇成了名扬古今的大明湖,驻足湖畔,依湖而望,整座城市的繁华、儒雅、恬静尽收眼底。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清代著名诗人王渔洋与诗友会饮于大明湖南岸水面亭,即景挥毫赋《秋柳》诗4章,诗中句句写柳,通篇却不见一个柳字,境界高远。


  大明湖位于济南城北部,面积约46万平方米,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为诸泉汇流而成,出小清河入渤海,有“蛇不见、蛙不鸣,淫雨不涨、久旱不涸”之说。尤其无论从何地捉了鸣叫的青蛙放到湖区,从此便只见蛙影,不闻蛙声,这不仅为大明湖增添了些许神秘和趣味,也是至今未解的千古之谜。


  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夹岸,亭台楼榭,曲径回廊,文人墨迹,错落其间,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一幅天然画卷。清人刘凤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对联,尤为人们所称颂。荷花和柳树无可争议地成为济南的市花、市树。夏日湖畔赏荷,一片片,一重重,一枝枝,一瓣瓣,满目红翠,沁人心脾。至于柳,或垂柳抚岸,或柳抚清荷,或长亭伴柳,或古柳凭栏,各有风姿,仪态百端。


  近年来,济南市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实施了大明湖扩建改造工程,先后投资21亿元,高标准建设大明湖生态环保新景区,新扩建区域增加绿地20公顷,栽植乔木7400余株,绿化面积15万余平方米,景区总面积由74公顷扩大到103.4公顷,新建七桥风月、秋柳含烟等八大景区,兼有北方古典园林风格与南方水乡情趣。新老景区之间,有湖相连,有桥相接,有径相通。桥下有水,院中有井,路边有阁,石间有细流涓涓,林中有鸟鸣蝉唱,引得无数游人流连忘返。2009年9月起,扩建后的大明湖免费向市民开放,封闭多年的“园中湖”从此成为开放的“城中湖”,百姓家门口的“镜中天”。

  为根除人为排污和缺少清洁水源补充易导致大明湖污染等问题,济南市还实施了护城河改造等工程,清淤120万立方米,迁移改造管线万余米,将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有机贯通,引四大泉群汇入大明湖,源头活水激发了大明湖勃勃生机,目前大明湖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部分区域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从空中俯瞰大明湖,就像一块安放在城中的碧玉,透着清,闪着绿,含着韵。春天,暖风拂柳,青翠欲滴;夏日,荷浪连连,嫣红点点;秋季,芦花飘飞,翻舞如雪;冬至,烟波浩渺,蒸云缭雾。其景,其秀,其美,其妙,实乃巧夺天工。


  山,城之魄


  济南山多,且大多在城中,千佛山、英雄山、鹊山、华山等等,这些虽不伟岸却是峻峭的山峰,在柔情似水的泉湖生态系列中,挺起了城市的脊梁,平添了济南的阳刚之美。


  青山入城济南美,城中有山市民乐。位于城中闹市的千佛山,东西横列如屏,风景秀丽。隋开皇年间,依山势凿窟,镌佛像上千尊,始称千佛山。山西侧有一飞檐丹柱的牌坊,正面匾额上是“齐烟九点”4个大字,语出唐朝诗人李贺的《梦天》一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描绘的是济南山景九点之奇。千佛山植被茂密,草绿花香,这里有侧柏、桧柏、千头柏等构成的常青树林;有万株黄栌、黄连木、五角枫等组成的红叶林;有山杏、山桃、流苏等组成的观赏花木林;有以山榆、杨树、荆条、酸枣等野生植物构成的灌木林及众多的古树名木。山上有万佛洞,集敦煌、龙门、麦积山、云冈四大石窟的精华于一身,万佛云集,神态各异,更有一大肚弥勒金佛端坐于半山腰,一年四季游人如织。


  英雄山,因毛泽东主席曾经登临而闻名,山上耸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建有济南战役纪念馆,赤霞广场、花卉苗圃依山而建,是当地人晨练暮耍、闲放风筝的好去处,一天到晚热闹非凡;马鞍山,远处看那马鞍形的山体轮廓,在碧空的映衬下,构成流畅的天际线,溢淌出朴素和自然的美;“兹山何俊秀,绿翠如芙蓉”,这是李白登济南华山后留下的诗句;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不仅绘出了当时鹊山、华山的秀美景色,而且成为展示济南悠久历史的宝贵资料……


  早些年,由于无规律的开山采石,济南的山也出现了大量的破损山体,严重破坏了山的形态和城市景观。为恢复地质地貌,保护生态环境,济南市委、市政府打响了破损山体修复攻坚战,成立了由市国土资源、园林、规划、环保等8部门组成的破损山体专项整治组,综合运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和行政、市场、政策扶持等有效措施,全面整治破损山体。针对每座破损山体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治理施工方法。对适宜修复绿化的破损山体,通过爆破排险、垒堰续坡、回填土方、种植苗木、铺种草坪等工程措施,进行综合绿化修复;对符合复垦和整理条件的破损山体,结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同步治理,进行整理造地,开发利用。通过治理破损山体,改善了生态地质环境,多数山体已基本恢复了地质地貌原状。结合城市的光亮工程,济南市内众多山上还依山傍亭设置了五彩灯光,遍布泉城的大小山峰,白昼里郁郁葱葱,夜幕下流光溢彩,其雄,其峻,其峭,其神,泉城之魄尽显其中。


  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清泉滋养了她的性情——活泼灵动;湖水滋润了她的品行——温婉慈爱;群山赋予了她的品质——豪爽厚重。


  临泉而居,以湖为伴,与山相依,实乃济南之幸,市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