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5漫画:雄踞巴山 鹗视长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2:50:13
城市的前世今生 ⑦雄踞巴山 鹗视长江发表时间:2011-08-11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   作者:聂廷勇 李莹#TRS_AUTOADD_1313028597859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13028597859 P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13028597859 TD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13028597859 DIV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13028597859 LI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中国环境报记者 聂廷勇 李莹


  刚刚来到重庆的人,坐在小小“的士”里,总有一种“晕眩”之感。带着好奇伸头张望,马路两旁,没有自行车,只有直插云霄的、层层叠叠的楼,紧实错落地排列着向后奔去。道路七转八转,上山下山,已不知到达了何处。


  刚刚来到重庆的人,看到“棒棒儿”们挑着重重的物品,穿行在重庆最繁华的步行街,夹杂在20来岁、穿着黑色丝袜和高跟鞋的高挑女孩中间,总表现出几分诧异。


  刚刚来到重庆的人,总会急着去吃火锅,去品尝那火辣辣、香飘四溢的味道。


  如果说,雄踞在长江边上的重庆因水而兴,十七道门书写着重庆的码头文化,重庆是座水城,那么重庆更是名符其实的山城。它因山而生,山峦奠定了重庆城的轮廓,影响着重庆人的生活,塑造了重庆人的品格。清末名臣张之洞曾这样吟咏重庆:“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

 

    群山抱绿城

 

  山即是城,城即是山。重庆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重庆市区地处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嘉陵江和长江流经的河谷、台地、丘陵地带。


  典型的低丘、台地地貌,使重庆不同区位落差很大。以重庆母城渝中半岛为例,整个半岛就是一个突起的山脊,朝天门沙嘴海拔168米,解放碑地区平均海拔249米,枇杷山海拔340米,鹅岭海拔约400米,而这些落差都在9平方公里的渝中半岛上,城市的高楼大厦此起彼伏,道路蜿蜒回环,山城因其特殊的地理形势,层次多变,错落有致,山城的夜景别具风韵。


  “山城夜景”美丽壮观,一是得益于起伏的地势和依山而建的楼房。每当夜色降临,万家灯火高低辉映,如漫天星汉,极为瑰丽;二是得益于两江环抱,桥梁串连。江中百舸争流,流光溢彩,桥面万紫千红,宛如游龙。清朝王尔鉴有诗云:“高下渝州屋,参差傍石城。谁将万家炬,倒射一江明。浪卷光难掩,云流影自清。领看无尽意,天水共晶莹。”简洁的诗句写出了“山城夜景”之美。


  车至渝澳大桥,鹅岭山坡上立体的万千灯光,迎面而来,环绕在窗前、在头上,犹如天上的繁星,车如穿梭在天上的街市里。虽早有准备,但身临其境,也会让人惊叹,山城夜景真是名不虚传。夏夜里,重庆的市民总是喜欢来到南山一棵树观景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美丽山城一览无遗。山城夜景让山城人的生活平添了几分浪漫与多情。

 

  山城之夜,巴山夜雨也妙。每值深夜,被窝里独自情动难眠之际,或书桌前灯光下漫翻书稿之时,窗外小雨淅淅沥沥,雨打芭蕉,极显寂静。若遇愉悦之情,将更惬意释怀;倘怀悲伤之意,也许悲上加悲。但每到白日来临,雨又消停。往往如此数日,岂不妙哉。正是这巴山夜雨才使李商隐咏出千古名篇《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重庆四面环山、两江交汇的独特地形有利于水雾的形成,“雾都”由此得名。冬天,每逢外地的朋友来重庆游玩,重庆人就会带他们去朝天门看雾。早晨看雾就像夜晚看灯一样,能使人产生一种别样的情趣。朝天门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浓雾笼罩着繁忙的码头,汽笛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往来穿梭的船只若隐若现,人在码头上有置身仙境之感。整个城市氤氲在水汽中,有点儿虚幻,不那么真实。


  “雾都”之名由来已久,早在抗日战争期间,进步学者、作家和艺术家就在已成为抗日救亡大后方的重庆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至1945年间进行“雾季公演”,每年将几十出话剧搬上舞台。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就是在公演期间写就的。1958年,一本反映重庆地下党反特故事的侦破小说《一双绣花鞋》问世。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部最著名的手抄小说被改编成影响了一代人的电影《雾都茫茫》。也许正是这样,“雾都”的称号已在重庆这座城市的人文地理上抹下了印迹。


  重庆的夜与雾,如梦如幻,如诗如画,这一切都源于那片山。

 

    迢迢石板路


  清晨,天蒙蒙亮,住在十八梯的张大爷就起床了,遛弯是年近七旬的他一天中最重要的事。在上上下下的青石板路上走一个来回,再吃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红汤素面条,心里别提有多痛快敞亮。


  十八街是重庆老城里真正的老街,据说是清朝时贩夫走卒们为了有个睡觉的窝乱搭滥盖建成的。这里最具爬坡上坎的山城特点,一色的“懒洋坡”,一色的青石板阶梯。在这里,最古老的吊脚楼、捆绑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竹蔑抹灰墙房子、六七十年代的前苏联风格的砖瓦房和各式各样的建筑混合在一起,显得杂乱无章。许多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已经破烂不堪,有些看起来更是摇摇欲坠,走在小巷里,总有提心吊胆的感觉,但张大爷已经习惯了这些,这就是他生活的城市,他的家,他的生活。


  在重庆的古街里,很多石板路已凹凸不平,青苔暗生。正是这青石板路记录着重庆人的生活,构筑起山城的筋骨。也许只有在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上,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重庆的“昨天”。

  而十八街、石板、青苔正在消失,这里的旧城都将变成崭新的楼房,与现代化的解放碑融为一体。


  重庆几乎全是山地,城市起伏落差很大,出行不便,城市中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人群——山城棒棒军。


  棒棒军被重庆人亲切地称为“棒棒儿”,他们是重庆地区在街上、码头、车站以给人提供劳力搬运行李货物维生的体力劳动者。他们爬坡上坎,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棒子上系着两根尼龙绳,沿街游荡揽活。一单生意,价格不等,如果天气差、东西重、走得远、爬的楼层高,工钱也就贵一点,一般就是几元钱。挣的每元钱都是汗水钱,拼的是体力,靠一股劲吃饭。挑担的汉子们在辛勤的劳动之余编了不少反映挑担生活的民谣,至今仍有一些在部分老年人口中传唱,茨竹首人发了话/永兴烧酒垮了价/好个兴隆岩边边/好个石鞋无人穿/凤凰飞过贺家石/木耳飞向仁睦滩/两口喝干一碗水/坦坦平阳下寸滩……


  尽管时间和财富已经改变了很多事情,但山城人的生活习惯并未改变。盆地地形形成的闷热潮湿的气候,让他们与辣椒结缘。到了晚上11点,解放碑附近的火锅店里仍然人声鼎沸,鲜红的辣椒、黄色的姜片和豆芽菜、黑色的花椒一起在一锅红汤里翻滚。


  火锅里散发的浓烈味道,如同重庆人对生活浓烈的热爱之情。偏安一隅能苟生的重庆人顽强,爬坡上坎若等闲的重庆人坚韧,汗流浃背依然噬辣如命的重庆人倔强,只有重庆人,才能将城市标语——“雄起”演绎得淋漓尽致。雄起是重庆人的专美。阳刚的重庆人和大开大阖的雄起是天生的语言搭档,从最具煽动性的狂野呐喊,到最气势磅礴的城市宣言,雄起都是重庆语言中不可或缺的最佳表达,也与重庆上升的精神气质相吻合。


  入夜时分,群山安详睡去,隔着薄雾,辉煌灯火里的山城看上去很迷离,如同印象派充满点彩笔触的绘画,这幅画面是何等温馨恬淡,是那种依偎在群山博大胸怀中安谧的宁静。

 

    山城寻本色

 

  今年3月1日,重庆两江索道之一的嘉陵江索道停止运行,关于索道的点点滴滴终将逐渐消失在林立的高楼中。重庆市民小王有些怅然,去年,他还在嘉陵江索道站台楼二层的一家火锅店里,和好友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看窗外索道车厢缓缓滑过,在天际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坐在索道车厢里瞭望着窗外密密麻麻、高低错落的楼房,在江面上自由地穿梭,这已经成为重庆人的记忆。


  许多新房子在建设,许多老房子在拆除。1956年,李可染去四川写生,画了《夕阳中的重庆山城》,画面中,从江面上望去,层层叠叠的吊脚楼,用赭石轻轻的抹了一层。如今的吊脚楼已经淹没在高耸入云、光影斑驳的建筑群里。


  朝天门——重庆的象征,也变换了模样。原本密布着吊脚楼的朝天门,如今成了重庆的外滩。白天,林立的高楼遮挡了任何一个方向的视线,晚上灯火辉煌,轮船拉响悠长的汽笛,满江灯火映照着浅浅的江滩。吊脚楼的遗迹仅限于洪崖洞那堵峭壁上的仿制品。石阶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多层的观景平台和曲折的步行阶梯。地面上铺着大理石,镀铬的扶手闪闪发亮。


  重庆人似乎越来越难找寻他们的记忆,他们的过去。霓虹灯、广告牌、立交桥,让从来不会因为弯弯曲曲的道路而迷失方向的“老重庆”找不到北了。


  一提到埃及,人们会想起金字塔和尼罗河文化。提起威尼斯,人们会记得水城和叫“贡多拉”的船。提到重庆,人们会想起什么呢?重庆变得越来越现代化,也越来越失去了它的本色。


  重庆人认识到,重庆也需要一种风格。2007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审议并原则通过《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重庆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的保护。


  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重庆将构建以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古镇、历史文化风貌片区、整体山水城市环境为基础的多重保护体系。

  山城重庆独特的城市地型造就了重庆的震撼印象。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脉使重庆在山水之间拥有自己的非凡魅力。这是构成重庆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内涵的主要元素。


  按照城乡总体规划,今后重庆的风貌特色保护将继续塑造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同时加强城中之山的保护和控制。渝中半岛中央山脊线朝天门-解放碑段主要由建筑轮廓线构成,七星岗-两路口段应控制建筑高度,建筑轮廓线与山脊轮廓线共同构成天际轮廓线,鹅岭-佛图关段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严禁新建大体量建筑,强化自然山脊线。南山、歌乐山、平顶山山麓等区域应严格限制建筑的高度和密度,其最大高度不得超越山脊线高度,山体中的现有城市建成区应强化引导、严格限制拓展。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脉地区加强封山育林、充分绿化。而整个城市的发展,则总体向北,向稍显平缓的两江新区发展。那里,一条条宽阔的马路、现代化的写字楼、高品质的生活小区、葱郁的绿化带正在快速呈现。


  重庆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的城市正在崛起。不过,山城人知道,山的脊梁是永远不会变的。他们要在发展的同时,努力留住自己的特色,让巴渝文化、习俗、民风,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散发浓郁的山城味。

 

    问道

 

城市之魂重在传神


陈谦


  山城,这恐怕是很多人对重庆的直观印象。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对重庆的认知,只是皮相。


  的确,临江靠山,倚山筑城,建筑层叠耸立,道路盘旋而上,成就了重庆独特的城市风貌。但如果仅看到这样的地理特性,只能感受城市之形,于触摸城市之魂,却远远不足。


  说重庆之魂,恐怕不得不说唐朝。重庆唐时称为渝州,翻翻唐诗,吟咏三峡和长江的篇章信手便可拈来,寄情渝州的诗歌也颇有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章句。无论是杜工部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还是李义山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抒怀天地也好,寄托乡思也罢,大抵都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产物。重庆层峦叠嶂、山回水转的特有景致,触发了诗人的无限情怀,而诗人诉诸笔墨的情感思绪,在历史中沉淀下来,为一座城市的神点睛。


  这,就是城市的魂。


  比如苏州,倘没有“逸民适志,需凭诗酒养疏慵”历史文化积淀,仅凭小桥、曲径、流水,不过是一处处精巧的园林而已,断不至令人如此陶醉和消魂。


  由此可见,体现一座城市的灵魂,必须形神兼备。形,是城市的生态环境;神,是城市的文化传承。神以形凝而形以神彰。重庆保护生态环境,除了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外,还在于呵护了历史文化延续传递的土壤,让踏上这片土地的人,能在更逼真的环境里,体会美丽的传说,触摸历史的脉搏。这,远比争个什么名号,建个什么牌楼要有意义得多。


  城市之魂,重在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