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方略拼音:拆掉人生的壁垒:听季羡林讲人生智慧(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29:40
2012-02-14 12:24:16      阅读1492次
一、人生篇
不完满才是人生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在《季羡林谈人生》中,季老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季老在走过了近一个世纪漫漫人生旅途后道出的质朴真理。但在芸芸众生中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却常常抱着一个理想主义者吹毛求疵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对待人生,其结果只能换来日日焦虑,反而错过了唾手可得的幸福和快乐。
有个小故事说,某国王有七个公主,这七位公主不但容貌足以闭月羞花,而且每人都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所以,国王就送给她们每人一百个漂亮的发夹。
一天,大公主醒来,一如往常一般梳理自己漂亮的头发,却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于是,大公主就到二公主那里拿走了一个;接着二公主也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便拿三公主的;三公主又拿了四公主的,四公主如法炮制拿走了五公主的;到最后,六公主从七公主那里拿走一个发夹补足自己的100个,七公主的发夹便只剩下了99个。
第二天,邻国英俊的王子突然来到皇宫,并对国王说:“昨天我养的珍珠鸟叼回一个美丽的发夹,我想这定是上天赐予的缘分,我希望能迎娶这发夹的主人。”
公主们听了这件事,纷纷说发夹是自己丢的,但是她们头上都整齐地戴着一百个发夹,只有七公主因为少了一个发夹,美丽的秀发长长地垂了一地,令王子为之倾倒。
当然,这故事的结局就是王子与七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毫无悬念的套路,但从中却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补足那100个发夹呢?这就是我们很多人之所以痛苦的原因。100个发夹才是完满的,才是对的,所以当只有99个的时候,就拼命地去找丢掉的那一个,这样就白白错过了99个发夹所带来的快乐。丢了西瓜去捡芝麻,其实是很多聪明人穷其一生在做的一件蠢事。
有了工作的人,嫌工作不够轻松,工资不够高昂;有家的人,嫌老公不够成功,老婆不够漂亮;有车开的人,嫌车子不够高档,开着不够拉风;有房子住的人,嫌房子不够阔气,位置不够黄金。总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总有不够好、不够满意的地方,即使已经有房有车,仍旧觉得自己不够成功,不够富有,恨不能一夜之间成为巴菲特、比尔.盖茨,成为丁磊、马云。正是这种对人生完满感的强烈需求,导致我们的社会被包裹在无限的浮躁和焦虑当中。所以,某期《新周刊》把我们这个社会说成一个充满失败感的盛世。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论断,本身我们拥有大国崛起的自豪感,但同时,我们对成功对物质拥有的过度渴求,导致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一种失败者的心态。这,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病痛。
我们想拥有一切,就像2008年的奥运开幕式一样,我们追求的总是那种万人步伐一致的美满。当然,这种效果的确能让全世界感到震撼,是非常伟大和成功的,但是我们更应该去看看温哥华冬运会的闭幕式,他们安排一个小丑装扮成修理工让开幕式上未能升起的柱子缓缓立了起来。这种对错误和对不完满的态度,正如那个小丑的装扮一样,嬉笑怒骂而已,四根柱子立了三根又能怎样呢?这是个失误,人生充满了这样那样的失误,而这,正是我们的生活。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空杯心态”这种说法,其渊源来自那个著名故事。
德高望重的禅师到某寺庙去拜访,见到一个态度傲慢、自视甚高的小和尚。禅师便请小和尚饮茶,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禅师还是一直不停地倒,结果水溢满了茶几。小和尚见此大惑不解,问:“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往里倒呢?”禅师说:“是啊,既然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往里倒呢?”
这一反问,不过是暗示小和尚,杯子如人,太满之后就不会再盛下任何东西,做人做事,要有空杯心态,方能万物圆融,一览于胸。
我们只知道追求完满,却不知道,完满并不一定就是好事。看大自然中,那空中一轮明月,圆满的时候少,残缺的时候多。就像东坡词中所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会享受不完满的人生,比追求完满却是聪明、高明了很多。看过存零钱的扑满吧,每当被装满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要被打烂。所以,人生不要太完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一点儿也是一种美事。
很多人都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其实有一个故事最符合这个“不完满才是人生”的论断,这个故事就是大名鼎鼎的《神雕侠侣》。“侠侣”者,杨过、小龙女也。但是在故事里,只有独臂的杨过和失贞的小龙女有情人终成眷属。人活在这世上,总是在不断失去一些东西,有些是重要的,有些是不重要的,但失去本身却是无可挽回的,真正能接受并面对这一事实的人,才能算是一个成熟的能经得住生活挫折的人。
《蜗居》的作者六六也有一个著名论断,她说:“一个人圆满的一生,要生过一次大病,离过一次婚,打过一场官司。”听起来,这说法未免有点儿一己之见的狭隘,但说的道理却再正确不过。只有经历了失去的人,才懂得拥有的价值,也才能学会付出的必要,不完满的另一面也正是完满。要知道,圆满的一生,并不是真正拥有一切,而是要学会珍惜和付出。人生是没有完满的,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就是完满的。
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完满的,在公司里辛苦打一份工,面临工作的压力,惧怕被上司挑剔,还有后进竞争者的威胁。工作之外,我们要忍受隔壁家小谁老谁的对比,承担亲朋好友的期望和要求。我们活得并不轻松,我们也并不成功。我们过的人生,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去做,全然不是少年时代梦幻的、头脑之中畅想的人生。可以说,我们浑身充满了缺憾,但我们正是带着这样的缺憾人生,走向生命的完满。
尽人事而听天命
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绝不至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绝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1998年季老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一篇小文,题目是《缘分与命运》。在这篇散文中,季老讲述了一个故事:
北京西山深处有一座辽代古庙,名叫“大觉寺”。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流泉,有三百年的玉兰树,二百年的藤萝花,是一个绝妙的地方。将近二十年前,我骑自行车去过一次。当时古寺虽已破败,但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忆念难忘。去年春末,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欧阳旭邀我们到大觉寺去剪彩。原来他下海成了颇有基础的企业家。他毕竟是书生出身,念念不忘为文化作贡献。他在大觉寺里创办了一个明慧茶院,以弘扬中国的茶文化。我大喜过望,准时到了大觉寺。此时的大觉寺已完全焕然一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玉兰已开过而紫藤尚开,品茗观茶道表演,心旷神怡,浑然欲忘我矣。
将近一年以来,我脑海中始终有一个疑团:这个英年歧嶷的小伙子怎么会到深山里来搞这么一个茶院呢?前几天,欧阳旭又邀我们到大觉寺去吃饭。坐在汽车上,我不禁向他提出了我的问题。他莞尔一笑,轻声说:“缘分!”原来在这之前他携伙伴郊游,黄昏迷路,撞到大觉寺里来。爱此地之清幽,便租了下来,加以装修,创办了明慧茶院。
北大小友的这段真实经历,让季老感慨于人生命运中冥冥注定的缘分,古人所云:“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就是缘分的通俗解释。所以,人生何必过分执著?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其他一切交给命运便罢。
“尽人事而听天命”语出《中庸》,季老故事中所用之“缘分”二字,不过是“天命”一词的另解。做人做事,尽到本分,不强求,不妄为,顺其自然,顺势而为,这就是人生。我们在生活中听到太多激励案例,商业的物质本性将成功范本分门别类写进书本,摆上货架,大肆售卖一种所谓的“成功学”逻辑。
然而,很多时候成功并不是励志来的。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当年不过是个漂在北京做着出国梦的落拓年轻人,但正因为留学梦碎,才缔造了今日睥睨世界的新东方帝国。这种情节在成功人物传记中显得充满戏剧性,但在生活中,我们的人生正是如此。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机缘巧合,也是我们的宿命。
有一个故事说,贝特福德是帮洛克菲勒创建标准石油公司的老战友。他拥有丰富的商业投资头脑,但却在一次经营活动中由于急功近利而导致投资失败。这当然是一件很丢颜面的事情。于是在某个下午,当贝特福德发现洛克菲勒正走在自己身后的时候,他不但没有停下来打招呼,反而想假装没看见偷偷溜走。
然而洛克菲勒却从后面叫住了贝特福德,并非常友好地走上来拍拍贝特福德的肩膀,夸奖说:“你干得好极了,我的老伙计!哦,我刚刚听说了你在南美的事情。”
贝特福德以为洛克菲勒在嘲讽他,与其受人挖苦,不如自己先退一步。于是贝特福德沮丧地说:“这实在是一次惨败,简直糟糕透了。尽管我们后来尽力做了弥补,但还是扔掉了40%的投资。”
“就是因为这一点,我才觉得你干得很棒!”洛克菲勒表情真诚,“我本以为会血本无归,没想到你的果断处理,竟然出乎意料地收回了60%的投资,我真的是非常感谢你,你干得太棒了!”贝特福德听到洛克菲勒如是说,心中一阵温暖。这是他一生中所获得的最好安慰,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工作信心大增。
所以,季老所说的随缘也好,“尽人事听天命”也罢,并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浮沉随意,有所努力与坚持,可是又丝毫没有患得患失的不安。事情成功了,是淡淡的欣慰;事情失败了,也会坦然接受。就像洛克菲勒对待老友一样,失败处没有难堪的懊恼和追悔。相反,成功了,也不会有过度的兴奋和傲慢。
这种人生信念,在东方文明中历来便有渊源,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老子非常推崇的“道”。上到寰宇,下到蝼蚁,无不在大道之中随波逐流。其实,中国古老的哲学精神一直在阐述这样一个道理:遵从“道”的规则,不要企图做规则之外的事情。用现代唯物主义哲学来解释,就是要遵守客观规律,无论一个人怎样的成功和伟大,都不能超脱无形的规律。换句话说,只有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事实相符合才能做成一件事情。那些成功者,在背后无不是抓住或者风云际会了“天命”这个东西。
其实,当代社会中的我们并不缺乏“尽人事”的精神,“奋斗”几乎是我们时代的主题。生活的压力常常逼迫我们不敢再生听天命的潇洒心境,有的只是“与天斗其乐无穷”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这就像我们发明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来挑战一切一样,我们把自己打扮成小丑的样子,每天励精图治,从而制造了虚荣、欲望、焦虑和无可奈何。
当然,这并不是说让大家放弃努力,躺在烂泥里等待这风云际会一个中得500万元彩票的机会,而是要像《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老兵油子孟烦了理想的军旅生活一样:“我想要是有个人带我们一起冲就好了,没有猜忌,大家一起”。其实,我们需要的也是这样的生活,不要猜忌,不要衡量得失,干干净净去过自己的人生,毫无顾忌地去努力,去接受。“人事”尽毕,“天命”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