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慢怎么处理win7:PM2.5荣登榜首传递几份惊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15:11
#TRS_AUTOADD_1328697764934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28697764934 P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28697764934 TD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28697764934 DIV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28697764934 LI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曹俊


    监测治理PM2.5成为北京市2012年政府“一号实事”,消息一发布,瞬间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人们不只是转载消息,更多的在传递惊喜。从陌生的专业符号,到民间自发“我为祖国测空气”,再到人们见面打招呼的调侃,到如今荣登北京市政府实事“头把交椅”,短短数月时间,PM2.5的惊艳成名路寄托了都市人怎样的渴望,传递出哪些惊喜?


  要说第一份惊喜,先要问PM2.5为何能入选?此前多年,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一直是实事的主体,PM2.5不能不说是一匹“黑马”。“黑马”必有其动力,动力就是公众对环境的高度关注和参与。


  据北京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实事工程从去年9月启动起草至今5个多月,征集到2500多条意见和建议,其中,人们对环境建设、大气治理的关注度最高。


  再看北京市35条实事中的其他事项,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开展健康绿道建设试点、小区垃圾分类达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等位列其中。与往年相比,环境保护类事项数量更多、涉及面更广。毋庸置疑,公众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参与政府决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这是以PM2.5为代表的环境治理项目入选北京市实事的直接原因,也是第一份惊喜。


  PM2.5为何能夺冠?这一问涉及第二份惊喜。此前各年,“保障房”一直高居年度实事“榜首”,PM2.5取而代之仅仅是因为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么?


  住房一直是蜗居族、蚁族等城市居民最关心的话题,也是最迫切希望得到改善的问题。在行色匆匆的都市人心中,在偌大的城市中,惟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安静角落才能寄放奔波的心灵,才能让自己在打拼中找到归宿,可以说,住房是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基本载体。与住房这一基本需求相比,PM2.5的意义何在,它代表了什么?仅将其理解为公众的环境意识,恐怕说服力还不够。


  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如果有人说你的健康掌握在他人手中,你肯定不赞同;如果说都市人的基本生存环境堪忧,你肯定不会有今天这般强烈的共鸣。然而,从去年10月以来,灰霾袭击京城,随后频频光临,相信不少都市人都在警觉中开始迷茫和不解:清洁的空气是不是已经成了奢侈品?而若没有关乎健康的良好环境这一底线,住房、福利、价值等需求从何谈起?从这个角度来看,对PM2.5的关注,折射出的是都市人对生存环境的担忧,沉淀出的是都市人内心的期盼。


  甚至可以这么说,PM2.5只是一个代表,人们对良好环境的诉求并不仅是这一项指标。是因为都市人越来越贪婪么?不是。能超越住房需求的不仅仅是环境意识,更是都市人对良好环境的渴望、对健康底线的强烈诉求,这也许才是PM2.5夺冠的根本原因。


  仅有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强烈诉求,PM2.5就能登上榜首么?显然,还有一个因素至关重要,即政府对公众诉求的积极回应。从曾经面对百姓质疑的辩解,到现在将其列为头号实事,北京市政府的做法,值得充分肯定。从回避问题到正视现实,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采纳,政府不仅在倾听百姓意见,还让自己回归百姓之中。这也正是很多人疯狂转载这一消息、将惊喜层层传递的重要原因和最大惊喜。


  在山西榆次老城留下的一幅清朝时期的对联也许早就道出了其中深意。对联是这样写的:“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如果政府在决策中能常常以此自勉,相信公众将会收获更多惊喜。


  PM2.5已荣登北京实事榜首,未来还能有多少对环境的关注登上多少地方的办事名单、刻入决策者的思想深处?我们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