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炮万圣节限定多少钱:我的“苦做”8法 余映潮 2009060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2:53:31
余映潮:我的“苦做”8法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9-8-30  点击数: 6562
我的“苦做”8法
余映潮  20090605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从职业的角度来讲,人是需要“苦做”的。
没有“苦做”,可能就没有“创业”。
作为一个非常能够吃苦的人,我已经“苦做”了几十年,到目前为止还在这样。
似乎总在设想、计划、构思、安排。
似乎永远没有享受过八小时以外的安逸工作。
在无数个深夜里离开书桌时我想的是“还有明天”。
在无数个需要休息的中午我在旅途中行色匆匆。
暑假中极热的下午工作着,我会想到“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的情境。
寒假中极冷的晚上工作着,我会感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寞。
……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荆州市于2007年为我举行了盛大的“余映潮语文教育研究”研讨会,我选教的课文是《行路难》。
在小结我的2008年的学术成果的文章中,我写了这样的题记:“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都带有一点象征的意味,暗示着我的辛苦劳作。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我的“苦做”大约有下面的8种方法。
1.不遗余力地完成本职工作
这种不遗余力,就是全身心投入,就是不怕苦不怕累,是把小小的事情做得
宏大起来,把平凡的事情做得闪亮起来,把平淡的事情做得辉煌起来,把单纯的事情做出立体的形态,让繁杂的事务性的工作透露出智慧的火花。
我在荆州市中学语文教研员的岗位上工作了近24年,就这样不遗余力地工作了近24年。
总是把劳累的倦容藏起来,让微笑带给别人以快乐的信息。
我曾充满深情地这样小结过我的工作:
最有特色的是我坚持多年的抓好五支队伍的教研工作模式。
最欣慰的是我卓有成效的中学语文教研工作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最自豪的是我几十年独力支持,将一个以农村为主的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
研究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下面是2006年的11月份的工作记录
为        2006年11月,我做了些什么?
余映潮  20061202
将来,在我很老的时候看到这份工作记载,我也许会责备自己……
1          11月1日荆州市第四届初中语文说课会召开。全天主持会议,在选手说课的过程中穿插了19次微型话题讲座。
2          2号,说课会继续召开。上午与青年教师同讲示范课,并作大会总结,发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10项任务》的演讲。
3          2号下午和3号一整天,切分、整理说课会的录音并给参赛选手发去说课录音。
4          切分、整理我自己在说课会上的所有讲话的录音。
5          给现场说课的选手发去参赛照片。
6          给近10位老师发出“关于讲析《中学语文非文学作品教学》课程的说明”。上海方略公司将于2007年元月份来荆州拍摄此14节课。
7          5号,赴安徽阜阳,讲两节课,一个报告;听了郑桂华老师的讲座和陈金明先生的讲话
8          开始审读荆州市中考复习语文用书书稿并发出“荆州市2007年《中考导学精炼》补充题目的通知”。
9          完成“荆州市2007年《中考导学精炼》”全书第一审的工作。(20万字)
10      编制、发出荆州市2007年“学在荆州”系列丛书《初中课堂导学精练》(语文)的编写说明与样题。  (10000字左右)
11       写完明年《中语参》第四篇“映潮说课”的专栏稿件“《小石潭记》说课”。(5000字)。
12      高中语文第三册的《近体诗六首》重新备课,形成《近体诗二首》(《山居秋暝》、《登高》)的第四次教学方案(一万字)并制作课件。
13      完成荆州市初中语文第四届说课会论文评奖工作并写出会议纪要。(3000字)
14      为五位老师审改高中语文说课稿。给默默修改《没有人请余老师签名》的文章。
15      完成书商《2007淘宝E线》的修订工作。
16      完成北京《新语文活页》的“记叙文阅读”稿件。(6000字。)
17      完成郑州《试题研究》约稿《谈中考阅读检测中的“学生自主评价”试题》(4000字。)
18      听、评沙市中学将要在荆州市高中语文说课交流会上讲授的现场演示课。
19      听、评公安一中将要赴省参赛的课《我的空中楼阁》。
20      第三次评点公安一中将要赴省参赛的课《我的空中楼阁》的教案。
21      完成陕西师大出版社《课标新阅读》(一二三册)编写策划书。(10000字)
22      完成陕西师大出版社《课标新阅读》(中考总复习)编写策划书。(8000字)
23      挑选、邀请荆州市40位试题研究能手参加《课标新阅读》共四册书的编写并发出“编写说明”邮件。
24      参加荆州市高中语文第二届说课会,听课并讲现场示范课一节《近体诗二首》。
25      给“学在荆州”人教课标版教材七下、八下《初中课堂导学精练》的各位作者发出第一次提醒、第二次提醒(按时交稿)的邮件。
26      转发《关于组织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06-2007年度)湖北赛区赛事的通知》。
27      11月25日、26日应江西上饶市教研室之约到上饶市讲课,作讲座。
28      11月28、29、30日在深圳市育才二中听课、讲课、评课、讲座。
29       处理、回复邮件200余次。
……
二十多年,近九千个激情燃烧的日子。在我的工作期间,连荆州市的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都雄踞一方,那时候荆州市的初中学生,平均每年发表五百余篇习作。
更何况那五百余位我的中学语文教师弟子。
我很欣慰,在二十几年的艰苦的劳作之中,我与青年语文教师们一起成长起来。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2.永不停止地积累
我是1975年才有正式工作的。
我是1979年才当上语文教师的,那时,我已经32岁了。
“积累”是我做学问的首选。
我现在找得到的最早的读书笔记,是从1979年开始的。
我在偏僻乡村中学的破旧书桌上用蜡纸刻印出大量的读书卡片。
下面这张就是。
它记载着这样的信息:
分类:语文教学  散文教学
刊名                期号                  文章题目
《中学语文》     1979年第2期43面     散文教学漫谈
《语文学习》     1979年第4期10面     写真情实感
《语文学习》     1980年第1期32面     散文的意境及其它
《语文学习》     1980年第1期33面     谈谈杨朔散文的结尾
《中学语文教学》 1981年第1期22面     漫谈散文的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 1981年第12期01面    讲好散文的艺术结构
《语文学习》     1982年第2期15面     入境始与亲
……
读书摘记不但要做,还要加上评点:
如:
2000年2月11日读《语文学习》2000年1期钱理群的文章。
要点:
1.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语言教学。
2.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为核心。
3.诗化语文课。
4.当前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实践主体。
5.要大大加强各种形式的直接的语言交流。
余映潮评说:
1.以上五点,每一点都是研究课题。
2.以学生的语言训练为核心,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核心,关系到语文教学全局的改革。
3.这是破“讲析为主”的绝好的切入口,这是教学实验研究的“先机”。
如:
2000年7月2日读《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5期48页章熊的文章: “模仿·类推·创造”练习设计还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如果我们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若干个最基本的“套路”或“模式”,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练习的综合性比较强,属于高层次的言语技能训练,其用意在于培养学生使用关键语句警策化的本领。
余映潮评说:
1.这里强调了模式的功能。“有待开发”点出了进入这种研究的价值。
2.如果借鉴此意来出中考的写句写段题,则是一种新鲜的创意。
3.如果坚持实验与提炼,“语言模式”训练一定是一篇“大文章”。
像这样的记录何止千万,千千万万,笔笔划划,都要靠自己写下来。
为了时间,为了积累,岂敢懈怠?
直到现在,我仍对“积累”二字情有独钟。
读书笔记这种习惯,已经成为我的自然。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3.坚持进行极为艰苦的写作
以发表在《语文报》系列的论文为例:
我在《语文报》发表的第一篇短文是第208期上的《语文教材中的“最”》(1986年5月),约1500字。到了1987年5月,我在《语文报》上就已经发表了8篇短文,其中关于作文构思指导的短文有5篇。
在《语文教学通讯》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1987年8-9期的《初中综合式说话训练的初步设想》,这是一篇长论,我花了两三年的时间精心地写作,其中有关于初中三年“说话训练”的层进式步骤的具体勾勒。
我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的第一篇教学设计是1990年5-6期的《〈窗〉教学设计》。这也是我最早的一篇教学设计,约4000字左右,为此课设计了两个课时的教学方案。
现在,在我所发表的约1300余篇文章中,与《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及语文报社所主编的书籍有关的,就有将近200篇。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可以说,我的写作是一部传奇。
我发表的文章的目录,如果打印出来,都可以打印数张白纸。
1993年以前的写作手稿,就有近两尺高。
近10年来,我坚持着多个杂志社“专栏文章”的写作。
2005年,我的专栏甚至进入了《光明日报》:
2005.03.30  《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4.06  《课堂活动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4.13  《课堂提问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4.27  《朗读教学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5.25  《语言教学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6.01  《教学手法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6.08  《教学细节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6.22  《学法实践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7.06  《课型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9.14   《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在我的《2008年余映潮著作、论文、示范课、讲座目录》中有这样的记载: 非常艰辛的一年。
2008年,一共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长篇论文15篇。
2008年在全国各地讲课的篇目超过了30篇,为自己的历年讲课之最。
2008年的讲座稿约20篇,也为自己历年讲座之最。
还写了30篇“2008年,我的工作之最”,已陆续上传到“语文潮”。
到2008年底,公开正式发表的论文总篇数达到约1300篇。
2008年,我创造我自己论文写作的奇迹。
我在《明年,2009年,我的写作计划》一文中这样写道:
这样繁重的任务。想一想都觉得可怕。
也许很多的日子都将是日夜不能眠了。
论文写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痛苦。
即使是很冷的日子里,写文章的时候都要出汗。
明年的论文写作,没有退路。
让多少次经久的痛苦,给我带来多少次霎那间的欣喜。
……
4.耐心地进行细节化的教学与学术研究
细节化的研究,就是耗时的研究,就是耗费精力的研究。
每在细节的研讨上增加一笔,就等于成倍地增加时间的消耗。
坚持细节化的研究,需要极好的耐性。
当你面对书桌几个小时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当你翻阅大量资料而精疲力竭的时候,你都得平静地坚持。
我不怕消耗,于是我能做出很多优化的细节化的内容。
如,可能没有人像我这样就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进行精细的研究,到2009年6月底止,我已经写出了60篇心得体会:
理性思考,诗意策划
整体勾勒,匀称安排
开课揭题,直入情境
挈领而顿,百毛皆顺
淡化提问,活动依然
指导朗读,灵动多姿
习点精粹,氛围浓郁
寓读于说,生动热烈
创新活动,话语纷纭
设置话题,讨论交流
研读教材,启发创新
精巧命名,点示规律
自然迁移,润物无声
快捷切入,省力省时
语言学用,句段读写
捕捉要言,提取信息
含英咀华,课文集美
切分板块,理清思路
围绕线索,牵动品读
联读扩展,拓宽视野
穿插引进,巧用资源
情境生动,情趣盎然
整体反复,多角理解
把握文意,选点突破
读法示例,化解难点
训练检索,整合提炼
巧妙导入,自然得体
生动收束,余味犹存
适时打住,过渡小结
灵活评点,敏捷机智
诗意表达,平等对话
简洁讲析,精美细腻
侧面入手,正面解读
变曲为直,柳暗花明
预作铺垫,顺利推进
以读带析,一石双鸟
生动演读,激动心灵
顺势引申,丰满内容
读品结合,读说交替
角度奇妙,兴味盎然
……
人们常常问我:你哪里有那么多的事做啊?
其实大家不知道,有多少的时间是花费在细节上的。
将生命、将时间化为工作中、研究中无数优美的细节,这就是我的付出。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5.自觉承受多种多样的痛苦磨练
我说过:
不同深度的磨练产生不同高度的水平。
给自己多储备一些知识,让自己多增长一些学问,逼自己多培养一些能力。
做一个治学勤苦的人,做一个思考深刻的人,做一个追求高度的人。
一个希望非常成功的人,必须能忍受多方面的磨练。
我还说:
谁经过了如下8大技能的痛苦磨练,谁就是一个极为优秀的语文教师:
教材研读,资料积累,
教案设计,作文研究,
论文写作,测评指导,
案例分析,课堂教学素质训练。
以上8个方面的历练,我都已经经受过了并将继续经受。
我提出了与语文教师素质有关的8个方面的第一:
第一奋斗目标是“课堂教学技艺精湛”
第一基本功是“能够读出教材的味道”
第一阅读能力是“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一科研能力是“提炼能力”
第一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专业杂志”
第一要克服的难关是“千字论文写作关”
第一要历练的是“小专题研究”
第一有益于自己终身发展的好习惯是“积累”
以上8个方面的“第一”,我也已经为之奋斗过了并将继续为之奋斗。
我在一个讲稿中这样写道:
我用我的耐力,塑造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十几年的农村生活,
二十几年的教研工作;
荆州市初中语文五支教研队伍数百弟子的培养,
连续16年的荆州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的召开;
23年的荆州市中考语文命题,
千余节的听课记录,
几百节课的教学演示;
坚持数十年的资料性阅读,
无法计算的资料目录索引的积累;
几尺高的写作手稿,
1200多篇长短论文的发表;
《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的问世,
《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的出版;
成百张粘贴在书柜和墙壁上的“任务”纸条,
四五双因冬天打字而破损的手套;
十几部书稿的编纂,
几十个专题讲座的准备;
上百套各类语文试题的编拟;
几乎没有休息过的节假日,
从来不请假的工作记录……
这一切都显示了我生命之力的坚韧。
坚持着,坚持着,坚持着;学习,工作,创造,这就是“智慧”。
仍然可以自豪地说,我用超常的付出,让自己在以上每一个方面都做得很优秀。
其实,我受到的艰苦磨炼远远不止上述这些方面。
有时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常常鼓励自己说: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6.一定要有指标要求
要奋斗而没有指标要求,等于放松自己。
任职期间,我历来的工作要求就是九个字:抓队伍,抓活动,抓成果。
这九个字里面,每处都有指标要求。
对于自己的发展,我的指标要求也是硬性的。
写作是让人脱胎换骨的历练。但我连续多年保持着每年发表文章50篇以上的记录;2008年,文章的发表量达到顶点。
下面是我退休时演讲稿的第10块内容,它就是指标:
十、 我的畅想(2007年—2017年)
精细研读100篇课文并积累大量的助读资料。
研读与中学语文教师业务进修有关的论著100部。
阅读中学语文专业杂志1000本并积累有关专题的索引目录。
发表教学论文100篇以上(含教学设计)。
出版个人专著两到三本。
演示的课例在目前的基础上达到80个(起码讲到70篇课文)。
作100场学术报告。
朗读录音100篇课文。
“语文潮”网上教学设计艺术微型讲座100个。
“语文潮”网上“映潮评课”达到100个。
我设想自己在2017年以前,要讲80个篇目的课;其实到2009年6月份为止,我已经讲了90余个篇目的课。
下面是2008至2009年推出的新课,它们的序号显示出,我已经讲到第92个课了:
80.《秦兵马俑》
81.《叙事文结尾的议论抒情笔法训练》
82.《刷子李》
83.《跨越百年的美丽》
84.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指导(一)
85.《我很重要》
86.《顶碗少年》
87.《窃读记》
88.《将短话写长》
89.《体味字词句段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
90.《再别康桥》
91.《孔乙己》
92.《泥人张》
93.《读报指导课》
一位教师,12年的时间里在全国各地展示了自己的90几个课,何其难也。
但我做到了。
需要智慧,更需要拼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7.迎接最难工作的挑战
我所迎接的最难的工作,就是人家的“点课”。
我开创了外出讲课的最好风气:第一,一般不讲一节课,要讲多节课;第二,根据人家的要求来讲课和设计讲座。
这无疑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困难,也无疑让自己增长了不少的实力。
我的教学视野,基本上涉及了各种版本的小、初、高中的教材;
我的教学内容,种类众多;在超出教材之外的“读报”公开课的讲课纪录中,目前我是唯一的人。
有多少次,人家“点”我讲的课,因为地域的关系,只讲一次就可能永远不能再讲,我仍然毅然备课,欣然前往。
我的教学足迹,留在了最繁华的城市,也留在了最偏僻的乡村。
有这样一个连续8年的故事:
从2002年到2009年,我四次赴贵州铜仁地区讲学。一共讲了13个篇目的课和四个讲座。
给人记忆最深的是2002年4月25日,我连讲四节课:《七根之柴》、《马说》、《亮出你的感语》、《我愿意是急流》。下午还讲了三个小时的讲座《例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设计》。
此事被人们誉为“挑战极限”。
2006年7月28日,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在沈阳开赛。我接受《语文报》的邀请,在大型会议上首讲《读报课》获得成功。曾有这样的报道:
为了使代表们不虚此行,在简短而高效的开幕式后,组委会特邀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教育家余映潮老师为全体代表展示了一堂极其精彩的读报指导示范课,这是本届大赛的亮点之一。余老师现场指导学生阅读与使用《语文报(初中版)》,使报纸的阅读、使用与学生的课堂学习进一步紧密结合在一起,引来了听课代表的阵阵掌声,也获得了专家评委们的一致认可。令人耳目一新的读报课,使所有与会代表深受启发,纷纷表示获益良多,无论是对教辅精品的教学运用,还是对课外知识的课堂处理,都有积极而长远的意义。(引自《语文报》2006年第38期(八年级版)第7版2006年9月18日出版)
也曾有人称赞,这是余老师在挑战极限。
其实,我想,这些都不是“挑战极限”,对极限的挑战早就在自己的准备工作中进行过了。
就像我的《西边那间房》中写的那样:
在最热的日子里,我会像候鸟一样进行“迁徙”,来一次电脑搬家,从书房里搬到客厅里。这是因为我的书房里并没有安装空调,在酷热的夏天,因为长时间的西晒,它就成了可怕的蒸笼,任何有坚强毅力的人都不敢呆在里面。
寒冬的深夜,我是最浪漫的人。因为靠西朝北,这间房里的温度最低。于是大棉鞋、老头帽、羽绒服、白手套一起上,将我武装成一“堆”人,这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那里飞扬着神思。一行一行的字从键盘里流泻出来,铺洒到电脑的桌面上,在那里组合成美丽的乐章。时光流淌,一年又一年过去,指头处打出破洞的几双手套无声地记载了我的辛劳。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8.坚持原创,在黑暗中摸索
我的一切的科研成果,都讲求原创。
我的课堂教学的手法与技巧,都与原创有关。
我的论文写作与讲座报告,决不用“引用”的手法来拉长篇幅与拉长时间。
我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坚持求新,决不陈课滥讲。
从小学到初中,每学期都有全新的课推出。
《狼》的8个教案,早已为人们所知。
《说“屏”》的4种设计,每一种都在课堂上实践过。
二三十个讲座稿,绝少有不足两万字的。
大部分论文,所谓的“100篇”,所谓的“50讲”,都是系列稿,都是专栏作品。
“映潮说课”将要写5年,50个说课,30万字。
“细节艺术”将要写到80篇,还要坚持3年。
“读课文学作文”,计划写到50篇,还有一大半的任务。
近两年的“我的工作之最”的记录,每年写下来的就是30篇文章。
费时之多,难以想象。
每每有右手累得不能抬起的时候,就用左手转动我的鼠标。
每每有眼睛非常倦怠的时候,就看看窗外绿树晃动的树梢。
……
我对我的弟子们讲:余老师长期在黑暗里面摸索,给大家带来一点光明,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把走弯路的劳累留给自己,把走黑路的担忧留给自己,把无路可走的痛苦留给自己。
累着。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心累。眼累。手累。
如果没有劳累,就没有这样的成果。
如果没有坚持,就没有这一些收获。
如果没有创造,就没有自己的特色。
几十年的“苦做”,让我的心中充满阳光。
我欣赏自己,同时也敬畏一切优秀地工作着的人们。
我已经健康工作了42个年头。
身心快乐,坚守阵地,依然故我,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