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南无阿弥陀佛:关于知识的框架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5:47:24

【转贴】关于框架感

发表于:2007年11月29日 11时23分46秒来源:阅读(6)评论(1) 举报本文链接:http://user.qzone.qq.com/463570533/blog/1196306626 【转贴】关于框架感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2a2a7101000bnm.html



框架感,就是同学们对一门学科总体的把握,如:这门学科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要解决什么问题?人们是如何建立起这个学科的等等。对于上述问题只要做简单的思考就会有助于形成学科的总体形象。缺少学科框架感的同学,在学习时,就如同盲人摸象,摸到尾巴说是绳子,摸着耳朵说是扇子,永远也无法看清学科的真实面目。其实,框架感就是一个学习角度的变化,站的高度高,看问题就会更全面。有了框架感对学科整体就有了比较清楚的把握,学习就会如同挑灯夜行容易多了。

框架感在复习中的应用很关键,尤其是在学科分析和问题发现方面,所以要学会建立知识的框架感,具体来说就是对课本目录的运用。绝大多数同学在看书的时候会忽略目录的作用,而这恰恰是需要特别重视的。


其实,当我们拿起一本书时,不论是新书还是旧书,它的目录都非常重要。如果是新书,在浏览了目录之后,就要试着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因为在思考的同时你将调动与该主题相关的所有信息,既包括从书本上所获得知识,也包括读报纸或看电视等其他途径所获取的一些信息,甚至还包括平时娱乐休闲所积累到的一些经验,要将这些信息和本书可能讲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去思考。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实际这是你整理本书内容主线的过程。当仔细看书时会发现你的主线和该书真正所讲的内容,在头脑中不断地切换和对应。在多次判断之后就会明确自己原来的想法是对还是错。这样一来,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就会比一般阅读提高很多。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有了黑,才会更加衬托出白的明亮与纯洁;同样有了思路的对比,才会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另外,看书之前先看目录,对书中的内容结构形成清晰认识并进行初步判断之后,其中的一些熟知章节便可以忽略不读了,这样会节省大量的时间。这点对于时间极其宝贵的高三考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大家可以用这种方法选择参考资料和书籍时,不仅节省时间,还会避免买到对自己价值不大的参考书目。


例如:我常会去书店买一大堆书回来,但很多书我只看一部分。因为在翻每本书的目录时,我已经很清楚的知道哪部分内容对我来说比较有用,而哪部分又可以忽略不读,这样我只读需要的那部分就行了,不做无用功,效率当然会高很多了。

对备考的同学来说,主要任务是复习学过的知识。课本在不知翻过多少遍之后早已变成旧书,那么在旧书的复习中又该采取什么方法呢?一句话:建议大家看目录。有的同学会说那不和看新书一样吗?这就充分说明了目录在整个学习过程(学习新内容和复习旧知识)中的重要性。如果今天要复习数学,把书打开后按照目录的结构和顺序进行思考,什么是函数的奇偶性,函数反映的是什么,它体现了什么思想等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表述一遍,再列出相关的知识点和公式,这样复习既不会落掉知识点,又可以将各项内容间的关系理的更清晰,经过合理的加工之后掌握的就更加牢固了。

在复习中,这种既省时又高效的复习方法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如果在看着目录复述时,发现某些内容说不清楚,或者这部分的知识点和题型想不起来了,你就要在目录的相应位置上做个标记,等到把所有内容都理过一遍之后,再回来仔细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因为如果无法清晰的描述某一问题,就说明你没有掌握该知识点,它属于需要你重点解决的问题,然后再结合错题本去做进一步的思考和练习,最终把它解决掉。找到问题的所在才可以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这种方法会让复习变得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