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共多少字:补骨脂丸_斑龙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8:29:50
2010年01月13日

  尾闾不禁沧海竭

  九转灵丹都漫说

  惟有班龙顶上珠

  能补玉堂阙下穴

  方剂名称 斑龙丸

  别名 仙传斑龙丸 斑鹿丸 青囊斑龙丸

  组成 鹿角胶(炒成珠子)半斤 鹿角霜半斤 菟丝子(酒浸,研细)半斤 柏子仁(取仁 洗净)半斤 熟地黄半斤 白茯苓4两补骨脂4两

  《医学正传》卷三引《青囊集方》

  主治 虚劳肾虚 真阴亏损 精气不足 遗精滑精 阳痿腰痛 盗汗耳鸣 体倦心烦

  功效 滋肾填精 益气养血 升固奇经 通补督脉 育子添嗣 延年益寿

  制备 上为细末 酒煮米糊为丸 或以鹿角胶入好酒烊化为丸 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 空心姜 盐汤送下 老人、虚人常服

  附注 仙传斑龙丸(《医统》卷四十八) 斑鹿丸(《何氏济生论》卷二) 青囊斑龙丸(《饲鹤亭集方》) 本方方名,《东医宝鉴 杂病篇》引作 斑龙丹

  《医学正传》卷三引《青囊集方》

  班龙丸

  鹿茸酒炙 鹿角胶炒成珠 鹿角霜 阳起石煅红酒淬 肉苁蓉酒浸 去甲 棘枣仁炒 柏子仁炒 黄芪各一两 当归酒炒 附子 地黄杵膏 各八钱 辰砂五钱上为细末 酒糊丸如桐子大 空心酒送下

  治诸虚百损 髓竭精枯 殊有奇效 歌曰 尾闾不禁沧海竭 九转灵丹都漫说 惟有班龙顶上珠能补玉堂阙下穴

  方论选萃

明 李中梓 肾气虚 则督脉伤而精竭 鹿性热而淫 得六合之阳气最全 故以鼻向尾能通督脉 足于精者也茸胶 霜三物同用 盖以阳气在头 取其全耳 阳起苁蓉 附子 取其直入少阴 棘枣 柏子 辰砂 皆安神之品 《仙经》曰神足则气旺 气旺则精生也 黄芪 当归和上下之气血 酒糊为丸 通内外之隧道且助添药势 令诸品无微不达 命曰班龙者 龙配东方 属木为阳 且取其雄矫 此方为健阳而设 故以名之 如真阴下损 元阳上乘者 不宜轻投反济其火(《删补颐生微论清 费伯雄 鹿角 菟丝 阴中之阳也 地黄阴中之阴也 用以补肾 不偏不倚 若加入阳起石 辰砂等燥烈之品 则劫阴耗气全失立米之旨矣(《医方论》)

  清 王晋三 《乾宁记》云 鹿与游龙相戏 必生异角 故得称龙 鹿有文故称斑 用其角为方故名班龙 鹿卧则口朝尾闾 故为奇经督脉之方 凡入房竭精 耗散其真 形神俱去 虽温之以气 补之以味 不能复也 故以有情之品 专走督脉 复以少阴太阳之药治其合 乃能盘运精髓 填于骨空 大会于督脉囟 而髓海充盈 鹿角霜通督脉之气也 鹿角胶温督脉之血也 菟丝 骨脂温肾中之气也 熟地柏仁补肾中之精也 柏仁属水性润 骨脂属火性燥 非但有木火相生之妙 而柏仁通心 骨脂通肾 井有水火既济之功 使以茯苓 性上行而功降落 用以接引诸药归就少阴 太阳达于督脉 上潮髓海 而成盘运之功 昔蜀中有道士酣歌酒肆曰 尾闾不禁沧海竭 九转灵丹都漫说 惟有斑龙顶上珠 能补玉堂关下穴《澹寮方》用鹿茸为君者 余药亦不同 此茸珠丹非班龙丸也 今从《青囊》之方(《绛雪园古方选注》)

  近代 冉雪峰查此方补虚之阳 温而不烈 益气填髓 由下元上达至清 原方歌注云 尾闾不禁沧海竭 九转灵丹都漫说 惟有班龙顶上珠 能补玉堂阙下穴 可以领其旨趣矣本方妙在茸胶 霜三者并用 精华尽撷 质气不遗 鹿气督脉通 阳气盛 血随气贯 气血俱充 不宁益阴 并且益阳 不宁补髓汁 并且补髓气 佐苁蓉地黄则滋培润育之力更大 佐阳起石附子 则愉快冲动之力更弘 黄芪当归 补气补血 棘枣仁柏子 宁肝宁心 盖主要不嫌复味同功 则佐药又何嫌合致累进乎多方以求 古人补剂大抵如斯 此盖得补元之三味焉 愚意苟非脑气过损 无须阳起石 此盖方士务求快效耳 宜改用腽肭脐 只令真元充足 勿俾浮阳飞越火拼去辰砂 改用麝香为衣 即麝香鹿茸丸之意 醒豁神经 钻透血脉 唤起一身功能 不尤较为妥善与(《历代名医良方注解》)

  按语

班龙丸共三方 其一宋 王璆《百一选方》鹿角胶(以酒浸胶很多天 煮糊丸众药) 鹿角霜(碾为细末) 菟丝子(净洗 酒浸两宿蒸 研) 柏子仁(净者别研) 熟地黄(好者 酒浸两宿 蒸焙 余酒入在胶内)各十两 上先焙鹿角霜 菟丝子 地黄 干后研为细末 方入柏子仁在众药内研却将鹿角胶酒约三四升煮糊为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止早 晚空心盐汤或酒任下 每日早晚服 其二明 虞抟《医学正传》鹿角胶(炒成珠子)鹿角霜 菟丝子(酒浸 研细) 柏子仁(取仁 洗净) 熟地黄各半斤 白茯苓 补骨脂各四两 上为细末 酒煮米糊为丸 或以鹿角胶入好酒烊化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空心姜 盐汤送下 另一方即本方 虞氏方较《百一》增加白茯苓 补骨脂二味 本方则较《百一》增加鹿茸 黄芪 肉苁蓉 当归棘枣仁 辰砂 阳起石 黑附子 从方义而论 《百一》 《正传》二方 温柔濡润 非若本方之温而刚燥也 冉雪峰氏论之极是 学者当详察焉

  583 中年脉垂入尺泽 按之缓濡 腰椎酸痛 形体即欲佝偻 旬余大便下血 此少壮不慎 肾真先夺 督脉不司束固 仪用青囊班龙丸

  359 脉左虚涩 右缓大 尾闾痛连脊骨 便后有血 自觉惶惶欲晕 兼之纳谷最少 明是中下交损 八脉全亏 早进青囊班龙丸峻补玉堂关元 暮服归脾丸 修养营阴 守之经年 形体自固

  鹿茸 鹿角胶(盐汤化) 鹿角霜 柏子仁(去油烘干) 熟地(九蒸) 韭子(盐水侵炒) 菟丝子 赤白茯苓(蒸) 补骨脂(胡桃肉捣烂蒸一日揩kai净炒香)溶膏练蜜丸 淡盐汤送下

  鹿茸状督脉之阳 鹿角霜通督脉之气 鹿角胶补肾脉之血 补骨脂独入命门 以收散越阳气 柏子仁凉心以益肾 熟地味厚以填肾 韭子菟丝就少阴以升气固精 重用茯苓淡渗本草以阳明本药能引诸药入于至阴之界耳 不用萸味之酸 以酸能柔阴 且不能入奇脉耳

  358 沈55 酒湿污血 皆脾肾柔腻主病 当于刚药

  黑地黄丸 苍术 熟地 五味子 干姜

  犯脾肾为柔脏 可受刚药 心肝为刚脏 可受柔药 不可不知 谦甫fu治此证 立法以平胃散为主 加桂附干姜归芍重加地榆以收下湿 用之惊人的效验 即此意也

  334 经来腹膨 脐脊酸垂 自秋季泄泻不已 脘痞仿食 用济生丸不该 鹿角霜 菟丝饼 生杜仲 苁蓉 茯苓 沙苑 焦归身炒小茴香

42 阴阳二气不振 春初进八味 减桂之辛 益以味 芍之酸 从阳引阴 兼以归脾守补其营 方得效验 兹当春升夏令 里虚藏聚未固升泄主令 必加烦倦古人谓 寒则伤行 热则伤气 是当以益气为主 通摄下焦兼之 仿内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法 非治病也 乃论体耳 夏季早服青囊班龙丸要领

  鹿茸 鹿角霜 鹿角胶 赤白茯苓 熟地 肉苁蓉 补骨脂 五味子

  晚服归脾 去木香加枸杞

43 万 二七 诊脉数 左略大 右腰牵绊 足痿 五更盗汗即醒 有梦情欲则遗 自病半年 脊椎六七节骨形凸出 自述书斋坐卧受湿若六淫致病 新邪自解验色脉推病 是先天分赋原怯 未经充旺 肝血肾精受戕(qiang残害)致奇经中乏运用之力乃筋骨间病 内应精血之损伤也

  人参一钱 鹿茸二钱 枸杞炒黑三钱 当归一钱 舶茴香炒黑一钱 紫衣胡桃肉二枚 生雄羊内肾二枚

  夫精血皆有形 以草木无情之物为补益 声息必不相应 桂附刚愎bi 气质雄烈 精血主藏 脏体属阴 刚则欲劫脂矣至于丹溪虎潜法 潜阳坚阴 用知柏苦寒沉著 未通奇脉 余以柔剂阳药 通奇经不滞 且血肉有情 栽培身内之精血 但王道无近功 多用自有益

  46 入夏发泄主令 由下损以及中焦 减谷形衰 阴伤及阳 畏冷至下 春季进河车 羊肉温养固髓要领 积损难充 不禁时令之泄越耳古人减食久虚 必佐胃药 晚进参术膏 早用封固佐升阳法 长夏不复奈何

  鹿茸(生研)鹿角霜 熟地 菟丝子 人参 茯苓 韭蔬菜的种子 补骨脂 枸杞 柏子仁 蜜丸 早服四钱 参汤下

  参术膏 人参四两 另用泉水熬 九蒸于术四两 另用泉水熬 各熬膏成 以炭火厚掩干灰 将药罐收至极老为度 每服二钱五分 开水化服

47 李 29 劳怯 形色夺 肌肉消 食减便滑 兼痰呛喉痛 知医理者再无清咽凉肺滋阴矣病人诉心事操持病加 显然内损 瓜葛脏真 冬寒藏阳人身之阳升腾失交 保藏失司 岂见病治病菲薄之见识 据说食进逾时 必有痛泄 经言 食至小肠变化 变化弯曲肠间有阻 常有诸矣 凡汤药气升 宜丸剂疏补

  资生丸食后服

  晨服 人参 坎气 茯苓 黑壳建莲 五味 芡实 薯蓣浆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