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pdf译文:教学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5:55:26

教学是什么?崔允漷教授以为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他觉得对于“教学”至少有三种理解:

“一是“教学即学习”,这是个别化教学、师徒制时代的定义,它表明了教也是一种学习,教是从学中派生出来的;二是“教学即教授”,这是普及教育之初,因教师水平不高,表达了人们对“教”的行为的关注,教就是教师的教授行为;三是“教学即教学生学”,这是受杜威“儿童中心”思想的影响,陶行知对教学下的定义,此定义告诉人们,教的意思有两层,首先是教不是教其它的东西,而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其次是教与学是相关联的,教要依据学。”(见华中师大崔允漷博客)

个别化教育重视师承,教师学问要好,而且师者不少是学者,如孔子等百家诸子都有门生。当时学生学习依赖向老师求教,能够传承老师衣钵的就是好学生。现在的研究生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有这样的学习特点。这与大众普及性的普通教育不同,现有的生态环境已经决定了这样的“师道”行不通了。今天重视讲授的教学还在沿袭,以为只要我能教好就能使所有学生学好,所以着力进行自己教学技艺的改良。所谓名师的教法和模式等曾经广为传播。这种对于教的负责态度是令人敬佩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教师和教学对于学生发展,包括学业发展所给予的影响力是有限的,没有超人教师,也不可能存在担当学生发展服务和支持的全负责和全能职责的万能教育。所以,我们尽可以怀疑一些名校和名师的经验和效果具有被放大的可能性。现实条件下,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已经不仅仅依靠传统意义的学校和教师,而且随着家庭文化条件的改善,学生享有的家庭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都与接受教育是少数人特权的时代有了本质区别,做教师的绝对权威已经不复存在。教师的作用已经客观发生游离,即从偏重于知识占有和转化,转移到偏重于指导学生利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知识内化和能力迁移。

在社会分工愈益明细,职位的专业发展备受重视的时代,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具备这一教育阶段传授的必要知识的社会人越来越多,但是能够利用教育规律,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非教师不可。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发展的专业性,即我能做你不能。

杜威主张把学生从教师的绝对控制中解放出来,给予其主动发展的可能和空间。有一种简单思维,以为放手教学,让学生自由讨论,自选作业等,就一定可以形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其实是对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过于理想化判断。有经验的老师总能在与学生的教学交互行为中获取学生的需要、水平、关注、能力、兴趣等信息,并善于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其实不是简单的事情。

杜威儿童中心主义思想,在实践应用中,其实也容易促使教育堕入教师无为的境地。这同样是有害于教育教学发展的。杜威思想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认可,也是因为与现实社会的文化特征形成契合的。其实在杜威主张儿童中心主义之初,更多反对和批判,不是一下子就成为教育主流声音的。儿童的人性和人权的得到重视,确定了教师对学生对话和交往不能用传统思维方法。我国的社会形态随着改革的迅速发展也在发生转型,于是学生的自主意识已经初步觉醒。早些年我们推进教师进行课堂变革,要教师放权,给学生更多发言,教师还觉得不放心,以为一放权学生就不知所从,现在教师在实践中已经打消了如此顾虑。

我们已经看到学生自主意识觉醒会给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气象,但是同时也看到了另一面,即过于迷信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主能力,其实对于教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教与学其实不应该是偏左或偏右,两者是一个融合状态。甚至,有人以为当教师提供的教学服务达到极致的时候,更要给予每一个学生时刻的关怀和学业支持。也就是说,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与个别教育的精神实质又是一致的。

教学从教师角度而言,是一种最优化的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