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心法要讲记:气功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6:01:36

分类

  一般而言,气功可分两种,即养气与炼气。养气就是道家静坐功夫,把气运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让身外景物诱导而外泄。炼气乃以运行为主。如拳术家在练拳时要用臂力,就把气运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气运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时,就把气运到全身。气有呼吸的区别,呼为阳,吸为阴;呼为动,吸为静;呼为刚,吸为柔。要把阴阳、刚柔、动静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气要运行时,不可逆走,贵当顺行。如顺行的话,不但脏腑会舒畅,并可快慢自如;倘若逆运的话,内部各脏腑就要受到伤害,一些习练者练岔气致伤致残者时有所见。

  古代气功一般划分为儒、医、道、释、武术五大派。儒家气功以“修身养气”为目的;医家气功以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为宗旨;道家气功讲究“身心兼修”、“性命双修”等;佛家气功要求“炼心”以求精神解脱,其中入定派强调“四大皆空”,参禅派强调“修身养性”、“普渡众生”;武术气功主要为了锻炼身体和提高技艺。近年来,有人依据气功功法的特点,将古代气功归纳为静功与动功,并划分为吐纳、禅定、存想、周天、导引五大派。吐纳派强调呼吸锻炼为主;禅定派强调意念锻炼为主,要求思想内联,静坐凝心,采取一些不复杂的方法来集中意念,一般的静坐均属这一派;存想派也强调意念锻炼为主,但要求用一种想象幻视到莫种事物;周天派强调在思想内联的基础上意气相依,推动内气感觉沿自己体内的任、督脉等经络路线周流,也称为内丹派;导引派强调以动功为主,特点是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或作为自我按摩。

区别

  硬气功

  多在中国武术中练习坐马及站桩时同时进行,主要使全身肌肉紧绷,以意识控制各组随意肌及半随意肌,气须要下沈到丹田部位(概念穴位),现代用语即是腹式呼吸,尽量拉下横隔膜,将腹肌最下部份绷紧,自己觉得身中之气到了丹田。

  软气功

  佛教之坐禅冥想,道家之养生功(及现代之柔软件操),皆属此类。不需要紧绷肌肉。将心念注意在深长呼吸上,使之无旁念。慢式太极拳路及中国武术南拳门派咏春,最初入门练习之第一套拳路小念头,即属此类。软气功不需要大量消耗体力便可以加强肺气量,亦可运动各处肌肉,包括人体内部之半随意肌,活动(被动)人体内部之脏腑器官,所以适合各类人士练习。对老人,来经女士,病人等不可以作大运动量之人士特别适合。

气功特点

源自经络、穴位、气血学说

  第一、经络、穴位、气血学说是中国气功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医学包括丰富的内容,气功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的一颗瑰丽的明珠。

  

气功表演

经络、穴位、气血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是中国气功的理论基础。

  经络、穴位、气血是非常复杂的人体现象。可以简单而形象地解释: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是气血运行的出入口。

  气功健身祛病的道理在于穴位受到良性刺激,气血在经络中运行通畅。

天人合一

  中国气功体现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观。

  中国气功强调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的机体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气功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动态适应。

  中国气功强调人与社会的统一。社会环境对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气功修练强调人要适应社会。

  中国气功强调形神统一。气功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它既可以提高人体的生理功能,又能提高人体的心理功能。气功提高人体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受其它思想影响

  中国气功受道家、儒家、佛家和医家的影响。

  中国气功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道家、佛家、儒家和医家的一些理论及健身祛病的技术,逐步形成中国气功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多彩的养生技术。

  三说法本末倒置。

  不是气功受道家、儒家、佛家和医家的影响。而是有人人为的从道教、儒家、佛教和医家的理论功法体系中东拼西凑,弄出气功来。

历史流派

  气功在历史上处于民间流传的状态,并形成了医家、儒家、道家、佛家、武家等众多的流派。医家气功强调保健、延年,道家气功讲求性命双修,佛家气功讲求明心见性,武术气功则注重强化肌肉,发劲等技击应用。气功与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

马礼堂和养气功

  马礼堂,1903年生,1988年5月去世,河北省河间县人,青少年时代随其曾祖父学习中医,对经络学说和针灸学说有很深的造指,并爱好武术。1929 年在华北大学教育系读书时任华北国术研究会会长;1935年任山东武术馆教务长。解放后曾受聘于万寿山高干疗养院、解放军总后勤部、全国工商联为特约医师、中医顾问。

  马礼堂自幼学习气功,曾拜孔教会名家、普照老人为师。他积累行医和练功实践的体验,集医、武术、气功于一体,创编出一套完整的“养生功”,命名为“马礼堂养气功”。孩功法对祛病健身,延年益智、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均有显著效果。卫生部曾举办“马礼堂养气功”学习班。中央电视台1988年请马礼堂演练示范,录制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气功教学片向全国播放。马礼堂在全国各地办过70多期养气功学习班,学员30000多人,他在全国知名度颇高。在全国正式推广的“马礼堂养气功”已有九套功法、即:六字诀、洗髓金经、太极功、行功、站功、坐功、卧功、循经按摩和中老年保健功。马礼堂与中国管理科学院中联管理科学应用研究所合作研究成功的中国第一部气功电脑软件,在第六届世界医药学年会上表演,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他生前创办了中山健身会、马礼堂养气功服务部和马礼堂养气功学校。

刘汉文和掸密功

  刘汉文,1921年生,原籍山东省高密县人。上辈亦医亦禅,姑母人道兼医,由于家庭熏染,对医术和禅修有素。刘汉文随其父亲刘善庆(亦医亦惮)迁至辽宁丹东以后,便在丹东市体委工作。五十年代未在沈阳和平区体育医疗门诊部工作,六十年代初在丹东市体育医疗室和市疗养院病房,先后传授掸密功,取得初步成效,正当应群众要求(领导也支持)准备进一步推广禅密功时,“文革”开始,只好停办。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禅密功才重见天日。

张广德和导引养生功

  张广德,1932年生,河北省唐山人。自幼酷爱武术。1955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武术专业,成绩优异。195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考人体院研究生部,为我国第一批武术研究生。正准备把精力投入武术事业时,患了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血小板减少等疾病;1974年又得了肺癌,住进医院。由于他身患多种疾病,又为过敏性体质,不能用药,生命处于垂危之中。张广德没有消极悲观,与疾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他系统地研究了中医理论,经络学说,大量翻阅了古代养生法、武术、太极拳等许多资料,并以家传的慢性病体疗功法为基础,于1976年春创编了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舒心平血功,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益气养肺功等七套导引养生功法,经过练功,张广德所患的几种疾病均痊愈,恢复了健康,肺肿瘤、血小板减少症也有了明显的好转,1980年4月重返教学第一线。在导引养生功创编过程中,张广德先后辅导了3000多人练功,疗效率为97%,显效率达80%以上,深受群众的爱戴,连续两年被河北省、唐山市评为先进工作者。1982年被北京市评为体育积极分子。1983年4月,武汉市中医学会召开了首次按摩、导引术学术经验交流会,张广德在会上做了导引养生功表演,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武汉电台、湖北电台,《长江日报》等新闻媒体对他的事迹和功法进行了报道。

李少波和真气运行法

  李少波,河北省安平县人,生于1910年。甘肃省中医学院主任医师。任甘肃省真气运行法研究会主任、真气运行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李少波练气功已有50年。他自幼体弱多病,曾患神经衰弱、经常夫眠、胃痛作酸、大便秘结等症,骨瘦如柴。成年又患肺结该及矽肺病,加上鹤膝风、膝膑肿痛,步履艰难。经常彻夜不眠,胸痛如割,心跳气短,头昏耳鸣,四肢麻木,遇冷寒颤,遇热冒汗,痛苦万分。其祖父遂教他练吐纳寻引之法,并授予《勿药元诠》一卷,令其从中探索祛病求生之路。从此他便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练气功,并反复实践总结、探索发掘。除治愈了自己各种疾病,获得了相当健康的体质外,还摸索出一套确能旺盛真气运行的五步功法,经过反复应用于临床,对各种久冶不愈的慢性病,都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通过科学实验,也证实了这一方法的科学性。《真气运行法》自形成初稿以来,就受到各界的重视和支持,油印数次都很快被索取一空。1979年11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更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兴趣,纷纷来函来访,提供各种宝贵意见,要求增订。1986年7月甘肃人民出版让应读者要求再版了《增订真气运行法》。除对原文有一些增订外,还增加了一部分动功。李少波为推广“真气运行法”还先后进行了开班授课。门诊治病、科研探测等各项工作。学习和参加练真气运行法的人员遍及全国各地、并在杭州设立了真气运行法推广基地,不少医疗机构对真气运行法进行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它对提高人体生命机能、提高智能确有较理想的作用。

张明武和气功自控疗法

  张明武山东临县人,1920年12月生。五十年代在北京电表厂工作。1990年11月病逝,享年70岁,张明武从1979年起在北京教练自编的自控疗法、社会效益最著;他曾参与倡议组建“文革”后的第一个省市级气功会——北京市气功研究会并任副理事长、组建北京密云(水库)气功自控防治肿瘤联合医院并任院长,还受聘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气功科研会顾问(1981年)、中国气功科研会名誉理事(1986年)。

  张明武因做喷漆工,得了苯中毒,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重病,曾是个濒临绝境的患者,在求医眼药疗效甚微的情况下通过学练气功得以康复。他曾学过蒋维乔、周潜川、胡耀贞、郭林诸名家气功,通过长期练功实践,创编了“气功自往疗法”。为教功济人,他走遍了首都各大小公园,教功培训辅导员。建立辅导站21处,十多年来收治癌症患者5000多人和疑难病病人数万人、颇受患者好评。为了满足全国各地病人的要求,他亲吐各地开办“气功自控疗法学习班”,上海、南京、芜湖,武汉、广州、深圳、青海、新疆、广西、湖南、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等25个省、市、自治区都留有他的足迹,他主办全国性学习班39期,学员9万余人。他教功的录音几乎响遍了全国,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气功的普及。张明武为满足病人需要和进行气功对癌症临床治疗的观察研究,曾同医务工作者合作,在1985年和1986年相继在北京西郊九主坟密云水库管区建立了两个气功自控厅法临床实验基地,拥有300多张病床,使一些求治无门的癌症患者绝处逢生,因而张明武名扬国内外,影响深广。日本神户成立了自控疗法研究会;西德、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都有人来录相。拍电影。据1982年香港《大公报》载:许多国家已兴起气功自往疗法之风,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气功自控疗法》有英文版、法文版共发行两万册、尚供不应求。他共出版了19种版本的有关自控气功的书籍,并被译成英、法、日等文本在国外发行,由于他对气功事业的突出贡献,北京市气功科研会授予他气功科普杰出贡献奖。

杨梅君和大雁功

  杨梅君,女,1903年生于北京,卒于2002年。13岁时受祖父杨德山宗传大雁功功理功法1978年她正式在宣武公园为群众教功治病。1980年在北京社会上公开系统传授大雁功功法并传向全国,学此功者遍及大江南北。12年来大雁功的练功者已达到200余万人,包括华侨和香港同胞。在日本、美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都有大雁功组织,大雁功在国外享有盛誉。她的《大雁功》有多种内部印行本,1985年11月由湖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到1988年4月第8次印刷。累计印数29万9干多册,受到广大练功者的好评,199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又出版了《人雁功·第二辑》,22万字。赵金香和鹤翔庄气功、中国自在气功。赵金香1936年生于山东陵县一农家,亲族乡邻多善气功、武术。高小毕业后,1953年6月通过招工考试到北京就业。1955年患肺结核胸膜炎,1956年又患浸润型肺结核,经常吐血,打针服药,时好时坏,到1962年后,针药已无作用,发展成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外加支气管扩张和肠结核,咳血一次就半痰盂、两肺充满病灶,失去手术的条件、医院拒绝住院治疗。1962年冬,他住进位于北京“八大处”的工人疗养院,开始学刘贵珍的内养功静功。说也奇怪,赵金香一人坐就很快入了静,练功结束后非常舒服,便把练气功作为养生要术,八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后仍坚持练功持续八年,病魔终于步步退却。1971年赵金香大病之后回到家乡,遇到一位对气功很有造诣的本家兄长,在其亲传指教下,练气功大有精进。以后又多方拜访名师高手、气功前辈,如北京的郭林、杨梅君,李维鲲、甘肃的李少波、上海的赵伟、北戴河的刘贵珍、浙江的江波、山西的王吉峰等老师,深受其益,增进了气功知识和水平;上述求师访友活动、也促进了他《鹤翔庄功法》的编著。赵金香在练功养病阶段,结合学习中、西医学和气功理论、针对自身病情需要,编排了一些零星功法,这为以后鹤翔庄的五节动功提供了坚实基础。赵金香受益于气功,决心用气功救助他人的危难。终于完成了鹤翔庄的草创任务。1980年10月12日此功经北京气功科学研究会批准,向社会公开传授,并受到社会广泛重视和群众的支持,于是迅速普及开来,很快成立了北京鹤翔庄气功辅导总站。其后在中华气功研究会和国家体委的支持下,不少省、地、市、县相继成立了鹤功辅导组织,对鹤功的普及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1981年北京市气功科研会的《气功学术论文选编》介绍了鹤翔庄;1982年3月至10月又由《体育报》连载了鹤功第三次修订稿和鹤翔庄专集《气功的妙用》,印数达270万册。1984年河南印刷了内部发行的《鹤翔庄功法新编专集》;1985年又在福建印发了内部发行的《鹤翔庄功法问答》。1983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鹤翔庄气功首届学术交流会、并印发了该会成果的《资料汇编》两册。赵金香还多次主持举办全国性的辅导员学习班,如:1980年11月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学习班;1982年12月在北京香山昭庙举办全国辅导员学习班;1983年5月在怀柔举办辅导员学习班;1983年8一11月在通县举办了全国辅导员提高班等。举办这些学习班之后,在广大辅导骨干的努力下,鹤功便在全国普遍开花。据不完全统计,练功学员曾达450万人,1984年总结经验修订功法后。又多次举办全国性学习班、提高班,全国各地学习鹤功的人数发展到近千万人。1986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中国鹤翔庄气功》,由新华书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87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和香港一个出版社出版了《中国鹤翔在气功》、还录制了教学录相片,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87年12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了《赵金香二步功一一中国自在气功》。在我国港、澳地区和欧、亚、美洲的几十个国家都有鹤功的支持者和习练者。赵金香为中国气功科研会名誉理事,十二省市气功科研会和《气功与科学》社的顾问。香港鹤翔庄气功学院名誉院长、新加坡鹤翔庄气功学院总顾问,美国鹤翔庄气功协会永远名誉会长。

裴锡荣和武当功

  裴锡荣,祖籍河北省沧州,19l3年8月生,现任上海市武当气功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气功科研会副会长、中国气功科研会理事。裴锡荣幼年可练武术和气功。青年时期就读于直隶师范文科,毕业后人山东武术馆学习武术,以后又从心意拳****宝鼎和少林寺妙兴****学武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河南郑州创建了“中华积健武术社”,自任社长,传功治病。五十年代初,裴锡荣重新对武当拳法和武当气功进行深入研究,并整理了这方面的材料。其后又结识了蒋维乔。蒋赠他《因是子静坐法》的手抄本。裴、蒋两人应上海气功疗养所陈涛所长邀请,参加了上海市气功科研交流会。同时还在复旦大学担任武术、气功教学课,在社会上开始传授武当气功。“文革”后至八十年代初上海第四人民医院邀请裴锡荣负责该院气功科,用武当气功防“冶近视眼、肠胃病,效果很好。1984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徐济民主任邀裴在该院为病人用武当气功治疗心血管病,对早搏、高血压等病取得较好疗效。1985年裴又在上海医科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用武当气功对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病进行科研治疗、在该院老院长吴学愚教授、许温庄院长大力支持和朱纪如医师的密切协作下,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此期间、裴锡荣积极从事气功著述和传授武当气功。1987年在西安全国功理功法交流盛会上他表演了“武当气功”,受到好评;他在新加坡传功期间最先参与酝酿和发起成立国际气功组织事宜。他还参加中国气功访日代表团,在日本进行了气功表演和交流。1985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实用武当气功》、1989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他的《武当气功述真》《武当秘功》等。裴锡荣还牵头与四人合著《中华气功发展史》,1989年由天则出版社出版。

王瑞亭和少林内功一指禅

  王瑞亭,上海市人。回民,祖籍山东省益都,生于1930年8月,少林内功一指禅传人,王瑞亭1949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多次立功受奖。1958年在北大荒驻防期间冻坏了双腿。1963年在上海幸遇阙阿水用气功治好了他的腿病,于是拜阙阿水为师,学习少林一指禅功。以后即将学得的功法为群众治病疗疾,讲学传功,深受欢迎。王瑞亭至今已主授过近百期学习班,学员数十万人、遍布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北、辽宁、吉林、宁夏、甘肃、青海、陕西、湖北、湖南、浙江、北京等地。王瑞亭的功力较强,曾经南京科学研究单位测试劳宫穴,均有明显温度变化,他三次接触纠正他人动作,均出现电击现象和光、声、麻电感。他力行“提倡正气,反对邪气”,为气功事业的兴旺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气功要领

动作姿势

  

  

气功姿势

(调身)姿势自然放松,是顺利进行气功呼吸和诱导精神松静的先决条件。不同的姿势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姿势本身也起着一定的治疗作用。常用的姿势有平坐、自由盘膝、单盘膝、仰卧、侧卧、站式、走式等。

  入静(调心)入静是指一种稳定的安静状态 ,无杂念,集中意念于一点,即意守丹田或留意呼吸,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减弱,进入似醒非醒、似知非知的境界,即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常用的入静方法有五种:1.意守法。2.随息法。3.数息法。4.默念法。5.听息法。以上五种调心入静法初练时可从意守法开始,逐渐过渡到随息法或听息法,或始终练一种,可因人而异。

  呼吸(调息) 呼吸是气功疗法的重要环节。通过锻炼,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最后练成自发的丹田呼吸。呼吸方法常用的有8种:1.自然呼吸法。2.顺呼吸法。3.逆呼吸法。4.停闭呼吸法。5.鼻吸口呼法。6.气通任督脉呼吸法。7.潜呼吸法。8.真息法。练呼吸要在柔和自然的基本法则指导下逐步做到深长、细匀、缓慢,切不可急于求成。

动作要领

  

  

气功坐姿

气功功法不同,其特点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要求是:松静自然、意气相随、练养结合、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因人因病而异、持之以恒、生活有节。上述要求,大多适用于各种气功,练功者具体练某种功时,还要参照该种气功的具体要求。一般有精神病、大出血、高热、各种急性病及急性传染病的人不宜练气功。

  把后天空气与先天元气合成一股浩然正气的功夫;对生命过程实行自我调节、自我锻炼、健身长寿的科学。

相关解释

  1.周天:道家的周天有小周天与大周天之分。小周天路线是任督两脉;大周天路线是人身24经脉与奇经全通。仅仅是感觉到气在身体内运行,称之为经络周天;内视到经络、穴位及内光、内景,才能说真正是周天路线通了,这称之为丹道周天。丹道周天是道家的正途,由此可开发出人体潜能,并最终觉悟到“炁”的真谛。

  2.内视:练功者将思维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内部,直到能“看”到各种图像,称为内视,医家称之为“返观”,俗称“开天目”。内视得好的还可以看到身外的景象。

  3.静功:练功者用各自的办法,排除多种念头,将思维集中于一念,并尽量将此一念定下来。定得好的甚至将此一念也除去了。所有这些过程均称为“静功”。静功中“定”到一定程度,就能出现“内视”、幻听、直觉等诸多人体功能。

  4.盘坐:这是静功中常用的姿势,有三种。散盘——两脚交叉在双腿下而坐;单盘——一脚放在另一只脚的上面而坐;双盘——两脚交叉搁在双腿上而坐。

  5.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上丹田——印堂和玉枕穴的连线与卤门下垂线的交汇处,又称天目、天目穴、泥丸宫。中丹田——双乳连线的中点往胸内部的中间。下丹田——脐下3寸往腹内进去的中间。而功夫达到相当程度,则“全身无处不丹田”。

  6.天门:俗称卤门,是道家元神出处。

  7.天顶:即百会穴。

  8.意念:即识神,即后天思维、后天意识、显意识,简称思维、意识。

  9.性:即“神”、“元神”,即先天思维、先天意识、潜意识、下意识。道家认为上丹田是元神之居所。

  10.命:即“元精”、先天之精;如果和“气”、“神”连用,则可简称为“精”。道家认为下丹田是生储元精之所。

  11.玄关:由后天思维进入先天思维(玄)的一刹那。因为进入先天思维很难,又是内功修炼过程中极关键的一步,因此前辈练功家将这个“一刹那”喻为一道极难逾越的关口。玄关打开,人体潜在的一些先天功能就可被开发出来。

  12.丹:练功者玄关窍始开,即可内视到身体内有如日如月、如珠如籽的图形,此图形即是内丹,一般称为“丹”,释家称为“舍利子”、“菩提子”。

  13.清修:练功者锻炼自身的“精气神”,即是清修。如果与异性交换“精气神”,不进行性接触,也属清修,不过这是清修里的“双修”。

  14.性命双修:练功者独自先后或同时修练本身的“性”(神)与“命”(精)。

  15.内外双修:内——指精、气、神,外——指身体,内外的锻炼同时进行。

  16.男女双修:男女练功者内功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性的接触来练“精气神”。此种练法只在夫妻之间进行。

气感

  气感是指练气功或意念集中在身体某部分时会产生的热、麻或痒等感觉。虽然气感是大部分练气功的人都会有的经验,但气感的成因尚未被研究出来。

  有理论认为气功是幻觉,但幻觉并非无意义,它是在以模拟的感觉讯号取代真实讯号,驱动自律神经进行心身作用(梦的〝心身作用说〞)。气功的胀麻幻觉能驱动自律神经中的修补神经而达健身的目的。

  此外,有些时候,下述的生理反应往往也会被气功修习者指为“气感”的:

  当深度放松时,微血管的微循环旺盛起来时的各种感觉,多数是暖,如果还有麻痒的话,中医还说这是有“风”。初学者常说这是“气到指尖”。

  呼吸深长,血气旺盛,肢体大脑得到充足供血供氧时的精神爽利感觉。常被描述为“感到一股气涌上来”,甚至是大小周天运行,内力增进等。

  进入类似默剧或自我催眠的状态,尝试用意识去影响不容易控制的部位时的感觉(内脏之类的不随意肌)。有时肢体还会处于一种平时很少会做的姿势下(不同的桩功),重心、负重位置都跟惯常的有所不同,再配合设想和呼吸,因而刺激到一些平时很少运动的位置以至内脏器官,使之都得到运动,为习练者带来一种不常见,但又很惬意的个人境界经历。这往往会被称为以意导气,以气导体,以至打通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等等。

  神经的生物电反应,例如肉跳、眼眉跳、以至抽筋等。如果这些反应是气功修习著希望它发生的,或者在控制和预期下发生的,可能会说这是“神功大成”了;如果是不想它发生的,或者失控地发生的,就叫“出偏差”,以至“走火入魔”

  本来,用上上述的现代术语来陈述,气感就变成科学可解释的东西而不是幻觉了,可以跟西方科学进行对话、交流了,可是由于没有了“阴、阳、虚、实”,和五行八卦那类词汇,令到传统或老一辈的气功从习者感到不是味儿,觉得好像贬低了气功似的,甚至可能会被讥为挟洋自重。

气功体验

  在练气功的过程中,人们常有一些奇特的体验。较常见的有气感、感觉敏锐、定静等等。

研究争议

研究

  1955年,刘贵珍的重要著作翻译成日、英、印尼等语种,他的气功概念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中国大陆引起了第一次全国性气功高潮,陈毅、林伯渠、谢觉哉等领导人也进行了练功或题词。1966年文革开始后,第一次气功热潮突然中止。1976年气功重新获得解放。

  王任重在第二次气功浪潮的推动中起了重要作用,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国家安全局等重要部门都对气功进行了研究,新华社在内的众多媒体为气功热潮起到了重要的宣传推动作用。中国中医研究院在1983年成立了气功研究室,1986年建立了气功学硕士学位。

  气功的研究一定要遵循科学的发展观,凡是练过硬气功的人都知道,当意念于身体某一位置的时候,它将会产生瞬间的强大的超越常规的爆发力。还有的就是利用尖锐的铁器很难刺穿意念功法的身体部位,现在还有的利用了高速电钻来进行试验,其结果是坚硬无比等等。还有的气功大师练就了尸体不腐功,其死后的身体不需要经过任何的防腐处理,将其埋藏与地下,多年后挖出,其身体不腐。此类现象又如何解释呢?难道说人体在通过某种意念的状态下,其碳水化合物的肉体,瞬间的能够变成刀枪不入的躯体吗?科学界又如何解释呢?至今还没有任何一家的科学机构给出最终的答案。上述的问题,存在着人类潜在的奇异现象,物质世界的任何物质都要遵循着事物的科学变化规律,离开了物质的变化轨迹,就形成了唯心的东西。唯心学说是现代人的思想定论,随着现代科技的深入发展,人类潜在的认识观应当也有所改变,物质世界再不断的发展,新的理论学说也再不断地改变。反物质论也正在兴起,潜在的科学现象也被科学家采纳。按着新的物质论来说,物质世界的反物质粒子已经被发现,生物磁场的反生物磁场也应当是存在的,反物质粒子的高能量已被科学家搜集到。

  人类的身体是否能够通过大脑的某种意念,会使其身体意念的部位产生结构性的质变,形成了一种反物质粒子结构体或者说原来的物质通过意念改变了物质的原子结构,导致了物质物理性质的突变,使物质的强度和韧性得到了质的飞跃,物质的原子结构改变后生成新的物种,它能够抵抗物质世界中强大的相对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的抵抗物质,形成了高阻抗的势垒层,阻止了物质世界的物质对新生成物质的冲击力和化学的分解以及物理结构的改变等等。如果物质的原子结构不改变,上述的气功功法产生的奇迹是绝对不会发生在人的身体上的。

  在物质世界中,碳元素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在草木灰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当碳原子的组合结构,变为金刚石的结构体时,其物理性质的改变可称为世界上最硬的钻石体。人的躯体是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的,那么在通过意念的高度集中后并得到生物磁场的激发信息,使其身体被意念的某一位置,改变为另一种万物不可摧毁的物质原子结构。当意念消失时,其物质的原子结构也会随之改变,恢复其原来的物质结构。气功的定义和研究主要是人的思维意识改变了物质的原子结构排序组合,产生了新的物质结构体。

争议

  一些对超自然气功的反对者认为,他们的思维非常类似巫术,而不能为主流科学观念解释。他们认为这类气功作为心理暗示疗法或许有用,但是可以获取超自然能力(如释放“外气”)则未被科学实验所证实。

  这类"气功”的超自然现象的支持者经常举出一些关于气功产生特殊现象的报道和案例,并声称他们已经使用了科学的方法和工具,但结果与主流科学理论仍有矛盾,所以主流理论者反而需要承认主流科学理论尚未完善。

  而主流科学界认为这些报道和研究都有严重疑点。一些气功实验部分,尽管使用了一些和常规学术研究近似的方法和一些科学仪器,但是整个活动的组织却有不符合科学研究常规之处。一些实验没有中立方的监督,甚至某些涉及的当事人公开声明否定与之有关联,因此其可信程度令人怀疑。

  另外对研究的技术细节也存在争议,因而被认为是伪科学。

  同时有人冒超自然气功之名以诈欺手段进行争取利益。这些活动被称为“伪气功”。

气功应用

气功疗法

  气功疗法包含心理疗法,但是与心理疗法有区别。心理疗法一般是指医生用语言、表情、姿势、态度等,对觉醒状态下的病人进行说理、暗示治疗;或用一些特殊的诱导方法,使病人引起一种表面上有些类似于睡眠的催眠状态,再对呈催眠状态下的病人进行暗示治疗。故病人始终是被动的。而气功疗法的特点是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病人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自我锻炼从而加强自我控制能力而收效。

气功与中医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气功锻炼的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都有记载。在《素问》的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几篇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的内容。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气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方法。

  从中医发展史上看,我国历代医家对气功都很重视。不仅在著作中有对气功的论述,而且许多名医本人也是气功实践家。如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名著《金匮要略》一书中说:“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里所说的“导引吐呐”就是气功的一种方法。著名的“五禽戏”,相传就是汉代名医华佗所创,流传到今天仍被气功爱好者所喜爱。其后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南北朝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王焘所著《外台秘要》、宋代《圣济总录》以及金元四大家的著作中都有气功方面的论述。在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中指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在练某种静功的过程中能够觉察出人体的经络变化。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和吴鞠通,都有气功的实践和论述。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有专论气功的章节,并指出学医者应参以静坐。从以上提及的名医和论著与气功的关系,即可知气功养生学历史之悠久,又可见气功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创编功法和气功锻炼中也应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对气功锻炼产生的效应及气功作用机制等认识,到目前为止,也主要以中医理论来阐述。当然,由于自古以来,气功实践不只为医家独有,儒、道、佛、武等各家在各自不同的实践中,分别对气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也构成了气功理论的一部分。

  气功实践的结果也为中医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张景岳等分别对奇经八脉和丹田命门理论的系统阐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气功实践的基础上的。气功强调对意念的运用,是对中医调神理论和情志学说的补充和发展。掌握了气功心身同练的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而气功作用机制的探讨,亦有益于对中医“气化论”、“精气神”理论和脏腑心理相关性等的深入认识。发掘整理气功与药物配合应用,气功针灸、气功按摩等传统治疗方法也可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新的治疗途径。

气功与体育

相同点

  【同】气功和体育锻炼都是人类自我心身锻炼方法,都具有健身作用。气功,尤其是动功,也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如果去掉对意念、呼吸的特殊要求,则与体育锻炼中的体操无异,只是动作柔和缓慢而已。体育锻炼也包括了“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相应的内容。如“调身”本来就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而呼吸的调整对于体育锻炼来说也很重要,就象长跑运动员必须使呼吸与步伐相协调一样。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调身”达到完美状态的保证。体育锻炼也很重视心理状态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的竞技成绩都与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有关,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象射击、射箭,情绪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大大影响成绩。

  传统体育中的武术,与气功更是密不可分。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就是指武术与气功的结合。武术发展到今天,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与气功结合而起到的健身治疗作用。传统气功中的“五禽戏”、“八段锦”等许多功法,往往也同时被归入体育锻炼之列。

不同点

  【异】1、体育锻炼着重“调身”,即形体的锻炼,其“调息”的目的是为了在激烈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不断地从体内排除二氧化碳,以保证大脑、肌肉所消耗的能量得以及时的补充,从而保证体育竞技顺利进行。也就是说其目的在于使形体的锻炼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调心”也同样是为了保证形体的完美发挥。气功与此不同,气功的三要素中,“调心”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调身”只是顺利进行调心、调息的重要条件,“调息”则有助于体势的放松和精神的宁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达到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意识的主导下进行机体内部功能的自我调整和锻炼,通过特殊的心理过程来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2.与体育锻炼相比,气功更强调人的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强调通过主动的自我精神活动来调整自身的生理活动。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调动和培育人体的生理潜力,起到强身治病的作用。

  3.气功锻炼是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进行的有呼吸要求的运动,它要求在保持松静自然的基础上,全身协调运动,呼吸柔和细缓,使耗氧量降低,心率减缓,血压降低,在整体上提高身体素质;这与一般的体育锻炼使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加快身体某些部分的新陈代谢,使形体按特定的要求完美发展等,有着很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