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海报解析:人民网评:依法审慎处理好吴英案彰显司法理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36:51

人民网评:依法审慎处理好吴英案彰显司法理性

张玉珂

2012年02月14日14:4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最高人民法院2月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公众关注的吴英集资诈骗案的死刑复核情况。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我院在依法复核审理过程中,将依照法定程序,认真核实犯罪事实和证据,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审慎处理好本案。

  近日来,吴英集资诈骗案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正如有评论所说,吴英案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不仅在于非法集资案件在江浙一带频发,涉及面广,也在于实践中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集资诈骗,往往交织在一起,很难区分。围绕吴英是否应处极刑的激烈争议,事实上也是对民间借贷行为是否合法的长期争议的一种表达。

  从最高人民法院表态来看,法院方面显然关注了关于吴英案的“不少报道和评论”。面对案情如此复杂、社会影响巨大的吴英案,最高人民法院做出“依法审慎处理好”的表态,这不仅是对社情民意的诚恳回应,更是司法理性的彰显。

  早在2009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其中就指出要“广泛深入地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关注民生,以实际行动尊重群众意见,发扬司法民主”、“在审判执行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司法决策的科学化”。最高人民法院领导也多次强调,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对推进司法公开、扩大司法民主、实现司法公正、确保司法为民、树立司法权威具有保障作用。

  民意沟通在司法工作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厘清的是,司法归司法,民意归民意。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这也应是法治社会的共识。如何科学适度地听取社情民意,既保障公众在司法参与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又避免陷入所谓“舆论审判”、“民意绑架司法”的怪圈,亦是我们在司法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就吴英案来看,纷杂的舆情信息、各界的争议探讨,对审判机关来说不失为一种“送上门的调研”,其背后所涉及的社会深层次问题已远远超出案件本身。沟通渠道畅通,则信息充足;信息充足,有助于科学决策。我们相信,最高人民法院能够充分研究社情民意,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吴英案作出公平公正的处理,并以此为契机探索解决案件背后的法律纷争。


    最高法院通报吴英案死刑复核情况 称将依法审慎处理

    吴英案之“法理情”:细节仍需梳理 融资尚待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