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苏联解体:定远营:一座古城的毁灭与新生报传媒集团主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8:41:53
定远营:一座古城的毁灭与新生   昔日定远营   定远营城内的遗存

  文/首席记者  张泊寒

  3月21日,记者走进阿拉善左旗定远营旧址,许多工人们正在忙碌着,他们正在进行恢复修缮工作。

  建城250多年来,定远营这座北疆名城,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辉煌的印记。只是,在史无前例的运动中,仍然难逃灭顶之灾。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今天,亡羊补牢犹未晚,我们的视线穿越历史时空,体验定远营的前世今生……

  北疆名城

  走进阿拉善左旗,当地人会自豪地介绍,这里原名曰定远营,更绘声绘色地讲起定远营的前生的故事。

  提起定远营,她的历史追溯到大清王朝年间。

  1723年,阿拉善和硕特旗第二世旗王阿宝奉调征讨青海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叛乱,因功晋爵多罗郡王。

  阿宝是和硕特部先祖顾实汗后裔中最忠实臣服清廷的额驸郡王,清廷对其倍加信任。在1724~1733的8年中,阿宝奉命统辖管理刚刚平息叛乱的青海和祁连山后和硕特诸部。

  期间,清廷认为“阿拉善辖地贺兰山之北,乃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圣心轸念山后一带,切近宁城。”为此,大清王朝先命工部侍郎通智细行踏看,勘察考证,再命通智与陕甘总督岳锤琦调研考察,详议具奏《建城方案报告》,呈报大清王朝。

  “贺兰山后,葡萄泉一带水甘土肥,引导诸泉,亦可耕种。兼之,山险挺生松柏,滩中多产红盐,且扼瀚海往来之捷路。控北塞七十二处之隘口,在此修建一城名曰‘定远营’,可西接平羌,遥通哈密、巴里坤等处,东接威城,远连‘三受降城’,两狼山之要地。借以保障边远与内地联络畅通,安定和睦。”通智与岳锤琦在《建城方案报告》中奏曰。

  大清王朝准奏,降旨委任工部侍郎通智,偕光禄卿臣史俞福共同督理,开拓造城工务。

  “定远营城依据地形高下,倚山筑城,气势轩昂。其占地东西长约1华里多,南北宽约1华里,面积约1平方华里;城墙周长3.3华里。城墙全部用灰白色粘土石杵夯打筑成,有高大雄伟、华丽的南城门,外侧门楣上书石刻大字‘定远营’。全城高大坚固,巍峨壮观。”阿拉善盟档案史志局赵明秀先生说,自1730年始建,1733年落成,定远营历经清代、民国和新中国244年,是阿拉善的旗府驻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原定远营城内城隍庙墙上的壁画和现存阿盟博物馆内的巨幅文物画卷《定远营建城图》,真实地记载了当时建城时艰辛、苦难的历史事实。

  大清王朝因为镇守、安定联络、辐射西北边远边疆的战略需要,在贺兰山以西建设了“定远营”这个军事、经济、通讯的重镇要塞。

  赵明秀先生经过研究发现,大清王朝修建定远营城还有公文诏书不能宣示的几个重要的缘由:一是缘于清朝对清帝国的开国元勋顾实汗丰功伟绩的回报和奖赏。在大清建国初期的1653年,清政府在北京太和殿宴会,顺治皇帝晋封顾实汗为“遵文行义敏慧顾实汗”,并授予金册、金印。可见顾实汗对清廷功高盖世。二是缘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与满清爱新觉罗氏的姻亲关系。顾实汗与孝庄皇太后是堂兄妹关系,是皇太极之妻兄,顺治皇帝的舅舅。三是缘于大清王朝对和罗理、阿宝两代札萨克在捍卫清帝国,平定新疆准噶尔和青海和硕特叛乱中,父子两人先后两次卓越战功的奖赏。其次,多罗郡王阿宝的福晋是清皇室下嫁的和硕公主,是当朝皇帝雍正的堂妹。因此,为了远嫁的公主、关爱其生活的舒适和安全,定远营城有陪嫁恩赐的用心和含义。

  “纵观历史,从古至今,历朝历代,定远营城是中国北疆游牧民族地区绵亘万里,唯一一座雄伟、正规的城池。”赵明秀先生说。

  古城的传说与史实

  定远营在城池选址上颇费心思!

  阿宝王会同工部侍郎通智、光禄卿寺臣史俞福邀请五台山、塔尔寺活佛高僧,细心踏看,依山傍水,求神卜卦,尤重风水。城池形似牛面牛口,城墙西北角、东北角是两支伸出去的犄角。卦易显示,定远营地是宝地,风水大吉。

  定远营南城门外有稍低的护城墙和面向东开的护城门,入门正西是财神庙,供奉的是财神兼南天门守护神赵公明。

  1733年,金秋城峻,阿宝郡王、和硕公主夫妇偕通智侍郎、俞福臣史,邀京城朝廷、陕甘督府众文武显贵、高才宾朋,登定远营城楼,同宴共贺,欢庆落成。众人居高望远,诗兴来潮,有京师礼部文人作《赞定远楼赋》曰:“塞上黄鹤楼,寰下南天门。天高地运升,地阔天福临。登高眺西域,翘首望瀚海。千里定远营,万方安邦城。”

  1935年,十世旗王达理札雅在定远营举办那达慕盛会。赴会之国民政府蒙藏院官员应达王之邀一览定远营城景,其即兴吟诗曰:“京师西行探瀚海,贺兰山北访古城。达王一邀登定楼,惊叹大漠逢明珠。”

  在历史长河里,定远营城拥有光辉的历史。

  “定远营城有极具神奇的军事防御功能:城北靠深沟陡崖,依据天险,用少量的兵力即可固守;东、南、西三面城墙高大、宽厚、坚固。西墙无门。东城门北侧陡峭,高坡上有弯形伸出去的牛犄角(城墙)可以从侧后方配合东门守军对攻东门之敌给予有效打击;南城门外有弧形伸出去的护城墙,门朝东开,从东城墙上可以对攻护城门之敌给予有效打击。万一敌人攻破护城门进入弧形护城墙内,攻击更高更大更强的主城门,那么敌人则进入了一个扁形狭小的深井内。此时,防城守军可以从四面城墙上居高临下,落井下石,敌人恰似瓮中之鳖。”赵明秀先生说。

  定远营神奇的防御功能,让阿拉善官民在历史风云沧桑中的5次大的战争里,挫败了外来野蛮掠夺的叛乱战争——

  1866年(清同治五年)7月,陕西回军头目马正和、于彦禄、毕得才率回军叛逆围攻定远营多日不克,遂贼心绝望,绕行胜金关,返回宁夏境内。

  1869年(清同治八年)4月,抗击并挫败了陕西白彦虎、马化龙、崔三、禹得彦叛匪外逃时流窜掠夺的战争。

  1869年6月,抗击了陕西逆回董志原率匪七八千人围攻定远营的战争。其围城时长无法攻克,就挖掘老陵滩的王坟盗墓,火烧了城外寺院,西花园的王府外宫别墅和档案馆,之后疯狂地在牧区抢劫、强夺,为害极大。

  1938年,抗击并挫败了宁夏军阀马鸿魁阴谋吞并阿拉善的战争。

  1950年,抗击并挫败了贺兰山土匪郭栓子抢掠叛乱的战争。

  “英雄的定远营城保卫了阿拉善和硕特旗250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中心,岿然不动,屹立中国西北边疆,给阿拉善官民百姓,地方政权赋予了安全、坚定、强大、无畏的精神支撑和坚强信念。英雄的定远营城是阿拉善和硕部祖先留给后人的军事设施、军事屏障,坚强的定远营城是阿拉善历史的光荣、骄傲和自豪!”赵明秀先生说。

  城池的灭顶之灾

  解放后,阿拉善左旗府所在地行政地名由定远营更名为巴音浩特,但定远营城仍在。

  赵明秀先生回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打倒封建主义”、“破四旧、立四新”等极左思潮的影响下,高大的南城墙几近拆毁。不过,巍峨的定远营城楼尚存,虽然外皮损伤,漆画凋零,但仍坚固无恙。

  但是,定远营城楼最终没有逃过厄运。

  当时,人们觉得定远营城楼“占地碍事”,于是由巴彦浩特镇革命委员会主任提议,报请阿左旗革命委员会常委会批准,在1974年夏季将城楼彻底拆毁。

  幸运的是,“定远营”3块石刻城门大字,被有心人收藏,并移交阿拉善博物馆,馆存至今。不幸之万幸的是,北城墙因位置背离闹市,无人占用,所以至今尚存,等待世人的抢救。令人痛心,发人深省的是,当时拆除城墙城楼时全阿拉善官民上下,全然没有反对和阻止的声音。

  “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自上而下极左思潮的冲击,是定远营城被毁的客观社会背景。认为历史传留的产物都是旧社会封建主义的东西。受此影响,20世纪50年代始,定远营既无人管理、维护,更没有申报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受冷落,受歧视,成为‘多余’。1967年,阿拉善左旗红卫兵砸碎了珍贵的《定远营记》汉白玉石碑和札萨克府门前巨型石狮时,开始了定远营城被肢解的厄运。之后,居民甚至机关单位相继刨城取土,地方政府不予制止,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最后导致定远营城南门城楼被拆除。”赵明秀先生反思定远营城被毁的历史,“本地区官民上下,思想、文化素质不高是定远营城被毁的主要原因。‘文革’浩劫中,全旗毁了一座城(定远营)、两大寺(南寺、北寺)、20座庙(乌立吉庙、图克木庙、达尔太庙、龙王庙、鲁班庙、娘娘庙、药王庙、王府花园等)。这些都是阿拉善祖先用双手、智慧、血汗创造的,并传留给阿拉善后人的物质文化遗产。同在一地,历经相同的历史时期,巴彦浩特镇上、下两座清真寺未损一砖一瓦,保存完好。虽经‘文革’,至今邻近的银川市南门城楼、鼓楼、玉皇阁、平罗县城四座城楼钟楼保存完好,面貌如新。相比之下,发人深省!近在咫尺,延福寺幸免于难,是因为阿左旗人民武装部苏尔太副部长、嘎尔曾部长等解放军领导同志出面制止,加以保护的历史功绩。”

  人们的心头之痛

  “定远营还是定远营,不过就是城门消失了,大树底下的人聚了又散了,名字也改成了巴彦浩特。这几年人们目光盯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便想起了定远营这个已经久远了的名字,想起了定远营许多许多的事情。”阿拉善盟文联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董培勤感慨道。

  2007年,一位72岁的老人,历经10年辛苦绘制成《定远营古城图》。

  这位老人名叫胡宗瑗,是位中学退休教师。胡宗瑗不甘于寂寞,要把童年记忆中定远营的模样绘制出来,给子孙后代留个见证。

  1988年开始,胡宗瑗每天揣个小笔记本,挨家走户走访巴彦浩特的古建筑和古民居,谁家房子现在谁住,院子大小,房屋结构等等记得是清清楚楚。老人一共记了100多个笔记本,照了几十卷照片,然后回家静下心来,一点一点描摹,终于绘出了这幅由90张小图构成的《定远营古城图》。 

  “‘走进’定远营古城,先到一个瓮城,途经财神庙、值班房,再路过原定远营骑兵保安总队队部的院子,向右看去,延福寺、王爷府、王府花园尽在眼底。向左看去,铁匠铺、大戏台、药王庙、鲁班庙一览无遗。继续向前走,城里京式四合院一望无际……”《定远营古城图》大气磅礴,惟妙惟肖,让人赞叹不已,时光似乎倒流,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旧时模样尽在眼前。  

  傲云格日勒,阿拉善盟博物馆馆长。数十年来,傲云格日勒身处沙漠戈壁,她心系文物,不断奔走呼吁,在抢救保护定远营古城遗址、维护众多古庙、保护远古岩画、征集多种文物和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了科学制定文物法规和文物决策等方面殆精竭虑。

  1986年开始,傲云格日勒用工笔画复制了“文革”期间被毁的清代大型壁画《阿宝梦城图》和《定远营古城图》。

  傲云格日勒提出建议,阿拉善古城定远营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与阿拉善左旗政府有关部门取得共识,配合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完成定远营古城档案的建档任务。她的不懈努力,为定远营古城顺利申报成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齐心协力护古城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阿拉善盟展开了定远营等文物保护工作,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2006年5月,定远营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阿拉善左旗政府邀请北京、自治区有关专家学者对定远营古城进行了现场考察和评估。

  “定远营古城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尤其在研究民族史和北方民族关系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

  2008年10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阿拉善左旗定远营保护总体规划》。2009年,阿拉善左旗依据《总体规划》编制了《定远营古城第一期保护工程——定远营王府修缮保护方案》。

  “定远营古城是阿左旗历史的缩影与见证。其恢复修缮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定远营古城具有着丰富、厚重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文化4大价值。 二是因为‘文革’期间,定远营遭受重大破坏,尽管自上世纪80年代,阿拉善左旗旗委、政府在盟委、行署的支持下,展开了定远营等文物保护工作,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由于保护和修缮资金的匮乏,定远营古城很多年没有得到有效的修缮,部分遗迹或年久残损或由于城区改造,昔日王府内外环境风貌被改变。通过这次恢复和修缮,使这个历史文化精品遗产全貌式展现给阿拉善人并留给子孙后代。”阿左旗文化旅游局局长吴永元说。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经阿拉善左旗政府研究决定,2010年自筹资金,对定远营王府花园进行恢复修缮。定远营古城恢复的范围包括原来城墙内的王爷府、王府花园,包括地毯厂、古民居、延福寺。定远营的保护工作主要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王府及王府花园进行恢复修缮;第二阶段是对延福寺古民居的恢复修缮。两期工程大概计划5~10年完成。

  2010年5月,阿拉善左旗对原地毯厂的旧厂房进行拆除,通过修缮恢复定远营王府花园历史原貌。

  2010年9月25日,在庆祝阿拉善盟成立30周年之际,呼伦贝尔市捐赠500万元支持阿拉善盟定远营古城恢复建设工程。呼伦贝尔市希望通过此次捐赠,为定远营古城的恢复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呼伦贝尔市向阿拉善伸出的友谊之手令全盟广大干部群众深受感动。阿拉善盟领导表示,将不遗余力地恢复和建设好定远营古城,为阿拉善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再添亮点。  

  2010年12月,阿左旗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定远营周边环境整治(城墙修复)工程设计招标公告》,建设规模及内容为定远营古城周边环境整治(城墙修复)工程仿古城墙1公里,大门1座,城门楼3座,古建筑安置房及配套设施。

  “为全面保护定远营古城,进一步提升巴彦浩特城市建设品位,为全区第七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提供新看点,定远营古城王府保护修缮、周边环境整治(城墙修复)及王府花园复建工程已被列入2011年盟、旗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如今,修缮恢复定远营已经成为阿拉善人民的共识,这项工程传承着历史文化,修复着人们对古城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