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坐飞机流程:中国青花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6:08:36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清代龚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陶)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明初特别是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以花色浓艳的进口料“苏泥勃青”为主;从成化到正德的明代中期,则以发色淡雅幽蓝的国产料“平等青”为主;嘉靖后以发色蓝中泛紫蓝的“回青料”为主。

中国青花瓷的起源和发展 
 
  根据成熟青花瓷应具备的三要素,即,洁白的瓷胎和纯正的透明釉;釉下花纹用氧化钴料,发色青蓝明澈;平面彩绘技术熟练来衡量,并参酌各个时期青花瓷的生产实况,中国青花瓷器的发展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

  唐代至两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阶段。元代后期,由于批量生产及钴料充足,青花瓷成熟一步到位。明洪武时期,来自主观与客观上的一些原因,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永乐、宣德朝是青花瓷黄金时代,被誉为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与郑和七下西洋所取得的青花料亦有一定关系)。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又一次陷于暗淡(俗称“空白期”或“黑暗期”)。成化、弘治和正德是青花瓷器的振兴时期,青花清丽淡雅,质量很高。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青花用回青料、料色浓艳,产量大。但工艺较粗糙,瓷质有所降低。万历后期至康熙前期,是国内市场和对外输出的繁荣期。清康熙朝民间青花瓷进一步发展,是中国青花瓷的鼎盛期。正、乾隆以后,中国青花瓷的生产由极盛走向衰弱。

青花的种类  

苏麻离青

    即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平等青

    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成化青花用平等青料,呈色蓝中泛灰青,清澈而明晰。《江西大志·陶书》:“旧陂塘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

回青

(1)进口青料名。

    王宗沐在《江西大志·陶书》中载:“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嘉靖中遇烧御器,奏发工部;行江西布政司贮库时给之。”青花若只用纯回青料,颜色幽菁,散而不收,故往往需与国产料石子青配合使用。从传世器看,嘉靖朝的青花特色即是使用回青,发出浓重鲜艳的蓝色。万历年间仍有回青使用。而回青与石子青的配合比例,直接影响到青花的发色,《江西大志》云:“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中青用于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于混水,则颜色清亮;真青混在坯上,如灰色;石青多,则黑。”

(2)瓷器釉色名。

    明代嘉、万两朝烧制的特有蓝釉。颜色较霁蓝浅淡。回青蓝釉器多有暗花纹饰,亦有在口沿或底足内抹无光的酱褐色釉的。

石子青

    国产青料名,产于江西瑞州(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明嘉靖《江西大志·陶书》记载:“石子青、产于瑞州诸处。”又,明正德《瑞州府志》载:“上高县天则岗有无名子,景德镇用于绘画瓷器。”可见石子青又叫无名子。明正德时烧制的浓中带灰的青花器,即是使用石子青。

    明嘉靖时烧造的御器,在回青中按比例配入石子青,使回青发色呈现最佳效果。明代后期至清代初年景德镇窑使用石子青绘画青花瓷。上高石子青含三氧化二铁5.38%、氧化锰29.87%、氧化钴4.15%,一般呈色蓝中带灰而清雅、个别明丽浓艳。

    流行于明代后期--清代早期的石子青,青花清雅蓝中带灰个别浓艳明丽,明末从嘉靖始,便从西域运来回青料,再配以江西的石子青,作为青花的色料。回青料的比例若稍高,则青花便呈色鲜艳红紫;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蓝。由于回青价昂,所以到了万历末至天启时,多用石子青描绘纹饰。

 

浙料

    浙料的称呼源于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卷七《陶埏》记载:“凡饶镇所用,以衢、信兩面郡山中者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诸邑者为中,丰城诸处为下也。”

  浙料也称浙青,出产于浙江金华和绍兴一带。明万历中期后,由于进口回青料已经使用完毕,景德镇窑厂开始选用国产青花料。明实录中明万历三十四年三月乙亥记载, 江西矿使太蓝潘相上书: “描画瓷器, 须用土青, 惟浙青为上, 其余庐陵﹑永丰﹑玉山县所出土青, 颜色浅淡, 请变价以进, 帝从之。”

  潘相是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始任江西矿使兼理景德镇窑务的宦官,那他上书提到的浙青, 应该就是给万历官窑所用的青花料了。由此看来,万历官窑在万历三十四年以前, 就开始采用浙料了。

  浙料是国产青花料中的上等品,呈色蓝中泛灰,清丽幽雅,好的浙料也能烧出青翠鲜艳的青花。由于浙料能烧出呈色美丽的青花瓷器,因此结束了以前高档青花料依靠进口并被皇家垄断的历史,这也为民窑青花瓷器的飞跃发展打下了基础。





























 

珠明料

    云南所产的青花料,叫“珠明料”,具体产地有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成分不一,以宣威所产较好,含钴量高。云南将其所产上等青花料称为“金片”或“珠密”、“珠明”即由“珠密”转音而来。珠明料氧化钴含量较高,达4~11%。烧成后,青花色泽葱翠鲜艳。

    珠明料在康熙中期被普遍采用,烧出的青花发色青翠明快,色泽浓艳,层次分明,被称为“翠毛蓝”和“宝石蓝”。

    康熙翠毛蓝青花用的是云南珠明料,采用火煅法提炼,使原料中钴的含量大大提高。钴料发色的好坏直接与纯度和颗粒大小有关,经精炼后的钴料不但颗粒细腻,尚含有铜、铁、锰等微量元素,使得翠毛蓝的蓝色色中微微泛绿闪紫,靓丽清翠,发色明快鲜爽,画面能分出浓淡深浅,景物能分出远近层次,通过青花分色将中国画的笔墨意趣在瓷器上表达得淋漓尽致,使烧成后的画面有极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因此,康熙青花素有“青花五彩”之美称。
 





化学青料

    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