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范五老街:法乐与欲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6:52:35
法乐与欲乐
九品莲花 发表于 2006-11-3 23:30:00

法乐与欲乐佛教是积极向上的,是给人以至真快乐的,是解决我们烦恼痛苦的,而并不是被人认为消极、厌世的。基于消极厌世的观点,有人认为,严格按“五戒”去做,不吃肉、不喝酒、不寻求刺激、不玩牌、不闲谈,人生还有什么乐趣?所以,片面的认为佛教是苦行苦修的,称僧人为“苦行僧”。

   快乐是什么?各人有各人的认识,大体上可分为:欲乐和法乐。欲乐是物质方面的,是人世间由“财色名食睡”五欲所带来的“快乐”;法乐是意识领域的,源于自心,不被外界所左右的快乐。一个是有为法,一个的无为法。一切有为法所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不论财产多么丰富,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转眼成空,佛陀讲“富贵学道难”,富贵者,仗财倚势无所顾及,本着“有钱能使鬼推磨”,不去管如何因,如何果,忽视了精神生活的重要,凡事以金钱去“摆平”、去获得心理的满足,真有那么一天,逆缘来时,钱财散尽,便手足无措,不知所终。用财势“买”来的快乐稍纵即逝,留下无尽的失落,即使是占为己有,可初起的快乐随时间的流逝而暗淡。就如没有爱的婚姻一样,爱是婚姻的保障,如果单以钱财、势力、容貌来维系的婚姻,生命力脆弱的不堪一击。欲乐的本质是否定因果的,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即时的快感。如贪杯的人,所付出的代价是人格的筹码,小小的酒杯沉浮多少人格道德的裂变。因果论,就在当世一样说明问题,一个作恶多端的人,死后遗臭万年,为后人所不齿,“愧姓秦,名少桧”就是例证。一个高尚的人,死后是无数的口碑,千百年所传诵,远古的大禹三过家门不入、古时为民青天的包拯;当代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周恩来,他们虽然死去,可永远活在百姓的心中!他们流传下来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生活上他们是清贫的,位极高,欲极低,为民服务的因,结出久久传诵的果。

   佛在诸经时时告诫我们,物质的快乐是不实的,如幻的,是生不来,死不随的。法乐才是人们所追求的终极快乐目标,修学佛法就是追求佛法所带来的喜乐,这个喜乐来源于身心的轻安自在;来源于清净的心灵;来源于全心全意为他人谋利益;来源于佛法中空寂祥和所带来的身心解脱。智者说:“金钱要布施而不是占有才会快乐,爱情要奉献而不是索取才会快乐,荣誉要为服务大众而非唯我独尊才会快乐。”金钱再多,不过是个数目字而已,懂得布施的人,才是取之有道,用之更有道;爱情是理解,是对爱的责任,而不是想从对方得到什么;荣誉来自大众,就要回归大众,如果把荣誉当成资本,当成资历,那荣誉就失去了应有的光环。

    佛法是获得快乐的秘诀,修学佛法的人是世间最快乐的人,因为你已经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你懂得了如何获得真正的快乐,那就是,为众生服务、提升人格、利己利人、无私无欲;那就是,以信愿行为依止、以戒定慧为基石、以六波罗蜜为法乐源泉。

九莲亦身处红尘,诱惑千千,总以佛法为“挡箭牌”,虽不主动,但被动的抵制也可获不小的法乐啊。


阅读全文(147) | 回复(1) | 引用通告(0)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