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贼王索隆替路飞:呼唤人性(一)——关于本性 - 阳光灿烂 - dadiab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23:53:16

呼 唤 人 性(一)

  ——关于本性

公 明

在宇宙的另一个星球观察地球上发生的事情,你会惊异地发现,自称具有高等智慧、高度文明和道德的人类内部,战争、竞争、矛盾、冲突等等行为在不停地进行着,除了其惨烈程度更甚于其他动物世界外,别无二致。这时,你会恍然大悟:人类与其他动物同样具有着原始的本性,上述种种冲突行为都是人类的本性失去人性约束的外在表现。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宗教、道德、伦理等方面进行解释,都只能是浅表的。在人类学研究领域,本文率先提出:人具有人性和本性两种属性,只有从人所具有的人性和本性两种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才能找到任何人的各种行为的内在动因以及复杂纷乱社会现象的根源;任何关于人类社会的理论学说,如果没有"人性与本性"理论指导,都只能是片面性和局限性的.

 

  关于本性

 

  如果说,你现在可能正与一只或一群兽并肩行走或生活在一起,也许你会说这是"危言耸听";如果说,你本人就可能一会儿是人,一会儿是兽,也许这是你绝对不能接受的,但事实确是如此。其实,人与兽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人的祖先就是兽。即使在“人猿相揖别”之后,在人类的遗传密码中与兽相同的、能够维持“人”这种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先天的各种欲望也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我们把这些先天的欲望称之为“本性”,如果只有这些本性,“人”就是兽。但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兽,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不仅具有与兽相同的先天本性,还具有兽所没有的后天形成的“人性”。是否具有人性是划分人与兽的分水岭,而不是看是否具有人的形状、使用人的语言等等。当然也不是智力的高低,因为其他各种生物也都有着与之生存相适应的智力状态。人一旦失去了人性或人性淡化而不能约束本性,这时所谓的"人",虽然还长着人的模样,使用着人的语言,具有较高的智力,但实际上已经就是兽了.人与兽确实“存乎于一念之间”。

 

  首先让我们从最平常的事实进入人的本性世界:

       人们都知道“虎毒不食子”。然而,那些长着人的形状、满口仁义道德所谓的“人”却比虎要毒的多。这里有两则我国古代推崇的孝道故事:

 

  其一,《曹安杀子》。清朝乾隆年间,郧阳府官渡南山的桑坪村有一家财主,儿子曹安与庞家湾农家女庞三春结婚后,第二年就喜得贵子,取名茴香。

        乾隆八年,曹安的母亲王氏忽染重病,肚腹中好端端地长个肉瘤,奇痛难忍,家里人请医调药,精心诊治,就是不见好转。为了治病,曹家花尽了家产,病反倒越来越沉重了。儿媳庞三春极尽孝道,终日终夜守候在婆母床前,伺候汤药。眼见得婆母病体一日不胜一日,早晚性命难保,不免暗自伤心落泪,小儿茴香,自小聪明伶俐,十分乖巧,深得奶奶痛爱。小茴香也陪着妈妈天天守着奶奶。。

        曹安就去拜观音,磕头拜参地流着眼泪祷告说:“观世音菩萨呀,求你大发慈悲,赐个法子救我母亲病好,我许个血盆大愿,只要能使我母亲病体康健,你说什么我都依从。”观音变化一医姑,径直来到曹家庄曹安门上。说是闻听曹母王氏身患重病,百治无效,今特来登门赐方救治的。曹安问及治病之方,医姑说:“令尊大人身患绝症,世间已无药可救,唯一能救令堂者只有茴香。”曹安心想;茴香小儿,只不过七岁孩童,怎么会治好他奶奶的病呢?医姑犹豫了一下说:“你把儿子杀了,令堂吃了你儿子的肉,喝了茴香的汤,即可药到病除。你看是救母亲呢,还是保儿子,两者只能顾其一,自己拿主意,好自为之吧!”说罢飘然而去。曹安夫妇为救母亲,只得忍痛割爱,杀儿煮汤。曹安把茴香哄到柴房,乘其不备,一刀把他杀了,又亲自煮好肉汤。亲自把肉汤端给母亲喝。王氏吃了半碗肉砣,当时觉得好爽口,精神大振,

 

  其二,《二十四孝图》中的《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以上是我国古代人类伤害儿女的悲惨故事。时至当代,混迹于人类的那些人形动物其狠毒程度仍然“猛于虎也”!以下是见诸于媒体的两个真实事例:

   一位母亲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怀疑七岁的儿子偷了她三元钱。儿子不承认,她就把儿子吊在门上,用炉钩和木棍从晚上七点,一直打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孩子已经奄奄一息,只说了一句话:“妈妈,别打了,我难受”,就闭上眼睛,再也没有醒来。

 

  一对父母在教三岁的儿子认字时,因儿子无论如何不肯念第二遍,就用木棍打孩子。不念就打,竟然持续殴打两个小时,躺在床上的儿子突然感到呼吸困难,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伴随这个幼小生命到另一个世界的是父母“送”给他的满身伤痕。

 

  ……

 

  家庭中,父母对儿女的精神和身体伤害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父母都为自己的野蛮行为找了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教育孩子”、“棍棒下面出孝子”等等。

 

  鲸鱼会冒着生命危险救助搁浅的子女,狗和猫也会温柔地躺在地上让幼崽吃奶,并且用舌头爱抚它们,和它们嬉戏玩耍,从不生气体罚儿女,几乎所有的高等动物都会尽心尽力养育、呵护它们的后代,不求回报。为什么具有高度发达大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人类,伤害儿女的事件却大量存在呢?

 

  人与动物一样,具有由各种原始欲望构成的本性,如食欲、性欲、求生欲、支配与反支配欲、攻击与反攻击欲、显示与反显示欲、逐利与利己欲、受尊重欲等等。这些先天的本性既有维持、保证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存在的积极功能,又有妨碍、限制人类发展的消极的一面。对于人的本性,人类自古以来就有所认识。我国古代一位年轻的哲学家告子就曾在与孟子的辩论中提出“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

 

  当然,人的本性是多方面的。在提示人的诸多本性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人与动物支配欲本性的相同之处。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支配欲是人和动物皆有的本性。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着主宰他人或其他动物的欲望。著名的生态学家、生物学博士多尔尼克在研究了动物的支配欲本性后写道:“一只狒狒在争得王位之后,生活并不轻松。狒王总觉得自己的群落不太平。它坐在高处,皱着眉头,一会看着这只狒狒,一会盯住那只狒狒,时不时地挥动着拳头,或敲打自己的前胸,或龇牙咧嘴,有时还把那些雄性狒狒叫过来,要它们摆出各种各样顺从的姿势,让它们低下头。或俯首在地,或做出一些对于雄性狒狒来说是屈辱的动作。如果谁找到了什么好吃的,、或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东西,狒王都会据为已有。它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是:如何保住和扩大自己群落的地盘?如何控制住雌狒狒们?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力?”动物世界中也常常发生改朝换代的事,年轻的狒狒们商量好一起推翻老狒王,它有时会被打死,有时只是地位降级,然后新一代狒王开始了新的统治。

 

  人的支配欲也与动物一样。不说封建皇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三宫六院,嫔妃三千”,看看当了人王的皇帝的朝仪吧:宫里殿外,兵卫齐列,铠甲鲜明,旗帜飘飘,所有文武大臣排成两列,天不亮就在宫外候着,赞礼官说声:“趋!”,大家弓腰低头,一溜小碎步向前,说声:“止!”,则乖乖站着,谁也不敢动,东向文,西向武,分两列在殿前站好。于是皇帝乘辇驾临,诸候王、群臣以班次奉贺朝拜。整个仪式过程,群臣无不战战兢兢,不敢稍稍违仪。朝礼罢,皇帝这时感到了支配欲得到了满足,尝到做人王的滋味。当然,各级官吏都有不同档次的用以满足支配欲的形式,各种社会组织的首领、老板、封建家庭中的家长都在用类似的形式满足着自己的支配欲本性。即使在普通的夫妻之间,支配欲本性也都有着顽强的表现,例如封建专制的夫权就是源于支配欲本性的对女子的统治文化,当然,女子也同样存在着支配与反支配的本性,某电视台曾报道过一对谈对象中的青年在婚后由谁当家问题上发生了争执,,男青年不让女青年婚后当家,该女青年竟然一气之下喝药自杀。如果不服从这种支配又会怎么样呢?人对于不顺从的反支配行为的惩罚比起动物更为残酷,明初,洪武帝驾崩,子朱允玟即位,为惠帝。朱元璋的弟弟朱棣发动政变,带兵打进南京篡了侄儿的帝位。史称“靖难之役”。命侍讲学士,“太祖实录”总裁方孝儒起草即位诏书。方拒绝,朱棣大怒,方被诛十族(九族再加学生),共处死873人。

 

  反支配是支配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大家都知道,在人们想获得的金钱、社会赞同、尊重和服从四类酬赏中,最有价值的酬赏是他人的服从,即控制他人的权力。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有人试图支配或控制我们的时候,我们马上就会感觉到,并会以自卫的方式自动拒绝这种行为。而当我们没有实力反抗这种支配时,可能会理性的接受。在推翻这个支配者之前,我们会跟着这个支配者走下去,而在心中却积累着怨恨和失望。对于推翻这个支配者,我们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这种反支配的欲望是恒久、愈来愈强烈的,一旦条件成熟,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推翻支配者或摆脱被支配地位,这就是反支配本性的表现。例如当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馈赠或帮助时,如果对方附加了支配我们的条件,即要我们对其绝对服从时,我们会宁愿忍受困难而拒绝对方的馈赠和帮助,以免“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表现在国家之间同样如此,一国对另一国的援助如果附加了支配条件,被援助国家一般会断然拒绝该项援助。

 

  再来看看人的逐利本性。在人性约束下的逐利本性是采取对等交换形式表现出来的,因而是无可厚非的,自不必多说。我们可以从失去人性控制的逐利本性方面来说明人的逐利本性是多么强烈。大家都知道,明朝皇帝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惩罚是非常严厉的,他规定: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立杀!同时,他采取了许多严酷的刑罚:在县衙的大门与二门之间增设了一个土地祠,这个土地祠是干什么用呢?是专门用来剥人皮的地方。朱元璋命令,官员因贪污被处死后,还要把贪官的皮剥下来,然后在皮内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并挂于公座之旁,供人参观,威慑贪官;在他实施的刑罚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凌迟,即把人绑在柱子上,用刀慢慢割,如果行刑的人技术好,受刑者被割三千多刀,把肉都割完了人还没死。除此外,还有所谓抽肠(顾名思义)、刷洗(用开水浇人,然后用铁刷子刷)、秤杆(用铁钩把人吊起风干)、阉割、挖膝盖等等。然而在这些令人生畏的死亡艺术前,官员们仍然前腐后继,活像一群敢死队,成群结队走到朱元璋的刑具下。自明朝开国以来,贪污不断,杀不尽杀,据统计,因贪污受贿被杀死的官员有几万人,到洪武十九年(1386),全国十三个省从府到县的官员竟然很少能够做到满任,大部分都被杀掉了。时至今日,贪污腐败仍然屡禁不绝。连三岁的小孩都知道贪污受贿、抢劫盗窃等不是好事,况且又有这样的严刑峻法,为什么自称具有较高素质的官员们仍然会像飞蛾扑火一样挺而走险呢?这就是失去人性控制的逐利本性使然!

 

  当然,在普通百姓中失去人性控制的逐利本性的表现也是普遍的,例如中国目前有24万千万富翁,但他们向慈善机构的捐款仅占15%;1998年南方暴发洪水,在轰轰烈烈地捐款活动中,6亿元捐款承诺有一半没有到位;2008年初的雪灾中同样有许多空头支票;有的村在以往的村主任选举中存在贿选问题,竞选者拿钱买选票,村民参加选举,有的一家人可以得到几千元的收入,贿选被禁止后,村民参加选举再也得不到钱,引起相当部分的村民不满,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0余户村民中,竟有半数赞成贿选!无怪乎司马迁早就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了。

 

  人的攻击欲本性是非常强烈的,众所周知,哺乳动物中的狼最有攻击性,可是它对同类的朋友是最忠实的。但是,人类的攻击性比起凶残的狼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而且其攻击的对象还是人类本身。丛林中的狮子捕杀猎物是为了充饥,但人们相互残杀只是为了找乐。人会损人不利己的相互伤害。人时刻在寻找和树立自己的敌人,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相对势力较弱者作为自己的攻击对象.人类几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同类看成是竞争的对手而互相争斗,演绎着永不休止的人间惨剧。地球人以所谓国家,民族,宗教等等组织形式结成群伙,把占据的地域筑建成从天上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刀枪林立的立体战斗堡垒;人类组建军队、造出原子弹等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每年军费多达一万亿美元,这是干什么用的?不是对付蚊子、苍蝇、老虎、狮子的,而是为了大批地消灭自己的同类的。人们时时时时刻刻枕戈待旦,剑拔弩张,虎视耽耽相互紧紧地盯着对方,随时准备进攻和提防进攻.仅有史以来,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大规模人类战争不计其数.远的不说,过去4000年来,大规模的战争就有14500次。国与国之间的人是如此,各国内部的敌对势力之间和家庭成员内部依然如此,尤其是封建家长制的家庭,是人的本性能够得到最充分发泄的地方,在这种家庭中,地位高的、势力强的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无故地攻击较弱者,当他们无端地指责、攻击弱者后,有的会对自己的野蛮行为感到莫名其妙,但他们认识不到这是他们的本性在起作用,以后会依然如故,使本应是和谐温馨的家庭成为强者的天堂,弱者的地狱。

 

  再看一下人的受尊重欲有多强烈呢?“士可杀,不可辱!”可谓是受尊重欲之强烈的真实写照。其实,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工作中,这样的实例屡屡可见。一个青年在一家台球室投台球,屡屡输掉。台球室老板在一旁对其讽刺、讥笑和侮辱。这个青年感到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他一声未吭,回家后,拿了一把尖刀返回台球室,竟将老板及其妻子一起杀害。在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中,马加爵三天四次连杀自己的四名同学,就是因为自己受到了同学的侮辱、嘲讽,他要惩罚那些肆意践踏自己人格尊严的人,以满足自己的受尊重欲的本性。最近发生的中国矿业学院的一名学生常某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受尊重欲,向三名同学的杯中投放剧毒“铊”,造成三名同学“铊中毒”。案发后,许多学者、媒体在对马加爵等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时,之所以对几句刺激性的言语就能引起重大杀人事件而感到不可思议,就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用本性与人性理论去研究人的行为。他们还不知道,人的受尊重欲就是一个“火药库”,批评、嘲讽、侮辱就像是点燃这个火药库的危险导火索,这个火药库的爆炸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许多家庭的父母在支配欲、显示欲失去控制时,往往伤害子女的自尊心,“你不行!”、“你不如别人!”、“某某比你强!”,甚至在几个子女面前夸奖一个,贬低另一个,严重伤害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恶果。同样,在社会组织中,居于领导职位者如果本性失去人性控制,对下属的工作不予以肯定反而贬低,只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甚至会使被伤害者铤而走险,以极端手段杀害上司,以惩处伤害自己自尊心的人。相反,当人的受尊重欲得到了适当满足时,也会暴发出强大的、积极的力量。例如,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每当看到公司的一名清洁工打扫卫生时,都会对他的工作给予肯定,说:“你扫的很干净,谢谢!”也就是这样很平常的一句话,竟使这位清洁工在一次发现盗贼盗窃公司财产时,与盗贼进行了殊死搏斗!保护了公司巨额财产。

 

  本性自身无所谓“善”、“恶”,就象人捉住一只正在觅食、玩耍的小鸡,拿起一把利刃,一刀将其喉管割断,开膛破肚,掏出心肝,把肉剁成碎块,炖、炒、烹、炸,做成美味食品,端上餐桌一家人高兴地咀嚼品味一样,你能说人的这种行为是善还是恶?只是由于人性对本性控制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是“人”还是“兽”、是“人道”还是“兽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承认本性的存在.人们之所以都把自己的本性掩盖起来,是因为本性与兽性实质上是一回事,自从人们有了人性和羞耻感,才把本性的东西作为羞耻深深掩藏,以表明自己是人,不是兽。例如人们在交换中,总是宣传“为您服务”,“您可以获得多少多少好处”等等,而通过交换,自己可以得到哪些利益却不明说,实际上,双方的逐利本性才是真正的内在驱动力,只是人们不把本性的东西暴露出来罢了。再比如,人类对于婚配总是说是为了“传宗接代”“人类的繁衍”,其实,最直接的内因是“性欲”的本性在起作用,对此,人们是闭口不谈的。

 

  本性是不可以也是不可能被消除的。人只要活着,就会有欲望,人的本性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人如果失去了本性,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同时,人不可以没有人性,没有人性的动物就是兽;本性不可以失去人性的的约束,本性一旦失去人性控制所为的行为就是兽行。

 

   伤害子女的行为其实就是人的支配欲本性使然

 

  支配欲(权力欲)是人诸多本性中的一种。是指对人或事物进行控制的欲望,对人的控制就是要求别人对自己的绝对顺从。人类世界一切冲突,归根到底源于人的支配欲本性。

 

  支配欲的强弱程度与其相对占有的各类资源(包括精神、物质性资源)的量成正比。相对来说,资源占有量越多,其支配欲就越强烈,正如我们常说的“财大气粗”、“官大脾气长”;反之,资源占有量越少,支配欲就越弱。一些人在一旦失去了相对强大的资源后,所产生的“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遭虾戏”的感觉就是真实写照。美国人为什么要支配全世界?很显然,他是目前最强大的国家;有着丰厚钱财的老人为什么不容易被子女虐待甚至还对子女任意支配?为什么没有任何收入的老人对子女就不敢任意支配甚至往往处境艰难?原因就是资源占有量的多少使人的支配欲强弱不同.刚出生的婴儿自己没有能力取得资源,甚至可以说,他们仅是父母“资源”的一部分,相对于父母来说,其支配欲最小,而父母占有的资源最多,其支配欲最强。这里有一个需要揭露的问题,那就是一些父母在支配子女时往往是首先与子女“算账”,常用的理由是“我白养活了你多少多少年”,这是一个许多人相信,但却不符合事实的谎言。其实,父母在抚养子女的同时,已经得到了孩子相应的回报,这包括:在精神方面,孩子以其天赋的资源:稚嫩、纯洁、可爱的模样,为父母带来了精神上的快乐。正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看一看孩子的脸,艰难的日子不再艰难”。而父母对孩子任意的调理和处置的行为,则又满足了父母的支配欲。在物质方面,尤其是在贫寒家庭里,孩子已经从八、九岁、甚至五、六岁(上学的孩子在平时或课余时间)开始为家庭创造经济收入、从事家务劳动了,农村的孩子与父母一起在田野里劳动、拾柴、割草、放羊、放牛、喂兔、喂鸡、喂猪,在家里洗衣、担水、做饭、看护弟弟、妹妹等;城里家庭的孩子已经开始帮助父母从事生产经营,在家里同样从事大量家务劳动。“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是公社小社员,手拿小镰刀,手提小竹篮,放学以后去劳动,放羊割草拾麦穗,越干越喜欢”等古今诗歌中和现今各种媒体所披露的大量正反两方面的事实中,都真实生动的描述了孩子们的劳动,孩子们的劳动量已经不亚于现在所谓的家政钟点工了,也就是说,孩子们已经为家庭付出了、贡献了,是自食其力的,而不是由父母白养活的,家庭中所有成员是相依为命的,而不是由谁白养活了谁。但是,任何人都不甘心于永远屈居于被支配地位上。随着孩子长大,逐渐有了独立的思想,也就是说,有了一定的独立的思考能力资源和生存能力的物质资源,就开始有了一定的支配父母和反对父母支配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心理学称之为“逆反心理”,实际上,这是人的支配、反支配本性的心理表现。这时,父母的支配地位受到挑战,支配欲望的实现开始遇到阻力,父母会感到“孩子越大越不听话”,父母支配与孩子反支配的冲突就开始了。

 

  人在互动中,在本性的驱使下,通常本能地把交往关系建立在自己的优势地位上,而将对方置于劣势地位,以实现自己的支配欲望。父母以其“父母的权威”资源和占有的维持全家生存的物质资源优势而激起的强烈支配欲,会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实现自己对孩子的支配,摧毁孩子任何反支配的行为。在这种本性的冲动下,父母会不顾一切的做出任何残忍的行为。上述两个例子中,两个幼小生命的消失就是其父母为满足自己的支配欲本性,而造成的惨烈后果。所谓“为了教育孩子”的说法,只是事后对自己野蛮行为的粉饰罢了。实际上,他们在打骂、攻击孩子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完全是让孩子服从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的支配欲望而已。

  责任感也是一种精神性权力资源,同样可以增强支配欲望。一项家庭矛盾调查显示,资源相对丰富的父母容易与儿女中的“老大”发生冲突。这是因为社会文化的影响造成老大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作为老大,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而责任与权力是相辅相成的,这种权力资源使老大会不自觉地作出他认为对家庭有好处的支配行为,这时就会与支配、反支配欲更强的父母产生了本性上的冲突,父母在潜意识中会认为,老大也是儿女,必须处于绝对顺从地位上,叫你干啥你干啥,无论你的言行是对、是错,都不能由你自己作主,于是,不论老大的言行对错,父母都会立即作出否决或者在别的事情上对老大产生反感,矛盾就这样产生了。“老大”与弟弟妹妹之间的许多矛盾也是由于这种较强的责任感而产生的。例如有兄弟二人,老大做饭店生意垮台了,老二开工厂生意兴隆。老大迫于生计为老二打工。他出于当哥哥对弟弟的责任感,往往对弟弟管理上的一些做法提出不同的看法。而弟弟的资源比老大丰富的多,反支配欲更强,时间长了,老二终于对哥哥呵斥道:“我是老板还是你是老板?”,兄弟二人反目,弟弟立即将哥哥哥辞退了。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那就是宋代爱国名将岳飞之死也说明了过强的责任感转化为的精神性权利资源会导致支配欲增强,使支配欲本性失控,从而造成严重后果。岳飞可以说是对国家忠心耿耿,屡立战功,得到皇帝赵构的重用。公元1133年,皇帝赵构亲自书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锦旗送给他,同时,还要在京城为他建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岳飞的母亲也在他的背上刺字“精忠报国”。不久,刚过而立之年的岳飞被授清远军节度使、封武昌县开国子,成为长江中游的最高指挥官。公元1137年,皇帝又授予他掌管全国五分之三的兵力,这些都使岳飞的报效国家的责任感大增。一次,岳飞与皇帝赵构谈话十分投机,这时,岳飞出于对国家的责任感,不自觉地突然提出希望皇帝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问题。此言一出,谈话气氛立刻急转直下,皇帝赵构立刻感到了岳飞的支配意图,随即呵护岳飞道:“你虽然出于忠心,但是,这种事情不是你应当干预的!”岳飞虽然感到十分尴尬,但他认为这是为了国家,为了抗金的需要,是出于把皇帝当作自己人的好意,所以,在以后的又一次密奏中居然又一次提出了这一问题。殊不知,这已经激起了皇帝赵构的反支配欲。后来,又在接收刘光世交出的5万大军问题上,岳飞以赌气辞职的方式,不等批复,就擅自回到庐山给母亲扫墓守孝去了。他希望用这种方式唤起皇帝的觉悟,可他并没有想到这是在企图支配皇帝,没有想到皇帝对他的重用是为了让他更加顺从、更加服从皇帝的支配。因此皇帝赵构下达了严厉的命令让他到职。当岳飞下山向皇帝谢罪时,皇帝赵构说出了看似不软不硬,实则杀机四伏的话:“对于你的轻率举动,我并没有生气,要不然,必有惩处,这就是太祖所说的,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皇帝赵构的话表明了其支配与反支配欲是多么强烈,也预示了岳飞今后的命运。事实上,岳飞以后被判处死刑,虽然有奸臣秦桧的因素,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皇帝。岳飞当然也没有认识到是由于他的责任感增强了他的支配欲,与皇帝的支配与反支配本性发生了冲突。

  同样的道理,在机关、企业等社会组织内部,居于上司地位的人掌握着相对丰富的资源,特别是人事、经济等权力资源,如果他们人性淡化,其支配欲本性就会更加强烈地表现出来,他们就会利用这些本来应该用来为人类服务的公权力满足自己的各种本性需要。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就是蛮横霸道、恣意妄为、贪赃枉法、任意支配、欺凌下属,单位内居于低层的人员对上司往往既不敢怒,也不敢言,他们惧怕的不是公权利,而是上司这个人失去人性约束的本性发泄会危及他们的前途甚至生存。许多教人处世的书中之所以出现“上司永远是对的”、“不准和老板谈公正”、“不要试图指挥上级”、“不要与上司争辩”、“不要越位”、“不能发牢骚”、“不要擅自改变上司的决定”、“不要越级”、“对上司的批评不要太敏感”等等之类的警句,其实是说明,由于上司掌握着相对丰富的资源,本性最容易失去人性的控制,“犯上”会使自己处于被淘汰的危险之中,劝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人为求得自保所应采取的无奈的妥协之策罢了。当然,这些都是以无数血的事实为根据的。大家都知道的一个著名例子就是明朝末年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悍将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这位名声大噪的功臣死得很惨。他被绑到西市,由刽子手从他身上一寸寸割下肉来,最后,骨肉俱尽,只剩下一个头颅,被送往边关传视。关于崇祯皇帝处死袁崇焕的原因,史上曾经传说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其实,这是表面的。事实真相是,袁崇焕在宁远之战、宁锦大战和入援京师的血战中都能够与无敌天下的清朝八旗铁骑过招而获胜,立下了大功。而正是有了这样的功劳资源,才使他的显示欲、支配欲本性迅速膨胀起来,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就是骄傲、目空一切!崇祯元年七月,当清军大举进攻锦州时皇帝召集众朝臣开会,皇帝忧心忡忡地问袁崇焕东方战事何时能了?袁崇焕居然十分轻率地回答:“五年为期”,没有一位朝臣相信袁崇焕的大话,但大家都不吭声。接着,袁崇焕又在朝堂上作出近乎跋扈的举动,逼着各部大臣在皇帝面前逐一表态,不仅要保障袁崇焕大军的物质供应,在用人调兵上一任所为,不得掣肘,而且不许朝臣干预乃至议论,人的反显示、反支配本性使大臣们大为不满。更有甚者,袁崇焕居然逼着崇祯皇帝用自己的私房钱为军队发军饷,崇祯皇帝为了做大明中兴之主的愿望,被迫将这些不满与愤怒压在心底。袁崇焕并没有适可而止,失去适度约束的本性又使他作出了目空一切的举动。袁崇焕到前线不久,即以对宁远军队的粮草供应不足为由,下令逮捕巡抚毕自肃,当着将士的面侮辱他,致使其自杀。他还擅杀皮岛守将毛文龙,无论毛文龙是否该杀,都要按程序上奏皇帝的,而他却自作主张越权行事,触及了皇帝受尊重欲,崇祯当时没吭气,心里又记上了。接下来的战事并没有像崇焕想像的那样顺利,他便想通过和议暂时中止清军凌厉的攻势。但他却忘了和谈这样事关国体的大事并不属于边关大将“便宜行事”的范围,朝中大臣议论纷纷,崇祯皇帝不断积聚着恨和怒。此时,皇太极看到时机,施展了“反间计”。一方面将议和之事大加渲染,并把杀毛文龙之事称为袁崇焕向清讨好的举措,另一方面,亲率大军绕道直逼北京城下,致使京师上下震动。此时,崇祯皇帝再也沉不住气了,失去约束的报复的本性也促使他不顾大明前途,以“通敌叛国”的罪名,下令逮捕袁崇焕,并立即处决。此时,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袁崇焕说话,一代名将袁崇焕就这样成了特大冤案的受害者!这说明,资源的占有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而要实现正常的人际互动,无论在各种情况下,适度约束本性的冲动是何等的重要。同时,袁崇焕之死还有他显意识上的一个认识错误。他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大明王朝,为了“百姓”,只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就行了,而并没有也不可能从人的本性方面去考虑问题。“百姓”只是由一个一个具有着本性的具体的人组成的集合概念,可以为百姓谋利益,但“百姓”并不必然等于“公正”和“真理”。代表国家的皇帝也是具有着本性的人,他们的本性都有失去人性约束的时候。为什么皇帝要杀他?因为他的行为不能满足崇祯的受尊重欲并使崇祯感到了袁崇焕的支配企图。为什么皇帝决定处死袁崇焕时,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为袁崇焕说话讲情的?是因为他的显示自己、支配别人的行为激起了大臣们的反显示、反支配欲望。为什么老百姓都恨得争相去吃他被割下来的肉、喝他流出的血?是因为百姓认为是袁崇焕的原因,才使清军打到了北京城下,使他们的财产受损、生命受到威胁,不能满足他们的逐利欲、求生欲。他虽然自认为爱他的国家、爱他的人民,而他的国家和人民却并不爱他。当他在受刑时,有人劝他吃一些鸦片以减轻痛苦,但他拒绝了,他认为还有比零割肉更痛苦的心灵上剧痛,这是他至死也想不明白的,因为他不了解人的本性。

  当然,还要辩证地认识父母支配与子女反支配的互动效果,这对于孩子的一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孩子是反支配欲特别强烈的一种人,在未适当抑制孩子反支配本性的情况下,那么父母对于孩子的前途有利的良性支配性教育行为反而会使孩子越来越不成器,而一些父母对孩子不利的不良支配行为,反倒促使孩子走上了迅速发展的正道,这种与父母原来初衷截然相反的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的事例十分普遍。例如,有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女儿出生后,夫妻两人视若掌上明珠。父亲决心让女儿成才。他的教育计划从女儿还在襁褓中就已经开始,倾心尽责,不遗余力。针对每一个科目找最好的辅导老师;看着女儿做作业;采用了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然而他却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几年后,儿子出生了,他决定改弦易辙,让儿子住校,每周6天不回家,即使儿子回到家里,他也不再过问儿子的学习。他对儿子发的唯一指令就是“保护好眼睛”。结果,儿子被免试保送进入中山大学,后又赴美国费城,在德龙大学计算机系完成硕士学业,但儿子的眼睛却越来越近视。这就是人的支配与反支配相互斗争的最终结果。 

呼 唤 人 性(二)

    ——人性与本性的关系

  公 明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不仅具有类似于动物的本性,还具有动物所没有的人性。人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所谓人性,就是人为了人类整体、长远的生存和发展,认识并按照客观规律,自觉对原始本性进行适度抑制,防止其产生消极作用,从而有利于人类健康发展,超越了本性,对本性进行控制的高境界意识。例如食欲是本性,而对食物的合理分配,防止你争我夺则是人性;性欲、怀孕生子是本性,而实行一夫一妻制、呵护、疼爱、养育子女则是人性;以"公有"为核心的人类的美好理想共产主义是人性的,而以"私有"为核心的一切社会制度或政策则是本性的等等。人性与本性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大堤与洪水、缰绳与野马的关系,没有大堤的约束和引导,洪水就会四处流淌,泛滥成灾;而脱了缰的野马因失去驾驭,四处狂奔,后果不堪设想,例如,孝道源于支配欲和自私自利本性,但即使是在古代,对于人的这一本性也是有一定约束的.古代的法律就规定了"不孝者三,一曰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二曰家贫亲老,不为禄士;三曰不娶无后,绝其袒祀.三者之中,以无后为大"意思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寒,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在私有制国家里,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也会采取各种措施对人的无限的逐利本性进行控制和约束,并制定一些人性的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政策,这就是人性对本性的控制;然而在一些建立了公有制的国家里,由于本性失去了人性控制,就又倒退到私有制制度(这里要特别指出一个问题:共产主义是人类进化史上用人性适度约束本性的一种伟大尝试,是人类社会的一次真正改革。但这只是用人性适度约束本性宏大工程的一部分,既只是对各类资源实行了公有制度,而在最关键的精神层面,如何用人性对自私自利本性进行适度约束还没有研究出真正可行的措施。有的伟人也曾试图对源于本性的文化进行革命,并采取思想教育的方法对自私自利本性进行人性适度约束,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本性仍然失去人性适度约束,社会出现复辟、倒退。例如关于前苏共的倒台、前苏联的解体的原因,许多人从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形势等方面进行了解释,这些所谓的原因都是表面现象,而实质性的原因则是:在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试图用人性适度约束本性的战斗堡垒内部,人的本性失去了人性的适度约束,无论是执政的人还是普通百姓,支配欲、自私自利等本性占了上风。国家干部享有各种利益特权,普通百姓追逐私利,在这种放纵本性的状态下,让刚刚建立的公有制的国家制度倒退、复辟到私有制是必然的,因此,当有人意识到人类文化的这种倒退、复辟危险,想挽狂澜于即倒时,苏共上至高官,下至普通党员竟无一人响应。苏共倒台、苏联解体及东欧剧变,其最大的悲哀在于人类试图用人性适度约束自私自利本性的伟大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倒退和曲折,降低了人类发展的速度。世界共产运动之所以遇到这样的挫折,还有理论基础方面的原因。共产主义经典作家只是对人使用的一种物“资本”进行了“拟人化”的研究和揭示,并没有对“人”进行研究。把人的逐利欲本性赐予了“资本”,认为是资本的一种本质属性,忽略了人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理论上的遗憾。由于从理论基础上没有涉及人性与本性问题,这就为以后的共产运动埋下了隐患。实践也证明,由于先天的、随时可能失去人性适度约束的自私自利本性存在于包括所谓“共产主义者”在内的每一个人身上,即便在物质层面建立了共产制度,但在精神层面,人们的自私自利本性失去人性适度约束时,也会以改革等等借口把公有制改变为私有制。因为制度是由人来建立的,是由人来执行的,人当然也可以修改制度,也可以不执行制度。许多原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纷纷以改革的名义倒退到私有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要完善共产主义理论,必须进行如何在精神层面用人性对本性适度约束问题的研究,这要包括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对地球人进行生物工程改造,使人性对自私自利本性的适度约束绝对有效,使共产主义理论成为世界上最完美的理论体系。)

 

  恶人都是不能控制住自己的逐利、性欲等本性,而侵占他人或公众利益的。这完全是本性失去人性控制的表现,而不是什么“不懂法”、"制度不健全"等等其他的辩解。人的本性一旦失去了人性的约束,也就仅仅具有人的外形和与动物一样的本性,就不是一个真人了,实际上就是一只野兽。所谓“人面兽心”、“披着人皮的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人性是人的社会属性,是后天的,是通过教育和自我锻炼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形成人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社会文化的影响,而那些源于本性的文化则会削弱人性对本性的适度约束,造成人类社会发展倒退。例如:在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中,有一个名叫帕帕斯蒂的小岛,那里原来实行的是平均分配制度,社会安定,真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有两个做防盗门和防盗锁生意的西班牙人拉米多和费尔斯在途径该岛时遇到了强台风,他们那装满了防盗门和防盗锁的船只在那里抛了锚。他们将船上的羊肉贡献给岛上的居民,居民们对羊肉很感兴趣,帮助二人修好了船只。在修船过程中,拉米多和费尔斯向居民们推销防盗门和防盗锁,结果无人问津。为了推销,他们还向其中一户人家免费送去一套防盗门和防盗锁,结果竟遭到人家的无情驱逐。拉米多和费尔斯终于明白了,那里的社会文化是平均分配制度,家家都一样,还要什么防盗门和防盗锁?于是二人采取了根本性措施。第二天,拉米多和费尔斯分别向岛上的居民分发羊肉。拉米多向站在自己面前的居民每人发4条羊腿,而费尔斯则向站在自己面前的居民每人发1条羊腿。分发后的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岛上的居民风平浪静,终于在第四天,有人开始向拉米多和费尔斯购买防盗门和防盗锁,到第五天,防盗门和防盗锁已被抢购一空!原因很简单——岛上开始发生了盗窃和对盗窃的担心,由于不平等分配的制度文化,造成人们自私自利的贪欲本性被激活了!本性失去了人性的适度约束,岛上从此失去了和谐、安定、团结的局面。人类文化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等级的文化会出现交叉存在的现象,所以,每个人的人性化程度也就不同。奴隶制和“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的封建专制的“忠”、“孝”文化、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德国的法西斯主义等等,就是基于人的支配欲本性的低级、野蛮文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单向性,表现为在人与人之间,竭力建立并力图维持层层相对丧失独立人格的人身依附关系,即一方要求另一方绝对服从。例如“孝顺”的意思就是“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由于这种文化源于人的支配欲本性,同时,它又对支配欲本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以人类生存资源的稀缺为基础,因此,即使在当代,仍为一些支配欲强烈的人所推崇。受这种文化的影响,人的支配欲本性就会越发强烈,进而失去人性。大家都知道,人们在社会上与在家庭中的言行表现是有很大不同的,许多人在社会上衣冠楚楚、道貌岸然、温文尔雅,而在家中就像一头野兽。这是因为,在社会环境中,“平等、民主、自由”的人性文化正在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文化,由此而生成的社会规范对人的本性有较强的约束性,人在社会上对自己的本性是有所收敛、抑制的。而在家庭目前的环境里,人性文化还非常薄弱,占统治地位的是根植于人的支配欲本性的“孝道”文化,所以,人在社会上被压抑的支配欲本性在家庭中才得以毫无约束地恣意宣泄。出于欺软怕硬、趋利避害的本能,其针对的目标往往是家庭中的弱小。于是,就有了我国“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和“曹安杀子”的孝道故事,也就有了当代摧残幼小的悲惨事件。显然,在“孝道”严重统治的封建专制家庭中,是绝对没有和谐、平等、温馨、其乐融融的相互的“爱”可言的,有的只是压抑、窒息、沉闷、冷漠,甚至爆发严重家庭悲剧,污染社会,阻碍着人类的进化发展,《家》、《雷雨》等大量著作都深刻提示了这一点。仅看看《家》中的一例血淋淋的悲剧吧:白发苍苍、七、八十岁的爷爷是家中的人王,他用源于支配欲本性的忠、孝文化统治着家庭。为了治服敢于争取平等、民主、自由的孙子觉慧,就把他关在家中,让他学习“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不孝”之类的文章。就是这样一个极力推行忠孝、满口仁义道德的道貌岸然的老人,为了巴结有着权势背景的冯老爷,竟然把自己家中的一个丫环——十七岁的少女——自己孙子的恋人鸣风,送给这个与自己年龄差不多大的冯老爷做小老婆!这位善良的少女被逼跳湖自尽了。“爷爷”并没有就此回归人性,当天又把十八岁的少女婉儿顶替鸣风送给了冯老爷!《郭老太爷的烦闷》中,郭老太爷最孝顺的大女儿为了给父亲解闷,先后买了16岁的少女兰香、不足12岁的幼女桂香作为70多岁父亲发泄性欲的工具。这充分表明,本性失去了人性约束,是如何残害自己的后代、破坏儿孙的幸福。有人说“家庭是一个不能讲道理的地方”、“清官难断家务事”等等,其实就是指的在封建孝道统治的家庭,没有相互的爱,绝对的孝和顺从压制了真理。本性湮灭了人性。 

 

呼唤人性(三)

    ——增强人性,适度约束本性是人类和谐、发展、文明、幸福的根本

   公 明

   人类的进步是由具有人性的人推动的,而不是那些放纵本性的人形动物创造的。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人性不断适度约束本性的斗争史,尤其是现代的一些真正信仰共产主义的伟人所进行的各种社会革命,其实质就是要革除那些源于本性的文化(例如源于自私自利本性的私有制度、源于性欲的强者所独享的一夫多妻制、源于支配欲本性的忠孝等级制等等),用人性适度约束本性,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平等、和谐,促进人类的快速发展。而人形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只是灾难、倒退。人具有了人性,才使自己与野兽区别开来,才创造了其它动物所不可能创造的辉煌的人类文明。如果人类一旦失去了人性,只剩下了与动物一样的本性,那么,整个世界将会重新倒退到野蛮、洪荒时代。其他不说,仅人的支配欲本性的失控,就足以导致人类的消失。本文例子中父母伤害孩子行为的实质是在毁灭人类的未来;人发现了核能,本应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但却被支配欲本性失控的人制造成核武器用于大规模杀害人类,全世界储存的大量核武器又占用了多少本应用于人类发展的资源?再如,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发展航天技术,探索宇宙空间资源,但为了各自的利益都对技术进行保密,致使其他国家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次的重复试验,这又浪费了多少宝贵的资源?如果人能够适度约束利己、支配欲等本性,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消灭了国家,世界大同,人类的发展不知要比现在快上多少倍!人类之所以没有消亡,并且继续发展,在于在人类整体上,人性控制住了本性的疯狂。人类通过制定社会规范(包括法律、道德)对人的本性进行约束,对丧失人性的行为进行惩罚,例如在国际上制定的一些关于限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法律等,对人的本性进行了一定的约束。本文中伤害孩子的父母已经受到法律的严惩也证明了这一点。当然,法律和道德都是人制定的,是人性与本性相互斗争的结果,法律和道德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反映人的本性失控的规范,如那些不平等、歧视性规定以及孝道、妇道等恶法劣德。但是,凡是违背了人性的行为也都是违背了客观规律的,即使这些行为还不能受到人类法律的制裁,也一定会受到“自然法”的惩罚,因为“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正所谓“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不疼爱子女,伤害孩子的父母也不会得到子女的爱,“父不慈,子不孝”历来如此。

 

  本性是很容易失去人性约束的,即使圣人也不例外。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孔子曾经感叹“颜回实在不是一个对我有所帮助的人啊!因为他对我讲的无不心悦诚服”。孔子的意思是,一个有所反思,敢于质疑的学生才是真正有助于老师自身丰富的好学生。但颜回英年早逝时,孔子却哀叹:“天丧予!天丧予!”(天灭我!)。对于一个无助于自己的弟子之死,何以让孔子认为是天在灭自己呢?后来,在回答季康子的提问时,孔子终于承认,作为老师和领导,他最看重的恰恰是颜回无原则的顺从,既让别人无条件地服从自己,满足自己的支配欲、显示欲及受尊重欲等,而不是“助我者”敢于质疑的独立精神。但是,人不能没有人性。增强人性,是抑制本性的需要。而要增强人性,除了强化符合人性的社会规范和其他社会设置对人的硬约束外,最根本的还是用人性文化塑造人。当代“平等、民主、自由”文化就是以“爱”为理念的人性文化,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先进文化。与“忠”、“孝”文化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双向性”即:人人享有同等的人格、尊严,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的需要遵循平等的“爱的交换”原则,包括物与物、感情与感情、物与感情的交换。(人的本性是只愿索取,不愿付出的,所谓“善有善报”,只是对于人类的人性要求,是人的一种良好的交换愿望,并不是一条必然的法则,只有在具有人性的人之间才能实现。就像万事万物都需要一个平衡运行一样,没有不求回报的付出,要么是物质性回报、要么是精神性回报,例如:感激、夸赞、表扬等,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但是,你的付出能否得到回报,就要看受益者的人性化程度及其报偿能力了,即便受益者有报偿能力,如果他还不是一个真正的人,即不能适度约束自私自利的本性,你的付出就不可能获得回报,甚至“恩将仇报”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那种所谓“虽然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但心里也感到快乐”的说法,实际上是一种无奈地自我安慰罢了)。用这种先进文化塑造的人,才是具有人性的人。只有具有了人性,才能自觉克制支配欲、利己欲本性的强烈冲动,平等待人而不恃强凌弱;尊老爱幼而不是“埋儿奉母”;互相尊重,而不是霸道专横;相互体谅,而不是“一方顺从”。什么是爱?这是一个被人们搞的混乱不堪的问题,实质上,真正的爱就是人性对本性的适度约束,人适度约束了本性,就自然而然体现出了爱。

 

  这里所说的“平等、民主、自由”是人性意义上的、人类全体的、真正的平等、民主、自由,而不是那些私有制国家所推崇的本性意义上的所谓“平等、民主、自由”。本性意义上的“平等”,是个体之间竞争的假平等、“民主”,是强者做主、“自由”,是弱肉强食的自由,其所要建立的所谓“自由世界”。其实质是遵循“森林法则”的强胜弱汰、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动物、植物等其他自然界的发展进化是遵循强胜弱汰、弱肉强食规律的,因为它们不是人,不具有人性,因此,其发展进化也是没有人性的、残酷的、随机扭曲的、缓慢的。举个大家都了解的例子:从前,有的地方有吃“活猴脑”一道菜。餐馆厨师把买来的猴子们都关在一个大笼子里,笼子的一面有一扇门。每当有客人点这道菜时,厨师就来到笼子前,打开这扇门,抓出一只最靠近门的猴子放到客人的菜桌上。桌子是特制的,中间的两块木板上有个圆洞,正好卡住猴子的脖子,让猴子头露在桌面上,人们把猴子头部的皮毛剐掉,用一把铁锤砸烂猴子的脑壳,露出了猴子的脑子,客人们就把辣椒、醋、酱油等爱吃的佐料放进猴脑中搅拌,猴子痛苦的大声惨叫,人们用小勺挖出猴脑边吃边喝酒。在外边笼子里的猴子听到惨叫声就知道只要被捉去就是大难临头了,所以,每当厨师来到笼子前,就互相推拥,把最弱小的推到门前,自己退缩到最后面安全的地方,相对弱小的猴子就这样被淘汰了,体格较强健的猴子暂时获得了胜利,但它们最终还是要被人吃掉的。这就是所谓的“弱汰强胜”。如果人类的发展也遵循与动物、植物界同样的规律,那么人与狼、狗等各种动物、植物还有什么区别?遗憾地是当前世界仍然残存着这种弱汰强胜的“丛林法则”,看一看那些因无钱治病在家等死的贫困者、那些冻死、饿死、病死街头的乞丐吧,他们不正是相对弱小而被淘汰的猴子吗!人是具有人性的,人类的发展进化应是遵循人性的、科学的规律,就像蒸汽机、电、基因技术、核能、互联网、航天等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成千上万倍地提高着生产力,快速地促进着人类世界的发展进化。

 

  人性的培养要贯穿人的一生。人性是通过后天的教育、锻炼才获得的。人担当的社会角色一般来说是多重性的,即是父母,也是孩子,即是孩子,也是父母或即将成为父母。今天的父母曾经是昨天的孩子,今天的孩子将成为明天的父母。因此,血缘的远近不能作为感情好坏、深浅的依据,血缘只是一种自然因素,血缘再近,例如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祖孙之间等,只要不能用人性适度约束本性,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爱,就不会有任何感情可言。作父母的,从幼儿起,就要对子女进行人性化教育,教育他们善于适度抑制各种本性的冲动,使自己的子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同时,作父母的也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人性。科学研究表明,随着人的衰老,大脑老化,后天获得的信息会逐渐淡化甚至消失。而由各种原始欲望组成的本性则始终伴随人的一生,直到生命终止。这时,由于人性的淡化或消失,本性就容易失去控制,年老的人常常会表现出特别强烈的支配欲和显示欲、攻击欲冲动。我们常见到的“老还小”、“老不懂事”等越老越固执、自以为是、极端自利、多疑、攻击欲强烈的表现就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封建王朝虽然规定了皇位世袭禅让,但在中国历史上,除了乾隆皇帝在八十五岁高龄时才决定把皇位传给儿子外(自己仍做太上皇),其他历朝历代的皇帝,要么是“驾崩”、要么是被迫的或皇帝做的没滋味,自己才退下来,没有一个是主动禅让于自己儿子的。美国曾经有两位老人用抢劫银行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存在;1989年东欧事变,齐奥塞斯库被杀害,有两位老年夫妻在电视上看到这条新闻后,老太太说:“活该!应该枪毙”。老先生说:“他不应该被枪毙,这种做法胡来”。两人为了齐奥塞斯库该不该枪毙激烈争论起来。结果,不到三分钟,老先生就胸疼,脸色苍白,满头大汗,医院一检查,心肌梗死。经及时抢救,保住了一条命。齐奥塞斯库与那两位老人有什么关系啊?为什么争论那样激烈,各不相让?,其实,他们争论的话题内容已经与他们无任何关系,只是人的显示欲、攻击欲、支配欲在起作用,他们都在本性的冲动下,为了极力地显示自己的正确性,即使实际上有着共同的看法,也会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把对方预设为“错误”和“敌人”而进行批判和攻击,都在极力企图改变对方的看法。以战胜对方、显示自己。这种现象在家庭、同事中十分普遍;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已近古稀之年,支配欲、攻击欲特别强烈,被称为“权力狂”,为满足其支配欲,对人类犯下了许多暴虐残忍的罪行,69岁时终于被人类绞死;某地区在对1500名老人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55%的老人不愿与兒女住在一起,问其原因,一位89歲的老人说:"我事事好强,当家作主惯了,不愿去别人家受人支配";有的老人有丰厚退休金,让下岗的子女为自己做饭,他在旁边看着进行指挥,稍不如意就命令孩子重新再做;有的老人自己有工资而老伴没有工资,就认为工资是自己挣的,是他养活了老伴和全家,认识不到是老伴和全家的家庭劳动才使他能够得以在外挣钱,他所挣得的工资其实是老伴和全家共同挣得的,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成果,因此,当老伴年老卧病在床时,就对子女说:“你们的母亲没有工资,是我们把你们养大,你们的母亲以后就有你们来养。”自己却不愿意尽夫妻相互抚养的义务;有的人甚至在临咽气之前,还在口述“遗嘱”,显示了人的支配欲望的强烈性和持久性。因此,有意识的不断加强人性化自我教育,就能够增强人性对本性控制的持久性,防止不良冲动的发生。许多人性化程度高的老年人所说的:“清心寡欲,安度晚年”就是说要强化人性对本性的约束,特别是强化人性对支配欲、显示欲、攻击欲和逐利欲的控制,做一个和善慈祥的人,才能安度晚年,是有着非常深刻道理的。

 

  当今世界,资源相对稀缺,人欲横流,使本应发展更快的人类世界降低了前进速度。家庭呼唤人性,社会呼唤人性,全人类都在呼唤人性。只有人人都具有了人性,家庭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谐,人类才能形成“共振”,产生出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人类更快的进步、发展,奔向更高的幸福、文明。

《呼唤人性》(一)——关于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