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战场刷不满分:安庆民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17:53
扎匠
乡村手艺人中,别看纸扎匠很少,也不起眼,却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说它独特,是因为那些栩栩如生的纸制品只有他们才会扎制;说它重要,是因为谁都免不了一死,而扎匠就是为逝者服务的。每当村子里“老”了人,管事的交办的第一桩差事,就是去请扎匠师傅扎制各色冥件。这些纸糊的东西,只能现场扎制,不能库存,那样容易破损褪色,况且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摆放。丧事办几天,扎匠也要提前忙活几天。
扎匠最大的能耐,在于他们能把篾条、纸张用自己的双手扎制成别人顶礼膜拜的具象神灵,让人们在活灵活现的神灵偶像前,寄托虔诚的愿望。
大堂轩里,一片忙碌,还有几分神秘。来自陈桥中屋的陈师傅、太湖黄泥包的李师傅正在赶时间扎制。地上摆满了已剖好的粗细不一的篾条、各色彩纸等。我怀着好奇,一边看他们扎制,一边和他们闲聊。根据法事的内容,最高的规格要扎制7个大头、9个小头等20多件祭品,大轿、大马、灵屋、亭子、莲花台是通常必扎制的。
乡间办丧事有这个习俗,源于一段民间传说。从前,有一位老人既当父亲又当娘,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还省吃俭用攒钱为儿子盖了几间大瓦房。老了,本该享点清福,谁知儿子娶了妻子忘了老子,对父亲忤逆不孝,活活把老人气死了。到了阴间,阎王爷为此愤然而起,命牛头马面到阳间走一遭,把房子烧光,以示惩戒。老人心肠一软,便托梦给儿子,告诉他解脱的办法。儿子请来扎匠按家中房子的模样扎制成灵屋,见了牛头马面,双双跪接,一面哭诉懊悔之意,说灵屋是送给老人在阴间住的,一面奉送上一笔不菲的“辛苦费”,打发走了阴差。左邻右舍不知原委,还一个劲地夸赞这儿子有孝心呢!于是,为亡人扎制灵屋等纸品就成为习俗沿袭下来。
扎匠的用具很简单,剪刀、麻绳、浆糊,全凭心灵手巧。先用青篾条扎成骨架,再用各色纸糊上去,画上图像,就成了生动的车马、人物。骨架接头处须将很硬的篾条在火上烘烤,嫩了不能弯曲,老了容易断。这是细致而难度大的活儿,要聚精会神,掌握火候。几位师傅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剪的剪,贴的贴,忙个不停。他们扎的灵屋,十分逼真,高墙大院,九级台阶,一应俱全,青砖勾白缝,屋上是金色琉璃瓦,廊柱上还写着“三茶三酒三流泪,越思越想越伤心”、“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头月三支”等感伤的对联。“开路神”、“押笼将”人高马大,足登朝靴,插满翎子,威风凛凛,很像舞台上的将帅。引路的仙鹤,展翅欲飞。地保矮矮胖胖,一脸的悲戚。马夫头领头戴礼帽,肩背褡裢,手持马鞭,风尘仆仆的样子,嘴巴上还叼着过滤嘴香烟,看似点着了,其实是在烟头上贴上红金纸。陈师傅不无得意地说,这是我的“专利”。为了亡人在那边生活起居方便,有人使唤、照顾,“金童玉女”不可少,还分别取了“路通”、“常在”的名字。看着围观的人,陈师傅开玩笑,要不,干脆把你的名字写上去,怎么样?吓得那人连连后退。
忙活了好一阵子,有人大声喊:“陈部长吃饭!”见我疑惑不解,陈师傅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他们说我是“后勤部长”呢!您想想,死人上路,坐的车,用的盘缠,哪一件不找我要,就连谁伺候他,都得我说了算!他说,以往要扎制衣箱、金山银山、聚宝盆,现在“与时俱进”,还要扎电冰箱、电视机、小轿车等“三大件”。我思忖,或许是逝者活着的时候囊中羞涩,从没有用过这些玩意儿,死后也要风光一回,来个“死后哀荣”吧。李师傅在旁边插话说,过一会,我还要扎一个“小蜜”陪伴他呢!大伙听了,一声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