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的反义词:李可染 现代水墨大师作品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01:42
来源/潮河边人博客   原标题:《李可染 融古铸新的现代水墨画家(画册)  》
复制·重新编辑/塞上齐翁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早岁从钱食芝学画。1929年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西画系,此间得林风眠院长教益,并受法国教师克罗多教授素描、油画,具坚实西画基础。因参加一八艺社被勒令退学后辗转南北。抗战期间流寓重庆,任教于国立艺专,从事山水、人物创作,画风潇洒超逸。1946年任教于北平艺专,又先后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尤注重理解齐师的艺术观与独创精神,和黄师深厚的笔墨学养。40年代他提出了“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艺术观点。1954年,与张仃、罗铭遍历江南,以传统笔墨技法旅行写生,并自然地化入西画写实技巧,于现实中寻味诗情,以写生山水开画坛新风。晚年以“计黑当白”的反向思维进行创造性地发挥,进入益趋浑厚苍黑的老境。
李可染是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中国画家之一,被称为「山水画的革新家」、「跨越时代的画家」。他一生中,转益多师,既受学于改良派,主张融西入中的画家(如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等),又拜当时坚持以「碑书」入画的传统主义前辈为师(黄宾虹、齐白石等),出入于改良主义和传统主义之间,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终而形成了一个由其弟子与追随者组成的艺术流派-李可染画派。
一 、李可染作品欣赏


万山红遍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963年

万山红遍

万山红遍

长征

李可染 千岩竞秀-万壑藏云 镜心 1988年 设色纸本

漓江胜景图

月牙山图

迎春图

杨柳青青牧春牛

岩泉积翠

杏花春雨

归牧图

春雨江南

爱晚亭

李可染 万山红遍 纸本设色 135cmx 85cm 1964年 北京画院藏

李可染 雨中漓江 纸本设色 71.2cmx 47.8cm 1977年 家属藏
二、李可染的画风分期
按照李可染的弟子万清力的分析,李氏的艺术实践可分为四个时期,每一时期的画风也有所不同:
(一)兼收并蓄期(1920-1940)此一时期是李可染广泛学习和吸收的阶段,不过主要还是学习西画的阶段。
(二)以最大功力打进传统(1940-1953)这是李可染转向中国传统学习的时期,代表作有铁拐李(1945)、搔背图(1947)等。
鐵拐李搔背图
(三)以最大的勇气打出传统(1954-65)
这一段时间是李可染自觉改良传统的阶段,他开始遍游名川大山,加以写生,60年代以后更在写生的作品上进行再创作,他称这种再创作的过程是「採一鍊十」,意谓著写生不是目的,要在写生的基础上提炼上升为创作就像把矿石鍊成钢一样。此如麦森教堂(1957)、水乡绍兴城(1962)。
水乡绍兴城麦森教堂
(四)成熟的风格(1972-1989)
文革时期的李可染虽然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利,但并没有停止他在艺术上的继续探索,尤其是在碑书上的研究、学习和研究,使他在饱经忧患之后,重返画坛实,以古代的碑版书法的雄强、浑厚、涩重、稚拙,带有新审美观念的书法笔触引入了山水画,将他的绘画迈向成熟的高峰。整体而言,李可染绘画艺术的风格是,既能承继传统画派尤其是金石画派以碑意入画的功力,由花鸟画扩展到山水画;又能多元、和谐且不留痕迹的把西方绘画技巧融入传统的中国绘画语言中。
杏花春雨江南巫山云图
三、李可染绘画特色
1、满幅式的整体构图:
李可染的画作不像传统山水那种「留天留地」上下空白的构图方式,而较接近西方抽象主义的「满幅式」特点。尤其愈到晚期,这样满幅式的构图愈发明显。
山顶梯田枫林暮晚
2、线性结构转为团块结构:
整体感的构图又是李可染另一特徵,他画中的形象式紧密连在一起的,大面积的山峰、树林往往统一在较暗的调子中,较小的面积则统一在灰调子中,而最小的面积则统一在白色调子中。积墨与光源结合的运用:通过反覆的积染製造出山水丰厚的层次,再辅之以皴点勾描,以加强筋骨。以留白及光源的运用,形成画面的动势。
鲁迅故乡绍兴城(局部)暮韵图
3、多重的艺术对比:
如动与静、明与暗、刚与柔、整与碎的对比手法。
杨柳青放风筝牵牛图
赏荷图放风筝钟馗嫁妹
梅花开时天下春陡地秋风起

',1)">